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著重描寫北元屁滾尿流逃跑的場景以及大明如何如何威武雄壯的模樣,怎麽看都不是消息的自然傳遞吧,九成九是輿論戰。
輿論戰可不是現代的發明,從木白生活的那個時代就開始了,不過那時候他們的套路比較淺,多半是在大軍交戰前大家一起bb你做了什麽坑爹事我要替天行道雲雲,也就是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名頭。
現在的套路就有點深了,有的宣揚自己有多能打,有的宣傳雄兵多少多少,還有的宣傳自己對待收復後的地區給予什麽什麽待遇,總之,手段百出,就是為了在戰爭前瓦解民眾的意誌力。
看大明的情報機構在雲南散布的消息已經到了他都能知道的程度,隔壁的意思簡直不要太明顯哦。
正這麽腹誹,木白就看到眼前忽然多了一樣東西,一冊剪裁略有些粗糙的書冊被放到了桌案之上。
木白低頭一看,隻見書冊上書「心經」二字,腦袋裏不由冒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將東西推過來的王老先生笑得極為慈和:「大郎,你既已經做了這般模樣,便莫要辜負,這佛經你且拿去誦讀一二。」
「對了,若是明軍攻破昆明,那我們這兒便要歸大明管束,按照大明的規定,那兒的和尚可是要吃素的。」
木白:!!!
瞳孔地震!
木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鬥爭之中。
作者有話要說:
這兩張字數會少一點,因為字數太多不能正常上榜,之前更新的字數太多了……得壓一下,大嘎見諒!
雲南的佛教成分比較複雜,因為地理因素以及和中原地帶接觸比較晚的關係,它基本不受到我們漢族佛教的影響,而是受到臨近的緬甸影響,修習的主要是南傳佛教和隔壁西藏的藏傳佛教。這兩者都是不禁止肉食的,當然,不禁卻也有限製,也不是啥都能吃。
南傳佛教的教義有點類似於苦行僧,平時以乞食為主,按照他們的規定,乞求得到的是什麽吃什麽,所以哪怕對方給的是肉也要吃下去(這也符合佛家三淨肉的概念)。
至於藏傳佛教則是因為地域關係,西藏農耕條件弱,氣候苦寒,所以藏族如果信佛不吃肉的話估計人就活不下去了,所以這兩處的佛教教義對吃肉這點沒太大要求,當然還是能不吃就不吃。
當然,事實上明政府在統一雲南後還真沒多管他們的信仰,別看老朱自己是個和尚,他對和尚老苛刻的。
他當年當和尚的經歷也是一段傳奇,大家都知道老朱是家裏受災了才去做和尚混飯吃的,作為一個小沙彌,老朱當時主要是負責底層的打掃工作,據說還被前輩壓榨了勞動力,也見識到了那些和尚有多腐敗。
有一次他一個疏忽,讓佛前的蠟燭被老鼠偷吃了,這事還被別的和尚知道了,於是方丈便罰他清洗佛像。
尋常人認了也就認了,他不,他說:蠟燭是放在佛像前麵的,好好一個佛連蠟燭都管不住算什麽佛,可見佛祖壓根就不存在,都是騙人的,於是偷偷在佛像背後寫了一句:「發配三千裏」
這事一般人真幹不出,所以他對這些神神鬼鬼的東西是完全不信的,但他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不相信這些東西,卻不會要求別人不信,做皇帝後他也隻是很正常地管理。
也就是:我不認可你,但我承認你的存在合理的態度。
