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咣當!”第一發炮彈向城牆射來。


    “咣當!咣當!”接連又有幾發炮彈射了過來。


    這些炮彈起先是漫無目的,似乎並沒有準確目標:它們有的落在牆垛上,有的越過牆垛落進城裏去,還有的沒碰著城牆就落下了。


    這種雜亂無章,一般人會譏笑:這日本人太笨了,笨到連炮都打不準了,哪還怕他個屌耶?!


    然而史保國卻清楚,這是日本人在試炮,在試炮的過程中,隨著不斷的校正諸元,接下來就應該是暴風驟雨一一那是異常可怕的。


    所以他立即命令城牆上的士兵趕緊隱蔽,隻留觀察哨繼續觀察。


    果然,幾發炮彈過後,落在城牆上的就愈來愈多了起來。


    副團長趙啟剛勸史保國:“團座,這城牆上太危險,您還是下去吧!”


    史保國聽了後,就說:“我知道危險,但我必須看清楚,日本人接下來要怎樣?畢竟於我們團來說,這是第一次與日本人交鋒。”


    這是實情。


    史保國部一直駐守在淮南一線,津浦路中國軍隊與日軍激烈交鋒,這個團也沒有被派上去,為的就是留有足夠力量來保衛皖西,尤其是保衛壽縣、正陽關這樣的交通要道。


    根據戰前的敵情通報,日本人打仗慣用三板斧:飛機和大炮開路,士兵衝鋒,迂回包抄。


    所以史保國很想驗證一下。


    此時他們躲在一個最大的牆垛後。趙啟剛聽了史保國的話,便不再說什麽!他也舉起了望遠鏡。


    炮擊持續了足足有三十分鍾,城牆上落滿了炮彈。放眼望去,城牆上已滿目瘡痍,有不少的地方被炮彈轟開了幾個豁口,在彌漫的煙火裏,顯得特別醜陋而恐怖。


    在日軍的炮彈延伸射擊之時,史保國站起身來,對著趙啟剛說:“看這陣勢,日本人要進攻了。命令土兵們立即作好戰鬥準備。"


    “是!團座!”趙啟剛回答著,趕緊下到指揮部下達命令去了。


    日軍的炮火一延伸,史保國在望遠鏡裏就看到日軍驅艦直進,逼近城下。


    史保國讓趙啟剛下達第二道命令,放日本鬼子進來,聽命令開打。


    這是因為史保國看到,敵人炮火雖然延伸了,但艦船上的重機槍、輕機槍還有迫擊炮卻在發揮威力。


    這個時候如果開打,必然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作代價。所以史保國想將敵人放近來打,讓敵人的火力發揮不了作用。


    敵人的艦艇越逼越近,已經可以聽到日軍士兵們“嗷嗷嗷"的叫聲。


    此時,國軍士兵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裏,他們很著急:怎麽還不打呀?


    可是一直沒有聽到開打的命令,他們隻有幹著急的份!


    日軍的第一艘船靠上了碼頭,日軍的士兵從船上魚貫而出。


    史保國下令:“開打!"


