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胡毋生在廣川、臨淄開山收徒。
申公、韓嬰在楚國和趙國,傳揚儒學。
其他大小儒生,也都各自為儒家的興盛添磚加瓦。
楚詩派的學者們,足跡遍及塞外三越乃至於西南夷。
在漢軍還沒有進入這些地區之前,就已經有儒生,前往當地開拓了。
那個時代的儒生們,就像後世西方的傳教士。
他們不避艱險,不畏毒蟲猛獸。
薪火相傳,接力奮發,隻為了將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撒播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人知道!
漢興七十年,儒生們就將自己從少數派,發展成為了多數派。
等到元光元年的時候,天下士人,十個裏麵起碼有七個是儒生了。
哪怕剩下三個,也被他們所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倘若都不能獨霸輿論,執掌話語權,誰行?
是故,與其說是董仲舒改變了世界。
倒不如說是董仲舒站在了時代的風潮之上,他所做的,隻是輕輕一推,將窗戶打開。
儒家的成功經驗就在眼前。
張越知道,他要實現自己的野心。
也得如儒家一樣,從點滴做起,從腳下開始。
每多一個人,受到他的影響,對於世界的改變就會多一些。
那麽,什麽樣的知識可以改變世界?
答案是……數學。
作為穿越者,張越深知,後世的一切技術和科學進步,其實都是在建立數學進步的基礎上的。
大到鎮國的核武器,小到一台機器,全部與數學緊密相連。
每一個小數點的精確,都意味著技術的突飛猛進。
而此時的社會環境和輿論,也都特別重視數學。
儒家的六藝之中,就有著數學的存在。
國家官吏體係之中,就有著專門的計吏。漢家丞相,甚至一度號為計相!
已故的那些名臣,譬如張湯、兒寬,皆是數學方麵的大能。
兒寬甚至參與過《太初曆》的編纂工作。
這可是需要極為高深的數學造詣,不客氣的說,哪怕是後世的大學生,也未必能參與到《太初曆》的編纂工作中。
自然,選擇什麽樣的數學經典作為切入點,就很重要了。
太學送來的經書之中,就有著當代不朽的數學巨著《九章算術》。
張越也已經看過了,還通過瑾瑜木,將之牢牢固化在記憶裏,閉著眼睛都能倒背如流。
因此,他也差不多能摸清楚,如今漢室的數學水平。
應該是在後世的小學六年級左右。
九章算術已經涉及了多元方程解的知識和應用了。
但古老的《九章算術》所用的方程解,非常複雜。
複雜到一般人很難看懂和理解,更別提運用了。
隻有那些浸淫數學日久的精英,才能熟練運用。
至於一般的寒門士子?
張越已經看到了,他們在這部數學經典麵前的窘迫和寒酸——大部分人甚至都看不懂,九章算術上的那些方程解。
沒辦法,這個時代,沒有阿拉伯數字,也沒有什麽公式。
古老的中國數學先賢們,隻好用自己的智慧去描述數學問題。而他們太聰明了,所以,用的方程解就變得無比複雜。
複雜到哪怕是張越,也頗感生澀。
要解決這個問題,破解數學被精英壟斷的現實。
張越知道,現在的他,還力有未逮。
名聲不夠,力量不足。
哪怕拿出了阿拉伯數字和後世的數學公式出來,恐怕也沒有幾個人願意使用。
所以呢,他要先刷一下在數學方麵的聲望。
最好,成為天下公認的數學大家。
成了學霸,才好利用學霸的名頭,來做事情。
輕輕敲了敲案幾,張越的腦海之中閃過一道靈光,他已經知道,應該選什麽做突破了。
一個簡單易學,不需要太多天分,便可以讓普通人也能掌握複雜而深奧的數學的方法。
讓寒門士子也能談笑數學,快速計算。
這個方法就是珠算。
古代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工具。
計算機出現前,人類最好最方便的計算器。
隻是,在張越穿越時,珠算已經差不多被社會所淘汰了。
電腦的普及以及網絡的發展,使得哪怕是專業的會計,也不再需要算盤。
珠算口訣,早已經退出了教育的舞台。
消失在課本之上,遠離了人們。
好在,作為八零後,張越小學的時候,曾經被老師們逼著背誦和記憶珠算口訣。
雖然,現在基本都忘記了。
但,可以回溯。
有著空間在,他可以將這些遺忘的記憶重新找回來。
第0047章 珠算(2)
張越起身,推開房門,院子裏田李兩家的年輕人,正在樹蔭下揮汗如雨的劈砍著竹子,準備將這些竹子製作成竹簡。
現在,甲亭最暢銷的商品,就是竹簡了。
一個士子平均每天要抄兩三卷書簡,需要數十斤重的竹簡。
雖然說,都是寒門士子,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小康之家甚至富裕的商賈子弟。
此時的漢室,也有一條很有意思的製度。
想當官?或者想獲得舉薦?
