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送彩禮(2)
不回城了,老婆孩子熱炕頭更香 作者:AI吃魚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百一十九章 送彩禮(2)
白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驕傲地展示著這些彩禮。自行車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縫紉機嶄新而精致,上海牌女士手表更是精美無比。
孫家人看到如此豐厚的彩禮,笑得合不攏嘴。秋香的父母熱情地迎接他們。
“白老哥,快,快請屋裏坐!”
眾人在屋裏坐下,村長白軍將彩禮清單遞給孫秋香的父親,說道:“孫老弟,這是我們家為秋香準備的彩禮清單,你過目。時間比較緊,準備不足,你多擔待。”
孫父接過禮單,看到禮單第一行寫著禮金六百六十六元,嚇了一跳。
“白老哥,禮金六百六十六元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七十年代,就算是縣城,彩禮最高也就兩百元。在農村地區,一般都是十幾元,幾十元都算是多的了。白家這次彩禮竟然是六百六十六元,這可是縣城姑娘彩禮的三倍還多。
村長白軍連忙說道:“孫老弟,不多不多,秋香這孩子我們都喜歡,這點禮金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隻願孩子們以後的日子過得順順當當、甜甜蜜蜜。”
孫父聽了,感動不已:“秋香將來能嫁到你們白家,成為白家的兒媳,是她的福氣。”
一旁的親戚們也都紛紛感歎白家的大方和對這門親事的重視。
白川看著孫父,真誠地說:“叔,您放心,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秋香,不讓她受一點委屈。”
李鬆也笑著插話道:“是啊,叔,我二哥那可是實心眼的人,二嫂嫁過來指定享福。”
……
大家閑聊了一會,午飯準備好了。
一道道豐盛的菜肴被端上了桌,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桌上擺滿了農村特有的美味,有紅燒魚、燉肉、蔥花雞蛋等等,一個個都是硬菜,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大家快嚐嚐,這都是自家養的、種的,新鮮著呢!” 孫父熱情地招呼著眾人。
白川和李鬆等人紛紛動筷,品嚐著美味,嘴裏不住地誇讚。
“這味道,真是絕了,就算是比起公社飯店的大廚都不差!”
“我覺得比城裏飯店大廚做的還好吃!”
大家邊吃邊聊,氣氛十分融洽。
七十年代,就算是送彩禮招待這種場合,也就是在院子裏擺幾張桌子,親戚鄰居們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
女人們湊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談論著秋香的嫁妝準備得怎麽樣,臉上洋溢著喜悅和期待。
“三嬸,秋香這丫頭的嫁妝可不能少,白家給了這麽豐厚的彩禮,咱們孫家可不能差了事兒。”
“就是就是,我聽說妹夫的父親是村長,家裏還剛剛蓋了磚瓦房,堂屋加偏房總共七間。秋香這孩子命好,嫁到白家以後肯定享福。”
男人們則邊吃邊喝,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和村裏的新鮮事。
“今年我家的莊稼收成本來還算不錯,結果一場大雨,衝走了過半的糧食,希望明年不要再遭遇這種情況,否則,日子真的沒法過了!”
“白老哥,最近你們村磚窯生意怎麽樣?”
“好得不得了,現在預定的都排到半個月後了。”
“嗨,你們村子厲害,有磚窯廠,還有肥皂廠,今年白家村村民的生活比之前好上不少吧?”
“的確好了很多,之前一年到頭也不舍得吃幾次肉,現在村民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頓,衣服也不像之前那麽短缺了。”
其實村長白軍這樣說已經算是謙虛了,但是孫家坡的村民聽後依然羨慕得不行。
孩子們在桌子間穿梭嬉戲,偶爾被大人嗬斥幾句,卻也毫不在意,依然玩得不亦樂乎。他們一會兒瞅瞅這邊的飯菜,一會兒又跑去那邊瞧瞧大人們在說啥,充滿了好奇和興奮。
角落裏,幾個老人抽著旱煙,眯著眼,看著這喜慶的場景,回憶著過去的歲月。“想當年咱們結婚的時候,能吃頓飽飯就謝天謝地了,哪裏像現在,桌上有雞有魚有肉。”
“時代不同啦,現在頓頓能吃飽飯,這種日子之前想都不敢想!”
