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郡,若論麵積,揚州之內僅次於會稽。
不過,豫章乃是山地地形,郡內的大部分領土,都是難以令人生存的環境。
正是因此,眼下控製豫章的,乃是一支山越勢力頭領,祖郎。
「劉繇的心意,本王已經明白了。」
淩寒淡淡道:「回去告訴他,本王很快就會派人前往丹陽接任他的職位。至於他開的條件,本王應下了。」
「殿下。」
太史慈沒有應命,而是道:「郡守大人的意思是,命末將從此以後跟隨殿下。」
末了,又補充道:「殿下可另派一名士兵,前往丹陽告知劉郡守。」
嗯?將太史慈主動給送過來了?
這樣一來,自己就不必再費心拉攏對方。
淩寒點了點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繇的誠意倒是夠了。
不過……可以是可以。
他微微皺眉,怎麽總覺得怪怪的?
古代向來有割地求和的說法,當然,也有送美人求和的方法。
劉繇倒好,送來一個五星武將求和。
當然,劉繇的求和與傳統的求和是很不一樣的。
他自願交出丹陽郡的所有政治權力,隻希望自己能夠保證他全家今後的富足生活。
淩寒於是當場寫好信件,喚來一名士兵,令對方送去丹陽。
為了回報對方從誠意,他在信上表示,隻要劉繇日後能夠配合自己的政治行動,便可以繼續統領丹陽。
之後,淩寒好好休息了幾天。
待到廬江的物資運來,他便要正式開始大煉鋼鐵了。
至於去豫州攻打袁術。
淩寒並沒有這樣的心思。如果要發起戰爭,那麽他首選的一定也是豫章郡的祖郎。
先統一揚州全境,再用上至少半年的時間來穩固勢力,同時大力發展揚州的政治、經濟、軍事。
起碼要等到做完這些事後,他才會考慮繼續向外擴建勢力。
不得不說,袁術求援的舉動實在有些杞人憂天了。
兩日後,一封來自廬江的回信到了。
周家是廬江的大族,所以由周瑜負責在廬江調配物資與人力。
廬江郡守陸康,則親自帶兵押送,送來九江。
淩寒看到信以後,一時之間竟不能言語。
他雖然命周瑜前去廬江,將自己的計劃告知廬江郡守陸康,要求對方出錢出力。
卻完全沒料到陸康會做到這種程度,竟親自押送物資人力過來了。
此舉一來杜絕了某些官員想要從中牟利的可能,二來顯示他的重視之心,廬江上下必會全力配合,絕對不敢有人找任何託辭藉口。
二十世紀的全民大煉鋼鐵,最後的結果被定性成□□錯誤。
可要是看這一次揚州兩郡的煉鐵運動,規模簡直比當時還要誇張。
淩寒忍不住為自己捏了把汗。
土法煉鋼技術並不算複雜。
用粘土和磚頭在山下建造小高爐,把砍伐出的木材燒成炭。
將開採出來的鐵礦石投入爐中,用炭燒成大致上的鐵水,再倒入事先製作出來的模具當中,等待冷卻。
為了炭火能夠充分燃燒,還要額外用木材建造風箱。
每次冶煉大約需要十五個時辰,要三班人輪流操作風箱,每班十名士兵,做到人停爐不停。
這其中是存在很多難題的。
首先,由人力操作的風箱,加成之下的木炭燃燒,一般最多達到1300攝氏度,並不滿足鍛鍊高品質鋼鐵所需要的溫度。
當然,淩寒最主要的目的是製作鐵製農具,完全不必在意這個。即使是一般士兵所需的鐵甲鐵箭,也是夠了的。
其次,人力操作風箱,還是需要進行輪班的人力,難免會因為力量的不同,導致高爐中的溫度不均勻。
為此,在開始之前,淩寒從自己的軍隊中選中了兩組,每組分別是三班,一共60名士兵,進行一場特訓。訓練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使他們盡可能使用穩定且相近的力量操作風箱。
很快,各項工作準備完畢,九江郡開始了第一爐土法煉鐵。
其他人可以休息,淩寒卻不行。
盡管他也是個半吊子,卻是所有人中唯一懂得高爐煉鐵原理的人了。
別說睡覺,就連用膳,淩寒都是在小高爐旁邊解決的。
麵上看不出什麽,他心裏其實承擔著不小的壓力。
無論是先前的尋找鐵礦,還是後來集揚州兩郡之力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
事實上,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做什麽。
即使找到了一座很大的鐵礦山,但考慮到秦漢時期煉鐵效率,也根本不值得如此興師動眾。
而在此處建房屋、建高爐、做風箱……更是完全憑藉著先前積攢下來的威信,才能令部下們不問緣由地辛苦勞作。
淩寒知道,就算自己這一次失敗了,也不會有什麽事實上的後果。
但不管是揚州的各官員,還是士兵,心中都一定會生出異樣。
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很難說他們還會不會盡心盡力。
從白晝到夜幕,五個時辰過去了。
淩寒走近了幾分,隔著距離,便能感受到高爐中的熾熱。
第二班士兵來到風箱處,進行換班。
淩寒仔細盯著,根據吹出來的煙來判斷爐內的情況,絲毫不敢大意。
不過,豫章乃是山地地形,郡內的大部分領土,都是難以令人生存的環境。
正是因此,眼下控製豫章的,乃是一支山越勢力頭領,祖郎。
「劉繇的心意,本王已經明白了。」
淩寒淡淡道:「回去告訴他,本王很快就會派人前往丹陽接任他的職位。至於他開的條件,本王應下了。」
「殿下。」
太史慈沒有應命,而是道:「郡守大人的意思是,命末將從此以後跟隨殿下。」
末了,又補充道:「殿下可另派一名士兵,前往丹陽告知劉郡守。」
嗯?將太史慈主動給送過來了?
