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莫逆之交
抄家前,搬空仇人庫房去流放 作者:小女子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清歌麵帶微笑,抬起手婉拒道:
“真的不必如此客氣,咱們所贈都是為了讓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在我們那邊,像這樣的東西可多得很呢!”
說完,她又是輕輕一笑,那笑容如春日暖陽般和煦溫暖。
柳縣令沒轍,隻好羞赧地收下,說道:
“那就多謝少夫人……在下恭敬不如從命了!
不過,說到稅收這件事,不知二位對此有何高見?”
沈清歌依舊笑得雲淡風輕,但她的目光卻飽含深意地轉向了身旁的蕭衡。
隻見她微微側身,對著柳縣令緩聲說道:
“您瞧,我身邊這位,可是跟你們剛剛就藩此地的嶺南王關係匪淺呐,乃是莫逆之交!
倘若等他回去之後,能在嶺南王麵前為貴縣多美言幾句,說不定這事兒還真能迎來轉機呢!”
聽到這話,柳縣令不由得大喜過望,心中暗自驚歎不已。
他之前就覺得這群人氣質出眾、非同凡響,如今看來果真是大有來頭之人。
想到此處,柳縣令連忙又躬身作揖,對沈清歌和蕭衡再三拜謝起來。
而此時的柳縣令也仿佛完全打開了自己的話匣子一般,開始滔滔不絕地與他們二人共同探討起治理本縣的各種策略來。
就在交流熱烈之際,沈清歌突然靈機一動,趕忙提醒柳縣令道:
“柳縣令,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依我看呐,咱們為何不考慮好好地學習一下製作海鹽的技術呢?
要是能夠小有成功,並將此事上報給嶺南王知曉,那麽本地的百姓們豈不是從此就有了穩定的生計來源啦!”
柳縣令聞聽此言,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他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連連稱讚這個提議實在是妙極了。
就這樣,三人越聊越是投機,不知不覺間竟一直暢談到了下半夜方才罷休。
第二日清晨,天色剛剛破曉,晨曦透過淡薄的雲層灑下絲絲縷縷的光芒。
蕭衡和沈清歌一行人收拾好行囊,準備繼續前行。
就算柳縣令一再挽留,言辭懇切,但最終仍未能改變他們的決定。
臨行前,蕭衡將柳縣令請至一旁,從懷中掏出一塊溫潤的玉佩,鄭重地遞給他,並輕聲囑咐道:
“這塊玉佩你收好。你隻管安心、踏實治理本縣,我相信以你的才能,假以時日必定會有所建樹,成就一番大事業。願我們有緣再次相見!”
說罷,蕭衡微微著告別,轉身回到隊伍之中。
隨後,一行人策馬揚鞭,漸漸消失在了道路的盡頭。
而柳縣令則靜靜地站在原地,目光一直追隨著他們遠去的身影,遲遲不肯挪動腳步。
時間緩緩流淌,過去了許久,柳縣令依然佇立在那裏,似乎還沉浸在方才離別的氛圍當中。
直到一陣冷風拂過,吹亂了他額前的發絲,他這才緩緩回過神來。
柳縣令低頭看了看手中緊握的玉佩,小心翼翼地拿起來仔細端詳著。
這枚玉佩質地晶瑩剔透,宛如羊脂白玉般細膩柔滑;其樣式更是獨特非凡,猶如一尊小巧玲瓏的鼎,線條流暢自然,工藝精湛絕倫。
更引人注目的是,玉佩之上竟然雕刻著精美的蟒紋,栩栩如生。
蟒紋?!
普天之下,除了王爺,普天之下,還有誰敢用蟒紋?
柳縣令想到此處,心隨之猛地一震,瞬間恍然大悟。
他滿臉驚愕之色,情不自禁地高呼出聲:
“莫非……我們昨日所遇之人竟是剛剛就藩的嶺南王和王妃娘娘?”
此言一出,身旁的吳嬸兒和其餘幾個百姓皆是一片嘩然。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
短暫的沉默之後,不知是誰率先帶頭,眾人紛紛朝著蕭衡一行人馬離去的方向雙膝跪地,虔誠地磕起頭來。
一時間,此起彼伏的磕頭聲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響起,滿是對蕭衡一行人的深深尊敬與祝福。
……
巡邊隊伍沿著海岸線行進著,揚起陣陣塵土。
他們所行走的這條唯一的官道,路麵崎嶇不平,甚是顛簸,令人難以忍受。
蒼宇等人不禁邊騎著馬,邊感歎道:
“這嶺南的財政狀況可真是吃緊啊,竟然連官道都修成了這般模樣!”