此時,在長輩們的注視下,秋香的臉上泛著羞澀的紅暈,白川則一臉憨笑,小心翼翼地照顧著秋香。陽光灑在院子裏,每個人的臉上都泛著幸福的光芒。
吃過午飯,兩家開始商量婚期。
“現在彩禮也送過了,秋香和白川這倆孩子的婚事,咱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孫父首先開口說道。
白軍點了點頭:“是啊,得選個好日子,讓孩子們順順利利地完婚。”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想法。
最先發言的是村長白軍。
“年前我大兒子也要結婚,婚期在一個多月之後。之後再有一個月便該過年了。那個時候天氣太寒冷了。我看不如定到明年天氣暖和的時候,辦喜事也方便。”
“要不就定在明年四月初八吧,聽著也吉利。”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終大家都覺得四月初八這個日子不錯。
“那就這麽定了,四月初八讓兩個孩子成婚!” 孫父拍板說道。
白川和秋香對視一眼,眼中滿是期待和甜蜜。
接下來,兩家又開始商量婚禮的細節,比如酒席的菜品、邀請的賓客名單等等。
“咱們多準備點肉菜,讓大家都吃得開心。” 白軍說道。
孫母也跟著說:“對,還要準備些喜糖,給孩子們沾沾喜氣。”
整個下午,兩家都沉浸在對婚禮的美好規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眼看著太陽西斜,白川一家這才準備告辭。
“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常來常往!” 孫父說道。
白川他們連連點頭,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期許,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之上,李鬆發現二哥臉上的笑容都沒有消散過。
李鬆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喝口水,電話鈴聲突然響了起來,李鬆無奈隻能起身去接電話。
“你好,我是李鬆。”
“小李,我是老趙,明天你來市裏一趟,有個大人物點名要見你。”
白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驕傲地展示著這些彩禮。自行車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縫紉機嶄新而精致,上海牌女士手表更是精美無比。
孫家人看到如此豐厚的彩禮,笑得合不攏嘴。秋香的父母熱情地迎接他們。
“白老哥,快,快請屋裏坐!”
眾人在屋裏坐下,村長白軍將彩禮清單遞給孫秋香的父親,說道:“孫老弟,這是我們家為秋香準備的彩禮清單,你過目。時間比較緊,準備不足,你多擔待。”
孫父接過禮單,看到禮單第一行寫著禮金六百六十六元,嚇了一跳。
“白老哥,禮金六百六十六元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七十年代,就算是縣城,彩禮最高也就兩百元。在農村地區,一般都是十幾元,幾十元都算是多的了。白家這次彩禮竟然是六百六十六元,這可是縣城姑娘彩禮的三倍還多。
村長白軍連忙說道:“孫老弟,不多不多,秋香這孩子我們都喜歡,這點禮金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隻願孩子們以後的日子過得順順當當、甜甜蜜蜜。”
孫父聽了,感動不已:“秋香將來能嫁到你們白家,成為白家的兒媳,是她的福氣。”
一旁的親戚們也都紛紛感歎白家的大方和對這門親事的重視。
白川看著孫父,真誠地說:“叔,您放心,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對待秋香,不讓她受一點委屈。”
李鬆也笑著插話道:“是啊,叔,我二哥那可是實心眼的人,二嫂嫁過來指定享福。”
……
大家閑聊了一會,午飯準備好了。
一道道豐盛的菜肴被端上了桌,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桌上擺滿了農村特有的美味,有紅燒魚、燉肉、蔥花雞蛋等等,一個個都是硬菜,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大家快嚐嚐,這都是自家養的、種的,新鮮著呢!” 孫父熱情地招呼著眾人。
白川和李鬆等人紛紛動筷,品嚐著美味,嘴裏不住地誇讚。
“這味道,真是絕了,就算是比起公社飯店的大廚都不差!”