老朱作為自漢以後得位最正的皇帝,以草莽之身定鼎天下和他的性格還是很有關係的,咋說呢,在朱標死之前,總體來說他還是一個比較寬容的人,尤其是對老百姓。
正因為是窮人出身,他非常注重百姓的權益和言語自由,生怕自己派去的官員魚肉鄉裏,特別規定民可以告官,而且一路府衙都不允許攔人,還在皇宮門口放了個鼓,有冤屈百姓就能敲。
他雖然是馬上皇帝,但終其一生對於用兵都非常謹慎,為了大明和鄰國的關係還定了十三個不征伐之國(即隻要你沒有反心,我絕對不會主動征伐你,不是說真的隨便你亂舞我都不打你)
雖然創建了錦衣衛行督查之責,但是在末期他也廢除了,是朱棣後來重新啟用的。
他一輩子都在和貪腐鬥爭,(不過還真沒剝皮充草放在府衙裏這事,這事後來海瑞說的,歷史上沒有)明初從來不宣傳廉政,因為沒必要,一個時代隻有缺乏什麽才會宣傳什麽,明初搞貪腐的不是已經嗝屁就是快要嗝屁。
對官員那倒是充滿了階級仇恨(咳)
有一說一,我覺得他最大的錯是定了孫子做皇帝,問題倒不是出在朱允炆如何,如果沒有朱老四在朱允炆未必不能管好一個國家。但他這個舉動讓王位的傳承製度出現了「先例」,會導致很多悲劇,這就是破窗效應,就像唐為什麽整個朝代充滿了血緣兄弟間的殺戮一樣,就是因為有了糟糕的「先例」。
也有人說老朱最大的錯是分封諸子給了朱棣機會,其實老朱這事是人算不如天算,北邊他當初封了三個兒子,彼此牽製,沒想到另外兩個都算是英年早逝,就出現了讓朱棣一家獨大的局麵,老朱其實後來發現不對了,但他來不及做調整就去世,如此也給了朱棣機會。
這也算是天命叭。
木小白靠著和尚身份占了不少便宜,也是時候付出代價了嘎嘎嘎嘎。
對於雲南人來說元和明他們其實是沒有傾向的,內心想法大概是:反正不管是誰做皇帝都管不了我們,大家了不起就是表一下忠心然後還能做土皇帝,沒想到未來他們就翻車了,老朱做皇帝是真的很有一手,要不康熙怎麽會說他是「治隆唐宋」,這可不單單是他要籠絡漢人的緣故,土木堡之變前的大明是真的各種牛氣沖天,即便到了末期也是能壓著葡萄牙商隊和日本摩擦的猛男,如果不是王朝末年的小冰河+鼠疫(←是的還有鼠疫的關係),歷史還真的不知道會咋樣。
輿論戰可不是現代的發明,從木白生活的那個時代就開始了,不過那時候他們的套路比較淺,多半是在大軍交戰前大家一起bb你做了什麽坑爹事我要替天行道雲雲,也就是給自己一個名正言順的名頭。
現在的套路就有點深了,有的宣揚自己有多能打,有的宣傳雄兵多少多少,還有的宣傳自己對待收復後的地區給予什麽什麽待遇,總之,手段百出,就是為了在戰爭前瓦解民眾的意誌力。
看大明的情報機構在雲南散布的消息已經到了他都能知道的程度,隔壁的意思簡直不要太明顯哦。
正這麽腹誹,木白就看到眼前忽然多了一樣東西,一冊剪裁略有些粗糙的書冊被放到了桌案之上。
木白低頭一看,隻見書冊上書「心經」二字,腦袋裏不由冒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將東西推過來的王老先生笑得極為慈和:「大郎,你既已經做了這般模樣,便莫要辜負,這佛經你且拿去誦讀一二。」
「對了,若是明軍攻破昆明,那我們這兒便要歸大明管束,按照大明的規定,那兒的和尚可是要吃素的。」
木白:!!!
瞳孔地震!
木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鬥爭之中。
作者有話要說:
這兩張字數會少一點,因為字數太多不能正常上榜,之前更新的字數太多了……得壓一下,大嘎見諒!