然而,這樣糟糕的路況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馬車裏那兩個人的交談。
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懷疑,能夠更好地掩人耳目,因此,從巡邊開始,沈清歌便和蕭衡同坐在了一輛馬車上。
此時,沈清歌正神情嚴肅、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她對於浦海縣之事的個人見解。
隻聽她語氣肯定地說道:
“民女認為,浦海縣之事並非個例,一個十餘年前的大縣尚且如此,想必其餘小縣的狀況隻會更糟!”
蕭衡點了點頭,讚同著沈清歌的觀點,並接著她的話說下去:
“嗯,孤也是這麽想的。這件事至少暴露出了兩個棘手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一,南海郡內官員玩忽職守,有失察之罪,才會導致郡誌有十年都未更新。
其二,從上到下,官員定存在貪墨現象,至於嚴重與否,尚未可知!”
沈清歌聞言,身形微微一頓,眼眸流轉之間,向著蕭衡投去輕輕一瞥。
稍作停頓後,她緩聲言道:
“有一件事情,民女不知當講不當講。”
蕭衡微微一笑,語氣和緩地道:
“但說無妨,說來讓本王聽聽。”
於是,沈情歌繼續說道:
“先前,我剛抵達這南海郡的時候,就聽到一些傳言,說是城中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大員,還是芝麻綠豆般的小吏,都有貪墨現象。
而且牽涉其中的人員範圍極廣,恐怕除了張郡守以外,郡裏那些能叫得上名號的官員們,沒有一個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至於那張郡守嘛,依我之見,他即便不是直接參與其中,也未必就能像表麵看起來那般清正廉潔。
說不定啊,他要麽是因為懼怕被牽連而不敢有所動作,要麽就是把自己隱藏得太深,讓人一時半會兒無法察覺出端倪來。
不過呢,這些畢竟隻是傳聞而已,並非由我本人親身去走訪調查所得,所以對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我暫時還無法給出百分之百的確切定論!”
“真的不必如此客氣,咱們所贈都是為了讓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在我們那邊,像這樣的東西可多得很呢!”
說完,她又是輕輕一笑,那笑容如春日暖陽般和煦溫暖。
柳縣令沒轍,隻好羞赧地收下,說道:
“那就多謝少夫人……在下恭敬不如從命了!
不過,說到稅收這件事,不知二位對此有何高見?”
沈清歌依舊笑得雲淡風輕,但她的目光卻飽含深意地轉向了身旁的蕭衡。
隻見她微微側身,對著柳縣令緩聲說道:
“您瞧,我身邊這位,可是跟你們剛剛就藩此地的嶺南王關係匪淺呐,乃是莫逆之交!
倘若等他回去之後,能在嶺南王麵前為貴縣多美言幾句,說不定這事兒還真能迎來轉機呢!”
聽到這話,柳縣令不由得大喜過望,心中暗自驚歎不已。
他之前就覺得這群人氣質出眾、非同凡響,如今看來果真是大有來頭之人。
想到此處,柳縣令連忙又躬身作揖,對沈清歌和蕭衡再三拜謝起來。
而此時的柳縣令也仿佛完全打開了自己的話匣子一般,開始滔滔不絕地與他們二人共同探討起治理本縣的各種策略來。
就在交流熱烈之際,沈清歌突然靈機一動,趕忙提醒柳縣令道:
“柳縣令,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依我看呐,咱們為何不考慮好好地學習一下製作海鹽的技術呢?
要是能夠小有成功,並將此事上報給嶺南王知曉,那麽本地的百姓們豈不是從此就有了穩定的生計來源啦!”
柳縣令聞聽此言,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他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連連稱讚這個提議實在是妙極了。
就這樣,三人越聊越是投機,不知不覺間竟一直暢談到了下半夜方才罷休。
第二日清晨,天色剛剛破曉,晨曦透過淡薄的雲層灑下絲絲縷縷的光芒。
蕭衡和沈清歌一行人收拾好行囊,準備繼續前行。
就算柳縣令一再挽留,言辭懇切,但最終仍未能改變他們的決定。
臨行前,蕭衡將柳縣令請至一旁,從懷中掏出一塊溫潤的玉佩,鄭重地遞給他,並輕聲囑咐道:
“這塊玉佩你收好。你隻管安心、踏實治理本縣,我相信以你的才能,假以時日必定會有所建樹,成就一番大事業。願我們有緣再次相見!”
