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李淵命李世民率領一萬唐軍為先鋒官,兵臨河東城下。
中軍大帳,李世民居中端坐,李昭腰懸橫刀立於身後。
隻聽李世民道,“這河東城城牆堅固,我料其守將宋老生必堅守不出,待我軍銳氣喪盡,再傾巢而出,那時我軍怕是難以抵擋。”
“諸位將軍可有破城良策啊。”李世民環顧諸位將領繼續說道。
“末將認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軍應當先觀其虛實,再做打算。”說此話的正是日後的江夏王,大唐名將,李道宗。
“嗯,此言深得我意,道宗啊,你與我親自前去探查,如何?”
“不可啊,這太危險了。若是二公子有失,我等如何向唐公交代啊?”諸將反對道。
“我意已決。”李世民斬釘截鐵道。
於是,李世民與李道宗帶了十幾名親兵親自前往探查河東城,作為親兵的李昭自然跟隨而去。
看史書上說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喜歡衝鋒陷陣,探查敵情。今日一見,名副其實啊,這起兵第一仗就這麽拚,好家夥。李昭心中暗自感歎道。
十幾個人,十幾匹馬,城外尋得高處,了望河東城。
“我看那西城牆好像比他處矮了一些,可以作為主攻方向啊,二哥。”李道宗道。
李世民笑而不語,回頭看了看李昭,“你的意見呢?”
李昭沒想到他會問自己,脫口而出“西城牆雖矮了些,我們知道,宋老生也知道,依我之見,不如佯攻西城牆,然後我軍主力猛攻東城,河東城破指日可待,屬下願為攻城先鋒。”
“咦?你這個想法倒是可以一試。”李世民有些不可思議道。他應該是沒想到李昭會有如此想法。
嘿,我也就是順嘴胡說,電視劇裏不都這麽演嗎,沒想到真讓自己攻城啊,第一次上戰場就接了個大活,有心拒絕奈何話已出口,不管了,上就上,我一個穿越來的還怕了不成,李昭暗想。
翌日清晨,李世民率領諸將兵臨河東城西城城下。
“哪位將軍前去叫陣。”
“末將願往。”話音未落,一騎人馬已經殺出,李昭一看正是殷開山。這殷開山初投李淵便被任命為偏將,立功心切。
隻見城門忽的大開,裏麵殺出一隊人馬,為首者,銀盔銀甲,胯下灰粽馬,手持長刀,三縷長髯隨風飄蕩,正是宋老生。
殷開山也不搭話,提起開山刀便向宋老生砍去,宋老生橫刀招架,二人戰在一處。
李昭看呆了,畢竟第一次看到真實古戰場,目不轉睛,他突然發現二人的一招一式他都記得住,嘿,這可太好了,正愁空有一身力氣卻不會招式呢,這把可以好好學習一下,可惜這二人都是使刀的,李昭更想學槍法。
話說兩人激鬥三十合不分勝負,李世民看了看身旁的李昭,心說你還不去偷襲東城牆。
李昭這才想起來,哎呀,看入迷了,差點把正事忘了。
李世民撥給李昭一隊人馬,偷偷繞到東城下,架起雲梯。
“兄弟們,跟我衝。”李昭也不含糊,抽刀第一個衝在前麵,眾士兵見李昭都這麽拚命,也一個個爭先恐後向城牆湧去。
李昭一邊爬雲梯,一邊格擋城上的箭矢,一邊心中想著,雲梯這玩意可真費勁,不行,要想混得開,要想幫助大唐開疆拓土,必須創造出一個攻城利器啊。
李將軍小心,李昭身後一人用身體幫李昭擋住一箭,那人卻掉落城下,當場殞命。
哎呀!兄弟。李昭心中悲痛萬分,我一定為你報仇。
瞬間,複仇的火焰騰空而起,紅著雙眼,從雲梯上一躍而上,砍死了城樓上的兩名守城士兵,鮮血噗的一下染紅了李昭的盔甲。
