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追求理想和成就的木小白翌日便又一次若無其事得站在了午門門口,和他的武舉小夥伴們站在了一起。
在這兒,除了哈拉提這個知情者正緊緊盯著他外,別的考生都還不知道自己的隊伍中混入了一個叛徒,還在緊張又興奮得猜測自己過會會遇到怎樣的考題呢。
朱元璋在建造皇宮的時候天下未穩,位於南京的大明皇宮除了國都的壯觀大氣之外兼具守衛之職,而午門除了是大明國門外,也是可攻可守的防禦工事。
它傳承自漢朝的門闕形製,俯瞰而下呈現一個「凹」字形狀,東西城台上各有廡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平日裏此處承擔擺放禮製用品的職責,一旦遇到戰事,這兒便是一個天然的甕城,在精妙的角度設計下,任何攻城者都無法躲避來自三方的箭矢射擊,而城牆的傾斜角度卻能讓箭矢很難傷害防禦人員。
這樣的設計除了防禦需要外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撲麵而來的威勢感足以讓每個到訪者心生怯意,這和夏周王朝喜好的高台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午門還承擔了很大一部分送軍出征時誓師大會以及獻俘儀式之用。左右伸展出去的燕翅樓以及光滑的城牆還能起到音波的折射之效,無論是午門上皇帝的發言,還是下方士兵們的回應,都會在此環境下被放到最大。
因此,在需要考生舞刀弄槍的情況下,為防意外,也為了讓諸君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武舉被放到了午門舉行。
前來觀禮的除了群臣外還有功勳,這些人將午門填得滿滿當當,有不少勛貴家族更是接到了洪武帝讓他們把家裏小子一起帶上的命令,這讓眾人莫名其妙之餘又有些竊喜,都以為這位老上司是打算提拔自家孩子了,直到他們看到洪武帝背後一遛的青蔥少年。
作為一個家事國事天下事一樣不落的馬上皇帝,洪武帝的子嗣跨度也極大,長子朱標今年二十有八,幼子還在奶娘懷中吃奶。
而此時,除了已經就藩的皇子以及無法站立的幼子們外,還在應天府的皇子們全都身著皮弁服出現在了午門之上,就連進來已經很少出麵的皇後也正裝出席,此慎重態度令群眾驚訝之餘心中又有些不是滋味。
昨天的文舉皇帝可沒有那麽慎重啊,而且昨天文舉出了小皇孫那事,可是完全搶了文舉的風頭,據說就連昨天的進士遊街都特別冷清(誤),陛下這是重武輕文,必須諫言!
等等!
忽然有目力較強之人發現了華點,他戳了戳身側的同僚低聲道:「下頭那個個子特別矮的,是不是小皇孫?」
「你看錯了吧……嘶……好像還真是啊!」參加了昨日殿試的官員們不由倒抽了一口氣,身姿不動,一個個眼睛卻瞪得溜圓,試圖看清站在無門下的小少年長相。
比之大樂大禮古意十足的文舉殿試,武舉殿試的開幕是以一連串急促的戰鼓與號角齊奏為引,號角聲落,在場的錦衣衛和旗手衛紛紛以手中槍棍頓地,同時口中發出低嗬之聲,金戈號角與男人的聲音瞬間將眾人拉入了戰火紛飛的記憶之中。
不少的侯二代軍二代們瞬間發現老爹的氣場不一樣了,他們挺直了脊背,雙眼眯起,原本懶散的氣勢轉為了殺意騰騰,身上的錦袍玉帶似是瞬間變成了父親珍藏在庫房裏帶著傷痕和血色的甲冑,目光更是如鷹叟般銳利且勢不可擋。
人和人的氣場是會相互影響的,不過片刻,燕翅樓兩旁的武官們亦是呼應了同樣的節奏。
此時此刻,他們不是勛貴,不是豪族,不是文臣們口中的粗鄙武夫,他們是開疆拓土的勇士,是披甲執銳的戰士,是一往無前百戰不退的英雄,他們是大明的武臣,也是這個國家最堅固的鐵臂。
他們用著自己的儀式對著下頭的年輕人表達了「歡迎」,同時也在用自己的姿態,給這些新來的的上了進入朝堂的第一課。
木白抬起頭,目光灼灼,他捏緊了拳頭,即便他不介意念書,也能適應文臣的各方麵禮儀,但他果然還是最喜歡也最懷念戰場了。
洪武帝上前幾步,猛一抬手,全場噤聲,浩瀚晴空之下所有人的視線都隻留下了一抹金光。
「洪武十六年,三月十六,朕於應天府邀見天下猛士。」帝王低下頭,遙遙對上下頭孫子明亮的目光,他微微一笑:「朕的孫兒也參加了此次考試,一應難度,標準與考生無異,然為不影響其餘考生,其隻計成績,不入排名。」
頓了頓,洪武帝在眾人的竊竊私語之中忽而朗聲道:「朱雄英,你可有意見?」
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叫了本名的木白吸了口氣,頂著因羞恥通紅的小耳朵越眾而出,在小夥伴們震驚和不可思議的目光下衝著午門方向頓首,朗聲回應:「孫兒並無意見!」
皇長孫朱雄英以稚童之身同時參與大明文武舉之事開創了大明皇室參舉的新篇章。
為保公平,洪武帝令凡皇室參舉均另立一榜,一應待遇、規矩皆比照庶民,隻論成績不計排名。
終大明國祚,共有一百十六人宗族旁係取得舉人身份,十四人進入殿試,一人得中榜眼。
後人評,此舉為大明皇室從自家擇選族內人才提供了途徑,雖仍不離「家天下」之趨,然結合此後洪武帝對宗室的一係列管理條例,大明皇室成了歷朝歷代皇室中人才輩出之最,且有多點開花飄香海外之趨勢。
