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東其實一早兒就懷疑林大海有問題了。林大海的兒子死了,林大海的妻子死了,其中最最獲益的人是誰?還不是他林大海。
林大海兒子死的時候,林露還小,對於金錢沒有什麽概念,也不像成年人那樣需要錢,會去追逐錢,所以肯定沒有參與進來,參與其中。
那個案子,獲利的,就隻會是林大海和他的妻子。雖然說虎毒不食子吧,但是那是老虎,又不是人,歷史上被自己親生父母害死的孩子還少嗎,所以並不能完全放心。
隻不過後來林大海的妻子也跌落山崖死掉了。雖然林大海的妻子也是汽車起火,跌落山崖,屍體被燒焦,最後隻剩下了一副骨頭了,但是法醫還是可以通過那一副屍骨來確認林大海妻子的身份的。
所以可以確定的是,林大海是妻子是真的死掉了。不存在任何的「或許」,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存在。
這其中沒有任何的僥倖。那這最後的懷疑的對象,就是林大海了。
每個案子的受益人裏,都有林大海的存在。所以,如果說林大海和這兩個案子之間,其實沒有任何的聯繫,張啟東是絕對不信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那兩個案子吧,說真的,在張啟東看來,手法都有些太急功近利了。
不管是殺了那個孩子,還是殺了自己的妻子,都有些太功利了,並且使用的手段,也不是很高明。
張啟東辦了這麽多的案子,像這樣的案子,一看就覺得兇手不是很聰明,因為可能能夠留下的線索會很多。要不然當地警方被表麵現象所迷惑了,加上的確也是年代久遠,無法考證,不然的話,抓出真兇,其實並沒有那麽那麽困難的。
兇手一旦心太急切,太功利了,就會很容易讓別人察覺出來,兇手的真實目的其實是想要置那兩個人於死地,即使兇手努力偽裝得好像隻不過是兩個意外案件一樣。
可是第三個案子,也就是林大海的那個案子,卻那麽有點兒不一樣。
兇手選擇了用大出血的方式來掩人耳目,而且可以說是基本沒有什麽破綻,如果不是前兩樁案子已經擺在那兒,讓人不得不去懷疑的話。
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他的行為方式,還有思維方式,短時間內——即使這個「短時間」其實是好幾年——應該也是變化不了那麽快的。
思維方式也就算了,暫且不提,性格在幾年間要怎麽大變呢,又沒有發生什麽重大事故之類的。
兇手在犯下了第一,還有第二這兩樁案子之後,發現都成功了,那麽按照他辦案的手法來推測他的性格,他應該會以為,警察沒有懷疑到他,所以第三起案子,也不會特意去使用什麽很複雜的方法。
而且,依照張啟東的推斷,兇手很有可能根本就想不到這樣複雜的犯案手法。那麽第三起案子原本的模樣,按照張啟東的推論,應該也是向第一,第二起案子,如法炮製。
可偏偏,第三起突然就變得那麽複雜了,這倒是有點兒意思,值得去好好兒地深思一下了。
都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張啟東認為,第三起案子的幕後主使,很有可能,和第一,第二起案子的幕後主使,並不是同一個人。
其實昨天張啟東在告別院長的時候,順嘴兒地問了一句,如果一個人的血液從體內被抽出來的,那麽可以保證多久的時間之內,那裏頭的各項細胞之類的不壞,和剛從體內被取出來時候,沒有什麽兩樣。
張啟東他雖然不是一個醫生,也不是從什麽醫學專業畢業的,但還是有那麽點兒醫學常識在的。
水果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久了,也會有氧化反應,更何況是血液呢。
林大海他每天都抽取自己少量的血液,那那些血液要怎麽儲存呢,如果隨便儲存的話,裏麵的一些細胞之類的,難道不會壞掉的嗎?
