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威力不大,但是感覺傷害力驚人啊!
其實,這是書社掌櫃們經過一通盤算後的策略。他們猜測,太孫殿下會喬裝探訪書社,雖然他們不知道皇太孫長什麽模樣,但他們知道太孫殿下的年紀啊,在這個年齡區間的每個年輕人都有可能是太孫殿下,所以,絕對要好好招待!
事實上,他們猜得沒錯,木白的確是微服私訪了,但和他們想像不同的是,他不是一個人。
木白此行南下是和小夥伴沐春一起的。
沐春的父親是如今的西平侯沐英,在洪武十四年領兵攻下雲南之後,沐英就鎮守於此,迄今已經有十年。作為沐英的嫡長子,沐春在洪武十五年後便作為朝廷和邊塞的橋樑長期留在了京城,這次南下,他的任務是要去雲南傳達中央的旨意——洪武帝在明年打算遷三十萬南京居民入雲南,要雲南方麵做一下準備。
其實,這種旨意也就是一句話的事,讓他千裏迢迢跑一趟,實際上也是洪武帝給自己的養子和養孫一個團聚的機會而已。
不得不說在對待自己的親人方麵,洪武帝當真能稱得上是相當的慈愛。
作為一方鎮守的嫡長子,沐春如今的身份嚴格說起來算是半個人質,按照常規,他非但不能離京,到父親所在的雲南傳旨更是想也不要想。
但實際上,沐春在應天府可謂出入自由,洪武帝非常喜愛這個文武全才,又曾經照顧過大孫子的養孫,各種恩寵賞賜如流水一般不說,還常常交付重要任務,他對沐家父子的信任可見一斑。
而沐家也不曾辜負他的信任,沐英鎮守此地的十年間,雲南的社會經濟情況大有改善,如今雲南的屯田總數已是將近九十多萬畝,雲南鎮守官兵的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有餘糧用以應急救災。
與此同時,沐英對於當地官吏約束破嚴,如今雲南一地已稱得上吏治清明,昔日奢香夫人遇到的作威作福的地方官吏再未出現。
在部分土官的幫助下,雲南境內修建了不少水利設施,引水灌溉農田的同時也防止了水患的發生。
而雲南寬鬆的商業環境更是為當地提供了不少外來物資,如今,蜀錦、棉布在當地的市售價格已經跌落了一半不止,而雲南本地的紮染、蠟染商品也隨著商隊傳向了四海八方,從市場的反饋看,這種帶著點異域風情的美感很有市場競爭力。
安居樂業的環境和對文化事業的支持,使得雲南走出來的考生越來越多,他們的成績也越來越好。
隨著洪武帝屢次遷民入滇,也有越來越多的雲南年輕人走出了大山,現在在外地再看到穿著雲南服飾的異族已經不再是一件稀罕事。
譬如現在,看到兩個穿著明顯和當地人不同的小夥進入書店,掌櫃的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依舊笑眯眯地跑去接待和介紹。
——不過對於這兩人,掌櫃的可沒有和之前一樣再介紹店鋪歷史啦。
俗話說,有需求就會產生供應。
在洪武十四年正式恢復科考後,大明朝的讀書人數量日漸增加,這自然也促生出了對書本的需求。
當然,這也和洪武帝在此前推行的教育下鄉有關。在洪武帝強行規定縣鄉必須開設社學,並且督促縣官進行掃盲式教學後,民眾的識字量蹭蹭蹭上漲,識字的人多了,對於書冊的需求自然也會增加,
加上在大明朝建立後,洪武帝在道路的建設河流的疏通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而為了促進民間物資流通,大明如今的商稅又是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十稅一。
稅務、交通的便捷程度、大量的需求,這些也在無形中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
這一切造成的結果是,書局宛如雨後春筍一般,在華夏大地陸續冒了出來,而如今書本這東西,雖然還不至於到宋時家家戶戶都能起書的程度,但也已經不再是昔日極其珍貴的存在了。
然而,書局多了,難免有良莠,印刷的質量更是沒有一個標準,如今大明朝的書籍市場完全是靠著商業的自我定位來進行定價。
質量好的,價格就高一些,走精貴市場,質量差的,價格就低一點,走平民市場,彼此間雖不至於涇渭分明,也盡可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
這也算是行業的一種潛規則。
而在泉州港,大部分的書店內都擺放著一些高大上的聖人學說或者是前人筆記、詩集。當然,也不是沒有意外。
穿著羅羅族服裝的木白在書架上看到了一本書——《三國通俗演義》。
作為《三國》的出版商,木白完全不記得有和這家書社合作過。
所以,這!是!盜!版!書!
而且,賣的比原版還貴!!這合理嗎?
萬萬沒有想到會在福建看到他們家書社熱銷產品的盜版,微服私訪的木小白一口氣當即噎住,麵上的笑容也差點沒保持住。
他勉強穩定了自己情緒,伸手招來掌櫃詢問了兩句,這才明白髮生了什麽。
《三國》這冊書按照時下的標準屬於話本,麵對的客源應是社會中下階層,屬於正經讀書人看了之後要被先生打手心的那種,但偏偏它卻是頂級書社所推出的產品,說好的你走陽關道我走獨木橋,現在這可不就是撈過界了嗎?
而偏偏,市場有了需求,木白家的書社又沒有將觸鬚伸到這兒,可不就給了當地人一個明晃晃的機會!你不守規矩,可就怪不得我們啦!
