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和宋國簽訂了和平協議。根據協議規定,宋國每年需要向金國進貢白銀十五萬兩、布帛十五萬匹。作為交換條件,金國同意將北宋之前失去的部分領土歸還給南宋。
當嶽飛(李明)聽到這個消息時,氣得差點吐血。他無法理解為什麽明明打了勝仗,卻還要給金國賠款。更讓他氣憤的是,金國使者拿著金國皇帝的聖旨前來,並要求宋朝的皇帝下跪接旨。盡管秦檜代表朝廷下跪接旨,這無疑等於直接承認了南宋成為金國的藩屬國。
嶽飛(李明)在心裏暗暗咒罵著,他覺得這實在太荒謬了。他用盡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最文雅的罵人方式,但仍然感到憤怒難以平息。他不禁思考,究竟誰才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
然而,對於這樣一份類似澶淵之盟的和約,宋廷卻不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他們甚至宣布大赦天下,以慶祝這份和約的簽署。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恬不知恥!
看到宋廷如此行徑,嶽飛(李明)隻能無奈地歎息。他深知這樣的和約隻會帶來短暫的和平,而真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在這個時代,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用屈辱來換取所謂的“和平”。
嶽飛(李明)心中憤憤不平,覺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對議和一事感到極度不滿,認為這是一種屈辱的行為。於是,他決定采取行動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嶽飛(李明)找到謀士張節夫,請他幫忙起草一份《謝講和赦表》。這份表文言辭激烈,表明了嶽飛(李明)堅決反對議和的態度,並誓言要繼續戰鬥,奪回失地,實現國家的複興。
與此同時,朝廷也意識到了武將們對於議和的不滿情緒。為了安撫這些將領,特別是嶽飛(李明),朝廷決定給他們加封官職。嶽飛(李明)被封為開府儀同三司,但他對此並不感興趣。
嶽飛(李明)先後寫了三份奏章,表示拒絕接受這個封賞。他在奏章中指出,當前局勢非常危險,不能盲目樂觀。現在應該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警惕,防範敵人的入侵,而不是急於慶祝勝利並賞賜功臣。這種行為隻會讓外敵恥笑。
然而,趙構並沒有放棄勸說嶽飛(李明)接受封賞。最終,趙構親自下達了一道特別的詔書,嶽飛(李明)無奈之下隻好接受了這一任命。但他仍然堅定地堅持自己的信念,決心繼續為國家的利益奮鬥。
隨後嶽飛(李明)又向朝廷寫奏折,他表示願意跟隨宋使前往西京洛陽拜謁先帝陵墓,並借此機會探查金國的情況。然而,這一請求顯然沒有得到批準。趙構好不容易與金人達成和約,如果嶽飛前往金國刺探情報,一旦被發現,後果將不堪設想。如果再次引發戰爭,那麽趙構將會陷入無盡的憂慮之中。因此,趙構毫不猶豫地下旨斥責嶽飛,拒絕了他的請求。
此外,趙構還特意在聖旨中添加了一條禁令:禁止嶽飛深入河南地區招攬義軍。這無疑是對嶽飛的一種限製和警告。
接到這份聖旨後,嶽飛(李明)感到十分困惑。他本以為隻是一次簡單的請求,卻沒想到遭到了如此嚴厲的斥責。更令他驚訝的是,皇帝竟然能預料到他想要深入河南內陸的想法。麵對這種情況,嶽飛(李明)隻能無奈地上奏請求解除自己的軍職。
而這份奏折明麵上看似是嶽飛請求解甲歸田,但實際上字裏行間卻充滿著對和議之事的不滿情緒,甚至還暗含了對趙構的諷刺意味。然而,趙構與秦檜起初並未對此作出回應,後來才批示不允許嶽飛的請求。顯然,趙構的這一手鴕鳥戰法取得了顯著成效,使得嶽飛(李明)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十分不屑,甚至不願再與他們計較。