“我覺得比城裏飯店大廚做的還好吃!”
大家邊吃邊聊,氣氛十分融洽。
七十年代,就算是送彩禮招待這種場合,也就是在院子裏擺幾張桌子,親戚鄰居們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
女人們湊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談論著秋香的嫁妝準備得怎麽樣,臉上洋溢著喜悅和期待。
“三嬸,秋香這丫頭的嫁妝可不能少,白家給了這麽豐厚的彩禮,咱們孫家可不能差了事兒。”
“就是就是,我聽說妹夫的父親是村長,家裏還剛剛蓋了磚瓦房,堂屋加偏房總共七間。秋香這孩子命好,嫁到白家以後肯定享福。”
男人們則邊吃邊喝,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和村裏的新鮮事。
“今年我家的莊稼收成本來還算不錯,結果一場大雨,衝走了過半的糧食,希望明年不要再遭遇這種情況,否則,日子真的沒法過了!”
“白老哥,最近你們村磚窯生意怎麽樣?”
“好得不得了,現在預定的都排到半個月後了。”
“嗨,你們村子厲害,有磚窯廠,還有肥皂廠,今年白家村村民的生活比之前好上不少吧?”
“的確好了很多,之前一年到頭也不舍得吃幾次肉,現在村民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頓,衣服也不像之前那麽短缺了。”
其實村長白軍這樣說已經算是謙虛了,但是孫家坡的村民聽後依然羨慕得不行。
孩子們在桌子間穿梭嬉戲,偶爾被大人嗬斥幾句,卻也毫不在意,依然玩得不亦樂乎。他們一會兒瞅瞅這邊的飯菜,一會兒又跑去那邊瞧瞧大人們在說啥,充滿了好奇和興奮。
角落裏,幾個老人抽著旱煙,眯著眼,看著這喜慶的場景,回憶著過去的歲月。“想當年咱們結婚的時候,能吃頓飽飯就謝天謝地了,哪裏像現在,桌上有雞有魚有肉。”
“時代不同啦,現在頓頓能吃飽飯,這種日子之前想都不敢想!”
此時,在長輩們的注視下,秋香的臉上泛著羞澀的紅暈,白川則一臉憨笑,小心翼翼地照顧著秋香。陽光灑在院子裏,每個人的臉上都泛著幸福的光芒。
吃過午飯,兩家開始商量婚期。
“現在彩禮也送過了,秋香和白川這倆孩子的婚事,咱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孫父首先開口說道。
白軍點了點頭:“是啊,得選個好日子,讓孩子們順順利利地完婚。”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想法。
最先發言的是村長白軍。
“年前我大兒子也要結婚,婚期在一個多月之後。之後再有一個月便該過年了。那個時候天氣太寒冷了。我看不如定到明年天氣暖和的時候,辦喜事也方便。”
“要不就定在明年四月初八吧,聽著也吉利。”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終大家都覺得四月初八這個日子不錯。
“那就這麽定了,四月初八讓兩個孩子成婚!” 孫父拍板說道。
白川和秋香對視一眼,眼中滿是期待和甜蜜。
接下來,兩家又開始商量婚禮的細節,比如酒席的菜品、邀請的賓客名單等等。
“咱們多準備點肉菜,讓大家都吃得開心。” 白軍說道。
孫母也跟著說:“對,還要準備些喜糖,給孩子們沾沾喜氣。”
整個下午,兩家都沉浸在對婚禮的美好規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眼看著太陽西斜,白川一家這才準備告辭。
“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常來常往!” 孫父說道。
白川他們連連點頭,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期許,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之上,李鬆發現二哥臉上的笑容都沒有消散過。
李鬆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喝口水,電話鈴聲突然響了起來,李鬆無奈隻能起身去接電話。
“你好,我是李鬆。”
“小李,我是老趙,明天你來市裏一趟,有個大人物點名要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