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反其道行之。


    當巨大的外力出現時,兩人就會暫時收起敵對之心,共同應對。


    長沙王這個身份,便是這樣的外力。


    淩寒越是懷疑他們的友好,他們反而越會極力證明雙方的友好。


    而在尋找證據、證明友好這一過程中,彼此間的敵視也會隨之漸漸減少。


    當然,還有一件事需要做。


    淩寒從座位上起身,走到盛憲與王朗麵前,扶起他們:「兩位大人請起。」


    他左手拉著盛憲,右手握著王朗:「方才的話,還望兩位不要放在心上。」


    盛憲與王朗連忙表示殿下言重了。


    淩寒又道:「本王知道,揚州州治混亂已久。吳郡與會稽郡南北接壤,因為邊境素有摩擦,實是再為正常不過。隻是——」


    頓了頓,他繼續道:「如今,兩位大人皆願投靠本王,這是本王之幸,亦是揚州子民之幸。兩位都是本王的臂膀,本王不希望任何一人有所不測。還望兩位大人能看在本王的份上,看在揚州子民的份上,看在這天下子民的份上,摒棄前嫌,為整個揚州出力才是啊。」


    聽到長沙王這樣的話,王朗已忍不住用另一隻衣袖輕拭眼角:「下官必當竭盡心力,與盛大人齊心協力,為殿下做事。」


    盛憲的表現亦差不了多少。


    一旁,橋蕤震撼不已。


    長沙王殿下非但仗打得好,收服人心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的啊。


    王朗與盛憲的積年舊怨,竟然就這麽輕鬆地用一席話給徹底解決了?


    隨後又有些瞭然。


    若沒有這般本事,殿下又豈能令孫策這樣的人物甘願俯首稱臣呢?


    第60章


    解決完盛憲與王朗的矛盾,夜色已深。


    淩寒返回宅院休息。


    次日,淩寒又來到九江郡府,與諸人商議揚州的事情。


    對於效忠自己的勢力,他向來會給予極大的自治權。


    比如徐州。


    時至今日,徐州的絕大多數權力仍在陶謙手中,大小事宜也多由陶謙處理。


    不過,州府中有淩寒的人,陶謙也需要定期向淩寒匯報徐州的稅務、存糧、人口等各方麵情報。


    一旦淩寒下達了什麽命令,陶謙必須將這條命令置於徐州的利益之上,立刻執行。


    這種管理方式,很類似於漢初的郡國製。


    最大的不同是,淩寒能憑藉自身的威信,使陶謙能夠主動將他的利益看得高過自己的利益。


    至於九江郡與廬江郡。


    陸康原本主動上交了廬江的軍政大權,橋蕤更幹脆就是個俘虜。


    淩寒依舊採取了相同的舉措,隻是把張昭和糜芳分別暫時放進了廬江與九江的郡府裏,甚至沒有將兩郡的軍隊打散收歸。


    但是,不管徐州也好,九江廬江兩郡也罷。


    之所以這麽做,都是為了能使治下州郡更好,因為淩寒眼下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並沒有心力去處理這些。


    同時,這也隻能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比如到了現在,揚州的情況,就使這種製度不能繼續施行下去了。


    集權意味著高效。政令統一,可以集中力量做事。


    由原本的長官統領原本的地盤,在相同生產力下,這個地盤的效率可以達到最高。


    先前淩寒決定開始煉鐵,橋蕤與陸康,很快便調動起了兩郡最大的力量。


    如果淩寒令自己的部下取代了他們的位置,那麽新臣舊將就可能會在各種細節上產生衝突,也會因為種種顧忌,不敢放手做事。


    但是,隨著揚州各郡長官紛紛向淩寒投誠,這個時候,就需要將整個揚州看作一個地盤。


    這些年來,各郡之間衝突頻頻。


    就算淩寒使他們暫時緩和了關係,可要是繼續保持高度的自治。


    一旦自己離開揚州,比如說去了徐州,又或是去了豫州,經年舊怨就很可能使他們再次翻臉。


    根本用不著打起來,隻要我在你完成被交代的某項任務時,給你使個絆子,然後你在別處再報復回來。


    整個揚州的效率就會大大地降低。


    所以,淩寒要在揚州重新設立一個州府,統籌全局。


    張昭已在廬江郡府做了一段時間的事,並讓郡守陸康讚不絕口。


    他決定,就讓張昭總管揚州的政權。


    淩寒將幾人召集於九江郡郡府,名為商議,實際上就是將這件事告知九江、吳郡、會稽的三郡郡守。


    橋蕤自然沒什麽話可說。


    至於王朗與盛憲。


    對於張昭這麽一位從沒聽說過,甚至先前並未做過什麽大官的人,直接空降成他們的長官。


    兩人心中自是有幾分不情願的。


    不過,早在決定向長沙王投誠的時候,他們就做好了這樣的準備。


    決定親自前往九江,就是主動將自己當作案板上的魚肉。


    即使長沙王將他們貶為庶民,他們也並沒有什麽辦法。


    淩寒看出了二人心中的不情願。


    他並未說什麽,現在說什麽都沒有用。


    接下來,需要張昭自己去向王朗與盛憲證明,這個任命的合理性。


    他相信張昭做得到。


    送走了盛憲與王朗之後。


    接下來,便是等待鐵製農具生產出足夠多的數量了。


    廬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鳴如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鳴如歌並收藏[三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