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增加添加劑的方法說是飲鴆止渴也不為過,因為它和煉鋼之路是相悖的。煉鋼的目的本質上就是將鐵裏麵的各種元素提走,控製其含碳量,現在為了降低熔點增加添加劑,到時候又要想辦法把這些東西剔除掉,這不是白費力氣嘛?
匠人們當然知道其中弊病,大明初年的煉鋼技術自宋至今已經有兩百年沒有改進了,他們也很著急。但是之前確實沒辦法,能用的手段、能做的嚐試他們都試過了,可技術確實達不到,
但如今,因為大量外邦原材料進入大明,工匠們又有了嚐試的空間和熱情,加之外邦的工匠這些年也陸陸續續來了不少,東西方的技術碰撞之後他們就給了木白一個大驚喜。
如果能夠採用鑄造的手段,那就意味著這種硬度更高的針可以大批量生產,當然,現在這反而是次要的了。
如果能以鐵液鑄造的話,那就意味著大明的火器可以批量生產,而且膛線也完全可以實現在模具上預刻,那生產速度得提高多少啊。
照這個速度,大明要完成全軍火器配備或許也不是不可能,想像一下那個場景,還真是有點小激動啊。
但木白還沒有暢想多久,就被朱標一句話給拉了回來:「兒子,咱們沒那麽多錢讓全軍都配上火器的。」
……好吧,這的確是個問題。
這些優質的煤炭和鐵礦石都是從北邊的女真人手裏買來的,價格和產量都很不穩定,如果不能開更多的貨源,那麽大明就等於將主動權和議價權交了一半出去。
但是找貨源就得開拓商機,開拓商機就得出海,出海就得花錢造船。木白情不自禁兩眼放空,一點一點將這個等式畫了下去,最後的結果還是錢。
要想辦法賺更多的錢才行呢。
要賺更多的錢,就得拉動民眾的積極性,而老百姓要有積極性,那得先讓官員動起來。
太子殿下的視線緩緩落到了老父親那快看完的奏摺上,隨即略有所思得摸了摸下巴:「打鐵要趁熱啊……」
朱標:「?」
第二天的大朝會上,身著太子常服的木白帶上了一匣官員檔案,掛著友善的微笑閃亮登場。
作者有話要說:小白:一個招數不能使用兩次,正好,趁著冷卻期還沒過來一次大的,下次再換個辦法。
眾大臣:你不要過來啊!!
清末到民國,大量洋貨進入中國,國貨在工業革命之後集約化生產的洋貨麵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洋貨又便宜又好用,加上為了打入市場,做出了不少讓步,讓其市場占有量非常巨大,民族資本降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
而其中,最不起眼的繡花針上,洋貨的市場占有率基本到了百分之百,除了窮鄉僻壤外使用的基本都是進口貨。
就是因為國產的針用的是文中那種處理方法,硬度和韌性都比不上合金版本的進口繡花針,而依靠國內的生產技術,也完全沒辦法造出國外的那種繡花針。
第170章
要論口頭功夫,比起還嫩著的木小白來說,朱標可要強上太多了。
皇帝陛下在兒子敬仰的目光中發動口遁之術,滿朝官員被一招組合拳打得措手不及,紛紛拜倒在這騷操作之下,奉天殿前秋風陣陣,就像是來自自己的巴掌一般,扇得不少人麵上火辣辣的疼。
洪武朝的官員淘汰率是史上最高,一直到建文朝才稍稍穩定,因此朝堂內的年輕麵孔還真不少,這些年輕人看到自己過往的筆跡隻是有些感慨,而老臣們心緒則要複雜的多。
喊出個初心不改的口號容易,但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朝中有多少人如今的目標和昔日之願沒有產生偏移的?沒來個十萬八千裏的背離都是好的。
誰能在功名利祿之前保持初心?
誰又能在家長裏短之間不放下矜持?
