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請了兩天假,不知道會有多少養肥qaq接下來應該可以恢復日更啦
第80章
不知不覺,又到了年尾。
廬江雖在揚州,卻在偏北的位置。入冬以後,天氣轉冷,富裕的人家開始燒起火炭。
冬季,是萬物沉睡的時節,百姓也不再需要耕種。
女人在家做女紅,男人則強健體魄,甚至做一些訓練,為來年的徵兵時節做些準備。若是沒有這樣的意向,那就幹脆修生養息。
這些日子,淩寒也閑了下來。
「又快要過年了啊。」
自他穿越到這裏,竟然已經有五個年頭了。
經楊真提醒,淩寒才意識到,自己,或者說長沙王劉影,已經到了加冠的年紀。
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行加冠之禮,表示成年。
冠禮一般是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或是尊貴的族中長輩來主持。
理論上,行了加冠之禮,才算被一個真正得到社會承認的成年人。
對於皇子來說,很多時候則會提前加冠,以便於早早開始參與政事。
不過,漢靈帝在世時,顯然並未替他的三個兒子加冠。
越是和平時期,對禮儀就會越注重。
反之,到了東漢末期,以及之後的亂世,許多禮儀已變得不再那麽較真。比如頭髮——
男子行完冠禮,才會將頭髮盤成髮髻,謂之冠發。在此之前,則應當蓄留長髮。
但淩寒為了平時方便,一直都是束著發,從來沒有人會覺得這樣不妥。
世家一些尚未加冠的小輩,作此打扮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即使平時不太將這些士人規矩放在心上。
加冠這種重大的成年禮儀,淩寒還是要認真去做的。
隻是,該找什麽人為自己主持加冠的儀式,是一件頗為煩惱的事情。
皇帝去世,一般會由年長的皇室宗親為成年皇子行加冠之禮。
淩寒身邊的漢室宗親……隔壁丹陽郡的劉繇倒是一個,年紀也算符合。
可淩寒要是找他來為自己加冠,那大概會令所有人笑掉大牙——
判斷一位宗親身份的尊貴程度,主要是看他往上追溯多少代才能追溯到皇帝。
而劉繇往上追溯,一直要追溯到漢高祖劉邦,劉繇的祖宗乃是劉邦的庶長子劉肥。
血脈一代代傳下來,不斷地遠離嫡係。
到了劉繇這一輩,早已是遠得不能再遠的遠親。
三國中另外幾位耳熟能詳的劉姓宗親,劉備、劉表、劉璋,皆是如此。
若是在盛世,不管是皇家還是世家,都已經不可能再將這些人看作皇室宗親。
正是因此,劉表年輕時才會遭受迫害逃離京城,劉備更是貧窮得去賣草鞋。
也就是在亂世,他們占據了一塊地盤之後,才能勉強打著皇室宗親的身份來招搖。
當然,如果這些宗親的父輩能夠憑藉自己的本事身居高位,就要另當別論。
刨除了皇室宗親以後,那麽第二合適的,就應當是教授皇子讀書的師長。
一般能夠教皇子讀書,本身也會是很有名望的大儒。
但淩寒顯然也沒有這樣的師長。
名義上的師父倒有一個,槍神童淵。
可童淵遠在常山。
即便不在常山,由童淵這樣的以武藝出名的來為皇子行加冠禮……同樣難以想像。
完全想不到合適的人。
正在淩寒為此感到煩惱之時,收到了一封來自徐州的書信。
是郭嘉寄來的。
信上說:大儒鄭玄已於數日前出發前往廬江,大概這幾日就會到了。
鄭玄名望巨大,學生遍及天下。
是東漢末年最著名儒家學者,甚至說是第一人也不為過。
此前,鄭玄一直隱居在徐州。
淩寒知道此事,但隻是托下人送了份禮物,意思一下,聊表敬意,並沒有去拜訪,也沒有招仕。
因為在他心裏,這些鴻儒大家,一定是會極重禮儀的。
作為一個現代人,淩寒根本不可能時時刻刻,每個舉動都完全符合漢代的禮儀。
尋常的士人,看到他一些小節上的不合禮儀,哪裏有膽子指出來。
承載著大漢希望的皇長子,做出了種種近乎奇蹟般的壯舉。
就算在很多時候不合禮儀,也根本不會有人放在心上。
他們往往在心中這樣想:「殿下自小體弱養在深宮,想來先帝並沒有教授殿下眾多禮儀規矩。如今這世道,漢室衰微,當務之急乃是興復漢室,殿下委實沒必要在意這些小節。」
當然,這些不合禮儀,僅限於在一些無關痛癢的敵方。
比如先前,淩寒下令讓男寵可以擁有一個合法的通房地位,士人們風平浪靜地接受了,沒有表現出任何異議。
但要是合法的正妻,下麵就一定會掀起巨大的反對聲。
不過,即使是小節,也隻是尋常的士人才不會在意。
或者說,他們不願意因為這種小事,平白地惹惱淩寒。
可是像鄭玄這樣的大儒就未必了。
他們本身擁有巨大的聲望,即便惹得淩寒不滿,淩寒也不可能因為幾句忠言對他們怎麽樣。
那麽,一旦大儒對自己提出了禮儀的問題,自己到底改不改呢?