說罷,蕭衡微微著告別,轉身回到隊伍之中。
隨後,一行人策馬揚鞭,漸漸消失在了道路的盡頭。
而柳縣令則靜靜地站在原地,目光一直追隨著他們遠去的身影,遲遲不肯挪動腳步。
時間緩緩流淌,過去了許久,柳縣令依然佇立在那裏,似乎還沉浸在方才離別的氛圍當中。
直到一陣冷風拂過,吹亂了他額前的發絲,他這才緩緩回過神來。
柳縣令低頭看了看手中緊握的玉佩,小心翼翼地拿起來仔細端詳著。
這枚玉佩質地晶瑩剔透,宛如羊脂白玉般細膩柔滑;其樣式更是獨特非凡,猶如一尊小巧玲瓏的鼎,線條流暢自然,工藝精湛絕倫。
更引人注目的是,玉佩之上竟然雕刻著精美的蟒紋,栩栩如生。
蟒紋?!
普天之下,除了王爺,普天之下,還有誰敢用蟒紋?
柳縣令想到此處,心隨之猛地一震,瞬間恍然大悟。
他滿臉驚愕之色,情不自禁地高呼出聲:
“莫非……我們昨日所遇之人竟是剛剛就藩的嶺南王和王妃娘娘?”
此言一出,身旁的吳嬸兒和其餘幾個百姓皆是一片嘩然。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
短暫的沉默之後,不知是誰率先帶頭,眾人紛紛朝著蕭衡一行人馬離去的方向雙膝跪地,虔誠地磕起頭來。
一時間,此起彼伏的磕頭聲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響起,滿是對蕭衡一行人的深深尊敬與祝福。
……
巡邊隊伍沿著海岸線行進著,揚起陣陣塵土。
他們所行走的這條唯一的官道,路麵崎嶇不平,甚是顛簸,令人難以忍受。
蒼宇等人不禁邊騎著馬,邊感歎道:
“這嶺南的財政狀況可真是吃緊啊,竟然連官道都修成了這般模樣!”
然而,這樣糟糕的路況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馬車裏那兩個人的交談。
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懷疑,能夠更好地掩人耳目,因此,從巡邊開始,沈清歌便和蕭衡同坐在了一輛馬車上。
此時,沈清歌正神情嚴肅、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她對於浦海縣之事的個人見解。
隻聽她語氣肯定地說道:
“民女認為,浦海縣之事並非個例,一個十餘年前的大縣尚且如此,想必其餘小縣的狀況隻會更糟!”
蕭衡點了點頭,讚同著沈清歌的觀點,並接著她的話說下去:
“嗯,孤也是這麽想的。這件事至少暴露出了兩個棘手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一,南海郡內官員玩忽職守,有失察之罪,才會導致郡誌有十年都未更新。
其二,從上到下,官員定存在貪墨現象,至於嚴重與否,尚未可知!”
沈清歌聞言,身形微微一頓,眼眸流轉之間,向著蕭衡投去輕輕一瞥。
稍作停頓後,她緩聲言道:
“有一件事情,民女不知當講不當講。”
蕭衡微微一笑,語氣和緩地道:
“但說無妨,說來讓本王聽聽。”
於是,沈情歌繼續說道:
“先前,我剛抵達這南海郡的時候,就聽到一些傳言,說是城中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大員,還是芝麻綠豆般的小吏,都有貪墨現象。
而且牽涉其中的人員範圍極廣,恐怕除了張郡守以外,郡裏那些能叫得上名號的官員們,沒有一個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至於那張郡守嘛,依我之見,他即便不是直接參與其中,也未必就能像表麵看起來那般清正廉潔。
說不定啊,他要麽是因為懼怕被牽連而不敢有所動作,要麽就是把自己隱藏得太深,讓人一時半會兒無法察覺出端倪來。
不過呢,這些畢竟隻是傳聞而已,並非由我本人親身去走訪調查所得,所以對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我暫時還無法給出百分之百的確切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