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問太史慈,要是這次是你抓住了我是否會加害?太史慈說不知道。
太史慈問孫策,要是我們交戰沒有援兵相助,能定輸贏嗎?孫策也說不知道。
孫策很激動地走到太史慈身邊,給他解綁,兩人還都說著真爽快啊!】
小七:“我不懂。”
小六:“我也不懂。”
小五:“……”
【孫策說我把這衣袍掛在這裏,就是要警示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太史慈也說,自己一直沒有遇到明主,如果將軍不棄,我願效犬馬之勞。
孫策當然高興,終於把太史慈收服了!可是太史慈卻又說,自己想去收拾劉軍殘部以助明主,不知他肯不肯相信自己。
孫策聞言有些猶豫,但還是答應了。於是兩人約定,明日正午,太史慈會帶兵而還。】
古人們:真就讓他這麽走啦!
【孫策等到第二天,太史慈還沒回來,手下將領們都懷疑他是否還會回來,孫策說自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接著他把一把寶劍插入地中,說自己父親留給他兩件寶物,一件是傳國玉璽,還有一件便是這把寶劍,他相信到了正午,太史慈必歸。
越臨近正午,大家不見太史慈回來,就更加懷疑了,還說主公實不該放走他。但孫策卻不慌,說還不到正午呢。
話音剛落,外麵就來了動靜,太史慈果然回來了!
孫策拉著他來看自己插在地上的寶劍,說恰到正午!】
小五:“真能踩點啊!”
【踩點回來的太史慈,也真帶來了一隊人馬歸附。孫策更是大喜,說之前自己將扯碎的戰袍掛在帳中,眾人都不解,隻有公瑾知道其中奧妙,今日當著眾人之麵不妨講明。
周瑜便說,凡英雄者,在戰場上逢敵對手,引為人生快事,伯符兄珍藏此袍此為一也,其二伯符兄繼承先父之誌,欲圖大業,亟須廣招賢才,珍藏此袍也是時時警惕,欲得天下先收人才。
孫策接著他的話說,其三便是倘若有一日,子義來歸,我與子義麵對此袍而暢飲,豈不快哉!
接著便要為太史慈接風洗塵。】
小七:“分要點寫作文呢,還整個一二三……”
小五:“好了,今天的兩集就看到這裏啦,我們下期再見啦!”
古人們:啊?又沒啦!
太史慈鬆了一口氣:可算是結束了!
孫權也稍稍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這兩集對他們這邊沒啥抹黑,反而突出了他兄長的英雄豪氣,很好很好!
但其他兩大派的人就不大高興了。
曹操心說我在後世到底是個啥形象啊?怎麽後世人這麽編排我啊!難道就因為我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是漢室沒落,群雄乘勢而起有什麽錯?!
劉備也很鬱悶,怎麽我在後世就是這麽個懦弱包形象?還有那“仁義”名聲的體現,大忠似偽的,究竟是誇我呢還是貶我呢!
劉徹:這天幕真的不可以消失嗎?我是真不想看了!
東漢劉秀:……我已慢慢接受了。
秦始皇:朕才是接受了的那個!!這個取代我大秦的漢真是活該!!
不過也是這個漢的律法實在太鬆散了些!怪不得這些諸侯能趁勢而起呢!
劉邦若是知道了,肯定會說,這都是不願重蹈你大秦嚴刑酷法的覆轍啊!我們大漢的一再重刷的經驗教訓就是你大秦!
但可惜了,秦漢帝王互不相通,隻能彼此看不上對方了。
隋朝楊堅表示:秦漢時期的製度還是不夠完善啊!但好在我大隋把前朝的坑都給補上啦!五省六曹製,中央集權,收攏地方權力,可是不怕地方再形成割據勢力啦!
(五省六曹製,三省六部製前身,創立於隋文帝,唐朝改善行成三省六部製。)
貞觀年間的李承乾開始不喜歡《三國演義》了,因為每次看完電視劇,父皇都讓他寫篇總結,寫完後就是一群師傅等著批判他。
無論他怎麽寫,提出什麽樣的觀點,師傅們都能找到漏洞,將他打擊得一文不值!