申公、韓嬰在楚國和趙國,傳揚儒學。
其他大小儒生,也都各自為儒家的興盛添磚加瓦。
楚詩派的學者們,足跡遍及塞外三越乃至於西南夷。
在漢軍還沒有進入這些地區之前,就已經有儒生,前往當地開拓了。
那個時代的儒生們,就像後世西方的傳教士。
他們不避艱險,不畏毒蟲猛獸。
薪火相傳,接力奮發,隻為了將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撒播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人知道!
漢興七十年,儒生們就將自己從少數派,發展成為了多數派。
等到元光元年的時候,天下士人,十個裏麵起碼有七個是儒生了。
哪怕剩下三個,也被他們所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倘若都不能獨霸輿論,執掌話語權,誰行?
是故,與其說是董仲舒改變了世界。
倒不如說是董仲舒站在了時代的風潮之上,他所做的,隻是輕輕一推,將窗戶打開。
儒家的成功經驗就在眼前。
張越知道,他要實現自己的野心。
也得如儒家一樣,從點滴做起,從腳下開始。
每多一個人,受到他的影響,對於世界的改變就會多一些。
那麽,什麽樣的知識可以改變世界?
答案是……數學。
作為穿越者,張越深知,後世的一切技術和科學進步,其實都是在建立數學進步的基礎上的。
大到鎮國的核武器,小到一台機器,全部與數學緊密相連。
每一個小數點的精確,都意味著技術的突飛猛進。
而此時的社會環境和輿論,也都特別重視數學。
儒家的六藝之中,就有著數學的存在。
國家官吏體係之中,就有著專門的計吏。漢家丞相,甚至一度號為計相!
已故的那些名臣,譬如張湯、兒寬,皆是數學方麵的大能。
兒寬甚至參與過《太初曆》的編纂工作。
這可是需要極為高深的數學造詣,不客氣的說,哪怕是後世的大學生,也未必能參與到《太初曆》的編纂工作中。
自然,選擇什麽樣的數學經典作為切入點,就很重要了。
太學送來的經書之中,就有著當代不朽的數學巨著《九章算術》。
張越也已經看過了,還通過瑾瑜木,將之牢牢固化在記憶裏,閉著眼睛都能倒背如流。
因此,他也差不多能摸清楚,如今漢室的數學水平。
應該是在後世的小學六年級左右。
九章算術已經涉及了多元方程解的知識和應用了。
但古老的《九章算術》所用的方程解,非常複雜。
複雜到一般人很難看懂和理解,更別提運用了。
隻有那些浸淫數學日久的精英,才能熟練運用。
至於一般的寒門士子?
張越已經看到了,他們在這部數學經典麵前的窘迫和寒酸——大部分人甚至都看不懂,九章算術上的那些方程解。
沒辦法,這個時代,沒有阿拉伯數字,也沒有什麽公式。
古老的中國數學先賢們,隻好用自己的智慧去描述數學問題。而他們太聰明了,所以,用的方程解就變得無比複雜。
複雜到哪怕是張越,也頗感生澀。
要解決這個問題,破解數學被精英壟斷的現實。
張越知道,現在的他,還力有未逮。
名聲不夠,力量不足。
哪怕拿出了阿拉伯數字和後世的數學公式出來,恐怕也沒有幾個人願意使用。
所以呢,他要先刷一下在數學方麵的聲望。
最好,成為天下公認的數學大家。
成了學霸,才好利用學霸的名頭,來做事情。
輕輕敲了敲案幾,張越的腦海之中閃過一道靈光,他已經知道,應該選什麽做突破了。
一個簡單易學,不需要太多天分,便可以讓普通人也能掌握複雜而深奧的數學的方法。
讓寒門士子也能談笑數學,快速計算。
這個方法就是珠算。
古代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工具。
計算機出現前,人類最好最方便的計算器。
隻是,在張越穿越時,珠算已經差不多被社會所淘汰了。
電腦的普及以及網絡的發展,使得哪怕是專業的會計,也不再需要算盤。
珠算口訣,早已經退出了教育的舞台。
消失在課本之上,遠離了人們。
好在,作為八零後,張越小學的時候,曾經被老師們逼著背誦和記憶珠算口訣。
雖然,現在基本都忘記了。
但,可以回溯。
有著空間在,他可以將這些遺忘的記憶重新找回來。
第0047章 珠算(2)
張越起身,推開房門,院子裏田李兩家的年輕人,正在樹蔭下揮汗如雨的劈砍著竹子,準備將這些竹子製作成竹簡。
現在,甲亭最暢銷的商品,就是竹簡了。
一個士子平均每天要抄兩三卷書簡,需要數十斤重的竹簡。
雖然說,都是寒門士子,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小康之家甚至富裕的商賈子弟。
此時的漢室,也有一條很有意思的製度。
想當官?或者想獲得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