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聲戛然而止,皇後清冷而疏遠的聲音傳了過來:「有什麽事,你直說吧。」
既沒有看座,也沒有叫免禮,言外之意差不多應該是「說完了趕緊走」吧。
行過了禮,趙曦月也不客氣,逕自道:「四皇姐如今轉不過彎來,還請母後出麵勸說一二。」
「趙曦雲如何,自有她母妃去管,柳妃管不過來,還有她的父皇,與本宮何幹?」皇後娘娘的目光直直地望了過來,仿佛要將她心底的想法盡數看穿,「她自幼欺侮你,落得如此田地亦是咎由自取,你為什麽要幫她?」
趙曦月笑了起來:「若真是咎由自取,母後便不會讓我進來了。」四目相對,她的目光之中盡是坦誠,「四皇姐會這樣糾結,母後當真覺得與己無關?」
「婚事是她自己選的,日子是她自己過的,她不是這宮裏唯一一個嫁出去的公主,卻是唯一一個鬧出如此笑話的公主,那便是她的本性,自然與本宮無關。」
皇後垂下眼瞼,避開了趙曦月的目光,手中有一下沒一下地撥著手中的佛珠,口中卻還說著趙曦雲的事:「她想嫁入武家,圖的是武家的家世地位。她以為自己嫁去武家,便能壓別人一頭,叫別人尊著敬著,從此能理直氣壯地去奚落那些她瞧不起的人。而嫁入武家之後,她也不曾去好好看待過這份夫妻之情,以為自己是公主之尊,別人便要事事討她的歡心,看她的臉色。而後事情敗露,可她自尊自傲,哪怕知道此事已無轉圜餘地,卻還不肯認錯不肯服輸,甚至將自己的錯處都歸咎到他人的身上。」
她微頓了一下,抬眼問道:「若這不算咎由自取,如何才算。」
到底是身居皇後之位二十年的人,縱使深居簡出,對宮內外發生的人或事,依然瞭然於胸。隻是這話說到最後,倒不像是在說趙曦雲了。
趙曦月沉默了一瞬,低聲道:「哪怕咎由自取,可她當年定下邊伯侯府,難道不也是稱了母後與外祖母的意麽?」
見皇後沒否認,她才繼續說道:「過去兒臣還小,有些事想不明白。可現如今,兒臣看著您,看著柳妃娘娘,去過國公府,才漸漸明白為什麽四皇姐當年會與不曾相看過的武二公子定親。四皇姐的確有自己的私心,也存了踩兒臣一頭的心思,可她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不正是因為她知道,外祖母想讓鎮國公府穩坐高台所以一力支撐四皇兄,而邊伯侯兵權在握,她與邊伯侯之子成婚,無異於將邊伯侯也拉入四皇兄的陣地。」
「太子之位,要的不僅僅是聰明才幹,還要他身後的依仗夠堅實,才能在朝中立穩腳跟。同時得到了鎮國公府與邊伯侯府的扶持,是四皇兄最好的籌碼。兒臣說得可有錯?」
皇後沒接她的話,隻是靜靜地望著她,可那兩道視線,卻沒有停在她的身上。仿佛是透過了她,看到了旁的什麽人。
良久之後,皇後才答道:「沒有人要求她這樣做,太子之位如何,本就不是一樁親事就能決定下來的。不過是她自以為是罷了。」
「確實是自以為是,可母後能否認,四皇姐當年種種,不是在投其所好?」趙曦月語氣平靜道,「正如當年兒臣想得到母後的認可所做的事一般,雖不是母後言明,但為了讓母後能夠多看兒臣一眼,即便是兒臣不願意的事,兒臣也去做了。」
她說得很平靜,沒有絲毫怨懟,甚至像是在說同自己不相幹的事情。
這大概是她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她的母後麵前提起這些往事了。
皇後的眉心有些不自然地動了動,她似乎是想說些什麽,可最後卻是什麽也沒有說,合眼道:「你回去吧。」
說罷,木魚聲伴隨著低低地誦念聲再度響起,再無他話。
趙曦月靜靜地聽了一會,朝著皇後的方向福了福身,一言不發地退了出去。
皇後卻始終不曾再抬眼,直到沉悶的關門聲響起,撥動佛珠的手才再度停了下來。
十五年了,自十月懷胎到今時今日,已經過去將近十五個年頭了。從期望到絕望,她已記不得自己有多少年不曾看過這個在這世上唯一一個同自己血脈相連的女兒了。
沒想到不過短短幾歲的光陰,那個在她記憶裏總是胡作非為、恃寵而驕的小丫頭,已經能看明白這朝堂之下不為人道的那些人心了。
這不是她第一次在趙曦月身上看到趙黛盈的影子,可這一次她卻發現原來趙曦月和趙黛盈還是不同的。那位長公主總是驕傲又高不可攀地,那雙能看透人心的目光中總是透著幾許清冷之意。
趙曦月的目光卻是清澈坦蕩的,哪怕是將曾經的傷處硬生生地揭開,她也是坦蕩的。這不像是個十四歲姑娘該有的透徹,卻叫她這個年近半百的人莫名地望而生怯。
伽藍寺之中,主持方丈勸她放下執念,唯有好好看待眼前人方得解脫之道。可這十餘年的執念又豈是說放就能放的?她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這個女兒,同樣的,她也做不到再去接納這個女兒了。
更何況,時至今日,趙曦月或者已經不需要自己的接納了。
皇後收回了自己的目光,沉靜的麵容上蒙了一層淡淡的灰敗。她曾以為自己會是個驕傲的女人,卻沒想到在最後,她卻是最失敗的那一個。
