當初,先帝為儲時,其太子家令就是赫赫有名的晁錯。
當今為儲之時,其家令就是汲黯。
而劉據本人的根基和底蘊,遠超先帝和當今。
他一出生就預定了儲君之位。
衛青、霍去病兩位軍神保駕護航,衛霍外戚軍事貴族們為了他的儲位奔走相告。
無數名臣、貴族,紛紛匍匐在他腳下。
就像現在,他的太子太傅是故丞相石慶長子石德,太子家令是故大司農鄭當時的嫡子,太子洗馬等皆是國家列侯、九卿之子。
整個陣容,豪華的不像樣。
連他父親為儲之時,都不能相比。
而除此以外,劉氏還精心為自己的儲君準備了一個大禮包。
這就是太子舍人係統。
二十一位太子舍人,皆由少府卿、宗正和太常卿共同從天下州郡和長安九卿有司的機構裏遴選精英中的精英出任。
如此就確保了,儲君哪怕是惠帝那樣的優柔寡斷,性格仁厚之主,也能學到治國理政和駕馭臣子的手段。
也正因為如此,劉據幾乎從不懷疑他的臣子們。
三個係統互相牽製,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另外兩個會自動維護。
幾乎不可能出錯!
帶著疑慮他看向左右,問道:「進兒所說的可是真的?」
左右沒有人敢出聲,這讓劉據的眉毛緊皺起來。
張賀見了,不得不出列拜道:「家上,臣等舍人從太初元年後,就已經不復參與地方諸事了……」
劉據這才想了起來,當年,禦史大夫卜式遷為太子太傅,受命來輔佐他。
卜式來了東宮後,就與當時負責管理食邑各縣的太子舍人們發生嚴重衝突。
彼時,太子諸舍人,基本都是幹吏,而且有不少是法家出身,做事簡單粗暴,追求政績,讓他不喜。
所以那一次,他這個太子站到了卜式那邊。
於是,下令不許舍人們再參與地方諸事。
從那以後,地方事務就由太子太傅、太子家令等負責。
穀梁君子們紛紛稱頌他是『賢君』『明主』,大唱讚歌。
這讓他很受用,於是從此就再不許舍人們參與地方諸事。
以至於當初受命來輔佐他的舍人二十一人,有十八人致仕辭官。
劉據雖然當時有些感到愧疚,但很快就忘記了。
「那監禦史們也該有報告吧?」劉據又問道。
漢家在地方,設置刺史,監督郡縣官吏。
而在關中各縣,廣置監禦史,以查不法,雖然通常一個監禦史要管好幾個縣,但鬱夷發生了旱災,這麽大的事情,監禦史應該會來報告啊?
「家上您又忘記了……」張賀嘆了口氣,奏道:「四年前,江公上書,家上便行文禦史大夫衙門,撤掉了諸縣的監禦史啊……」
「哦……」劉據揉了揉額頭,他想起來了。
四年前他的恩師,瑕丘江公上書給他,說:自秦世以來,不師聖道,私以禦職,奸以待下;懼宰臣之不修,立監刺以董之,畏監督之曲容,設司察以糾之。故人懷異心,上下姝務,小人以此陷害君子、忠良之士,元光以來,冤案無算,願罷諸監禦史,則君子用德,地方自治之!
他看了以後覺得很對,就寫了個公文給禦史大夫衙門。
時任禦史大夫是趙周,這位老大人對他素來愛護,沒有多問就撤回了他的食邑諸縣的監禦史。
但劉據並不後悔。
因為這個世道已經崩壞了。
百姓們爭相攀比,諸侯列侯,奢靡之風日盛一日,國家窮兵黷武,將軍們為了軍功,不斷的挑起戰爭。
漢室幾乎三年一小征,五年一大征。
在這樣的亂世,禮樂崩壞。
若不選用道德之士,君子之吏,重新修復民心,使百姓重回淳樸。
天下豈非要亂套了?
所以,他想了想,道:「那去詔家令來問一問,看看有無此事吧!」
對於家令鄭全,他是很信任的。
此人出生名門,其父鄭當時天下知名。
自入東宮以來,上下大小事務,都經他手,人人讚譽,都說鄭家令是管夷吾一般的大才!
於是,馬上就有人奉命去招家令。
大約兩刻鍾後,太子家令鄭全就帶著幾個幕僚,趨步入殿,走到劉據麵前,拜道:「聽說家上有事相招,未知是何事?」
「鬱夷縣發生了旱災,家令可知?」劉據問道。
「臣已知!也已經行文鬱夷有司,令其勤修道德,沐浴焚香,禱告上蒼……若其心誠,則天必雨!」鄭全毫不猶豫,斬釘截鐵的拜道,然後反問:「家上招臣,隻是為此事?」
入東宮七八年了,鄭全早就摸清楚了這位儲君的個性。
他是一個仁厚之主,從來不會追責和斥責下屬、臣子、賓客。
沒看到數日前,左傳諸生,哪怕犯了欺君之罪,也得以給賜盤纏,厚賞遣散嗎?
所以,在劉據麵前,鄭全素來是理直氣壯的。
「這樣啊……」劉據雖然感覺有些不對勁,但,鄭全所說,似乎也沒有錯啊。
老師們不是說了嗎?