雲南的佛教成分比較複雜,因為地理因素以及和中原地帶接觸比較晚的關係,它基本不受到我們漢族佛教的影響,而是受到臨近的緬甸影響,修習的主要是南傳佛教和隔壁西藏的藏傳佛教。這兩者都是不禁止肉食的,當然,不禁卻也有限製,也不是啥都能吃。
南傳佛教的教義有點類似於苦行僧,平時以乞食為主,按照他們的規定,乞求得到的是什麽吃什麽,所以哪怕對方給的是肉也要吃下去(這也符合佛家三淨肉的概念)。
至於藏傳佛教則是因為地域關係,西藏農耕條件弱,氣候苦寒,所以藏族如果信佛不吃肉的話估計人就活不下去了,所以這兩處的佛教教義對吃肉這點沒太大要求,當然還是能不吃就不吃。
當然,事實上明政府在統一雲南後還真沒多管他們的信仰,別看老朱自己是個和尚,他對和尚老苛刻的。
他當年當和尚的經歷也是一段傳奇,大家都知道老朱是家裏受災了才去做和尚混飯吃的,作為一個小沙彌,老朱當時主要是負責底層的打掃工作,據說還被前輩壓榨了勞動力,也見識到了那些和尚有多腐敗。
有一次他一個疏忽,讓佛前的蠟燭被老鼠偷吃了,這事還被別的和尚知道了,於是方丈便罰他清洗佛像。
尋常人認了也就認了,他不,他說:蠟燭是放在佛像前麵的,好好一個佛連蠟燭都管不住算什麽佛,可見佛祖壓根就不存在,都是騙人的,於是偷偷在佛像背後寫了一句:「發配三千裏」
這事一般人真幹不出,所以他對這些神神鬼鬼的東西是完全不信的,但他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不相信這些東西,卻不會要求別人不信,做皇帝後他也隻是很正常地管理。
也就是:我不認可你,但我承認你的存在合理的態度。
老朱作為自漢以後得位最正的皇帝,以草莽之身定鼎天下和他的性格還是很有關係的,咋說呢,在朱標死之前,總體來說他還是一個比較寬容的人,尤其是對老百姓。
正因為是窮人出身,他非常注重百姓的權益和言語自由,生怕自己派去的官員魚肉鄉裏,特別規定民可以告官,而且一路府衙都不允許攔人,還在皇宮門口放了個鼓,有冤屈百姓就能敲。
他雖然是馬上皇帝,但終其一生對於用兵都非常謹慎,為了大明和鄰國的關係還定了十三個不征伐之國(即隻要你沒有反心,我絕對不會主動征伐你,不是說真的隨便你亂舞我都不打你)
雖然創建了錦衣衛行督查之責,但是在末期他也廢除了,是朱棣後來重新啟用的。
他一輩子都在和貪腐鬥爭,(不過還真沒剝皮充草放在府衙裏這事,這事後來海瑞說的,歷史上沒有)明初從來不宣傳廉政,因為沒必要,一個時代隻有缺乏什麽才會宣傳什麽,明初搞貪腐的不是已經嗝屁就是快要嗝屁。
對官員那倒是充滿了階級仇恨(咳)
有一說一,我覺得他最大的錯是定了孫子做皇帝,問題倒不是出在朱允炆如何,如果沒有朱老四在朱允炆未必不能管好一個國家。但他這個舉動讓王位的傳承製度出現了「先例」,會導致很多悲劇,這就是破窗效應,就像唐為什麽整個朝代充滿了血緣兄弟間的殺戮一樣,就是因為有了糟糕的「先例」。
也有人說老朱最大的錯是分封諸子給了朱棣機會,其實老朱這事是人算不如天算,北邊他當初封了三個兒子,彼此牽製,沒想到另外兩個都算是英年早逝,就出現了讓朱棣一家獨大的局麵,老朱其實後來發現不對了,但他來不及做調整就去世,如此也給了朱棣機會。
這也算是天命叭。
木小白靠著和尚身份占了不少便宜,也是時候付出代價了嘎嘎嘎嘎。
對於雲南人來說元和明他們其實是沒有傾向的,內心想法大概是:反正不管是誰做皇帝都管不了我們,大家了不起就是表一下忠心然後還能做土皇帝,沒想到未來他們就翻車了,老朱做皇帝是真的很有一手,要不康熙怎麽會說他是「治隆唐宋」,這可不單單是他要籠絡漢人的緣故,土木堡之變前的大明是真的各種牛氣沖天,即便到了末期也是能壓著葡萄牙商隊和日本摩擦的猛男,如果不是王朝末年的小冰河+鼠疫(←是的還有鼠疫的關係),歷史還真的不知道會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