其實,這是書社掌櫃們經過一通盤算後的策略。他們猜測,太孫殿下會喬裝探訪書社,雖然他們不知道皇太孫長什麽模樣,但他們知道太孫殿下的年紀啊,在這個年齡區間的每個年輕人都有可能是太孫殿下,所以,絕對要好好招待!
事實上,他們猜得沒錯,木白的確是微服私訪了,但和他們想像不同的是,他不是一個人。
木白此行南下是和小夥伴沐春一起的。
沐春的父親是如今的西平侯沐英,在洪武十四年領兵攻下雲南之後,沐英就鎮守於此,迄今已經有十年。作為沐英的嫡長子,沐春在洪武十五年後便作為朝廷和邊塞的橋樑長期留在了京城,這次南下,他的任務是要去雲南傳達中央的旨意——洪武帝在明年打算遷三十萬南京居民入雲南,要雲南方麵做一下準備。
其實,這種旨意也就是一句話的事,讓他千裏迢迢跑一趟,實際上也是洪武帝給自己的養子和養孫一個團聚的機會而已。
不得不說在對待自己的親人方麵,洪武帝當真能稱得上是相當的慈愛。
作為一方鎮守的嫡長子,沐春如今的身份嚴格說起來算是半個人質,按照常規,他非但不能離京,到父親所在的雲南傳旨更是想也不要想。
但實際上,沐春在應天府可謂出入自由,洪武帝非常喜愛這個文武全才,又曾經照顧過大孫子的養孫,各種恩寵賞賜如流水一般不說,還常常交付重要任務,他對沐家父子的信任可見一斑。
而沐家也不曾辜負他的信任,沐英鎮守此地的十年間,雲南的社會經濟情況大有改善,如今雲南的屯田總數已是將近九十多萬畝,雲南鎮守官兵的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有餘糧用以應急救災。
與此同時,沐英對於當地官吏約束破嚴,如今雲南一地已稱得上吏治清明,昔日奢香夫人遇到的作威作福的地方官吏再未出現。
在部分土官的幫助下,雲南境內修建了不少水利設施,引水灌溉農田的同時也防止了水患的發生。
而雲南寬鬆的商業環境更是為當地提供了不少外來物資,如今,蜀錦、棉布在當地的市售價格已經跌落了一半不止,而雲南本地的紮染、蠟染商品也隨著商隊傳向了四海八方,從市場的反饋看,這種帶著點異域風情的美感很有市場競爭力。
安居樂業的環境和對文化事業的支持,使得雲南走出來的考生越來越多,他們的成績也越來越好。
隨著洪武帝屢次遷民入滇,也有越來越多的雲南年輕人走出了大山,現在在外地再看到穿著雲南服飾的異族已經不再是一件稀罕事。
譬如現在,看到兩個穿著明顯和當地人不同的小夥進入書店,掌櫃的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依舊笑眯眯地跑去接待和介紹。
——不過對於這兩人,掌櫃的可沒有和之前一樣再介紹店鋪歷史啦。
俗話說,有需求就會產生供應。
在洪武十四年正式恢復科考後,大明朝的讀書人數量日漸增加,這自然也促生出了對書本的需求。
當然,這也和洪武帝在此前推行的教育下鄉有關。在洪武帝強行規定縣鄉必須開設社學,並且督促縣官進行掃盲式教學後,民眾的識字量蹭蹭蹭上漲,識字的人多了,對於書冊的需求自然也會增加,
加上在大明朝建立後,洪武帝在道路的建設河流的疏通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而為了促進民間物資流通,大明如今的商稅又是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十稅一。
稅務、交通的便捷程度、大量的需求,這些也在無形中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
這一切造成的結果是,書局宛如雨後春筍一般,在華夏大地陸續冒了出來,而如今書本這東西,雖然還不至於到宋時家家戶戶都能起書的程度,但也已經不再是昔日極其珍貴的存在了。
然而,書局多了,難免有良莠,印刷的質量更是沒有一個標準,如今大明朝的書籍市場完全是靠著商業的自我定位來進行定價。
質量好的,價格就高一些,走精貴市場,質量差的,價格就低一點,走平民市場,彼此間雖不至於涇渭分明,也盡可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
這也算是行業的一種潛規則。
而在泉州港,大部分的書店內都擺放著一些高大上的聖人學說或者是前人筆記、詩集。當然,也不是沒有意外。
穿著羅羅族服裝的木白在書架上看到了一本書——《三國通俗演義》。
作為《三國》的出版商,木白完全不記得有和這家書社合作過。
所以,這!是!盜!版!書!
而且,賣的比原版還貴!!這合理嗎?
萬萬沒有想到會在福建看到他們家書社熱銷產品的盜版,微服私訪的木小白一口氣當即噎住,麵上的笑容也差點沒保持住。
他勉強穩定了自己情緒,伸手招來掌櫃詢問了兩句,這才明白髮生了什麽。
《三國》這冊書按照時下的標準屬於話本,麵對的客源應是社會中下階層,屬於正經讀書人看了之後要被先生打手心的那種,但偏偏它卻是頂級書社所推出的產品,說好的你走陽關道我走獨木橋,現在這可不就是撈過界了嗎?
而偏偏,市場有了需求,木白家的書社又沒有將觸鬚伸到這兒,可不就給了當地人一個明晃晃的機會!你不守規矩,可就怪不得我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