置之不理,無疑就會陷入尷尬的境地。
第80章
不知不覺,又到了年尾。
廬江雖在揚州,卻在偏北的位置。入冬以後,天氣轉冷,富裕的人家開始燒起火炭。
冬季,是萬物沉睡的時節,百姓也不再需要耕種。
女人在家做女紅,男人則強健體魄,甚至做一些訓練,為來年的徵兵時節做些準備。若是沒有這樣的意向,那就幹脆修生養息。
這些日子,淩寒也閑了下來。
「又快要過年了啊。」
自他穿越到這裏,竟然已經有五個年頭了。
經楊真提醒,淩寒才意識到,自己,或者說長沙王劉影,已經到了加冠的年紀。
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行加冠之禮,表示成年。
冠禮一般是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或是尊貴的族中長輩來主持。
理論上,行了加冠之禮,才算被一個真正得到社會承認的成年人。
對於皇子來說,很多時候則會提前加冠,以便於早早開始參與政事。
不過,漢靈帝在世時,顯然並未替他的三個兒子加冠。
越是和平時期,對禮儀就會越注重。
反之,到了東漢末期,以及之後的亂世,許多禮儀已變得不再那麽較真。比如頭髮——
男子行完冠禮,才會將頭髮盤成髮髻,謂之冠發。在此之前,則應當蓄留長髮。
但淩寒為了平時方便,一直都是束著發,從來沒有人會覺得這樣不妥。
世家一些尚未加冠的小輩,作此打扮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即使平時不太將這些士人規矩放在心上。
加冠這種重大的成年禮儀,淩寒還是要認真去做的。
隻是,該找什麽人為自己主持加冠的儀式,是一件頗為煩惱的事情。
皇帝去世,一般會由年長的皇室宗親為成年皇子行加冠之禮。
淩寒身邊的漢室宗親……隔壁丹陽郡的劉繇倒是一個,年紀也算符合。
可淩寒要是找他來為自己加冠,那大概會令所有人笑掉大牙——
判斷一位宗親身份的尊貴程度,主要是看他往上追溯多少代才能追溯到皇帝。
而劉繇往上追溯,一直要追溯到漢高祖劉邦,劉繇的祖宗乃是劉邦的庶長子劉肥。
血脈一代代傳下來,不斷地遠離嫡係。
到了劉繇這一輩,早已是遠得不能再遠的遠親。
三國中另外幾位耳熟能詳的劉姓宗親,劉備、劉表、劉璋,皆是如此。
若是在盛世,不管是皇家還是世家,都已經不可能再將這些人看作皇室宗親。
正是因此,劉表年輕時才會遭受迫害逃離京城,劉備更是貧窮得去賣草鞋。
也就是在亂世,他們占據了一塊地盤之後,才能勉強打著皇室宗親的身份來招搖。
當然,如果這些宗親的父輩能夠憑藉自己的本事身居高位,就要另當別論。
刨除了皇室宗親以後,那麽第二合適的,就應當是教授皇子讀書的師長。
一般能夠教皇子讀書,本身也會是很有名望的大儒。
但淩寒顯然也沒有這樣的師長。
名義上的師父倒有一個,槍神童淵。
可童淵遠在常山。
即便不在常山,由童淵這樣的以武藝出名的來為皇子行加冠禮……同樣難以想像。
完全想不到合適的人。
正在淩寒為此感到煩惱之時,收到了一封來自徐州的書信。
是郭嘉寄來的。
信上說:大儒鄭玄已於數日前出發前往廬江,大概這幾日就會到了。
鄭玄名望巨大,學生遍及天下。
是東漢末年最著名儒家學者,甚至說是第一人也不為過。
此前,鄭玄一直隱居在徐州。
淩寒知道此事,但隻是托下人送了份禮物,意思一下,聊表敬意,並沒有去拜訪,也沒有招仕。
因為在他心裏,這些鴻儒大家,一定是會極重禮儀的。
作為一個現代人,淩寒根本不可能時時刻刻,每個舉動都完全符合漢代的禮儀。
尋常的士人,看到他一些小節上的不合禮儀,哪裏有膽子指出來。
承載著大漢希望的皇長子,做出了種種近乎奇蹟般的壯舉。
就算在很多時候不合禮儀,也根本不會有人放在心上。
他們往往在心中這樣想:「殿下自小體弱養在深宮,想來先帝並沒有教授殿下眾多禮儀規矩。如今這世道,漢室衰微,當務之急乃是興復漢室,殿下委實沒必要在意這些小節。」
當然,這些不合禮儀,僅限於在一些無關痛癢的敵方。
比如先前,淩寒下令讓男寵可以擁有一個合法的通房地位,士人們風平浪靜地接受了,沒有表現出任何異議。
但要是合法的正妻,下麵就一定會掀起巨大的反對聲。
不過,即使是小節,也隻是尋常的士人才不會在意。
或者說,他們不願意因為這種小事,平白地惹惱淩寒。
可是像鄭玄這樣的大儒就未必了。
他們本身擁有巨大的聲望,即便惹得淩寒不滿,淩寒也不可能因為幾句忠言對他們怎麽樣。
那麽,一旦大儒對自己提出了禮儀的問題,自己到底改不改呢?
置之不理,無疑就會陷入尷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