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白的眼睛頓時就亮了,爺爺的這個意思就是要是日本再來幾個倭寇大明就出兵?既然出兵的話那他也能跟著一起啊!
木白已經查過資料了,老朱家的皇子們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都會去戰場上溜達一下,他馬上就要到年齡啦!!
作者有話要說:爺爺:你在想屁吃。
爺爺:關鍵時候爺爺要自己上場,你就待在家裏守著後方。
爺爺:這才是孫子的真正用處昂哈哈哈!!
第127章
「著湯和巡視沿海諸城,」朱元璋仿佛沒有感覺到身後驀然生出的蠢蠢欲動的氣息,也並不知道孫子在打什麽歪主意,思考了片刻後吩咐道:「讓他帶著之前那些在洪澤湖演練的水軍也動一動,到海上走走,下次再有賊倭入境,也可以去海上練練手。」
眾人聞言心中紛紛一動,在以往,因為洪武帝「非官船片甲不得下海」的規定,大明的防禦僅限於陸上防禦。
這也就意味著大明的官兵隻有在倭寇到了陸地上才能去揍人。一旦對方逃到了海上,哪怕邊上就有一艘小漁船,官兵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對方揚長而去。
更可氣的是,在了解大明官兵的痛點之後,有時候那些成功逃脫了的倭寇還會故意在近洋停留,在弓箭射程以外的地方舉著自己的「收穫」張牙舞爪做出各種挑釁之舉,十分氣人。
但凡沿海的衛軍沒有不對倭寇的種種舉動惱火不已的,但沒辦法,洪武帝的命令就放在那兒,就算他們是以防禦為目的也不能輕易下水,要下也行,得打申請,層層審批下來等命令到手的時候那些倭寇都回到老家了。
預先申請?
打仗哪有搞預先的,「勿謂言之不預」那是政治家的說法,當兵的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而且這個衛所說他覺得明年倭寇要來攻打他們,申請下海,那個衛所也說要攻打,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東部沿海衛所全都能下海,那到時候不是亂套了。
因此可想而知,當湯和帶著洪武帝的命令到達沿海諸城的時候,那些憋屈久了的衛所官軍有多興奮。
這就像是給渴血許久的老虎解開了脖子上的繩子,對著它們說:「前頭的都能吃,隨便選。」
不過洪武帝也提醒了下湯和看著點手下別太浪了,日本的船和人都不咋樣,但他們天生生於海上,在浪裏長大,對於海洋的環境比主要生於內陸的明軍要熟稔的多。
「爾當知內湖平靜,航行多依人力,海上人力有窮,當多鍛鍊馭風之術。」洪武帝諄諄道:「我東部沿海多礁石,賊子登陸時常借漲、退潮,應準備好兩套不同的方案應對潮汐不同。」
湯和拱手應諾,洪武帝看了他一眼,想了一下,扭頭問木白:「英兒,庫房內還有多少明燈?」
正為錯失機會而哀悼的木小白聞言一愣,盤算了下,道:「庫房還有一支,如今剩餘材料加起來,約莫還能再造一支。」
明燈就是洪武帝給探照燈取的名字,取自日月交暉大放光明之意。
洪武帝對明燈的評價很高,對於建造和改進也相當支持,但材料不足、工藝跟不上的劣勢卻不是那麽容易彌補的。
加上探照燈還有一個「天敵」在。
在外人看來,比起隻有照明功能的探照燈,能夠拉進敵我距離,幫助將領將遠方看得更清晰、並且可以做出更精準打擊的望遠鏡顯然更有價值。
而且製作探照燈的原材料如果挪給望遠鏡的話能做幾百支,於是生在「既生望遠鏡何生探照燈」時代的明燈就這麽可憐兮兮地在工坊的製作列表中排到了最後,如今的成品就隻有布置在劉家港的三台以及大明皇宮門口的兩台。
加上這東西要達到最佳效果得使用火油,而大明如今的火油勘探還沒有取得突破進展,自然得省著點用,所以那兩個大燈就隻有重大節假日的時候才會打開,純粹當個氣氛燈來使,可謂十分的憋屈。
「趕緊安排人給你湯爺爺多準備幾個,千裏眼也給備上。」洪武帝語氣十分親昵,「你湯和爺爺可是爺爺的老大哥,他排兵布陣的能力爺爺都趕不上,你把東西給他,他一定給你打個漂漂亮亮的勝仗回來。」
被這麽誇的湯和當下躬身,連道不敢:「臣愚鈍膽小,也就是比旁人更細心了些,因而更擅防守,然排兵一道,全然比不得陛下。」
君臣們立刻開啟了商業互吹模式,聽得木白嘴角直抽,再一扭頭,他老爹適時擺出了一臉感動的表情,於是木白就更無語了。
行叭,人生如戲,全看演技,他調整了一下微表情,也擺出了兩分感動四分期待三分興致勃勃,奉天殿上一時充滿了快樂的氣息。
壞消息一件接著一件,洪武十七年並不是太平的一年,今年的雨季格外漫長,長時間的降雨讓黃河接連在多處決堤,尤其是自南宋開始就多災多難的開封,又被淹了一次。
在後世,開封的考古挖掘有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千層餅」,說的就是開封城疊城的情況。
毗鄰黃河沿岸的開封在獲得充沛灌溉資源的同時,也不得不承擔黃河水淹的風險。
隨著氣候變暖,雨帶逐漸南移動,黃河河水挾沙土量日增,洪水退去後的開封城不再像黃河還是清流時候一樣毫無痕跡,洗洗就能再用,而是不得不頻繁清理淤泥,而等到後來,開封人幹脆就不清理了,直接理平地麵,重新在上頭建城池,於是就有了後世開封府城疊城的考古奇觀。
木白已經查過資料了,老朱家的皇子們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都會去戰場上溜達一下,他馬上就要到年齡啦!!