此時,宋國朝廷內部正處於動蕩之中,局勢變幻莫測;與此同時,金國的朝廷也並不安穩。在紹興九年,也就是金國的天眷二年秋天,金國發生了一場重大政變。完顏宗弼和完顏斡本(漢名宗幹)等將領聯合起來,推翻了主和派的完顏撻懶,並將其殺害。此後,完顏宗弼被晉升為都元帥,並兼任行台尚書省的職務,成為了金國新的掌權者。到了紹興十年五月,金熙宗以完顏撻懶擅自割讓河南地區給宋國為由,公然撕毀和約。他下達詔書至元帥府,命令金軍再次奪取河南和陝西等地。
然而,此時金國卻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金兵分四路南侵:都元帥完顏宗弼(即金兀術)親率十萬大軍,自黎陽渡過黃河,直逼開封;同時,以山東聶黎孛堇和河南李成作為左右翼,分別率軍進攻濟南、歸德等地,隨後會師取道開封向兩淮進軍;右副元帥完顏撒離喝則統領西路軍,自河中府渡河入同州,進攻陝西。
麵對金軍的大規模入侵,南宋朝廷做出了一些部署。他們派遣東京副留守劉錡率領近兩萬軍隊前往開封駐守,但除此之外,宋廷對於新收複的黃河以南地區幾乎沒有采取有效的防禦措施。結果顯而易見,這些地區迅速淪陷,金軍如入無人之境。五月下旬,金軍逼近順昌城,並開始圍攻劉錡所部。順昌城告急!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趙構和秦檜不得不改變之前的態度。他們命令各路將領積極迎擊金軍,並發布檄文聲討金國都元帥金兀術,宣布懸賞重金以獲取其首級。此外,宋廷還在六月一日任命三大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嶽飛兼任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之職,並分別晉升為太保、少師、少保。這一係列舉措表明了南宋朝廷對金軍入侵的重視,並試圖通過加強軍事力量來抵禦敵人的攻擊。
趙構又緊急命令嶽家軍迅速支援順昌,並表示允許嶽飛出兵北伐,收複被金國侵占的領土。
此時的嶽家軍已在鄂州休整訓練三年之久,接到朝廷詔書之後,嶽飛心中不禁暗自得意:“我早就勸過你們,不要和金人議和!這些金人都是貪得無厭之徒,他們早就有滅掉南宋的心。如今可好,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銀子和布料,還丟盡了國家的臉麵。最後,金人還是打過來了。”雖然心中氣惱,但嶽飛也明白,戰爭還是要繼續打的。
嶽飛立刻派遣張憲、姚政率領軍隊向東進發,援助順昌。緊接著,嶽飛親自率領嶽家軍的主力軍向北伐進中原。在大軍出征之前,嶽家軍的將士們紛紛與家人約定,等中原平定後,再相聚一堂。於是,全軍上下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征程。
西路金軍和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將、行營右護軍都統製吳璘等部隊相互對峙,雙方都無法取得明顯優勢,戰爭進入了僵持階段。此時,嶽家軍還沒有到達順昌,而劉錡則在順昌之戰中擊敗了金軍。就在西線金軍被阻擋,東線順昌解圍的時候,局勢稍微穩定下來,但趙構卻命令當時擔任司農少卿的李若虛向嶽飛傳達詔書,要求嶽飛不要輕易出兵,並盡快撤軍。六月下旬,李若虛趕到已經抵達德安府的嶽飛軍隊,傳達了這一旨意。然而,嶽飛並不想聽從這個命令,因為他有著自己恢複中原的計劃。於是,嶽飛向李若虛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構想,表示要繼續北伐。李若虛一直主張抗擊金兵,而且曾經是嶽飛宣撫司中的參議官,因此他非常理解嶽飛的想法,也非常支持嶽飛的北伐計劃。盡管知道這樣做可能會違背皇帝的旨意,但李若虛還是決定冒險支持嶽飛。於是,他們兩人達成共識:將在外,君命有所受,也有所不受乎!