張啟東這麽想著,就問了院長。
院長考慮到張啟東身份特殊的關係,所以倒是也沒有太隱瞞,想了想,而是直接告訴了他說:「其實,是有一種專門的溶液,叫做抗凝劑。這東西,就是可以用來防止凝血的。」
第326章 再找林露
血液離開了人體以後,不說別的細胞,組織之類的會不會變化,單單就一點,血液是會凝固的。
所以說,如果想要血液不凝固住的話,那就必須要往血液注射一種抗凝劑。這樣一來的話,血液就不會再凝固住了。
張啟東在聽了院長的話後,想了想,又問:「那如果是注射了那個抗凝劑的話,血液可以不凝固多久,也就是說,那個抗凝劑可以抗多久?」
院長想了想說:「理論上來說,那個抗凝劑在2到8攝氏度的環境之下,好好兒地保存著的話,保存一個月,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一個月……
張啟東聽到這個時間,先是一愣,然後嘴角微微向上揚了一些。
如果是可以保存一個月的話,那和先前林大海因為血糖低,進醫院的時間,倒是對上了呢。
這麽巧,會是巧合嗎?不見得吧。
院長見張啟東一副陷入沉思的樣子,又開口,兜頭澆了張啟東一大盆冷水說:「不過,雖然說,抗凝劑的的確確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但是它卻是可以被檢測出來的。」
院長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林大海當初真的是耍了什麽花招,想要矇騙警方以及醫院方麵,這顯然是沒可能的。因為科學儀器的檢測,就可以一下子都檢測出來。
林大海兒子死的時候,林露還小,對於金錢沒有什麽概念,也不像成年人那樣需要錢,會去追逐錢,所以肯定沒有參與進來,參與其中。
那個案子,獲利的,就隻會是林大海和他的妻子。雖然說虎毒不食子吧,但是那是老虎,又不是人,歷史上被自己親生父母害死的孩子還少嗎,所以並不能完全放心。
隻不過後來林大海的妻子也跌落山崖死掉了。雖然林大海的妻子也是汽車起火,跌落山崖,屍體被燒焦,最後隻剩下了一副骨頭了,但是法醫還是可以通過那一副屍骨來確認林大海妻子的身份的。
所以可以確定的是,林大海是妻子是真的死掉了。不存在任何的「或許」,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存在。
這其中沒有任何的僥倖。那這最後的懷疑的對象,就是林大海了。
每個案子的受益人裏,都有林大海的存在。所以,如果說林大海和這兩個案子之間,其實沒有任何的聯繫,張啟東是絕對不信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那兩個案子吧,說真的,在張啟東看來,手法都有些太急功近利了。
不管是殺了那個孩子,還是殺了自己的妻子,都有些太功利了,並且使用的手段,也不是很高明。
張啟東辦了這麽多的案子,像這樣的案子,一看就覺得兇手不是很聰明,因為可能能夠留下的線索會很多。要不然當地警方被表麵現象所迷惑了,加上的確也是年代久遠,無法考證,不然的話,抓出真兇,其實並沒有那麽那麽困難的。
兇手一旦心太急切,太功利了,就會很容易讓別人察覺出來,兇手的真實目的其實是想要置那兩個人於死地,即使兇手努力偽裝得好像隻不過是兩個意外案件一樣。
可是第三個案子,也就是林大海的那個案子,卻那麽有點兒不一樣。
兇手選擇了用大出血的方式來掩人耳目,而且可以說是基本沒有什麽破綻,如果不是前兩樁案子已經擺在那兒,讓人不得不去懷疑的話。
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他的行為方式,還有思維方式,短時間內——即使這個「短時間」其實是好幾年——應該也是變化不了那麽快的。
思維方式也就算了,暫且不提,性格在幾年間要怎麽大變呢,又沒有發生什麽重大事故之類的。
兇手在犯下了第一,還有第二這兩樁案子之後,發現都成功了,那麽按照他辦案的手法來推測他的性格,他應該會以為,警察沒有懷疑到他,所以第三起案子,也不會特意去使用什麽很複雜的方法。
而且,依照張啟東的推斷,兇手很有可能根本就想不到這樣複雜的犯案手法。那麽第三起案子原本的模樣,按照張啟東的推論,應該也是向第一,第二起案子,如法炮製。
可偏偏,第三起突然就變得那麽複雜了,這倒是有點兒意思,值得去好好兒地深思一下了。
都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張啟東認為,第三起案子的幕後主使,很有可能,和第一,第二起案子的幕後主使,並不是同一個人。
其實昨天張啟東在告別院長的時候,順嘴兒地問了一句,如果一個人的血液從體內被抽出來的,那麽可以保證多久的時間之內,那裏頭的各項細胞之類的不壞,和剛從體內被取出來時候,沒有什麽兩樣。
張啟東他雖然不是一個醫生,也不是從什麽醫學專業畢業的,但還是有那麽點兒醫學常識在的。
水果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久了,也會有氧化反應,更何況是血液呢。
林大海他每天都抽取自己少量的血液,那那些血液要怎麽儲存呢,如果隨便儲存的話,裏麵的一些細胞之類的,難道不會壞掉的嗎?
張啟東這麽想著,就問了院長。
院長考慮到張啟東身份特殊的關係,所以倒是也沒有太隱瞞,想了想,而是直接告訴了他說:「其實,是有一種專門的溶液,叫做抗凝劑。這東西,就是可以用來防止凝血的。」
第326章 再找林露
血液離開了人體以後,不說別的細胞,組織之類的會不會變化,單單就一點,血液是會凝固的。
所以說,如果想要血液不凝固住的話,那就必須要往血液注射一種抗凝劑。這樣一來的話,血液就不會再凝固住了。
張啟東在聽了院長的話後,想了想,又問:「那如果是注射了那個抗凝劑的話,血液可以不凝固多久,也就是說,那個抗凝劑可以抗多久?」
院長想了想說:「理論上來說,那個抗凝劑在2到8攝氏度的環境之下,好好兒地保存著的話,保存一個月,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一個月……
張啟東聽到這個時間,先是一愣,然後嘴角微微向上揚了一些。
如果是可以保存一個月的話,那和先前林大海因為血糖低,進醫院的時間,倒是對上了呢。
這麽巧,會是巧合嗎?不見得吧。
院長見張啟東一副陷入沉思的樣子,又開口,兜頭澆了張啟東一大盆冷水說:「不過,雖然說,抗凝劑的的確確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但是它卻是可以被檢測出來的。」
院長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林大海當初真的是耍了什麽花招,想要矇騙警方以及醫院方麵,這顯然是沒可能的。因為科學儀器的檢測,就可以一下子都檢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