作者有話要說:爺爺:你在想屁吃。
爺爺:關鍵時候爺爺要自己上場,你就待在家裏守著後方。
爺爺:這才是孫子的真正用處昂哈哈哈!!
第127章
「著湯和巡視沿海諸城,」朱元璋仿佛沒有感覺到身後驀然生出的蠢蠢欲動的氣息,也並不知道孫子在打什麽歪主意,思考了片刻後吩咐道:「讓他帶著之前那些在洪澤湖演練的水軍也動一動,到海上走走,下次再有賊倭入境,也可以去海上練練手。」
眾人聞言心中紛紛一動,在以往,因為洪武帝「非官船片甲不得下海」的規定,大明的防禦僅限於陸上防禦。
這也就意味著大明的官兵隻有在倭寇到了陸地上才能去揍人。一旦對方逃到了海上,哪怕邊上就有一艘小漁船,官兵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對方揚長而去。
更可氣的是,在了解大明官兵的痛點之後,有時候那些成功逃脫了的倭寇還會故意在近洋停留,在弓箭射程以外的地方舉著自己的「收穫」張牙舞爪做出各種挑釁之舉,十分氣人。
但凡沿海的衛軍沒有不對倭寇的種種舉動惱火不已的,但沒辦法,洪武帝的命令就放在那兒,就算他們是以防禦為目的也不能輕易下水,要下也行,得打申請,層層審批下來等命令到手的時候那些倭寇都回到老家了。
預先申請?
打仗哪有搞預先的,「勿謂言之不預」那是政治家的說法,當兵的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而且這個衛所說他覺得明年倭寇要來攻打他們,申請下海,那個衛所也說要攻打,最後的結果就是整個東部沿海衛所全都能下海,那到時候不是亂套了。
因此可想而知,當湯和帶著洪武帝的命令到達沿海諸城的時候,那些憋屈久了的衛所官軍有多興奮。
這就像是給渴血許久的老虎解開了脖子上的繩子,對著它們說:「前頭的都能吃,隨便選。」
不過洪武帝也提醒了下湯和看著點手下別太浪了,日本的船和人都不咋樣,但他們天生生於海上,在浪裏長大,對於海洋的環境比主要生於內陸的明軍要熟稔的多。
「爾當知內湖平靜,航行多依人力,海上人力有窮,當多鍛鍊馭風之術。」洪武帝諄諄道:「我東部沿海多礁石,賊子登陸時常借漲、退潮,應準備好兩套不同的方案應對潮汐不同。」
湯和拱手應諾,洪武帝看了他一眼,想了一下,扭頭問木白:「英兒,庫房內還有多少明燈?」
正為錯失機會而哀悼的木小白聞言一愣,盤算了下,道:「庫房還有一支,如今剩餘材料加起來,約莫還能再造一支。」
明燈就是洪武帝給探照燈取的名字,取自日月交暉大放光明之意。
洪武帝對明燈的評價很高,對於建造和改進也相當支持,但材料不足、工藝跟不上的劣勢卻不是那麽容易彌補的。
加上探照燈還有一個「天敵」在。
在外人看來,比起隻有照明功能的探照燈,能夠拉進敵我距離,幫助將領將遠方看得更清晰、並且可以做出更精準打擊的望遠鏡顯然更有價值。
而且製作探照燈的原材料如果挪給望遠鏡的話能做幾百支,於是生在「既生望遠鏡何生探照燈」時代的明燈就這麽可憐兮兮地在工坊的製作列表中排到了最後,如今的成品就隻有布置在劉家港的三台以及大明皇宮門口的兩台。
加上這東西要達到最佳效果得使用火油,而大明如今的火油勘探還沒有取得突破進展,自然得省著點用,所以那兩個大燈就隻有重大節假日的時候才會打開,純粹當個氣氛燈來使,可謂十分的憋屈。
「趕緊安排人給你湯爺爺多準備幾個,千裏眼也給備上。」洪武帝語氣十分親昵,「你湯和爺爺可是爺爺的老大哥,他排兵布陣的能力爺爺都趕不上,你把東西給他,他一定給你打個漂漂亮亮的勝仗回來。」
被這麽誇的湯和當下躬身,連道不敢:「臣愚鈍膽小,也就是比旁人更細心了些,因而更擅防守,然排兵一道,全然比不得陛下。」
君臣們立刻開啟了商業互吹模式,聽得木白嘴角直抽,再一扭頭,他老爹適時擺出了一臉感動的表情,於是木白就更無語了。
行叭,人生如戲,全看演技,他調整了一下微表情,也擺出了兩分感動四分期待三分興致勃勃,奉天殿上一時充滿了快樂的氣息。
壞消息一件接著一件,洪武十七年並不是太平的一年,今年的雨季格外漫長,長時間的降雨讓黃河接連在多處決堤,尤其是自南宋開始就多災多難的開封,又被淹了一次。
在後世,開封的考古挖掘有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千層餅」,說的就是開封城疊城的情況。
毗鄰黃河沿岸的開封在獲得充沛灌溉資源的同時,也不得不承擔黃河水淹的風險。
隨著氣候變暖,雨帶逐漸南移動,黃河河水挾沙土量日增,洪水退去後的開封城不再像黃河還是清流時候一樣毫無痕跡,洗洗就能再用,而是不得不頻繁清理淤泥,而等到後來,開封人幹脆就不清理了,直接理平地麵,重新在上頭建城池,於是就有了後世開封府城疊城的考古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