災害、天變,是上蒼示警,對人君或者官吏們的行為的懲罰和警告。
隻要勤修道德,持身立正,那麽災厄自去,天下安康。
當今為儲之時,其家令就是汲黯。
而劉據本人的根基和底蘊,遠超先帝和當今。
他一出生就預定了儲君之位。
衛青、霍去病兩位軍神保駕護航,衛霍外戚軍事貴族們為了他的儲位奔走相告。
無數名臣、貴族,紛紛匍匐在他腳下。
就像現在,他的太子太傅是故丞相石慶長子石德,太子家令是故大司農鄭當時的嫡子,太子洗馬等皆是國家列侯、九卿之子。
整個陣容,豪華的不像樣。
連他父親為儲之時,都不能相比。
而除此以外,劉氏還精心為自己的儲君準備了一個大禮包。
這就是太子舍人係統。
二十一位太子舍人,皆由少府卿、宗正和太常卿共同從天下州郡和長安九卿有司的機構裏遴選精英中的精英出任。
如此就確保了,儲君哪怕是惠帝那樣的優柔寡斷,性格仁厚之主,也能學到治國理政和駕馭臣子的手段。
也正因為如此,劉據幾乎從不懷疑他的臣子們。
三個係統互相牽製,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另外兩個會自動維護。
幾乎不可能出錯!
帶著疑慮他看向左右,問道:「進兒所說的可是真的?」
左右沒有人敢出聲,這讓劉據的眉毛緊皺起來。
張賀見了,不得不出列拜道:「家上,臣等舍人從太初元年後,就已經不復參與地方諸事了……」
劉據這才想了起來,當年,禦史大夫卜式遷為太子太傅,受命來輔佐他。
卜式來了東宮後,就與當時負責管理食邑各縣的太子舍人們發生嚴重衝突。
彼時,太子諸舍人,基本都是幹吏,而且有不少是法家出身,做事簡單粗暴,追求政績,讓他不喜。
所以那一次,他這個太子站到了卜式那邊。
於是,下令不許舍人們再參與地方諸事。
從那以後,地方事務就由太子太傅、太子家令等負責。
穀梁君子們紛紛稱頌他是『賢君』『明主』,大唱讚歌。
這讓他很受用,於是從此就再不許舍人們參與地方諸事。
以至於當初受命來輔佐他的舍人二十一人,有十八人致仕辭官。
劉據雖然當時有些感到愧疚,但很快就忘記了。
「那監禦史們也該有報告吧?」劉據又問道。
漢家在地方,設置刺史,監督郡縣官吏。
而在關中各縣,廣置監禦史,以查不法,雖然通常一個監禦史要管好幾個縣,但鬱夷發生了旱災,這麽大的事情,監禦史應該會來報告啊?
「家上您又忘記了……」張賀嘆了口氣,奏道:「四年前,江公上書,家上便行文禦史大夫衙門,撤掉了諸縣的監禦史啊……」
「哦……」劉據揉了揉額頭,他想起來了。
四年前他的恩師,瑕丘江公上書給他,說:自秦世以來,不師聖道,私以禦職,奸以待下;懼宰臣之不修,立監刺以董之,畏監督之曲容,設司察以糾之。故人懷異心,上下姝務,小人以此陷害君子、忠良之士,元光以來,冤案無算,願罷諸監禦史,則君子用德,地方自治之!
他看了以後覺得很對,就寫了個公文給禦史大夫衙門。
時任禦史大夫是趙周,這位老大人對他素來愛護,沒有多問就撤回了他的食邑諸縣的監禦史。
但劉據並不後悔。
因為這個世道已經崩壞了。
百姓們爭相攀比,諸侯列侯,奢靡之風日盛一日,國家窮兵黷武,將軍們為了軍功,不斷的挑起戰爭。
漢室幾乎三年一小征,五年一大征。
在這樣的亂世,禮樂崩壞。
若不選用道德之士,君子之吏,重新修復民心,使百姓重回淳樸。
天下豈非要亂套了?
所以,他想了想,道:「那去詔家令來問一問,看看有無此事吧!」
對於家令鄭全,他是很信任的。
此人出生名門,其父鄭當時天下知名。
自入東宮以來,上下大小事務,都經他手,人人讚譽,都說鄭家令是管夷吾一般的大才!
於是,馬上就有人奉命去招家令。
大約兩刻鍾後,太子家令鄭全就帶著幾個幕僚,趨步入殿,走到劉據麵前,拜道:「聽說家上有事相招,未知是何事?」
「鬱夷縣發生了旱災,家令可知?」劉據問道。
「臣已知!也已經行文鬱夷有司,令其勤修道德,沐浴焚香,禱告上蒼……若其心誠,則天必雨!」鄭全毫不猶豫,斬釘截鐵的拜道,然後反問:「家上招臣,隻是為此事?」
入東宮七八年了,鄭全早就摸清楚了這位儲君的個性。
他是一個仁厚之主,從來不會追責和斥責下屬、臣子、賓客。
沒看到數日前,左傳諸生,哪怕犯了欺君之罪,也得以給賜盤纏,厚賞遣散嗎?
所以,在劉據麵前,鄭全素來是理直氣壯的。
「這樣啊……」劉據雖然感覺有些不對勁,但,鄭全所說,似乎也沒有錯啊。
老師們不是說了嗎?
災害、天變,是上蒼示警,對人君或者官吏們的行為的懲罰和警告。
隻要勤修道德,持身立正,那麽災厄自去,天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