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完各商戶的錢後,接下來,收網的時候到了——九月五日,官府所經營的各糧莊,開始發售大量價格低廉的糧食。
☆、收網
「聽說了嗎,現在朝廷的糧鋪每升大米是十三文錢,小米十六文錢一升,麥粉更是才十文!是打仗之前的價格了!」坊間,有人與回家的鄰居開始交流最近的大事。
「知道,我去搶了五十升的大米和麵粉,總共七十多斤,夠我們一家四口人吃半個月了。後麵還有許多人訂了幾十斤糧,糧鋪說還有庫存,很快會調過來,但也不知道能支撐多久。」另一個人說道,有些慶幸自己搶到了平價糧食。
「我也搶到了,還有好多人沒搶到,也隻能先訂了,但不知道要排到什麽時候。朝廷的存糧恐怕也不多了,但能為咱們著想,放些便宜的糧食稍稍緩一緩糧價,也是好事啊。」
「是啊,朝廷做了大好事,呂少保倒比原來的陳太尉寬仁多了。」
「嗯嗯,隻要朝廷對百姓好,咱的日子也就好過了。」
於是這一天,京城,開封十六縣以及環京師一帶共發售了八萬石平價糧,許多百姓一次性囤了一個月的糧,當然還有更多百姓沒有搶到糧食。各大私人商家對朝廷的舉措不以為意,隻覺得一部分人搶到便宜的糧食後,剩下的人還是會去他們那裏買糧,朝廷的糧支撐不了多久。
然而第二天,各大官家糧鋪還是如約繼續發售平價糧,這一天同樣賣了八萬石糧食,大部分百姓已經存夠一個月的糧了。並且,朝廷發布告示:近日,朝廷已收到兩河,淮南,關中,江南,西川,荊湖各地的賦稅,糧食問題不必再擔憂。
消息一出,所有人立刻沸騰了,關中,江南和西川都是富庶繁華的地方,糧食產量豐厚,他們竟然向朝廷交了賦稅?百姓們都知道幾大勢力都割據一方,互相不服,然而最近呂將軍誅陳以後,勤王軍倒是不戰即退了,並且朝廷還對他們進行了封賞,提升了爵位並贈予一定的金銀與糧草,讓他們順利返回故地。
難道各方勢力與朝廷達成了什麽協議?所有人紛紛猜測朝廷得到賦稅的可能性,雖然半信半疑,但人心總算安定了許多。
並且,人們也發現官家的布匹店和成衣店也新進了一大批貨,價格同樣十分便宜,因人們對糧食的關注遠遠大於衣物,所以第一天這個消息並沒有太引人注目,直到朝廷布告賦稅一事,百姓才聯想到布帛供給的變化,不由得對朝廷的話更信了幾分。
第三天,官糧繼續發售,這一天賣出了五萬石,眾人都已經囤夠了能支撐月餘的糧食,於是這天的發售量比前兩天少了很多。第四天,官糧售出了兩萬石,第五天,依然是兩萬石,而朝廷的供給依然源源不斷,這個時候,所有人差不多都相信了朝廷已經籌到了糧草。
於是,市場上的布匹價格開始回落,本來在特殊時期,衣物相比於糧食這種消耗品來說就不是那麽緊缺,並且布價相比於糧價,漲得也不算高。於是在朝廷放出已經要到了賦稅的消息後,布價率先調低。
昔日因朝廷對勤王軍封賞而氣憤的人紛紛大為羞慚,覺得朝廷果然厲害,能謀劃全局。然而這個時候,韋家鄭家甄家等各大商家雖然開始恐慌,但依然懷有僥倖心理,期盼朝廷是在勉力苦撐,不肯將糧食的價格降下來。
然而這一等,一個月就過去了,朝廷的平價糧草依然在源源不斷的發售,並且每日售賣量回落到了正常時期的兩三千石。而且,一部分家業不大的私人商戶也已經把糧價降到了正常水平,唯有鄭韋等幾大商家還在頑強的不肯降價,引起了百姓的不滿。
