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聞到味道已經在頻頻咽口水的小皇子小皇孫們頓時一臉認真地點頭,也不知道他們聽進去的是洪武帝的帝王之學還是烤栗子經驗。


    洪武帝也不計較崽子們的想法,人到暮年,他在孩子們麵前更多的是扮演一個慈祥的長輩,不再像年輕時動不動就揚鞭揍兒,十足十的虎爸形象。


    而就在這時,隻見洪武帝身手如電,這位大明的第一掌舵人極其矯健地一伸一攔一摟,將嗅到栗子香味一張狗臉就要往火堆裏鑽的大狗壓在了身下。寶刀未老的洪武帝將大白狗壓平後靠著,繼續正兒八經地和皇孫們diss起了大明朝的文官集團以及他老人家曾經在文官們身上吃過的虧。


    作為一個耿直帝以及奮鬥在反文臣行列第一線的帝王,洪武帝的執政風格可想而知。


    常言道,失敗的帝王各有各的缺點,但成功的帝王則都是相近的優點,比如最為常見、對皇帝要求最低的就是禮賢下士、善於納諫。幾乎每個有名的皇帝都能找出一長串禮賢下士的實例,順帶還能扒拉出幾個青史留名的諫臣。


    但洪武帝不一樣。


    作為一個從社會最底層走出來的帝王,作為一個從一人一馬走到千軍萬馬皇袍加身的大明皇帝,在洪武帝的整個崛起過程中,大部分的決策都是他自己定下的,江山也是他自己打下來的,治理也是他一人扛了這麽多年,他足夠聰明、足夠敏銳、足夠清醒也足夠有經驗,所以很少給文官團體勸諫的機會。


    在朱元璋這兒絕不會有人敢和他說「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如果有人敢這麽同他說,老朱絕對掀桌,呃,不對,掀桌不夠,還要怒踹兩腳,表示朕就是要和百姓一起治天下。


    正因為洪武帝的崛起與門閥無關,與士族無也沒多大幹係,他這個皇位才坐的格外安穩也格外有底氣。


    所以,文臣這種存在在洪武帝這兒就是實實在在的「打工人」。


    至於什麽士大夫,迄今為止,所有給咱添堵的都是士大夫,不幹人事的也都是士大夫,你們這些人愛幹就好好幹,不肯好好幹就趕緊滾,咱不差你一個。


    這是隻有朱元璋才有的底氣。


    這江山一路走過王與諸侯共治天下,穿過王與士族共治,越過王與士大夫共治,到了洪武帝這兒才終於真正成為了王治天下。


    但朱元璋內心也很清楚,如今這個局麵是因為他還在,皇位傳遞個三四代之後,長於深宮之中沒多大見識的後代皇帝遲早也會重新走回朝政被士大夫把持的老路。


    所以,他早早就廢除了丞相製度,又命令所有的皇子在成年之前都必須回老家下基層生活一段時間,也注意培養孩子文武並重,還親自捉刀寫下了多冊書籍,就是怕後代失去了親民之心。


    而同時,對於那些文臣團體,他重拳出擊,粉碎每一個他們可能藉機壯大的機會,並且給予他們足夠的威懾,因此,洪武帝的每次粉墨登場,都伴隨著腥風血雨和人頭落地。


    當然,在達到這一目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被無辜牽連者,譬如宋濂一家。


    宋濂的長孫牽涉入胡惟庸案,按律,宋濂一家都在株連的範疇。朱元璋並不想殺了這個曾為王朝嘔心瀝血的得用之人,但他又不能朝令夕改,擅自開這個先例。


    於是,太子就出場了。


    仁善的太子百般求情,給足了台階,洪武帝屢次高高抬起,輕輕放下。


    此舉一方麵救下了不少被殃及的得用臣子,另一方麵也樹立了太子仁善的形象。


    同時,太子的存在也是文臣們的定海神針,飽受洪武帝摩擦的文臣們看著太子的時候,內心總會不由自主湧出一點盼頭——等太子登基了就好了!


    於是,在這根美味的「胡蘿蔔」的激勵之下,文臣們熬了一年又一年。尤其是這些年洪武帝放了不少權給太子,朝政的治理和管理比之洪武初年都要寬鬆不少,更是給了臣子們無盡的希望。


    是的,太子老爹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個工具人,而現在,木小白也成了工具人。


    還有誰能比出場就艷驚四座,在這些年輔助父親執政的過程中也花樣百出的皇太孫更適合被拿出來給百官提建議的呢?


    老爹想要找由頭,自然要兒子出力,兒子的人設不適合,那就孫子上。


    做了那麽久的工具人,現在有兒子來分擔壓力,太子殿下也是很開心的= =


    和孫子控訴的目光交匯後,洪武帝淡定地給了孫子一個【崽,你長大了,該麵對狂風暴雨和囉嗦了】的眼神,隨後繼續道:「朕的皇孫在民間走了一趟,發現民間學說中就連聖人學說也均是錯漏百出,讀書人拿的書都是錯版,這意味著什麽?這就像是砌牆時候最底下的磚頭放歪了,底磚歪了,這牆還能依靠?拿著這些錯誤書籍走向仕途的棟樑,還能撐得住這個大明?」


    說到這兒,老人的聲音低了幾分,帶上了幾分痛心:「這一切持續了多久,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朕管不了,但朕可以決定這從什麽時候結束。朕這次修書,修的不是這幾個字,而是我們的根基,是天下黎民的心,是未來的百年千年!」


    「朕聽聞,以往的王朝修書後會將書籍放在庫房裏藏著,這修書和不修有什麽區別?朕決議,修書完成後將校正後的書籍全數印刷,發行天下。」


    「隻是若要將所有書冊頒至天下,以朝廷之力難免力有不逮且輕重不一,如此反而可惜,故而朕決議召集天下書局,擇佳者委以重任,將一部分任務交由民間,此事便由太孫負責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歷史]衣被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娜215並收藏[綜歷史]衣被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