嶽飛(李明)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後,立即揮師北上。在六月和閏六月期間,張憲率領的前軍迅速攻下蔡州,牛皋帶領的左軍在京西路擊敗了金軍,並向東進軍,與主力部隊成功會合。統領官孫顯也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戰勝了金兵。張憲和傅選再次大敗金國將領韓常,成功收複了潁昌府。緊接著,牛皋和徐慶與張憲會師,共同收複了陳州。董先和姚政率領踏白軍與遊奕軍重創了試圖奪回潁昌府城的六千多名金兵。中軍統製王貴的部隊也在閏六月底和七月初連續攻占了鄭州和西京河南府。
與此同時,韓世忠的部將王勝成功收複了海州,張俊則率軍收複了宿州和亳州。
嶽飛(李明)還積極聯絡北方民間的抗金武裝力量,實施他籌劃已久的\"連結河朔\"戰略。這一策略嶽飛(李明)已經思考了整整十年,如今終於有機會付諸實踐了。這個計劃旨在聯合黃河以北的忠義民兵,協同作戰,共同抗擊金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切斷金軍的補給線,形成對金軍的包圍態勢,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同時,這樣做也可以激發更多民眾的抗日熱情,增強他們的信心和鬥誌,從而更好地推動抗金事業的發展。
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寶、孫彥、梁興、董榮、孟邦傑等義軍首領負責在太行山區和河北、河東等路組織當地忠義民兵,在後方配合嶽家軍作戰。截至七月初,李寶、孫彥在曹州兩敗金軍,梁興、董榮席卷絳州、懷州、衛州、孟州,河北路忠義統製趙俊、喬握堅收複趙州,孟邦傑攻克了永安軍、南城軍。黃河北岸十餘個州的忠義民兵,也都相互聯絡,約好以“嶽”字旗為號,“期日興兵”,等待嶽飛大軍過河。黃河南北共有數十萬人參加義軍,金朝自燕山以南,“號令不複行”。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嶽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完顏宗弼盤踞的東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麵包圍。
隨著失地收複的數量持續增加,嶽家軍無奈隻能分散兵力以鎮守新占領的區域。韓世忠、吳璘等軍隊皆與金軍僵持不下,無法直接援助嶽家軍;張俊則在閏六月底收複宿州和亳州後便倉促撤軍;劉錡在順昌獲勝後,一直屯兵順昌,既不進攻,也不遵照宋廷詔令南撤。嶽家軍北伐的主力麵臨著孤軍深入的險境,嶽飛隻得減緩進攻的節奏,將兵力逐漸集中於郾城縣—潁昌府一線,並且接連向宋廷上奏請求支援。
嶽飛在奏折中寫道“民心皆願歸朝廷,乞遣發大兵前來措置”,然而始終未能盼來援軍。
怎奈,援軍未至,敵軍卻先來了。完顏宗弼得知駐守在郾城的嶽飛軍隊人數不多,遂派遣一萬五千名騎兵直撲郾城,妄圖一舉殲滅嶽家軍的指揮中樞。
七月初八日,完顏宗弼與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裏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嶽家軍對陣。完顏宗弼用“鐵浮圖”為主力,正麵進攻,左右翼又輔之以“拐子馬”,都是金軍的精銳部隊。嶽飛(李明)令其子嶽雲率領約八千餘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迎戰,采取“或角其前,或掎其側”的戰術對付“拐子馬”,又選派精壯步卒手持麻紮刀、提刀、大斧之類兵器,專劈“鐵浮圖”的馬足,使“鐵浮圖”失去威力。嶽家軍將士與金軍“手拽廝劈”,血戰數十個回合,自下午申時殺到天黑,金兵屍橫滿野,終於潰敗逃走。嶽家軍險勝。
兩日後,金兵再犯郾城,這次嶽飛(李明)在城北的五裏店大敗金軍。
這時,完顏宗弼又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屯於臨潁縣。十三日,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出巡,在臨潁縣南的小商橋猝遇完顏宗弼的大軍,楊再興率部眾殊死奮戰,竟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軍官,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當消息傳到嶽飛(李明)打仗之中,在場眾將無一人不悲傷落淚,嶽飛(李明)也感歎道:鐵骨錚錚好男兒,死得其所,可惜可惜,第二天,張憲率兵再戰,金兵隻好退出臨潁。
郾城之戰後,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完顏宗弼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嶽雲分率精騎與金軍戰於潁昌城西。嶽雲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麵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潁昌之戰中,嶽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餘人,其中包括完顏宗弼的女婿萬夫長夏金吾;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並獲馬三千餘匹。
完顏宗弼退還開封,接連的失利使他哀歎:“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金軍大將韓常也不願再戰,派密使向嶽飛請降。
嶽飛為大河南北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部屬說:“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
嶽家軍全線進擊,包圍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與徐慶、李山等諸統製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又擊敗五千金軍,追擊十五裏。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兵,牛皋也率領左軍進軍。
而完顏宗弼以十萬大軍駐紮於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裏的朱仙鎮,希圖再次負隅頑抗。嶽家軍北上距離朱仙鎮四十五宋裏的尉氏縣駐營,作為“製勝之地”。嶽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完顏宗弼最後隻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
當嶽飛(李明)聽到這個消息時,氣得差點吐血。他無法理解為什麽明明打了勝仗,卻還要給金國賠款。更讓他氣憤的是,金國使者拿著金國皇帝的聖旨前來,並要求宋朝的皇帝下跪接旨。盡管秦檜代表朝廷下跪接旨,這無疑等於直接承認了南宋成為金國的藩屬國。
嶽飛(李明)在心裏暗暗咒罵著,他覺得這實在太荒謬了。他用盡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最文雅的罵人方式,但仍然感到憤怒難以平息。他不禁思考,究竟誰才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
然而,對於這樣一份類似澶淵之盟的和約,宋廷卻不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他們甚至宣布大赦天下,以慶祝這份和約的簽署。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恬不知恥!