年少之時一己之身自然百無顧及,年歲稍長,誰又能不為子女後代留下幾分福蔭?誰又能抗住家老恩師的婆娑淚眼,不去手下留情?人隻要活著自然有弱點,而等他們越往上走,會抓住他們的弱點勾引、威逼、說服者更是呈倍數上升,
這些人在看到自己若幹年前寫下的誌向之時心情最為複雜,朱標將台下種種的麵色都看在眼中。
誰幡然悔恨、羞愧不安的,誰誌氣昂揚驕傲不已的,誰表情坦蕩,不以為然的,全都被他一一記下。
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生於戰亂、長於炮火的朱標從不缺殺伐果斷的手段,隻是之前他上頭有個下刀速度太快的老爹在,是以大部分時候朱標都表現出了溫和的姿態。
但若真以為他心慈手軟,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朱標眼簾微掀,看向了長子,他的兒子目光灼灼,正略有所思得打量著眾人,看他的表情,應也是在和他做一樣的事情。
朱標不由微哂,心中萬千感慨。他家這個當時能夠輕易被他抱起放在肩頭的兒子果然長大了呢。
父親為他取名雄英,雖然不好聽,某種程度上也沒錯,雄英、雄鷹,是鷹隼,便當擊於長空,如今羽翼豐滿、嗦喙漸銳,便當見見血色。
秋日,朝廷下令,動員百官深入解決民眾入冬難題,無論文武,文官著布衣入民間,武官穿甲冑入軍營,對此前發下的禦寒物資和軍餉進行比對。
有不足有缺損,必須糾察到人。
匠人們當然知道其中弊病,大明初年的煉鋼技術自宋至今已經有兩百年沒有改進了,他們也很著急。但是之前確實沒辦法,能用的手段、能做的嚐試他們都試過了,可技術確實達不到,
但如今,因為大量外邦原材料進入大明,工匠們又有了嚐試的空間和熱情,加之外邦的工匠這些年也陸陸續續來了不少,東西方的技術碰撞之後他們就給了木白一個大驚喜。
如果能夠採用鑄造的手段,那就意味著這種硬度更高的針可以大批量生產,當然,現在這反而是次要的了。
如果能以鐵液鑄造的話,那就意味著大明的火器可以批量生產,而且膛線也完全可以實現在模具上預刻,那生產速度得提高多少啊。
照這個速度,大明要完成全軍火器配備或許也不是不可能,想像一下那個場景,還真是有點小激動啊。
但木白還沒有暢想多久,就被朱標一句話給拉了回來:「兒子,咱們沒那麽多錢讓全軍都配上火器的。」
……好吧,這的確是個問題。
這些優質的煤炭和鐵礦石都是從北邊的女真人手裏買來的,價格和產量都很不穩定,如果不能開更多的貨源,那麽大明就等於將主動權和議價權交了一半出去。
但是找貨源就得開拓商機,開拓商機就得出海,出海就得花錢造船。木白情不自禁兩眼放空,一點一點將這個等式畫了下去,最後的結果還是錢。
要想辦法賺更多的錢才行呢。
要賺更多的錢,就得拉動民眾的積極性,而老百姓要有積極性,那得先讓官員動起來。
太子殿下的視線緩緩落到了老父親那快看完的奏摺上,隨即略有所思得摸了摸下巴:「打鐵要趁熱啊……」
朱標:「?」
第二天的大朝會上,身著太子常服的木白帶上了一匣官員檔案,掛著友善的微笑閃亮登場。
作者有話要說:小白:一個招數不能使用兩次,正好,趁著冷卻期還沒過來一次大的,下次再換個辦法。
眾大臣:你不要過來啊!!
清末到民國,大量洋貨進入中國,國貨在工業革命之後集約化生產的洋貨麵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洋貨又便宜又好用,加上為了打入市場,做出了不少讓步,讓其市場占有量非常巨大,民族資本降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
而其中,最不起眼的繡花針上,洋貨的市場占有率基本到了百分之百,除了窮鄉僻壤外使用的基本都是進口貨。
就是因為國產的針用的是文中那種處理方法,硬度和韌性都比不上合金版本的進口繡花針,而依靠國內的生產技術,也完全沒辦法造出國外的那種繡花針。
第170章
要論口頭功夫,比起還嫩著的木小白來說,朱標可要強上太多了。
皇帝陛下在兒子敬仰的目光中發動口遁之術,滿朝官員被一招組合拳打得措手不及,紛紛拜倒在這騷操作之下,奉天殿前秋風陣陣,就像是來自自己的巴掌一般,扇得不少人麵上火辣辣的疼。
洪武朝的官員淘汰率是史上最高,一直到建文朝才稍稍穩定,因此朝堂內的年輕麵孔還真不少,這些年輕人看到自己過往的筆跡隻是有些感慨,而老臣們心緒則要複雜的多。
喊出個初心不改的口號容易,但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朝中有多少人如今的目標和昔日之願沒有產生偏移的?沒來個十萬八千裏的背離都是好的。
誰能在功名利祿之前保持初心?
誰又能在家長裏短之間不放下矜持?
年少之時一己之身自然百無顧及,年歲稍長,誰又能不為子女後代留下幾分福蔭?誰又能抗住家老恩師的婆娑淚眼,不去手下留情?人隻要活著自然有弱點,而等他們越往上走,會抓住他們的弱點勾引、威逼、說服者更是呈倍數上升,
這些人在看到自己若幹年前寫下的誌向之時心情最為複雜,朱標將台下種種的麵色都看在眼中。
誰幡然悔恨、羞愧不安的,誰誌氣昂揚驕傲不已的,誰表情坦蕩,不以為然的,全都被他一一記下。
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生於戰亂、長於炮火的朱標從不缺殺伐果斷的手段,隻是之前他上頭有個下刀速度太快的老爹在,是以大部分時候朱標都表現出了溫和的姿態。
但若真以為他心慈手軟,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朱標眼簾微掀,看向了長子,他的兒子目光灼灼,正略有所思得打量著眾人,看他的表情,應也是在和他做一樣的事情。
朱標不由微哂,心中萬千感慨。他家這個當時能夠輕易被他抱起放在肩頭的兒子果然長大了呢。
父親為他取名雄英,雖然不好聽,某種程度上也沒錯,雄英、雄鷹,是鷹隼,便當擊於長空,如今羽翼豐滿、嗦喙漸銳,便當見見血色。
秋日,朝廷下令,動員百官深入解決民眾入冬難題,無論文武,文官著布衣入民間,武官穿甲冑入軍營,對此前發下的禦寒物資和軍餉進行比對。
有不足有缺損,必須糾察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