「傳本宮的懿旨,召四公主趙曦雲進宮說話。」
既沒有看座,也沒有叫免禮,言外之意差不多應該是「說完了趕緊走」吧。
行過了禮,趙曦月也不客氣,逕自道:「四皇姐如今轉不過彎來,還請母後出麵勸說一二。」
「趙曦雲如何,自有她母妃去管,柳妃管不過來,還有她的父皇,與本宮何幹?」皇後娘娘的目光直直地望了過來,仿佛要將她心底的想法盡數看穿,「她自幼欺侮你,落得如此田地亦是咎由自取,你為什麽要幫她?」
趙曦月笑了起來:「若真是咎由自取,母後便不會讓我進來了。」四目相對,她的目光之中盡是坦誠,「四皇姐會這樣糾結,母後當真覺得與己無關?」
「婚事是她自己選的,日子是她自己過的,她不是這宮裏唯一一個嫁出去的公主,卻是唯一一個鬧出如此笑話的公主,那便是她的本性,自然與本宮無關。」
皇後垂下眼瞼,避開了趙曦月的目光,手中有一下沒一下地撥著手中的佛珠,口中卻還說著趙曦雲的事:「她想嫁入武家,圖的是武家的家世地位。她以為自己嫁去武家,便能壓別人一頭,叫別人尊著敬著,從此能理直氣壯地去奚落那些她瞧不起的人。而嫁入武家之後,她也不曾去好好看待過這份夫妻之情,以為自己是公主之尊,別人便要事事討她的歡心,看她的臉色。而後事情敗露,可她自尊自傲,哪怕知道此事已無轉圜餘地,卻還不肯認錯不肯服輸,甚至將自己的錯處都歸咎到他人的身上。」
她微頓了一下,抬眼問道:「若這不算咎由自取,如何才算。」
到底是身居皇後之位二十年的人,縱使深居簡出,對宮內外發生的人或事,依然瞭然於胸。隻是這話說到最後,倒不像是在說趙曦雲了。
趙曦月沉默了一瞬,低聲道:「哪怕咎由自取,可她當年定下邊伯侯府,難道不也是稱了母後與外祖母的意麽?」
見皇後沒否認,她才繼續說道:「過去兒臣還小,有些事想不明白。可現如今,兒臣看著您,看著柳妃娘娘,去過國公府,才漸漸明白為什麽四皇姐當年會與不曾相看過的武二公子定親。四皇姐的確有自己的私心,也存了踩兒臣一頭的心思,可她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不正是因為她知道,外祖母想讓鎮國公府穩坐高台所以一力支撐四皇兄,而邊伯侯兵權在握,她與邊伯侯之子成婚,無異於將邊伯侯也拉入四皇兄的陣地。」
「太子之位,要的不僅僅是聰明才幹,還要他身後的依仗夠堅實,才能在朝中立穩腳跟。同時得到了鎮國公府與邊伯侯府的扶持,是四皇兄最好的籌碼。兒臣說得可有錯?」
皇後沒接她的話,隻是靜靜地望著她,可那兩道視線,卻沒有停在她的身上。仿佛是透過了她,看到了旁的什麽人。
良久之後,皇後才答道:「沒有人要求她這樣做,太子之位如何,本就不是一樁親事就能決定下來的。不過是她自以為是罷了。」
「確實是自以為是,可母後能否認,四皇姐當年種種,不是在投其所好?」趙曦月語氣平靜道,「正如當年兒臣想得到母後的認可所做的事一般,雖不是母後言明,但為了讓母後能夠多看兒臣一眼,即便是兒臣不願意的事,兒臣也去做了。」
她說得很平靜,沒有絲毫怨懟,甚至像是在說同自己不相幹的事情。
這大概是她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她的母後麵前提起這些往事了。
皇後的眉心有些不自然地動了動,她似乎是想說些什麽,可最後卻是什麽也沒有說,合眼道:「你回去吧。」
說罷,木魚聲伴隨著低低地誦念聲再度響起,再無他話。
趙曦月靜靜地聽了一會,朝著皇後的方向福了福身,一言不發地退了出去。
皇後卻始終不曾再抬眼,直到沉悶的關門聲響起,撥動佛珠的手才再度停了下來。
十五年了,自十月懷胎到今時今日,已經過去將近十五個年頭了。從期望到絕望,她已記不得自己有多少年不曾看過這個在這世上唯一一個同自己血脈相連的女兒了。
沒想到不過短短幾歲的光陰,那個在她記憶裏總是胡作非為、恃寵而驕的小丫頭,已經能看明白這朝堂之下不為人道的那些人心了。
這不是她第一次在趙曦月身上看到趙黛盈的影子,可這一次她卻發現原來趙曦月和趙黛盈還是不同的。那位長公主總是驕傲又高不可攀地,那雙能看透人心的目光中總是透著幾許清冷之意。
趙曦月的目光卻是清澈坦蕩的,哪怕是將曾經的傷處硬生生地揭開,她也是坦蕩的。這不像是個十四歲姑娘該有的透徹,卻叫她這個年近半百的人莫名地望而生怯。
伽藍寺之中,主持方丈勸她放下執念,唯有好好看待眼前人方得解脫之道。可這十餘年的執念又豈是說放就能放的?她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這個女兒,同樣的,她也做不到再去接納這個女兒了。
更何況,時至今日,趙曦月或者已經不需要自己的接納了。
皇後收回了自己的目光,沉靜的麵容上蒙了一層淡淡的灰敗。她曾以為自己會是個驕傲的女人,卻沒想到在最後,她卻是最失敗的那一個。
「傳本宮的懿旨,召四公主趙曦雲進宮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