看到宋廷如此行徑,嶽飛(李明)隻能無奈地歎息。他深知這樣的和約隻會帶來短暫的和平,而真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在這個時代,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用屈辱來換取所謂的“和平”。
嶽飛(李明)心中憤憤不平,覺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對議和一事感到極度不滿,認為這是一種屈辱的行為。於是,他決定采取行動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嶽飛(李明)找到謀士張節夫,請他幫忙起草一份《謝講和赦表》。這份表文言辭激烈,表明了嶽飛(李明)堅決反對議和的態度,並誓言要繼續戰鬥,奪回失地,實現國家的複興。
與此同時,朝廷也意識到了武將們對於議和的不滿情緒。為了安撫這些將領,特別是嶽飛(李明),朝廷決定給他們加封官職。嶽飛(李明)被封為開府儀同三司,但他對此並不感興趣。
嶽飛(李明)先後寫了三份奏章,表示拒絕接受這個封賞。他在奏章中指出,當前局勢非常危險,不能盲目樂觀。現在應該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警惕,防範敵人的入侵,而不是急於慶祝勝利並賞賜功臣。這種行為隻會讓外敵恥笑。
然而,趙構並沒有放棄勸說嶽飛(李明)接受封賞。最終,趙構親自下達了一道特別的詔書,嶽飛(李明)無奈之下隻好接受了這一任命。但他仍然堅定地堅持自己的信念,決心繼續為國家的利益奮鬥。
隨後嶽飛(李明)又向朝廷寫奏折,他表示願意跟隨宋使前往西京洛陽拜謁先帝陵墓,並借此機會探查金國的情況。然而,這一請求顯然沒有得到批準。趙構好不容易與金人達成和約,如果嶽飛前往金國刺探情報,一旦被發現,後果將不堪設想。如果再次引發戰爭,那麽趙構將會陷入無盡的憂慮之中。因此,趙構毫不猶豫地下旨斥責嶽飛,拒絕了他的請求。
此外,趙構還特意在聖旨中添加了一條禁令:禁止嶽飛深入河南地區招攬義軍。這無疑是對嶽飛的一種限製和警告。
接到這份聖旨後,嶽飛(李明)感到十分困惑。他本以為隻是一次簡單的請求,卻沒想到遭到了如此嚴厲的斥責。更令他驚訝的是,皇帝竟然能預料到他想要深入河南內陸的想法。麵對這種情況,嶽飛(李明)隻能無奈地上奏請求解除自己的軍職。
而這份奏折明麵上看似是嶽飛請求解甲歸田,但實際上字裏行間卻充滿著對和議之事的不滿情緒,甚至還暗含了對趙構的諷刺意味。然而,趙構與秦檜起初並未對此作出回應,後來才批示不允許嶽飛的請求。顯然,趙構的這一手鴕鳥戰法取得了顯著成效,使得嶽飛(李明)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十分不屑,甚至不願再與他們計較。
此時,宋國朝廷內部正處於動蕩之中,局勢變幻莫測;與此同時,金國的朝廷也並不安穩。在紹興九年,也就是金國的天眷二年秋天,金國發生了一場重大政變。完顏宗弼和完顏斡本(漢名宗幹)等將領聯合起來,推翻了主和派的完顏撻懶,並將其殺害。此後,完顏宗弼被晉升為都元帥,並兼任行台尚書省的職務,成為了金國新的掌權者。到了紹興十年五月,金熙宗以完顏撻懶擅自割讓河南地區給宋國為由,公然撕毀和約。他下達詔書至元帥府,命令金軍再次奪取河南和陝西等地。
