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夫婦打算把鐵匠鋪建在正陽關的對岸一一西正陽。
他們的理由是,西正陽和一條街一樣,沒有鐵匠鋪,如果他們建成了,屬於獨家經營。
他們在一條街很是吃香,原因就是獨家買賣,加上他們的獨家手藝,良好的服務態度。他們想在西正陽再鑄輝煌。
夫妻二人決定,回去與師兄商量。畢竟自已隻是外來客,乍來一個地方見識有限。
倪玉霞買了十幾個蔥餅,足有五六斤重。
回到師兄鋪子,將蔥餅送到大嫂手中。
大嫂很是意外,問道:“玉霞妹妹,這是啥?”
敢情她沒見過。
“這是河對岸西正陽的蔥餅,是那兒的特產,蠻好吃的!”倪玉霞說。
“蔥餅?確實還是第一次見到。”甘史氏實打實地說。
甘牯子說:“少見多怪!”
倪玉霞問:“大哥你吃過?”
“我吃過!但有回數。這餅隻有西正陽有。他們說是他們的特產,其實是近幾年從河南那邊傳過來的。”師兄說。
“那你吃一個,看看是你說的那種麽?”大嫂遞一個到丈夫手中。
恰巧他們的一雙兒女進來了,望著黃燦燦的蔥餅,他們都想吃。
甘史氏給了他們一人一個,然後對李三夫婦說:“你們也吃啊!”
倪玉霞忙說:“不啦,我們吃過啦!這是專門買給你們吃的!大嫂,你也吃呀!”
他們確實沒吃過,甘史氏也掰了一塊吃起來。
“唔,是這個!這便是西正陽人說的他們的特產。”甘牯子邊吃邊說,“味道還真不錯!”
甘牯子的那對兒女吃得更香甜。
“姐姐,好吃!”弟弟先吃完了,咂著嘴巴說。
女孩子一般吃得慢。姐姐聞聽,忙掰下一塊給了弟弟。
“謝謝姐姐!”弟弟又香甜地吃起來。
倪玉霞羨慕地望著那姐弟倆。
李三的臉上訕訕的。
晚上,吃完晚飯,李三就把一天找鋪子的事向師兄說。
師兄吸著旱煙袋,聽完師弟的話,就說:
“三兒哇,你和弟妹的意思我明白。行,趕明兒我托人去西正陽打聽打聽!”
見師弟夫婦有點迷惑的樣兒,甘牯子就解釋說:
“三兒哇,你們不知道,我們和西正陽的人雖然隻隔了一條淮河,可卻像兩個地方的人一樣。”
“這是為什麽呢?”倪玉霞問。
“具體為什麽我也說不上來。總之有一點就是東正陽的人有點瞧不起西正陽的人。而西正陽因為東正陽人傲慢,也就不服東正陽人。”甘牯子說。
李三聽笑了。覺得這在現實生活中,此種情況司空見慣,毫不為奇。
甘牯子說:“三兒呀,我請一個熟人到西正陽問問,那塊地方開個鐵匠鋪好不好!”
李三也覺得師兄考慮周全。確實,一個地方一直沒有鐵匠鋪,是否有啥原因呐?
第二天,師兄真的請人過河去西正陽打聽。
請的這個人是師兄的舅舅,一位六十多歲的老頭。
師兄的舅舅有個遠房親戚就住在西正陽,但卻從不來往。
師兄的舅舅說,我們東正陽不屑去西正陽,也為有西正陽的親戚而感覺羞愧。這次我去我這個遠房親戚家,他一定會很覺意外。
果然,師兄的舅舅坐船過河去,遠房親戚驚愕地叫起來:
“哎呀,這不是大表哥麽?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
師兄的舅舅(師兄的那對兒女喊舅舅爺)說:“什麽風?東風!現在是什麽年代了,民國二十幾年了。還守著老皇曆?!”
遠房親戚說:“老哥,正是!這什麽年代呀!淮河兩岸皆兄弟,是吧!”
