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考慮到此前鐵器也在禁售名單內,這些部族的首領其實也沒有懷揣太大的希望,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要求居然得到了滿足,他們真的買到了鐵鍋。
大明不怕他們武裝軍隊嗎?
大明怕個屁。
這次被洪武帝帶回來的日本工匠中藏了兩個年輕時候從事過刀匠的匠人,受製於日本的地理環境,他們早早開始研究起了兩種或者三種材質配比而成的合金兵器,但合金的製造有個難點就是它的配比必須十分精確,而這一點在如今這個沒有測量儀器的時代是基本辦不到的。
不同產地的鐵礦石內的鐵元素含量不一是必然的,這些鐵根本就不能直接被拿來使用,即便是在將之錘成鐵錠後還要匠人專門篩別,可以說對如今的大明來說,最好是直接開採一個全新的鐵礦,同一個礦坑內的物質性情相近,就算有誤差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但問題是在大明的國境內,這樣的新礦根本就不存在,所以這些部族可不就是雪中送碳了嗎?
比起未來可能出現的小麻煩,趕緊升級兵哥們的裝備才是重點。
而且……咳咳,不怕你來,就怕你不來,最近實在太和平了,兵哥們的戰績沒地方刷啊。
總而言之,當大明開始收鐵礦後往南邊運送貨物的商隊漸漸多了,同時,小部族和黃金家族的矛盾也更加劇了。
小部族會在鐵礦和鐵器之間做衡量 ,中央政府自然也會。
他們的選擇是一定要保住鐵礦,小部族做不到的他們可以,所以當下,黃金家族發函全部的部落,要求不能將鐵礦出口,而是要將發現的鐵礦全都送中央去,這可把大家給氣壞了。
誠然,黃金家族沒做出索取這種事,但他們的收購價比起大明來說根本不能比,不過是聊勝於無的程度,還要算上一路向北的路程消耗和難度,傻子才去幹。
於是一個強行要求,一個強行拒絕,這些年來草原上已經發動了好幾次內亂了,選擇內附的部落也越來越多。
但這些草原上的糾紛都沒能影響到木白家的四叔——朱棣,他才是賺了個盆滿缽滿,可以躺在錢幣上睡覺的那個人。
藩王的主要財政收入和地方稅收掛鉤,當然,另外也有祿米作為補貼,但朱棣已經可以拍著膀子表示咱就不收祿米了吧,核查這些祿米的時間影響了他賺錢的速度。
咳咳,當然,這番話他是沒膽子說出來的,在老爹麵前的生存絕學就是——財不露白。因為兒子長期長在京城,朱棣便連孩子一併瞞了,全家都是一副苦哈哈的模樣,還天天說北平貧瘠之地雲雲,搞得不常回家的朱高熾當真覺得家裏窮。
而現在,我家居然那麽有錢!朱高熾長大了嘴巴,感覺自己三觀都有些不好。
他看著自家封地所在的地區,那裏被太子殿下畫了個形狀有點奇怪的標記,而周圍的弧線一路向這兒聚集,在整張地圖中沒有比這兒更熱鬧的地方了。
原來,原來父王那麽厲害啊!
朱高熾冒出了一串星星眼,特別想要回家看一看。
而被兒子惦記的老父親此刻卻不太好。
朱棣的興趣愛好是研究佛學,他也有幸聘請到了一位高僧為他講課。
這個高僧個人知識是沒的說,唯一的缺點……就是總想慫恿他出海,讓朱棣覺得有些麻煩。
而更麻煩的是,他還真的有些動心。
第159章
昔日,明朝的開國皇帝在先後與前元軍隊以及和各地豪強戰鬥的過程中,陸續接觸了一觸即散、甚至還沒有接觸就潰散乃至於轉頭來投的朝臣勢力,以及非常難啃的重臣、親緣硬骨頭之後,難免心生感慨。
在奪天下的時候,他自然是十分感謝這些轉投他的支持者,但在做了皇帝之後,他又不可避免地想會不會自己的臣子也會像當初投向他一樣的投向大明的敵人呢?
幾番比對、科學研究之後,洪武帝得出了結論——這天底下的重關、要害,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交給拿工資幹活的普通臣子,對方未必會死心塌地地血戰到最後一瞬。
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重臣、骨肉和這個天下有牢牢捆綁的利害關係,而拿工資幹活的尋常臣子不過是打工人。
前者就像紮根於這片土地的大樹一樣,這片土地一旦被人掀了,他們也活不好,後者則是像草坪,鏟起來放到旁的邊上,澆點水撒點肥也能生長,給誰打工都沒差,能做到盡職盡責就不錯了,而真的到了那一天,他們必然也會在心中衡量利弊。
但守邊關這個事,就不是盡職盡責那麽簡單,如果沒有這種戰到最後一刻也不放棄的決心,沒有死守不放的意誌力,就算是有天塹,就算有再充足的物資都守不住。
決定戰場勝局的從來不是物資,而是人心。
所以在登上皇位之後,哪怕朝臣瘋狂抗議,洪武帝還是定下了藩王鎮守四方作為屏障的政策。
這不是先秦時的諸侯製度,藩王在就藩地並沒有行政管理權,地方的管轄權還是握在中央的手中,但每個藩王都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並且在關鍵時候有就藩地的領兵權,戰時他們的兵權甚至高於地方官員,可以直接指揮當地軍隊。
↑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其中還有不少細則,藩王領兵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否則萬一他拿了軍權反叛就麻煩了。
大明不怕他們武裝軍隊嗎?