然而,此時金國卻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金兵分四路南侵:都元帥完顏宗弼(即金兀術)親率十萬大軍,自黎陽渡過黃河,直逼開封;同時,以山東聶黎孛堇和河南李成作為左右翼,分別率軍進攻濟南、歸德等地,隨後會師取道開封向兩淮進軍;右副元帥完顏撒離喝則統領西路軍,自河中府渡河入同州,進攻陝西。
麵對金軍的大規模入侵,南宋朝廷做出了一些部署。他們派遣東京副留守劉錡率領近兩萬軍隊前往開封駐守,但除此之外,宋廷對於新收複的黃河以南地區幾乎沒有采取有效的防禦措施。結果顯而易見,這些地區迅速淪陷,金軍如入無人之境。五月下旬,金軍逼近順昌城,並開始圍攻劉錡所部。順昌城告急!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趙構和秦檜不得不改變之前的態度。他們命令各路將領積極迎擊金軍,並發布檄文聲討金國都元帥金兀術,宣布懸賞重金以獲取其首級。此外,宋廷還在六月一日任命三大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嶽飛兼任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之職,並分別晉升為太保、少師、少保。這一係列舉措表明了南宋朝廷對金軍入侵的重視,並試圖通過加強軍事力量來抵禦敵人的攻擊。
趙構又緊急命令嶽家軍迅速支援順昌,並表示允許嶽飛出兵北伐,收複被金國侵占的領土。
此時的嶽家軍已在鄂州休整訓練三年之久,接到朝廷詔書之後,嶽飛心中不禁暗自得意:“我早就勸過你們,不要和金人議和!這些金人都是貪得無厭之徒,他們早就有滅掉南宋的心。如今可好,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銀子和布料,還丟盡了國家的臉麵。最後,金人還是打過來了。”雖然心中氣惱,但嶽飛也明白,戰爭還是要繼續打的。
嶽飛立刻派遣張憲、姚政率領軍隊向東進發,援助順昌。緊接著,嶽飛親自率領嶽家軍的主力軍向北伐進中原。在大軍出征之前,嶽家軍的將士們紛紛與家人約定,等中原平定後,再相聚一堂。於是,全軍上下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征程。
西路金軍和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將、行營右護軍都統製吳璘等部隊相互對峙,雙方都無法取得明顯優勢,戰爭進入了僵持階段。此時,嶽家軍還沒有到達順昌,而劉錡則在順昌之戰中擊敗了金軍。就在西線金軍被阻擋,東線順昌解圍的時候,局勢稍微穩定下來,但趙構卻命令當時擔任司農少卿的李若虛向嶽飛傳達詔書,要求嶽飛不要輕易出兵,並盡快撤軍。六月下旬,李若虛趕到已經抵達德安府的嶽飛軍隊,傳達了這一旨意。然而,嶽飛並不想聽從這個命令,因為他有著自己恢複中原的計劃。於是,嶽飛向李若虛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構想,表示要繼續北伐。李若虛一直主張抗擊金兵,而且曾經是嶽飛宣撫司中的參議官,因此他非常理解嶽飛的想法,也非常支持嶽飛的北伐計劃。盡管知道這樣做可能會違背皇帝的旨意,但李若虛還是決定冒險支持嶽飛。於是,他們兩人達成共識:將在外,君命有所受,也有所不受乎!