百姓對糧食的問題早有怨言,但因為戰爭的原因,糧食短缺因而價高他們也能理解一二。但直到現在,那些大家族還沒有降價,商人的市儈嘴臉昭然若揭。
不過這一個月以來,維持高價的私人商家半分糧也沒有賣出,於是百姓們一邊唾罵幾個大商戶,一邊嘲諷,更有聰明的人開始道出京畿糧價的高漲,本來就有這些商戶的功勞。他們囤積糧草不發,讓市場米價高漲,最開始甚至還把多餘的糧往外送。
於是在滿城的風言風語中,幾大商戶不僅糧食賣不出去,其他的布帛瓷器,屏風擺件等貨物也受到了抵製,生意一落千丈。他們經營的酒樓與各種娛樂場所,也因為聲譽原因,從原本的賓客盈門變成了門可羅雀。
十月十二日,幾大商戶終於頂不住壓力,將糧價調整到正常水平,並且出麵道歉,說對市價的反應不夠快,給民眾帶來了誤解。他們絕沒有騙取高額利潤的意思,隻是當時進價也高,所以觀望了一陣,又以為買賣由人,反正自己價高就會賣不出去,沒想到讓大家誤解了。
這種解釋一出,倒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買帳了,眾人想到他們進價頗高,有所虧本,也就理解了他們的行為。在糧價調整的時期,幾個商戶沒有斷定糧食是不是充足到可以讓糧價回調,因而觀望也情有可原。
然而沒過多久,又一條消息不脛而走——幾大商戶已經囤積了四十多萬石的糧,足以讓京城支持幾個月,並使糧食價格回落,但他們隻是秘密囤積,慢慢發售,讓市場價格繼續居高不下。
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再對比朝廷慷慨平價發售的行為,所有百姓的怒火再次重燃。這一次,無論各大商戶怎麽解釋,民眾都已經不買帳了,他們剛剛好轉的生意再次跌落穀底。
☆、收網
「聽說了嗎,現在朝廷的糧鋪每升大米是十三文錢,小米十六文錢一升,麥粉更是才十文!是打仗之前的價格了!」坊間,有人與回家的鄰居開始交流最近的大事。
「知道,我去搶了五十升的大米和麵粉,總共七十多斤,夠我們一家四口人吃半個月了。後麵還有許多人訂了幾十斤糧,糧鋪說還有庫存,很快會調過來,但也不知道能支撐多久。」另一個人說道,有些慶幸自己搶到了平價糧食。
「我也搶到了,還有好多人沒搶到,也隻能先訂了,但不知道要排到什麽時候。朝廷的存糧恐怕也不多了,但能為咱們著想,放些便宜的糧食稍稍緩一緩糧價,也是好事啊。」
「是啊,朝廷做了大好事,呂少保倒比原來的陳太尉寬仁多了。」
「嗯嗯,隻要朝廷對百姓好,咱的日子也就好過了。」
於是這一天,京城,開封十六縣以及環京師一帶共發售了八萬石平價糧,許多百姓一次性囤了一個月的糧,當然還有更多百姓沒有搶到糧食。各大私人商家對朝廷的舉措不以為意,隻覺得一部分人搶到便宜的糧食後,剩下的人還是會去他們那裏買糧,朝廷的糧支撐不了多久。
然而第二天,各大官家糧鋪還是如約繼續發售平價糧,這一天同樣賣了八萬石糧食,大部分百姓已經存夠一個月的糧了。並且,朝廷發布告示:近日,朝廷已收到兩河,淮南,關中,江南,西川,荊湖各地的賦稅,糧食問題不必再擔憂。
消息一出,所有人立刻沸騰了,關中,江南和西川都是富庶繁華的地方,糧食產量豐厚,他們竟然向朝廷交了賦稅?百姓們都知道幾大勢力都割據一方,互相不服,然而最近呂將軍誅陳以後,勤王軍倒是不戰即退了,並且朝廷還對他們進行了封賞,提升了爵位並贈予一定的金銀與糧草,讓他們順利返回故地。