這樣一來,自己就不必再費心拉攏對方。
淩寒點了點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繇的誠意倒是夠了。
不過……可以是可以。
他微微皺眉,怎麽總覺得怪怪的?
古代向來有割地求和的說法,當然,也有送美人求和的方法。
劉繇倒好,送來一個五星武將求和。
當然,劉繇的求和與傳統的求和是很不一樣的。
他自願交出丹陽郡的所有政治權力,隻希望自己能夠保證他全家今後的富足生活。
淩寒於是當場寫好信件,喚來一名士兵,令對方送去丹陽。
為了回報對方從誠意,他在信上表示,隻要劉繇日後能夠配合自己的政治行動,便可以繼續統領丹陽。
之後,淩寒好好休息了幾天。
待到廬江的物資運來,他便要正式開始大煉鋼鐵了。
至於去豫州攻打袁術。
淩寒並沒有這樣的心思。如果要發起戰爭,那麽他首選的一定也是豫章郡的祖郎。
先統一揚州全境,再用上至少半年的時間來穩固勢力,同時大力發展揚州的政治、經濟、軍事。
起碼要等到做完這些事後,他才會考慮繼續向外擴建勢力。
不得不說,袁術求援的舉動實在有些杞人憂天了。
兩日後,一封來自廬江的回信到了。
周家是廬江的大族,所以由周瑜負責在廬江調配物資與人力。
廬江郡守陸康,則親自帶兵押送,送來九江。
淩寒看到信以後,一時之間竟不能言語。
他雖然命周瑜前去廬江,將自己的計劃告知廬江郡守陸康,要求對方出錢出力。
卻完全沒料到陸康會做到這種程度,竟親自押送物資人力過來了。
此舉一來杜絕了某些官員想要從中牟利的可能,二來顯示他的重視之心,廬江上下必會全力配合,絕對不敢有人找任何託辭藉口。
二十世紀的全民大煉鋼鐵,最後的結果被定性成□□錯誤。
可要是看這一次揚州兩郡的煉鐵運動,規模簡直比當時還要誇張。
淩寒忍不住為自己捏了把汗。
土法煉鋼技術並不算複雜。
用粘土和磚頭在山下建造小高爐,把砍伐出的木材燒成炭。
將開採出來的鐵礦石投入爐中,用炭燒成大致上的鐵水,再倒入事先製作出來的模具當中,等待冷卻。
為了炭火能夠充分燃燒,還要額外用木材建造風箱。
每次冶煉大約需要十五個時辰,要三班人輪流操作風箱,每班十名士兵,做到人停爐不停。
這其中是存在很多難題的。
首先,由人力操作的風箱,加成之下的木炭燃燒,一般最多達到1300攝氏度,並不滿足鍛鍊高品質鋼鐵所需要的溫度。
當然,淩寒最主要的目的是製作鐵製農具,完全不必在意這個。即使是一般士兵所需的鐵甲鐵箭,也是夠了的。
其次,人力操作風箱,還是需要進行輪班的人力,難免會因為力量的不同,導致高爐中的溫度不均勻。
為此,在開始之前,淩寒從自己的軍隊中選中了兩組,每組分別是三班,一共60名士兵,進行一場特訓。訓練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使他們盡可能使用穩定且相近的力量操作風箱。
很快,各項工作準備完畢,九江郡開始了第一爐土法煉鐵。
其他人可以休息,淩寒卻不行。
盡管他也是個半吊子,卻是所有人中唯一懂得高爐煉鐵原理的人了。
別說睡覺,就連用膳,淩寒都是在小高爐旁邊解決的。
麵上看不出什麽,他心裏其實承擔著不小的壓力。
無論是先前的尋找鐵礦,還是後來集揚州兩郡之力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
事實上,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做什麽。
即使找到了一座很大的鐵礦山,但考慮到秦漢時期煉鐵效率,也根本不值得如此興師動眾。
而在此處建房屋、建高爐、做風箱……更是完全憑藉著先前積攢下來的威信,才能令部下們不問緣由地辛苦勞作。
淩寒知道,就算自己這一次失敗了,也不會有什麽事實上的後果。
但不管是揚州的各官員,還是士兵,心中都一定會生出異樣。
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很難說他們還會不會盡心盡力。
從白晝到夜幕,五個時辰過去了。
淩寒走近了幾分,隔著距離,便能感受到高爐中的熾熱。
第二班士兵來到風箱處,進行換班。
淩寒仔細盯著,根據吹出來的煙來判斷爐內的情況,絲毫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