結果,舅舅爺打聽清楚了。
原來,西正陽街道上有打鐵鋪,並且不止一家一一街東頭一家,街西頭一家。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
又說:生意人人能做,各有竅麵不同。
兩家的手藝差不多,價格也差不多,隻是態度上有些差距。
街西的叫諸葛存,複姓,單名一個存。手下有兩徒,一名姚一名周。
諸葛存性情暴躁,一言不合就發火。
特別對兩個徒兒,動不動就罵,兩個徒兒被他罵怕了。
顧客來了,諸葛存接待,因為說話太衝,有的顧客受不了,跑了。
古人言:顧客是上帝,顧客是衣食父母。
上帝能得罪?衣食父母能得罪?
結果,很多顧客寧願多走幾步路,跑到街東去了。
看著顧客跑到東邊去了,諸葛存這才著急了。
他要倆徒弟到街麵上去拉生意。此法還真有效,給拉回了不少顧客。
然而好景不長,倆徒弟到街麵上再也拉不回客了。
究其原因,原來不少顧客繞道去街東鐵匠鋪。
諸葛存眼看生意每況愈下,隻得以降低價格來招俫顧客。
此招一出,果然生色不少,不僅老主顧被拉了回來,連新顧客也增了不少。
街東的掌櫃也不傻,你降價他也降價。結果可想而知。
這一對同行鬥了兩三年,鬥到激烈處,雙方大打出手。最後,竟雙雙離開西正陽。
“舅舅,如果現在有人開個鐵匠鋪,您看會有人出來反對麽?”甘牯子問。
“西正陽街上隻兩大姓,一姓劉,一姓諸葛,有人戲謔這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後嗣,故才水火不相容。”舅舅說。
李三趕忙糾正:“舅舅爺(李三隨師兄的子女稱呼,顯示尊重),劉備和諸葛亮是一家,怎會水火不相容耶?”
舅舅爺哈哈笑著說:“這你就有所不知了。諸葛亮替劉備打江山,在諸葛亮來說對劉備可能是心甘情願,但到了他們的後代子孫,他們還能和平相處嗎?!”
倪玉霞覺得這個舅爺是個風趣之人,說話很有意思。確實,諸葛的後代會說:“得瑟什麽?不是我們諸葛家族打下江山,你們還不知啥樣呢?”
但卻扯遠了。
甘牯子說:“舅舅,你的意思是說如果不是劉與諸葛兩家開鋪就不要緊了?”
“哎咦,大姓不行,小姓就更不行了。”舅舅爺說。
“那外姓人呐?”倪玉霞聽出名堂來了。
“外姓人?……”舅舅故意沉吟說,“外姓人行是行,卻要有靠山。你們有靠山麽?”
“靠山?……”甘牯子搖了搖頭。
李三就想:建一個鋪子還這麽複雜?算了,不建到西正陽去了。
一旁的甘史氏插話了:“舅舅,我姑姑的兒子是縣上的官,他算不算靠山?”
甘牯子一聽,並不清楚姑姑有個兒子在縣上做官啦?遂問道:“姑姑的兒子,誰呀?”
“不是親姑姑,是我大爺的女兒。”甘史氏說。
“也蠻親。”舅舅爺說,“是誰呢?”
“叫唐明友,縣太爺!”甘史氏說。
“唐明友?唐鎮長?怎麽成了縣太爺了呢?”這下輪到李三傻眼了,唐明友給他夫婦敬酒的情景還曆曆在目。
早知是這麽個關係,我也不會太緊張,酒也不會全灑了!李三心想。
倪玉霞也許消息比他靈一些。倪玉霞說:“我知道,唐鎮長去年升了縣長了!”
在李三夫婦的印象裏,唐明友是個好官,當年,縣上的警察來抓柯隊長他們,他還與警察理論來著。
有了這層關係,他們的情緒就活躍起來了。特別是這位縣太爺曾經在朱家鎮當過官,認識李三和倪玉霞,真要有事,提一下李三的名字,他就會曉得的!