    史保國在碼頭上安上了兩個地堡,日軍一登上碼頭,就見從地堡裏吐出兩條猩紅的火舌,剛登上碼頭上的日軍就像扭秧歌似地紛紛倒地。


    日軍受到這致命的一擊,惱羞成怒。日軍指揮官撤回衝鋒的士兵,利用艦船上的現有武器一一重機槍、輕機槍1,艦載炮等進行火力打擊。


    日軍的其他艦船繼續開進,逼近城下,卻遭到國軍士兵來自各個方向的猛烈打擊。


    由於壽縣城牆高大堅固,包括飛機、大炮的摧毀,都沒有將城牆轟坍。所以日軍雖然逼近牆下,但也無力攻上岸去。


    由於中國軍隊的火力壓製,加上有堅固城牆作盾牌,包括日軍的“特二式內火艇”2在內的所有艦艇都無法靠近登陸。


    日軍的第一次進攻被迫停止,日軍指揮官無奈撤回進攻的艦艇,仍想用飛機大炮轟擊。


    晌午時分,日軍的轟炸機再次光臨壽縣城的上空,目標重點在北城牆。


    轟炸機輪番俯衝、轟炸,北城牆以及城牆根下的建築再次陷入濃濃的煙火之中。


    為了使轟炸產生更大的效果,日軍飛行員將飛機飛得很低,有的差不多掠著城牆飛過去,投下的炸彈既快捷又準確。


    這可把史保國和士兵們氣壞了。史保國命令士兵們選擇有利地形還擊。


    一時間,重機槍,輕機槍,還有步槍,都對著天空打去。


    日軍飛行員難道不怕死嗎?不,他們怕死!之所以他們飛得很低,是欺負中國的軍隊沒有防空能力。


    果不其然,國軍還擊,當即就有一架轟炸機被擊中。那架轟炸機被打得一頭撞在城牆上,把城牆撞開一個巨大的豁口。


    轟炸機栽在城牆下,當即燃起了熊熊大火一一這便是壽縣保衛戰中,中國軍隊首次擊落的日軍轟炸機。


    日軍飛行員一看有同伴葬身城牆下,嚇得趕緊拉起機身,脫離中國軍隊的火力射擊範圍進行俯衝、投彈。


    誠然,國軍也遭到重大損失:城牆讓日機撞開一個巨大的豁口不說,在這場以劣勢裝備對付日機的作戰中,至少有二三十人犧牲和負傷。


    日機轟炸完畢,日軍的指揮官並不給中國軍人以喘息的機會一一日軍的大炮又對著古城牆轟開了。


    隻見,無數的炮彈不停點地轟擊城牆,這些炮彈非常準確。城頭上完全被炮火籠罩住了,竟不留一點縫隙。


    當然,在日軍大炮轟擊之前,史保國命令部隊趕緊隱蔽起來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1)大正三年式重機槍。看到這支槍的外形,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九二式重機槍,但實際上它是九二式重機槍的前身,為大正三年式,以法國一戰期間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為藍圖設計,采用30發保彈板共彈,發射6.5x50毫米有板彈藥,每分鍾理論射速500發,最大射程4000米,槍管長度737毫米,全槍長度1198毫米,重量55千克,當年這種機槍大量裝備日本海軍陸戰隊,但由於作戰效率很低,射擊之前需要事先在彈板上塗潤滑油,還有就是6.5毫米彈藥威力不足的問題,後來被更加完善的7.7毫米九二式重機槍所取代。


    (2)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軍隊二戰期間大量采用的一種機槍,基本上每個步兵班,或者海軍陸戰隊班組都會裝備一挺,該型號在上世紀20年代初期研製,最獨特的部分是采用30發彈鬥供彈,並設計在槍身左側,所以這也迫使將照門和準星設計在偏右的位置上,為了能正常的操作,槍托角度也向左側偏移,也因為這個特點有了“歪把子”機槍的綽號。十一式發射6.5x50毫米有板步槍彈,戰鬥時直接使用5發橋夾裝填到彈鬥中,每分鍾理論射速500發,實際戰鬥射速120發,有效射程600米,雖然大正十一式的這些設計很獨特,但性能並不是特別優越,在進入40年代後,已經被更好的96式6.5毫米輕機槍,或99式7.7毫米輕機槍所取代。


    注2特二式內火艇:特二式內火艇,意思就是“特殊2型內燃機艇”的簡稱,也叫做“卡米”2式水陸兩用坦克,這種戰車日本早在20年代末期就開始研發,主要用於登陸作戰,30年代初期設計出了樣車進行測試,進入二戰後,特二式內火艇開始裝備日本海軍陸戰隊,其最獨特的地方,就是車頭和車尾帶部分安裝了船體式浮箱,且帶有螺旋槳推進器,在登陸後也可以將其拆卸,作為常規的陸地坦克使用。


    該車的動力係統搭載一台直列6缸風冷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15馬力,陸地最高行進速度每小時37公裏,水麵最高行駛速度每小時9.5公裏,車身裝甲厚度為12毫米,武器部分為一門1式37毫米戰車炮,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機槍,炮塔上還安裝了了望塔和方形換氣筒,這便於在水麵上進行戰鬥,雖然這種戰車的外形很怪異,但特二式內火艇卻是現代水陸兩棲坦克的鼻祖,當年日本大約生產了180多輛,全部都裝備了海軍陸戰隊,特別是在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被廣泛使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三古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兵阿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兵阿三並收藏李三古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