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走到了那台電腦前麵坐下,打開了它。電腦很快就被打開了,院長扭頭問張啟東:「那個死者叫什麽名字?是來了我們醫院以後,因為疑難雜症,最後不治身亡的嗎?」
張啟東當然不知道那麽多,他隻知道那是林露的父親而已,其餘的,和院長也差不多,都不清楚。這會兒聽到院長發問了,張啟東立刻就扭頭,看向了自己身後的老趙。
老趙搖了搖頭,回答說:「那個死者並不是因為什麽疑難雜症,在你們醫院裏頭死的。他是死在家裏的,隻不過死之前,曾經來過你們醫院看過病。他的名字叫做林大海。」
院長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後就敲擊了幾下鍵盤,很快,電腦的顯示器就顯示出來了林大海的基本資料,自己他的所有病史。
因為電腦是根據時間順序,正著排列下來的,所以陳列了許多。
張啟東,老趙,還有院長三個人快速地瀏覽下來,前麵記錄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普通小病。
比如說是什麽腹瀉啦,發燒啦,歪傷腳啦,還有牙疼啦之類的,都不是什麽值得注意的大病。
三人很快地看下來,他們很快就看到了最後。隻見電腦上記錄著,在家中地板上發現了屬於林大海的血樣大概120,判定死亡。
張啟東指著電腦顯示器上的120,問院長:「這是什麽意思?你們都沒有其他證據,隻是因為這120,就判定林大海死亡,這也太不嚴謹了點兒了吧?」
院長聽到有人這樣子質疑他的專業性,當然是感到不開心的。並且還不是背地裏,偏偏還是當著他的麵兒質疑,那就更加不開心了。
學醫的,最討厭的就是別人說自己不嚴謹。這是因為學醫的必須時時刻刻,處處嚴謹,一點兒差錯都不能有。因為稍微一點兒差錯,很有可能付出的代價就是一條人命。
其他行業,比如說保險業好了,不嚴謹,那最多最多,也就是多賠點兒錢,少賠點兒錢的事兒。
有句話說得好啊,在這個世界上,但凡是能夠用錢解決的事兒,那就都不能算是事兒。真正難辦的事兒,棘手的事兒,那都是不能夠用金錢去擺平,去解決的。
比如說人命。一條人命值千金,絕對絕對是馬虎不得的。不然,為什麽在警方也是一樣,無論是什麽案子,但凡是個命案,那就是最大的,最迫切的,最先需要解決的呢。
這會兒張啟東說不嚴謹,院長登時就不樂意了說:「不是的。之所以醫院會下這樣子的判定,那是因為在醫學上,超過了120,那就是屬於大出血了。」
第314章 打翻的花瓶
醫學上其實是有把出血量仔仔細細地給劃分了等級的。
一般情況下,一個成年人的身體裏,大約有4000到5000毫升血液。如果這個成年人一次急性失血達到總血量的30%以上,即1200到1500毫升以上,那麽這個成年人就會發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所以,當時醫院方麵的人在科學的檢驗之後,確認了地上的血的的確確都是來自於林大海的,並且地上的血超過了1200毫升以後,他們宣布了林大海的死亡。
一個失血過多,在理論上來推測,正處於休克狀態,生命危在旦夕的人,無緣無故地消失了,並且沒有得到任何及時的診治,怎麽可能活得下來。
醫院方麵並不是像張啟東所猜想的那樣,不負責任地下了這個結論的,他們也是有自己的根據在的。
醫院和醫院之間其實是有相互聯繫的。因為是命案,所以誰也不敢懈怠。在事發之後,院長馬上就聯繫了全市大大小小所有的醫院,讓他們密切觀察注意,看有沒有一個叫做林大海的,失血過多,已經休克,或者還有點兒清醒意識在,但也已經奄奄一息了的人來醫院裏診治。如果有的話,就立刻報告。
因為考慮到當時林大海失了1200毫升的血,所以院長敢肯定,林大海他不可能在沒有任何急救手段的情況之下,離開本市,特特意意跑到外地去診治。
院長的自信,來自於他心裏很清楚,林大海的傷勢不允許他在這個時候還到處亂跑。就算林大海執意為了某個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離開了本市,去了其他城市診治,他也有極大的機率在路上就不治身亡。
因為失血過多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情,一個失血過多的人,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死。
本市的其他醫院在兩天後,全部都陸陸續續給了院長回復,說是並沒有一個叫做林大海的成年人到醫院裏來,倒是有個叫林大海的小孩兒,不過今年才兩歲半,也不是因為失血過多,而是因為高燒不斷,掛了幾天的鹽水以後就好了。應該不是院長要找的那個林大海。
之後,院長又聯繫了全省大大小小所有的醫院,就連同那種社區衛生院也都沒有放過,問他們這幾天有沒有一個叫做林大海的,失血過多的別人來診治過。
醫院以及社區衛生院全部都給了院長回復,說是並沒有這樣的病人。林大海就像是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一樣,誰都沒有再見過他。