他們的理由是,西正陽和一條街一樣,沒有鐵匠鋪,如果他們建成了,屬於獨家經營。
他們在一條街很是吃香,原因就是獨家買賣,加上他們的獨家手藝,良好的服務態度。他們想在西正陽再鑄輝煌。
夫妻二人決定,回去與師兄商量。畢竟自已隻是外來客,乍來一個地方見識有限。
倪玉霞買了十幾個蔥餅,足有五六斤重。
回到師兄鋪子,將蔥餅送到大嫂手中。
大嫂很是意外,問道:“玉霞妹妹,這是啥?”
敢情她沒見過。
“這是河對岸西正陽的蔥餅,是那兒的特產,蠻好吃的!”倪玉霞說。
“蔥餅?確實還是第一次見到。”甘史氏實打實地說。
甘牯子說:“少見多怪!”
倪玉霞問:“大哥你吃過?”
“我吃過!但有回數。這餅隻有西正陽有。他們說是他們的特產,其實是近幾年從河南那邊傳過來的。”師兄說。
“那你吃一個,看看是你說的那種麽?”大嫂遞一個到丈夫手中。
恰巧他們的一雙兒女進來了,望著黃燦燦的蔥餅,他們都想吃。
甘史氏給了他們一人一個,然後對李三夫婦說:“你們也吃啊!”
倪玉霞忙說:“不啦,我們吃過啦!這是專門買給你們吃的!大嫂,你也吃呀!”
他們確實沒吃過,甘史氏也掰了一塊吃起來。
“唔,是這個!這便是西正陽人說的他們的特產。”甘牯子邊吃邊說,“味道還真不錯!”
甘牯子的那對兒女吃得更香甜。
“姐姐,好吃!”弟弟先吃完了,咂著嘴巴說。
女孩子一般吃得慢。姐姐聞聽,忙掰下一塊給了弟弟。
“謝謝姐姐!”弟弟又香甜地吃起來。
倪玉霞羨慕地望著那姐弟倆。
李三的臉上訕訕的。
晚上,吃完晚飯,李三就把一天找鋪子的事向師兄說。
師兄吸著旱煙袋,聽完師弟的話,就說:
“三兒哇,你和弟妹的意思我明白。行,趕明兒我托人去西正陽打聽打聽!”
見師弟夫婦有點迷惑的樣兒,甘牯子就解釋說:
“三兒哇,你們不知道,我們和西正陽的人雖然隻隔了一條淮河,可卻像兩個地方的人一樣。”
“這是為什麽呢?”倪玉霞問。
“具體為什麽我也說不上來。總之有一點就是東正陽的人有點瞧不起西正陽的人。而西正陽因為東正陽人傲慢,也就不服東正陽人。”甘牯子說。
李三聽笑了。覺得這在現實生活中,此種情況司空見慣,毫不為奇。
甘牯子說:“三兒呀,我請一個熟人到西正陽問問,那塊地方開個鐵匠鋪好不好!”
李三也覺得師兄考慮周全。確實,一個地方一直沒有鐵匠鋪,是否有啥原因呐?
第二天,師兄真的請人過河去西正陽打聽。
請的這個人是師兄的舅舅,一位六十多歲的老頭。
師兄的舅舅有個遠房親戚就住在西正陽,但卻從不來往。
師兄的舅舅說,我們東正陽不屑去西正陽,也為有西正陽的親戚而感覺羞愧。這次我去我這個遠房親戚家,他一定會很覺意外。
果然,師兄的舅舅坐船過河去,遠房親戚驚愕地叫起來:
“哎呀,這不是大表哥麽?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
師兄的舅舅(師兄的那對兒女喊舅舅爺)說:“什麽風?東風!現在是什麽年代了,民國二十幾年了。還守著老皇曆?!”
遠房親戚說:“老哥,正是!這什麽年代呀!淮河兩岸皆兄弟,是吧!”
