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你知道不,他們那傳聞說朕殺了劉伯溫,你說說,老子有什麽必要去殺他?那地方還傳言說因為劉伯溫擅長謀算,朕是怕他動手詛咒大明才殺他滅口。我呸,那老小子要是有這本事,早就把元朝給搞掉了,我們還至於一場一場地打過去嗎?要啥徐達、常遇春的,就派個劉基負責開壇做法就得了。」


    「嘿呀!你說說那群小子到底在想什麽,他們為了表達自己鐵板一塊的團結,這次特地一起跑到應天來參考,還大手一揮把民居都給包了。怎麽滴,是在給朕炫耀他們有錢是不是?」


    朱元璋越說越氣,一個沒忍住啐道:「江東人果然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咳咳,別怪老朱地圖炮,實在是對於朱元璋來說,江東一地永遠拉住了他的仇恨值。


    在他爭霸天下的時候,江東一帶便是他的死對頭——張士誠的地盤。坐擁富庶產糧之地,且有眾多豪門大戶支持的張士誠簡直就是個土大戶。


    更麻煩的是,張士誠在統治當地期間一揮手免去了當地農民欠元朝廷的所有稅務和米糧,還將朝廷中已經收繳的稅糧還了四成給百姓,此舉讓他在當地人們心中拉滿了好感度,哪怕其後此人及其政權各種奢靡亂來,當地人依然記掛著這份恩情,殊死抵抗。


    除了施恩老百姓外,張士誠自立為王之後還搞了科舉,招募了一大票文人。


    要說世界上最會發洗腦包的,無疑當屬文人了。張士誠手上的那群筆桿頭沒少罵朱元璋,而且還是翻著花樣罵,直到現在,大明都已經建國十五年,張士誠死了十六年都沒消停下來。


    這些文人還特別能欺負人,罵人的稿子都寫得特別含蓄,如果沒點文化還聽不懂的那種。對於手下掌握了一大票武將卻沒點什麽文化點的朱元璋來說,此舉可太欺負人了。


    ……順帶一提,和木白等人同行一路的羅本羅貫中先生,和他的老師施耐庵先生當年都是張士誠的謀臣,或多或少也為diss老朱的大業添磚加瓦過,所以,羅老先生空有滿腹才華,也沒敢去參與大明的科舉大業。


    畢竟他當年多多少少也是在老朱的黑名單上掛了名的,咳咳,這種時候必須低調行事。


    其實這種程度的朱元璋也不是不能忍,但是當地抱團這種事他就接受不了了。對於任何一個政權來說,一個有錢、有糧、有人、有武器並且喜歡抱團的群體都是他們不得不側目的存在,更不用提江東人本身就不太老實。


    洪武帝也不是沒對他們動過手,他對江東當地的政策是三步走。


    第一步,直接遷走部分富戶。動產可以帶走,但不動產必須留下,如此便空出了大量的土地。


    第二步是減少科舉名額。理由也很簡單,江東多才人,這個地方戰亂少,自南宋定都杭州後,江東更是成了文人薈萃之地。


    但大明是天下的大明,不是江東人的大明,如果不減少參考人數,對外地的考生來說豈不是不公平。而且老朱淳樸的農人思想告訴他一個鐵一樣的道理:變壞了不一定有錢,但有錢最容易變壞。


    無論是此前的第一次科舉,還是之後的推舉製,江東能夠送上來的人才名額都是全國省份最少的。


    第三步可謂是釜底抽薪之舉——江南之地的賦稅為全國最重。


    江西一地尚可,江東蘇鬆一地的稅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30倍。


    如此踩著民眾底線的賦稅額度,可以有效降低當地富戶的財富積累水平,甚至可以逼得一些富戶不得不掏錢僱傭佃戶,長此以往,可以大大削弱當地人的勢力。


    當然,此舉無疑也帶來了惡果——朱元璋榮登江東人仇恨榜第一位。


    但這有什麽關係呢?老朱對此不痛不癢,甚至還能就著流傳來的小作文吃下三碗飯。


    不過,這次江東學子的舉動是真的踩在了他的火線上,並且在火線上來回碾壓,得到消息的洪武帝可謂憤怒至極。


    大明此次重開科舉,距離洪武五年的科考足有十年,消息雖然發得突然,但是對於洪武帝來說卻是百般考量之後的結果,他是懷著巨大期待進行擇才的,然而這些考生卻聯合起來給他搗亂。


    江東一地距離應天府是除了直隸一帶最近的,而且兩地交通便捷,尤以水路為佳,這些考生完全可以在年後臨考前再來應天。


    但他們不,這些考生全都聯合起來,在參加完鄉試之後就直接湧入了應天府,而且借房租房買房,大手一揮,灑下大筆金錢,再算上帶來的僕役,竟將應天府牙人手上大部分的適宜民居都「占」了下來。


    因為這些人都沒動旅社,所以應天府方麵起先沒有發現這個問題,直到巡街的小吏發現遊走尋房的考生多得有些出乎意料,此事這才暴露出來。


    不得不說,江東人此舉當說是在雷區蹦躂但又沒真的踩著他底線。


    誠然,他們的舉動並未觸犯大明的律法,畢竟也沒誰規定離得近就一定要晚點到,也沒人規定考生一定要三五個擠一間房,人家錢多人手一間你也拿他沒辦法。


    要怪就隻能怪大明的官方政府並沒有提前考慮到大量考生湧入應天府後的住宿問題,而事實上他們的舉動的確能稱得上一句不厚道,這群江東學子給來參考的其他省份的考生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讀書費錢,一般人家要花費三代積累下的資本才能供出一個讀書人,更別提有些貧困家庭了,有些地方的學生連進京路費都是靠鄉親們拚湊的,以他們的情況完全無力負擔在旅社借住的費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歷史]衣被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娜215並收藏[綜歷史]衣被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