但是沒見過不重要,重要的是,院長確認,那個林大海,是真的已經死了。畢竟一個失血過多的人,又沒有得到任何的醫治,怎麽還會有可能能夠過下去呢。
張啟東當然不知道那麽多,他隻知道那是林露的父親而已,其餘的,和院長也差不多,都不清楚。這會兒聽到院長發問了,張啟東立刻就扭頭,看向了自己身後的老趙。
老趙搖了搖頭,回答說:「那個死者並不是因為什麽疑難雜症,在你們醫院裏頭死的。他是死在家裏的,隻不過死之前,曾經來過你們醫院看過病。他的名字叫做林大海。」
院長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後就敲擊了幾下鍵盤,很快,電腦的顯示器就顯示出來了林大海的基本資料,自己他的所有病史。
因為電腦是根據時間順序,正著排列下來的,所以陳列了許多。
張啟東,老趙,還有院長三個人快速地瀏覽下來,前麵記錄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普通小病。
比如說是什麽腹瀉啦,發燒啦,歪傷腳啦,還有牙疼啦之類的,都不是什麽值得注意的大病。
三人很快地看下來,他們很快就看到了最後。隻見電腦上記錄著,在家中地板上發現了屬於林大海的血樣大概120,判定死亡。
張啟東指著電腦顯示器上的120,問院長:「這是什麽意思?你們都沒有其他證據,隻是因為這120,就判定林大海死亡,這也太不嚴謹了點兒了吧?」
院長聽到有人這樣子質疑他的專業性,當然是感到不開心的。並且還不是背地裏,偏偏還是當著他的麵兒質疑,那就更加不開心了。
學醫的,最討厭的就是別人說自己不嚴謹。這是因為學醫的必須時時刻刻,處處嚴謹,一點兒差錯都不能有。因為稍微一點兒差錯,很有可能付出的代價就是一條人命。
其他行業,比如說保險業好了,不嚴謹,那最多最多,也就是多賠點兒錢,少賠點兒錢的事兒。
有句話說得好啊,在這個世界上,但凡是能夠用錢解決的事兒,那就都不能算是事兒。真正難辦的事兒,棘手的事兒,那都是不能夠用金錢去擺平,去解決的。
比如說人命。一條人命值千金,絕對絕對是馬虎不得的。不然,為什麽在警方也是一樣,無論是什麽案子,但凡是個命案,那就是最大的,最迫切的,最先需要解決的呢。
這會兒張啟東說不嚴謹,院長登時就不樂意了說:「不是的。之所以醫院會下這樣子的判定,那是因為在醫學上,超過了120,那就是屬於大出血了。」
第314章 打翻的花瓶
醫學上其實是有把出血量仔仔細細地給劃分了等級的。
一般情況下,一個成年人的身體裏,大約有4000到5000毫升血液。如果這個成年人一次急性失血達到總血量的30%以上,即1200到1500毫升以上,那麽這個成年人就會發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所以,當時醫院方麵的人在科學的檢驗之後,確認了地上的血的的確確都是來自於林大海的,並且地上的血超過了1200毫升以後,他們宣布了林大海的死亡。
一個失血過多,在理論上來推測,正處於休克狀態,生命危在旦夕的人,無緣無故地消失了,並且沒有得到任何及時的診治,怎麽可能活得下來。
醫院方麵並不是像張啟東所猜想的那樣,不負責任地下了這個結論的,他們也是有自己的根據在的。
醫院和醫院之間其實是有相互聯繫的。因為是命案,所以誰也不敢懈怠。在事發之後,院長馬上就聯繫了全市大大小小所有的醫院,讓他們密切觀察注意,看有沒有一個叫做林大海的,失血過多,已經休克,或者還有點兒清醒意識在,但也已經奄奄一息了的人來醫院裏診治。如果有的話,就立刻報告。
因為考慮到當時林大海失了1200毫升的血,所以院長敢肯定,林大海他不可能在沒有任何急救手段的情況之下,離開本市,特特意意跑到外地去診治。
院長的自信,來自於他心裏很清楚,林大海的傷勢不允許他在這個時候還到處亂跑。就算林大海執意為了某個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離開了本市,去了其他城市診治,他也有極大的機率在路上就不治身亡。
因為失血過多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情,一個失血過多的人,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死。
本市的其他醫院在兩天後,全部都陸陸續續給了院長回復,說是並沒有一個叫做林大海的成年人到醫院裏來,倒是有個叫林大海的小孩兒,不過今年才兩歲半,也不是因為失血過多,而是因為高燒不斷,掛了幾天的鹽水以後就好了。應該不是院長要找的那個林大海。
之後,院長又聯繫了全省大大小小所有的醫院,就連同那種社區衛生院也都沒有放過,問他們這幾天有沒有一個叫做林大海的,失血過多的別人來診治過。
醫院以及社區衛生院全部都給了院長回復,說是並沒有這樣的病人。林大海就像是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一樣,誰都沒有再見過他。
但是沒見過不重要,重要的是,院長確認,那個林大海,是真的已經死了。畢竟一個失血過多的人,又沒有得到任何的醫治,怎麽還會有可能能夠過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