結果,舅舅爺打聽清楚了。
原來,西正陽街道上有打鐵鋪,並且不止一家一一街東頭一家,街西頭一家。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
又說:生意人人能做,各有竅麵不同。
兩家的手藝差不多,價格也差不多,隻是態度上有些差距。
街西的叫諸葛存,複姓,單名一個存。手下有兩徒,一名姚一名周。
諸葛存性情暴躁,一言不合就發火。
特別對兩個徒兒,動不動就罵,兩個徒兒被他罵怕了。
顧客來了,諸葛存接待,因為說話太衝,有的顧客受不了,跑了。
古人言:顧客是上帝,顧客是衣食父母。
上帝能得罪?衣食父母能得罪?
結果,很多顧客寧願多走幾步路,跑到街東去了。
看著顧客跑到東邊去了,諸葛存這才著急了。
他要倆徒弟到街麵上去拉生意。此法還真有效,給拉回了不少顧客。
然而好景不長,倆徒弟到街麵上再也拉不回客了。
究其原因,原來不少顧客繞道去街東鐵匠鋪。
諸葛存眼看生意每況愈下,隻得以降低價格來招俫顧客。
此招一出,果然生色不少,不僅老主顧被拉了回來,連新顧客也增了不少。
街東的掌櫃也不傻,你降價他也降價。結果可想而知。
這一對同行鬥了兩三年,鬥到激烈處,雙方大打出手。最後,竟雙雙離開西正陽。
“舅舅,如果現在有人開個鐵匠鋪,您看會有人出來反對麽?”甘牯子問。
“西正陽街上隻兩大姓,一姓劉,一姓諸葛,有人戲謔這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後嗣,故才水火不相容。”舅舅說。
李三趕忙糾正:“舅舅爺(李三隨師兄的子女稱呼,顯示尊重),劉備和諸葛亮是一家,怎會水火不相容耶?”
舅舅爺哈哈笑著說:“這你就有所不知了。諸葛亮替劉備打江山,在諸葛亮來說對劉備可能是心甘情願,但到了他們的後代子孫,他們還能和平相處嗎?!”
倪玉霞覺得這個舅爺是個風趣之人,說話很有意思。確實,諸葛的後代會說:“得瑟什麽?不是我們諸葛家族打下江山,你們還不知啥樣呢?”
但卻扯遠了。
甘牯子說:“舅舅,你的意思是說如果不是劉與諸葛兩家開鋪就不要緊了?”
“哎咦,大姓不行,小姓就更不行了。”舅舅爺說。
“那外姓人呐?”倪玉霞聽出名堂來了。
“外姓人?……”舅舅故意沉吟說,“外姓人行是行,卻要有靠山。你們有靠山麽?”
“靠山?……”甘牯子搖了搖頭。
李三就想:建一個鋪子還這麽複雜?算了,不建到西正陽去了。
一旁的甘史氏插話了:“舅舅,我姑姑的兒子是縣上的官,他算不算靠山?”
甘牯子一聽,並不清楚姑姑有個兒子在縣上做官啦?遂問道:“姑姑的兒子,誰呀?”
“不是親姑姑,是我大爺的女兒。”甘史氏說。
“也蠻親。”舅舅爺說,“是誰呢?”
“叫唐明友,縣太爺!”甘史氏說。
“唐明友?唐鎮長?怎麽成了縣太爺了呢?”這下輪到李三傻眼了,唐明友給他夫婦敬酒的情景還曆曆在目。
早知是這麽個關係,我也不會太緊張,酒也不會全灑了!李三心想。
倪玉霞也許消息比他靈一些。倪玉霞說:“我知道,唐鎮長去年升了縣長了!”
在李三夫婦的印象裏,唐明友是個好官,當年,縣上的警察來抓柯隊長他們,他還與警察理論來著。
有了這層關係,他們的情緒就活躍起來了。特別是這位縣太爺曾經在朱家鎮當過官,認識李三和倪玉霞,真要有事,提一下李三的名字,他就會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