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幕隨風搖曳,水珠四散飛濺,在空中折射出更加絢麗的色彩。林光宇眯著眼,看著這如夢如幻的景象,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院子裏的花草在水幕的滋潤下,愈發顯得生機勃勃,葉片上掛著晶瑩的水珠,像是剛哭過的美人,楚楚動人。


    就在林光宇沉浸在自己創造的歡樂世界時,母親從屋裏走了出來。看到渾身濕透的兒子和那一地的狼藉,母親並沒有責備他,而是微笑著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等林光宇玩累了,母親才走上前去,用手帕輕輕擦拭他臉上的水珠,溫柔地說:“宇兒,這水幕雖美,可也不能浪費太多水喲,這世上的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林光宇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雖然不太明白母親話裏的深意,但他記住了要珍惜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林光宇到了上學的年紀。他每天背著書包,走過熟悉的青石板路,去鎮上的學堂念書。學堂裏的先生很是嚴厲,教授的知識從詩詞歌賦到經史子集,林光宇學得十分刻苦。每當夏日來臨,課間休息時,他總會想起院子裏的那道水幕,想起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有一次,學堂組織學生們去郊外踏青。那是林光宇第一次走出小鎮,看到外麵廣闊的世界。郊外的田野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麥苗在風中起伏,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不遠處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溪邊的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垂落在水麵上,隨著微風輕輕擺動,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繪製的一幅水墨畫。


    同學們在溪邊嬉笑玩耍,有的在捉小魚小蝦,有的在打水漂。林光宇卻獨自走到小溪的上遊,他發現那裏有一處小瀑布。雖然瀑布不大,落差也隻有兩三米,但水流湍急,水花飛濺。看著那瀑布,林光宇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家中院子裏的那道水幕。他心想,這瀑布和水幕雖大小不同,形態各異,但本質上都是水的靈動展現。


    他站在瀑布下,感受著水流衝擊身體的力量,那股力量既讓他感到震撼,又讓他心生敬畏。此時,他想起了先生在課堂上講過的“水滴石穿”的故事,心中不禁感慨:水看似柔弱,卻有著如此堅韌的力量,能在歲月的長河中改變堅硬的石頭。這一道小小的瀑布,或許經過千百年的衝刷,也能造就一方獨特的景致。


    回到學堂後,林光宇寫了一篇關於此次踏青的文章,文中詳細描述了郊外的美景,尤其是那處小瀑布給他帶來的感悟。先生看後,當眾表揚了他,稱讚他觀察細致、感悟深刻。林光宇備受鼓舞,從那以後,他更加熱愛學習,也更加善於從生活中的點滴事物中汲取知識和力量。


    歲月如梭,林光宇漸漸長大成人。為了求學,他離開了家鄉小鎮,前往繁華的大都市。大城市的車水馬龍、高樓大廈讓他眼花繚亂,一切都與家鄉的寧靜溫婉截然不同。在大學裏,他選擇了水利工程專業,這個選擇並非偶然。兒時院子裏的那道水幕、郊外小溪的瀑布,以及家鄉的那口老井,都在他心中種下了對水的熱愛與敬畏的種子,促使他想要深入探究水的奧秘,用所學知識為人類與水的和諧共生貢獻一份力量。


    大學的課程緊張而充實,林光宇常常泡在圖書館裏,查閱各種專業書籍,鑽研複雜的水利模型。課餘時間,他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跟隨導師去各地的水利工程現場考察。有一次,他們來到了一處正在建設的大型水電站。站在大壩上,望著眼前浩渺的水庫,林光宇被深深震撼了。那巨大的混凝土大壩高聳入雲,攔住了奔騰不息的江水,將其馴服,轉化為源源不斷的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


    然而,在考察過程中,林光宇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水庫蓄水導致周邊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影響,一些原本生活在江邊的動植物失去了棲息地,水位的變化也對下遊的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產生了一定的幹擾。這讓林光宇陷入了沉思:人類在利用水資源、改造自然的同時,該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平衡呢?


    帶著這些問題,林光宇回到學校後更加努力地學習,試圖在理論知識中尋找答案。他翻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與導師和同學們展開激烈的討論,甚至參加了相關的科研項目,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為解決水利工程中的生態問題提供一些新思路。


    在研究生階段,林光宇專注於生態水利的研究方向。他深入偏遠山區,對那些古老的小型水利設施進行調研。這些設施大多是當地居民根據多年經驗,就地取材建造而成,雖然規模不大,但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水流特點,既滿足了灌溉、生活用水等需求,又與周邊自然環境完美融合,幾乎沒有對生態造成破壞。林光宇從中深受啟發,他意識到現代水利工程不能僅僅追求規模和效益,更要注重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與研究,林光宇終於取得了博士學位。他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科研機構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到家鄉所在的省份,進入了當地的水利部門工作。他希望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家鄉的水利建設中,為家鄉的發展和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回到家鄉後,林光宇參與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對家鄉那條母親河的治理。這條河流曾經滋養了沿岸無數的居民,是家鄉的生命之河。但近年來,由於工業汙染和過度開發,河水變得渾濁不堪,河道淤積嚴重,洪澇災害頻發。林光宇帶領團隊深入實地考察,製定了詳細的治理方案。


    一方麵,他們加大了對汙染源的治理力度,關閉了沿岸一些違規排汙的工廠,建立了汙水處理廠,對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進行集中處理;另一方麵,對河道進行了全麵的清淤疏浚,加固了河堤,同時在河流兩岸種植了大量的樹木和植被,以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在治理過程中,林光宇特別注重引入生態理念,比如設計了一些人工濕地,利用濕地植物的淨化功能進一步處理河水,還為魚類等水生生物營造了適宜的棲息繁衍環境。


    經過幾年的努力,母親河逐漸恢複了往日的清澈與生機。河水潺潺流淌,波光粼粼,兩岸的植被鬱鬱蔥蔥,吸引了許多鳥兒前來棲息覓食。看到這一幕,林光宇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想起了兒時院子裏的那道水幕,那純淨、美好的水,如今又在家鄉的河流中重現。


    然而,林光宇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深知水利事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創新。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麵臨著更多的挑戰。他開始關注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研究如何通過水利工程措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應對幹旱、洪澇等極端氣候事件的能力。


    在一次國際水利學術交流會議上,林光宇作為中方代表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一套基於生態係統的水資源綜合管理模式,強調在水利工程建設和水資源管理中要充分考慮生態因素,將自然生態係統視為一個整體,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調控,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他的報告引起了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許多國家的學者紛紛前來與他交流探討,希望借鑒他的經驗和思路。


    會後,林光宇回到家鄉,繼續投身於水利事業。他奔波於各個水利項目現場,指導工程建設,解決技術難題。閑暇之餘,他還經常回到家鄉小鎮,回到那個承載著他兒時回憶的院子。院子依舊是老樣子,那口水井還在,薔薇花每年按時綻放。他站在院子裏,仿佛又看到了那個夏日午後的自己,站在一道水幕前,笑得無憂無慮。


    如今,林光宇已經在水利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初心。那一道水幕,不僅是他兒時的歡樂源泉,更是他一生追求的象征——對水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對和諧共生的執著。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世間更多的水如那道水幕般純淨、美好,讓人類與水、與自然攜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未來的日子裏,林光宇依然會在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光宇輪回刺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議論紛紜的小六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議論紛紜的小六子並收藏林光宇輪回刺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