而父皇,永遠讓他改過。
武則天同樣會讓兒子女兒還有侄子們反思三國故事,但不同於李承乾被大臣們批判,武則天隻是聽他們的反思而已,畢竟她年紀越來越大了,繼承人的問題再回避也得麵對了。
至於李隆基,他看完電視劇就去找貴妃賞樂了。
什麽反思,不需要!
東漢末年是政治混亂導致地方豪族勢力過大,造成群雄割據、三國矗立的局麵,但他大唐正值鼎盛,他的統治沒有任何毛病好嗎!
宋朝的趙匡胤正在聽弟弟趙光義給他吹彩虹屁,“杯酒釋兵權”這招實在是太天才啦!一舉解決自唐朝中期到現在的地方擁兵自重的問題啊!
元朝貴族們雖然覺得中原人心眼真多,但《三國演義》也確實好看,故而看不懂也不再端著了,而是找了漢臣給他們講解,甚至還聽起了真實曆史對比,雖然最後得出結論,還是演義裏的故事更好看一些,但忽必烈表示,能讓他們學習一點,他已經很知足了!
明朝朱元璋也在跟兒子們分析這漢末和唐末的地方割據形成,當然宋朝的解決方式實在也是矯枉過正,他也看不上就是了。
這位堅定地跟兒子們說,自己這套軍戶製度就是最完美的,可傳萬世,讓他們千萬不要改動!
老朱很得意地跟兒子們說,自己是窮苦人家出生,打拚到如今這個地位,那是什麽人間百態都見識過啦!所以不僅是軍戶製度,其他各方麵的製度他都給子孫們想好啦,所以老朱家的後代隻要享福就好了!
朱棣表示,沒錯,我爹定好的規矩,所有子孫都得給我守著!
我是從我爹的手裏接過的皇位,所以太子太孫你們的後代也都得維護正統,懂了嗎?
康熙則表示:我大清才是那個完美避開前朝所有坑的好嗎?可是怎麽這個天幕一出現,關內人就跟瘋了一樣,不願做順民了呢?
康熙看著不斷傳來壞消息的戰報,長歎自己要成為大清的罪人了!
但猛然一想,咦,曆史上是不是有可以避免這事的例子來著?
要不,我也傳個位?
正在督戰急的一嘴泡、恨不得自己上前線的胤礽忽然打了個噴嚏。
太史慈問孫策,要是我們交戰沒有援兵相助,能定輸贏嗎?孫策也說不知道。
孫策很激動地走到太史慈身邊,給他解綁,兩人還都說著真爽快啊!】
小七:“我不懂。”
小六:“我也不懂。”
小五:“……”
【孫策說我把這衣袍掛在這裏,就是要警示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太史慈也說,自己一直沒有遇到明主,如果將軍不棄,我願效犬馬之勞。
孫策當然高興,終於把太史慈收服了!可是太史慈卻又說,自己想去收拾劉軍殘部以助明主,不知他肯不肯相信自己。
孫策聞言有些猶豫,但還是答應了。於是兩人約定,明日正午,太史慈會帶兵而還。】
古人們:真就讓他這麽走啦!
【孫策等到第二天,太史慈還沒回來,手下將領們都懷疑他是否還會回來,孫策說自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接著他把一把寶劍插入地中,說自己父親留給他兩件寶物,一件是傳國玉璽,還有一件便是這把寶劍,他相信到了正午,太史慈必歸。
越臨近正午,大家不見太史慈回來,就更加懷疑了,還說主公實不該放走他。但孫策卻不慌,說還不到正午呢。
話音剛落,外麵就來了動靜,太史慈果然回來了!
孫策拉著他來看自己插在地上的寶劍,說恰到正午!】
小五:“真能踩點啊!”
【踩點回來的太史慈,也真帶來了一隊人馬歸附。孫策更是大喜,說之前自己將扯碎的戰袍掛在帳中,眾人都不解,隻有公瑾知道其中奧妙,今日當著眾人之麵不妨講明。
周瑜便說,凡英雄者,在戰場上逢敵對手,引為人生快事,伯符兄珍藏此袍此為一也,其二伯符兄繼承先父之誌,欲圖大業,亟須廣招賢才,珍藏此袍也是時時警惕,欲得天下先收人才。
孫策接著他的話說,其三便是倘若有一日,子義來歸,我與子義麵對此袍而暢飲,豈不快哉!