大明怕個屁。
這次被洪武帝帶回來的日本工匠中藏了兩個年輕時候從事過刀匠的匠人,受製於日本的地理環境,他們早早開始研究起了兩種或者三種材質配比而成的合金兵器,但合金的製造有個難點就是它的配比必須十分精確,而這一點在如今這個沒有測量儀器的時代是基本辦不到的。
不同產地的鐵礦石內的鐵元素含量不一是必然的,這些鐵根本就不能直接被拿來使用,即便是在將之錘成鐵錠後還要匠人專門篩別,可以說對如今的大明來說,最好是直接開採一個全新的鐵礦,同一個礦坑內的物質性情相近,就算有誤差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但問題是在大明的國境內,這樣的新礦根本就不存在,所以這些部族可不就是雪中送碳了嗎?
比起未來可能出現的小麻煩,趕緊升級兵哥們的裝備才是重點。
而且……咳咳,不怕你來,就怕你不來,最近實在太和平了,兵哥們的戰績沒地方刷啊。
總而言之,當大明開始收鐵礦後往南邊運送貨物的商隊漸漸多了,同時,小部族和黃金家族的矛盾也更加劇了。
小部族會在鐵礦和鐵器之間做衡量 ,中央政府自然也會。
他們的選擇是一定要保住鐵礦,小部族做不到的他們可以,所以當下,黃金家族發函全部的部落,要求不能將鐵礦出口,而是要將發現的鐵礦全都送中央去,這可把大家給氣壞了。
誠然,黃金家族沒做出索取這種事,但他們的收購價比起大明來說根本不能比,不過是聊勝於無的程度,還要算上一路向北的路程消耗和難度,傻子才去幹。
於是一個強行要求,一個強行拒絕,這些年來草原上已經發動了好幾次內亂了,選擇內附的部落也越來越多。
但這些草原上的糾紛都沒能影響到木白家的四叔——朱棣,他才是賺了個盆滿缽滿,可以躺在錢幣上睡覺的那個人。
藩王的主要財政收入和地方稅收掛鉤,當然,另外也有祿米作為補貼,但朱棣已經可以拍著膀子表示咱就不收祿米了吧,核查這些祿米的時間影響了他賺錢的速度。
咳咳,當然,這番話他是沒膽子說出來的,在老爹麵前的生存絕學就是——財不露白。因為兒子長期長在京城,朱棣便連孩子一併瞞了,全家都是一副苦哈哈的模樣,還天天說北平貧瘠之地雲雲,搞得不常回家的朱高熾當真覺得家裏窮。
而現在,我家居然那麽有錢!朱高熾長大了嘴巴,感覺自己三觀都有些不好。
他看著自家封地所在的地區,那裏被太子殿下畫了個形狀有點奇怪的標記,而周圍的弧線一路向這兒聚集,在整張地圖中沒有比這兒更熱鬧的地方了。
原來,原來父王那麽厲害啊!
朱高熾冒出了一串星星眼,特別想要回家看一看。
而被兒子惦記的老父親此刻卻不太好。
朱棣的興趣愛好是研究佛學,他也有幸聘請到了一位高僧為他講課。
這個高僧個人知識是沒的說,唯一的缺點……就是總想慫恿他出海,讓朱棣覺得有些麻煩。
而更麻煩的是,他還真的有些動心。
第159章
昔日,明朝的開國皇帝在先後與前元軍隊以及和各地豪強戰鬥的過程中,陸續接觸了一觸即散、甚至還沒有接觸就潰散乃至於轉頭來投的朝臣勢力,以及非常難啃的重臣、親緣硬骨頭之後,難免心生感慨。
在奪天下的時候,他自然是十分感謝這些轉投他的支持者,但在做了皇帝之後,他又不可避免地想會不會自己的臣子也會像當初投向他一樣的投向大明的敵人呢?
幾番比對、科學研究之後,洪武帝得出了結論——這天底下的重關、要害,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交給拿工資幹活的普通臣子,對方未必會死心塌地地血戰到最後一瞬。
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重臣、骨肉和這個天下有牢牢捆綁的利害關係,而拿工資幹活的尋常臣子不過是打工人。
前者就像紮根於這片土地的大樹一樣,這片土地一旦被人掀了,他們也活不好,後者則是像草坪,鏟起來放到旁的邊上,澆點水撒點肥也能生長,給誰打工都沒差,能做到盡職盡責就不錯了,而真的到了那一天,他們必然也會在心中衡量利弊。
但守邊關這個事,就不是盡職盡責那麽簡單,如果沒有這種戰到最後一刻也不放棄的決心,沒有死守不放的意誌力,就算是有天塹,就算有再充足的物資都守不住。
決定戰場勝局的從來不是物資,而是人心。
所以在登上皇位之後,哪怕朝臣瘋狂抗議,洪武帝還是定下了藩王鎮守四方作為屏障的政策。
這不是先秦時的諸侯製度,藩王在就藩地並沒有行政管理權,地方的管轄權還是握在中央的手中,但每個藩王都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並且在關鍵時候有就藩地的領兵權,戰時他們的兵權甚至高於地方官員,可以直接指揮當地軍隊。
↑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其中還有不少細則,藩王領兵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否則萬一他拿了軍權反叛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