這是李昭第一次在戰場上砍人啊,這感覺,驚恐中有些興奮。管不了那麽多了,先攻下城池再說,李昭揮起手中長刀,左劈右砍,一刀一個,他此時雖然不精通什麽招式,但是力大無窮,一般小兵哪裏能夠抵擋。
沒用多久,唐公李淵的大旗已經插上城樓,李昭望著城上城下的屍體呆住了,還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我這還沒成為名將呢,就死了這麽多人,算了,看來以後要慢慢適應。
他不再猶豫,率領一眾士卒,殺向西城,解決掉城上士兵,見城下宋老生和殷開山還打呢。
李昭大喝一聲,“宋老生,城池已破,爾等還不束手就擒。”
宋老生回頭一看,哎呀,不好。這一分神不要緊,殷開山大刀正砍到他脖子上,咕嚕嚕,人頭落地。
早上攻城,中午便把河東城拿下。李世民隨即率軍入城。
“此戰李昭功當第一,封你為我的親兵隊長吧,如何。”
“謝二公子。”
傍晚時分,李淵率後續人馬入城。
“吾兒初戰告捷,甚是威武啊,哈哈哈。”慶功宴上,李淵舉杯衝著李世民笑道。
“全賴將士用命,兒子哪裏有什麽功勞啊。”李世民謙虛道。
“父親大人,兒覺得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前方便是潼關,易守難攻,又有名將屈突通堅守,父親還是要早做打算。”
潼關是長安東大門,拿下潼關,關中便門戶洞開,唾手可得。
“我兒有何妙策啊?”
“兒以為……”
“父親大人,兒願率五千精銳,直取潼關。”說話的正是李世民的大哥,日後的太子李建成。
“好,明日便撥與你五千兵馬,看吾兒建功。”
一夜無話。
第二天,潼關下,李建成親率五千精兵於城下。
隋朝守將屈突通出城應戰。
唐軍這邊,統軍馮立策馬而出,直取屈突通,戰不三合,馮立不是對手,心說這老頭更厲害,回馬便跑。
隋軍趁勢掩殺,唐軍大敗,折了兵馬千餘人。
“父親,兒輕敵了,請父親再給我一次機會……”中軍大帳,李建成請罪道。
“勝敗兵家常事,吾兒莫要掛在心上。隻是這屈突通乃隋之名將,如何破關啊?”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中軍大帳,李世民居中端坐,李昭腰懸橫刀立於身後。
隻聽李世民道,“這河東城城牆堅固,我料其守將宋老生必堅守不出,待我軍銳氣喪盡,再傾巢而出,那時我軍怕是難以抵擋。”
“諸位將軍可有破城良策啊。”李世民環顧諸位將領繼續說道。
“末將認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軍應當先觀其虛實,再做打算。”說此話的正是日後的江夏王,大唐名將,李道宗。
“嗯,此言深得我意,道宗啊,你與我親自前去探查,如何?”
“不可啊,這太危險了。若是二公子有失,我等如何向唐公交代啊?”諸將反對道。
“我意已決。”李世民斬釘截鐵道。
於是,李世民與李道宗帶了十幾名親兵親自前往探查河東城,作為親兵的李昭自然跟隨而去。
看史書上說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喜歡衝鋒陷陣,探查敵情。今日一見,名副其實啊,這起兵第一仗就這麽拚,好家夥。李昭心中暗自感歎道。
十幾個人,十幾匹馬,城外尋得高處,了望河東城。
“我看那西城牆好像比他處矮了一些,可以作為主攻方向啊,二哥。”李道宗道。
李世民笑而不語,回頭看了看李昭,“你的意見呢?”