接著便要為太史慈接風洗塵。】
小七:“分要點寫作文呢,還整個一二三……”
小五:“好了,今天的兩集就看到這裏啦,我們下期再見啦!”
古人們:啊?又沒啦!
太史慈鬆了一口氣:可算是結束了!
孫權也稍稍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這兩集對他們這邊沒啥抹黑,反而突出了他兄長的英雄豪氣,很好很好!
但其他兩大派的人就不大高興了。
曹操心說我在後世到底是個啥形象啊?怎麽後世人這麽編排我啊!難道就因為我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是漢室沒落,群雄乘勢而起有什麽錯?!
劉備也很鬱悶,怎麽我在後世就是這麽個懦弱包形象?還有那“仁義”名聲的體現,大忠似偽的,究竟是誇我呢還是貶我呢!
劉徹:這天幕真的不可以消失嗎?我是真不想看了!
東漢劉秀:……我已慢慢接受了。
秦始皇:朕才是接受了的那個!!這個取代我大秦的漢真是活該!!
不過也是這個漢的律法實在太鬆散了些!怪不得這些諸侯能趁勢而起呢!
劉邦若是知道了,肯定會說,這都是不願重蹈你大秦嚴刑酷法的覆轍啊!我們大漢的一再重刷的經驗教訓就是你大秦!
但可惜了,秦漢帝王互不相通,隻能彼此看不上對方了。
隋朝楊堅表示:秦漢時期的製度還是不夠完善啊!但好在我大隋把前朝的坑都給補上啦!五省六曹製,中央集權,收攏地方權力,可是不怕地方再形成割據勢力啦!
(五省六曹製,三省六部製前身,創立於隋文帝,唐朝改善行成三省六部製。)
貞觀年間的李承乾開始不喜歡《三國演義》了,因為每次看完電視劇,父皇都讓他寫篇總結,寫完後就是一群師傅等著批判他。
無論他怎麽寫,提出什麽樣的觀點,師傅們都能找到漏洞,將他打擊得一文不值!
而父皇,永遠讓他改過。
武則天同樣會讓兒子女兒還有侄子們反思三國故事,但不同於李承乾被大臣們批判,武則天隻是聽他們的反思而已,畢竟她年紀越來越大了,繼承人的問題再回避也得麵對了。
至於李隆基,他看完電視劇就去找貴妃賞樂了。
什麽反思,不需要!
東漢末年是政治混亂導致地方豪族勢力過大,造成群雄割據、三國矗立的局麵,但他大唐正值鼎盛,他的統治沒有任何毛病好嗎!
宋朝的趙匡胤正在聽弟弟趙光義給他吹彩虹屁,“杯酒釋兵權”這招實在是太天才啦!一舉解決自唐朝中期到現在的地方擁兵自重的問題啊!
元朝貴族們雖然覺得中原人心眼真多,但《三國演義》也確實好看,故而看不懂也不再端著了,而是找了漢臣給他們講解,甚至還聽起了真實曆史對比,雖然最後得出結論,還是演義裏的故事更好看一些,但忽必烈表示,能讓他們學習一點,他已經很知足了!
明朝朱元璋也在跟兒子們分析這漢末和唐末的地方割據形成,當然宋朝的解決方式實在也是矯枉過正,他也看不上就是了。
這位堅定地跟兒子們說,自己這套軍戶製度就是最完美的,可傳萬世,讓他們千萬不要改動!
老朱很得意地跟兒子們說,自己是窮苦人家出生,打拚到如今這個地位,那是什麽人間百態都見識過啦!所以不僅是軍戶製度,其他各方麵的製度他都給子孫們想好啦,所以老朱家的後代隻要享福就好了!
朱棣表示,沒錯,我爹定好的規矩,所有子孫都得給我守著!
我是從我爹的手裏接過的皇位,所以太子太孫你們的後代也都得維護正統,懂了嗎?
康熙則表示:我大清才是那個完美避開前朝所有坑的好嗎?可是怎麽這個天幕一出現,關內人就跟瘋了一樣,不願做順民了呢?
康熙看著不斷傳來壞消息的戰報,長歎自己要成為大清的罪人了!
但猛然一想,咦,曆史上是不是有可以避免這事的例子來著?
要不,我也傳個位?
正在督戰急的一嘴泡、恨不得自己上前線的胤礽忽然打了個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