在這兒,除了哈拉提這個知情者正緊緊盯著他外,別的考生都還不知道自己的隊伍中混入了一個叛徒,還在緊張又興奮得猜測自己過會會遇到怎樣的考題呢。
朱元璋在建造皇宮的時候天下未穩,位於南京的大明皇宮除了國都的壯觀大氣之外兼具守衛之職,而午門除了是大明國門外,也是可攻可守的防禦工事。
它傳承自漢朝的門闕形製,俯瞰而下呈現一個「凹」字形狀,東西城台上各有廡房十三間,從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平日裏此處承擔擺放禮製用品的職責,一旦遇到戰事,這兒便是一個天然的甕城,在精妙的角度設計下,任何攻城者都無法躲避來自三方的箭矢射擊,而城牆的傾斜角度卻能讓箭矢很難傷害防禦人員。
這樣的設計除了防禦需要外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撲麵而來的威勢感足以讓每個到訪者心生怯意,這和夏周王朝喜好的高台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午門還承擔了很大一部分送軍出征時誓師大會以及獻俘儀式之用。左右伸展出去的燕翅樓以及光滑的城牆還能起到音波的折射之效,無論是午門上皇帝的發言,還是下方士兵們的回應,都會在此環境下被放到最大。
因此,在需要考生舞刀弄槍的情況下,為防意外,也為了讓諸君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武舉被放到了午門舉行。
前來觀禮的除了群臣外還有功勳,這些人將午門填得滿滿當當,有不少勛貴家族更是接到了洪武帝讓他們把家裏小子一起帶上的命令,這讓眾人莫名其妙之餘又有些竊喜,都以為這位老上司是打算提拔自家孩子了,直到他們看到洪武帝背後一遛的青蔥少年。
作為一個家事國事天下事一樣不落的馬上皇帝,洪武帝的子嗣跨度也極大,長子朱標今年二十有八,幼子還在奶娘懷中吃奶。
而此時,除了已經就藩的皇子以及無法站立的幼子們外,還在應天府的皇子們全都身著皮弁服出現在了午門之上,就連進來已經很少出麵的皇後也正裝出席,此慎重態度令群眾驚訝之餘心中又有些不是滋味。
昨天的文舉皇帝可沒有那麽慎重啊,而且昨天文舉出了小皇孫那事,可是完全搶了文舉的風頭,據說就連昨天的進士遊街都特別冷清(誤),陛下這是重武輕文,必須諫言!
等等!
忽然有目力較強之人發現了華點,他戳了戳身側的同僚低聲道:「下頭那個個子特別矮的,是不是小皇孫?」
「你看錯了吧……嘶……好像還真是啊!」參加了昨日殿試的官員們不由倒抽了一口氣,身姿不動,一個個眼睛卻瞪得溜圓,試圖看清站在無門下的小少年長相。
比之大樂大禮古意十足的文舉殿試,武舉殿試的開幕是以一連串急促的戰鼓與號角齊奏為引,號角聲落,在場的錦衣衛和旗手衛紛紛以手中槍棍頓地,同時口中發出低嗬之聲,金戈號角與男人的聲音瞬間將眾人拉入了戰火紛飛的記憶之中。
不少的侯二代軍二代們瞬間發現老爹的氣場不一樣了,他們挺直了脊背,雙眼眯起,原本懶散的氣勢轉為了殺意騰騰,身上的錦袍玉帶似是瞬間變成了父親珍藏在庫房裏帶著傷痕和血色的甲冑,目光更是如鷹叟般銳利且勢不可擋。
人和人的氣場是會相互影響的,不過片刻,燕翅樓兩旁的武官們亦是呼應了同樣的節奏。
此時此刻,他們不是勛貴,不是豪族,不是文臣們口中的粗鄙武夫,他們是開疆拓土的勇士,是披甲執銳的戰士,是一往無前百戰不退的英雄,他們是大明的武臣,也是這個國家最堅固的鐵臂。
他們用著自己的儀式對著下頭的年輕人表達了「歡迎」,同時也在用自己的姿態,給這些新來的的上了進入朝堂的第一課。
木白抬起頭,目光灼灼,他捏緊了拳頭,即便他不介意念書,也能適應文臣的各方麵禮儀,但他果然還是最喜歡也最懷念戰場了。
洪武帝上前幾步,猛一抬手,全場噤聲,浩瀚晴空之下所有人的視線都隻留下了一抹金光。
「洪武十六年,三月十六,朕於應天府邀見天下猛士。」帝王低下頭,遙遙對上下頭孫子明亮的目光,他微微一笑:「朕的孫兒也參加了此次考試,一應難度,標準與考生無異,然為不影響其餘考生,其隻計成績,不入排名。」
頓了頓,洪武帝在眾人的竊竊私語之中忽而朗聲道:「朱雄英,你可有意見?」
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叫了本名的木白吸了口氣,頂著因羞恥通紅的小耳朵越眾而出,在小夥伴們震驚和不可思議的目光下衝著午門方向頓首,朗聲回應:「孫兒並無意見!」
皇長孫朱雄英以稚童之身同時參與大明文武舉之事開創了大明皇室參舉的新篇章。
為保公平,洪武帝令凡皇室參舉均另立一榜,一應待遇、規矩皆比照庶民,隻論成績不計排名。
終大明國祚,共有一百十六人宗族旁係取得舉人身份,十四人進入殿試,一人得中榜眼。
後人評,此舉為大明皇室從自家擇選族內人才提供了途徑,雖仍不離「家天下」之趨,然結合此後洪武帝對宗室的一係列管理條例,大明皇室成了歷朝歷代皇室中人才輩出之最,且有多點開花飄香海外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