難道各方勢力與朝廷達成了什麽協議?所有人紛紛猜測朝廷得到賦稅的可能性,雖然半信半疑,但人心總算安定了許多。
並且,人們也發現官家的布匹店和成衣店也新進了一大批貨,價格同樣十分便宜,因人們對糧食的關注遠遠大於衣物,所以第一天這個消息並沒有太引人注目,直到朝廷布告賦稅一事,百姓才聯想到布帛供給的變化,不由得對朝廷的話更信了幾分。
第三天,官糧繼續發售,這一天賣出了五萬石,眾人都已經囤夠了能支撐月餘的糧食,於是這天的發售量比前兩天少了很多。第四天,官糧售出了兩萬石,第五天,依然是兩萬石,而朝廷的供給依然源源不斷,這個時候,所有人差不多都相信了朝廷已經籌到了糧草。
於是,市場上的布匹價格開始回落,本來在特殊時期,衣物相比於糧食這種消耗品來說就不是那麽緊缺,並且布價相比於糧價,漲得也不算高。於是在朝廷放出已經要到了賦稅的消息後,布價率先調低。
昔日因朝廷對勤王軍封賞而氣憤的人紛紛大為羞慚,覺得朝廷果然厲害,能謀劃全局。然而這個時候,韋家鄭家甄家等各大商家雖然開始恐慌,但依然懷有僥倖心理,期盼朝廷是在勉力苦撐,不肯將糧食的價格降下來。
然而這一等,一個月就過去了,朝廷的平價糧草依然在源源不斷的發售,並且每日售賣量回落到了正常時期的兩三千石。而且,一部分家業不大的私人商戶也已經把糧價降到了正常水平,唯有鄭韋等幾大商家還在頑強的不肯降價,引起了百姓的不滿。
百姓對糧食的問題早有怨言,但因為戰爭的原因,糧食短缺因而價高他們也能理解一二。但直到現在,那些大家族還沒有降價,商人的市儈嘴臉昭然若揭。
不過這一個月以來,維持高價的私人商家半分糧也沒有賣出,於是百姓們一邊唾罵幾個大商戶,一邊嘲諷,更有聰明的人開始道出京畿糧價的高漲,本來就有這些商戶的功勞。他們囤積糧草不發,讓市場米價高漲,最開始甚至還把多餘的糧往外送。
於是在滿城的風言風語中,幾大商戶不僅糧食賣不出去,其他的布帛瓷器,屏風擺件等貨物也受到了抵製,生意一落千丈。他們經營的酒樓與各種娛樂場所,也因為聲譽原因,從原本的賓客盈門變成了門可羅雀。
十月十二日,幾大商戶終於頂不住壓力,將糧價調整到正常水平,並且出麵道歉,說對市價的反應不夠快,給民眾帶來了誤解。他們絕沒有騙取高額利潤的意思,隻是當時進價也高,所以觀望了一陣,又以為買賣由人,反正自己價高就會賣不出去,沒想到讓大家誤解了。
這種解釋一出,倒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買帳了,眾人想到他們進價頗高,有所虧本,也就理解了他們的行為。在糧價調整的時期,幾個商戶沒有斷定糧食是不是充足到可以讓糧價回調,因而觀望也情有可原。
然而沒過多久,又一條消息不脛而走——幾大商戶已經囤積了四十多萬石的糧,足以讓京城支持幾個月,並使糧食價格回落,但他們隻是秘密囤積,慢慢發售,讓市場價格繼續居高不下。
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再對比朝廷慷慨平價發售的行為,所有百姓的怒火再次重燃。這一次,無論各大商戶怎麽解釋,民眾都已經不買帳了,他們剛剛好轉的生意再次跌落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