嶽飛(李明)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後,立即揮師北上。在六月和閏六月期間,張憲率領的前軍迅速攻下蔡州,牛皋帶領的左軍在京西路擊敗了金軍,並向東進軍,與主力部隊成功會合。統領官孫顯也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戰勝了金兵。張憲和傅選再次大敗金國將領韓常,成功收複了潁昌府。緊接著,牛皋和徐慶與張憲會師,共同收複了陳州。董先和姚政率領踏白軍與遊奕軍重創了試圖奪回潁昌府城的六千多名金兵。中軍統製王貴的部隊也在閏六月底和七月初連續攻占了鄭州和西京河南府。
與此同時,韓世忠的部將王勝成功收複了海州,張俊則率軍收複了宿州和亳州。
嶽飛(李明)還積極聯絡北方民間的抗金武裝力量,實施他籌劃已久的\"連結河朔\"戰略。這一策略嶽飛(李明)已經思考了整整十年,如今終於有機會付諸實踐了。這個計劃旨在聯合黃河以北的忠義民兵,協同作戰,共同抗擊金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切斷金軍的補給線,形成對金軍的包圍態勢,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同時,這樣做也可以激發更多民眾的抗日熱情,增強他們的信心和鬥誌,從而更好地推動抗金事業的發展。
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寶、孫彥、梁興、董榮、孟邦傑等義軍首領負責在太行山區和河北、河東等路組織當地忠義民兵,在後方配合嶽家軍作戰。截至七月初,李寶、孫彥在曹州兩敗金軍,梁興、董榮席卷絳州、懷州、衛州、孟州,河北路忠義統製趙俊、喬握堅收複趙州,孟邦傑攻克了永安軍、南城軍。黃河北岸十餘個州的忠義民兵,也都相互聯絡,約好以“嶽”字旗為號,“期日興兵”,等待嶽飛大軍過河。黃河南北共有數十萬人參加義軍,金朝自燕山以南,“號令不複行”。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嶽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完顏宗弼盤踞的東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麵包圍。
隨著失地收複的數量持續增加,嶽家軍無奈隻能分散兵力以鎮守新占領的區域。韓世忠、吳璘等軍隊皆與金軍僵持不下,無法直接援助嶽家軍;張俊則在閏六月底收複宿州和亳州後便倉促撤軍;劉錡在順昌獲勝後,一直屯兵順昌,既不進攻,也不遵照宋廷詔令南撤。嶽家軍北伐的主力麵臨著孤軍深入的險境,嶽飛隻得減緩進攻的節奏,將兵力逐漸集中於郾城縣—潁昌府一線,並且接連向宋廷上奏請求支援。
嶽飛在奏折中寫道“民心皆願歸朝廷,乞遣發大兵前來措置”,然而始終未能盼來援軍。
怎奈,援軍未至,敵軍卻先來了。完顏宗弼得知駐守在郾城的嶽飛軍隊人數不多,遂派遣一萬五千名騎兵直撲郾城,妄圖一舉殲滅嶽家軍的指揮中樞。
七月初八日,完顏宗弼與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裏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嶽家軍對陣。完顏宗弼用“鐵浮圖”為主力,正麵進攻,左右翼又輔之以“拐子馬”,都是金軍的精銳部隊。嶽飛(李明)令其子嶽雲率領約八千餘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迎戰,采取“或角其前,或掎其側”的戰術對付“拐子馬”,又選派精壯步卒手持麻紮刀、提刀、大斧之類兵器,專劈“鐵浮圖”的馬足,使“鐵浮圖”失去威力。嶽家軍將士與金軍“手拽廝劈”,血戰數十個回合,自下午申時殺到天黑,金兵屍橫滿野,終於潰敗逃走。嶽家軍險勝。
兩日後,金兵再犯郾城,這次嶽飛(李明)在城北的五裏店大敗金軍。
這時,完顏宗弼又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屯於臨潁縣。十三日,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出巡,在臨潁縣南的小商橋猝遇完顏宗弼的大軍,楊再興率部眾殊死奮戰,竟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軍官,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當消息傳到嶽飛(李明)打仗之中,在場眾將無一人不悲傷落淚,嶽飛(李明)也感歎道:鐵骨錚錚好男兒,死得其所,可惜可惜,第二天,張憲率兵再戰,金兵隻好退出臨潁。
郾城之戰後,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完顏宗弼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嶽雲分率精騎與金軍戰於潁昌城西。嶽雲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麵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潁昌之戰中,嶽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餘人,其中包括完顏宗弼的女婿萬夫長夏金吾;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並獲馬三千餘匹。
完顏宗弼退還開封,接連的失利使他哀歎:“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金軍大將韓常也不願再戰,派密使向嶽飛請降。
嶽飛為大河南北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部屬說:“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
嶽家軍全線進擊,包圍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與徐慶、李山等諸統製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又擊敗五千金軍,追擊十五裏。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兵,牛皋也率領左軍進軍。
而完顏宗弼以十萬大軍駐紮於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裏的朱仙鎮,希圖再次負隅頑抗。嶽家軍北上距離朱仙鎮四十五宋裏的尉氏縣駐營,作為“製勝之地”。嶽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完顏宗弼最後隻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