李昭沒想到他會問自己,脫口而出“西城牆雖矮了些,我們知道,宋老生也知道,依我之見,不如佯攻西城牆,然後我軍主力猛攻東城,河東城破指日可待,屬下願為攻城先鋒。”
“咦?你這個想法倒是可以一試。”李世民有些不可思議道。他應該是沒想到李昭會有如此想法。
嘿,我也就是順嘴胡說,電視劇裏不都這麽演嗎,沒想到真讓自己攻城啊,第一次上戰場就接了個大活,有心拒絕奈何話已出口,不管了,上就上,我一個穿越來的還怕了不成,李昭暗想。
翌日清晨,李世民率領諸將兵臨河東城西城城下。
“哪位將軍前去叫陣。”
“末將願往。”話音未落,一騎人馬已經殺出,李昭一看正是殷開山。這殷開山初投李淵便被任命為偏將,立功心切。
隻見城門忽的大開,裏麵殺出一隊人馬,為首者,銀盔銀甲,胯下灰粽馬,手持長刀,三縷長髯隨風飄蕩,正是宋老生。
殷開山也不搭話,提起開山刀便向宋老生砍去,宋老生橫刀招架,二人戰在一處。
李昭看呆了,畢竟第一次看到真實古戰場,目不轉睛,他突然發現二人的一招一式他都記得住,嘿,這可太好了,正愁空有一身力氣卻不會招式呢,這把可以好好學習一下,可惜這二人都是使刀的,李昭更想學槍法。
話說兩人激鬥三十合不分勝負,李世民看了看身旁的李昭,心說你還不去偷襲東城牆。
李昭這才想起來,哎呀,看入迷了,差點把正事忘了。
李世民撥給李昭一隊人馬,偷偷繞到東城下,架起雲梯。
“兄弟們,跟我衝。”李昭也不含糊,抽刀第一個衝在前麵,眾士兵見李昭都這麽拚命,也一個個爭先恐後向城牆湧去。
李昭一邊爬雲梯,一邊格擋城上的箭矢,一邊心中想著,雲梯這玩意可真費勁,不行,要想混得開,要想幫助大唐開疆拓土,必須創造出一個攻城利器啊。
李將軍小心,李昭身後一人用身體幫李昭擋住一箭,那人卻掉落城下,當場殞命。
哎呀!兄弟。李昭心中悲痛萬分,我一定為你報仇。
瞬間,複仇的火焰騰空而起,紅著雙眼,從雲梯上一躍而上,砍死了城樓上的兩名守城士兵,鮮血噗的一下染紅了李昭的盔甲。
這是李昭第一次在戰場上砍人啊,這感覺,驚恐中有些興奮。管不了那麽多了,先攻下城池再說,李昭揮起手中長刀,左劈右砍,一刀一個,他此時雖然不精通什麽招式,但是力大無窮,一般小兵哪裏能夠抵擋。
沒用多久,唐公李淵的大旗已經插上城樓,李昭望著城上城下的屍體呆住了,還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我這還沒成為名將呢,就死了這麽多人,算了,看來以後要慢慢適應。
他不再猶豫,率領一眾士卒,殺向西城,解決掉城上士兵,見城下宋老生和殷開山還打呢。
李昭大喝一聲,“宋老生,城池已破,爾等還不束手就擒。”
宋老生回頭一看,哎呀,不好。這一分神不要緊,殷開山大刀正砍到他脖子上,咕嚕嚕,人頭落地。
早上攻城,中午便把河東城拿下。李世民隨即率軍入城。
“此戰李昭功當第一,封你為我的親兵隊長吧,如何。”
“謝二公子。”
傍晚時分,李淵率後續人馬入城。
“吾兒初戰告捷,甚是威武啊,哈哈哈。”慶功宴上,李淵舉杯衝著李世民笑道。
“全賴將士用命,兒子哪裏有什麽功勞啊。”李世民謙虛道。
“父親大人,兒覺得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前方便是潼關,易守難攻,又有名將屈突通堅守,父親還是要早做打算。”
潼關是長安東大門,拿下潼關,關中便門戶洞開,唾手可得。
“我兒有何妙策啊?”
“兒以為……”
“父親大人,兒願率五千精銳,直取潼關。”說話的正是李世民的大哥,日後的太子李建成。
“好,明日便撥與你五千兵馬,看吾兒建功。”
一夜無話。
第二天,潼關下,李建成親率五千精兵於城下。
隋朝守將屈突通出城應戰。
唐軍這邊,統軍馮立策馬而出,直取屈突通,戰不三合,馮立不是對手,心說這老頭更厲害,回馬便跑。
隋軍趁勢掩殺,唐軍大敗,折了兵馬千餘人。
“父親,兒輕敵了,請父親再給我一次機會……”中軍大帳,李建成請罪道。
“勝敗兵家常事,吾兒莫要掛在心上。隻是這屈突通乃隋之名將,如何破關啊?”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