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鬥嘴
穿成中年主母,每天都想躺平 作者:酈七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莫晨曦猜出邱三太太是因為婚姻之前,不知道是為她自己女兒,還是受哪家委托來透個話。
邱三太太說道:“實話說我是看中那個叫汕橋的了,我隻有一個女兒,今年十三快十四了,你幫我給你堂嬸透個話,要是願意,先定親,等兩年後再成親。”
莫晨曦答應了,她覺得沒準能成。何家能娶邱家女是高攀,邱三爺不成器,可是邱家有個郡王妃姑太太,而且邱家也是大戶人家,隻不過破落了,到邱三爺這一代更不成樣子。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是因為邱三爺的不爭氣,邱三太太也不可能看上何家,還是外鄉的何家。
莫晨曦想著回京一趟問問堂嬸,沒等走,堂嬸和何汕橋來了。
聽說東林書院放假,她問道:“汕昆回來沒有?”
何汕橋說道:“堂弟被羅子真拉著去公主府了,他托我給伯娘說一聲。”
何老太太讓孫子去看望莫親家,神神秘秘說道:“我可聽說那個叫羅子真的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是庶出,別是看中汕昆了,想讓他當妹夫。”
莫晨曦嚇一跳,問道:“是汕橋說的?”
何老太太搖頭道:“汕橋沒說,是我自己猜的。”
莫晨曦一直覺得小兒子還挺小的,在現代也就是上小學,一直沒有想過他的親事,就算想,第一,她不想讓兒子娶個大戶人家的閨女,門當戶對很重要。
大戶人家長大的閨女,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家裏無數下人,嫁到小門小戶的何家,縮衣節食的,落差太大。
婆家人麵對這個大神一樣的兒媳婦也別扭。
再一個,她也不想娶一個庶女當兒媳,這庶女和嫡女心態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基因。
莫晨曦聽了何老太太說的話,說道:“不會吧,汕昆還小呢,再說門第也相差太大了。”
何老太太說道:“那可沒準,汕昆讀書好,周家也不算是什麽好門第,我是事先給你說一聲,你要是不願意也好有個對應。”
莫晨曦就把邱三太太看上何汕橋的事說了,也想說要是不願意呢,提前找個借口。
何老太太聽了也是吃一驚,他一直沒把薛家的事告訴侄媳,是覺得親事不一定能成,提前說了,萬一不成怪沒麵子,但這時候不得不說了。
莫晨曦聽了之後又是吃一驚,沒想到汕橋還挺搶手,連大將軍府都看上了
難怪堂嬸會覺得羅子真帶汕昆回公主府是為了他的庶妹,因為汕橋就是被他那個同窗薛家最小的兒子帶回誰家被看上的。
何老太太說道:“我是想著汕橋能夠在京城結門好親,薛家對於我們何家來說也是門第相差太大了。一開始我想著不可能,所以也就沒給你說,可後麵認識薛老太太之後,她話裏話外的同意這門親事,他那個孫子也悄悄給他說他二叔二嬸都同意,就等大將軍來信,我想著要是能成再告訴你。”
莫晨曦沒覺得堂嬸瞞著她而生氣,換成是她,她也得瞞著。
現代的母親告訴過她,沒成的事先不要說,說了不成了。
她問道:“那我怎麽給邱三太太回話?”
何老太太說道:“要是沒有薛家提前說,我肯定是願意的。但是薛家那頭沒完全回絕,我不能像挑菘菜一樣的挑哪邊好。你就給邱三太太說,汕橋正在議親,對不住人家了。”
莫晨曦雖然覺得有些可惜,那也沒辦法。
邱三太太這邊是嫡女,看她的為人做事,教養的女兒不會差。
莫晨曦跟著堂嬸一起回京,要給邱三太太回話。
剛進家,下人說二少爺帶同窗回來了。
她奇怪,不是說去公主府了嗎?
一會汕昆帶著羅子真過來,羅子真行完禮後說道:“夫人,今天原本讓汕昆去我母親那,我母親再請客,我們就去外麵逛了一會才回來。”
莫晨曦微笑道:“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你們多玩會,別惦記回來。”
羅子真說道:“我是想多玩一會,可是汕昆非得要回來,我隻好陪他回來了。”
何汕昆給母親解釋道:“我有篇文章沒寫完,想寫完了讓堂哥看看。羅同學盛情相約,我推脫不掉。”
羅子真一旁說道:“你天一亮就寫文章,睡在床上閉眼背書,休息一天還要寫文章,讀書要讀呆了,我也是為你好。”
何汕昆是忍著不說他,皺眉。
羅子真又對莫晨曦說道:“夫人,書院新來一個教武學的周先生,我說請周先生吃飯,汕昆不樂意,說要避嫌。又不是請聶先生吃飯,避什麽嫌?”
莫晨曦一聽周先生,那就是弟媳娘家的人,是要避嫌。
她溫和說道:“我家汕昆性子有點呆,你別計較。”
羅子真笑了,道:“他性子可不呆,會講笑話,笑得我被值夜的先生訓斥。”
何汕昆臉紅,“那是你半夜不睡,非要搗亂。”
莫晨曦笑著聽兩小兒鬥嘴,最美時光就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除了念書,沒有世俗雜念。
“吃飯沒有?”她問道,“沒吃的話,我做幾個菜。你們去找汕橋,剛好他也回來了。”
羅子真歡喜道:“我就愛吃夫人做的菜,我母親說幸虧孝節夫人沒住在京裏,不然我肯定放假不回家來這吃飯。”
莫晨曦說道:“喜歡吃就好,你們等著,做好了叫你們。”
她愛做飯,隻要身體能堅持,做了飯菜,看著別人吃得好,有種滿足感,心情愉悅。
家裏的廚娘見夫人進來,知道夫人要給小少爺做吃的,忙說需要什麽食材出去買。
家裏有曹月娥,現在一般不做辣菜,清淡為主。
莫晨曦先煲粥,一下想起來怎麽忘了皮蛋,皮蛋瘦肉粥可是她以前的最愛。
回頭在莊子裏做一些。
何老太太過來幫忙,見了多次侄媳做飯,她越氣妯娌,這麽好的兒媳她還不滿足,不知道咋想的。
想一想自己好久沒回去看她,總歸都是何家的媳婦,吃了飯回去看看她。
她也沒給侄媳說,自己悄悄回了何家,一進去聽到哭聲,皺眉。
這又是鬧咋樣?
幸虧曹氏沒住在這,不然哪有好心情養孩子。
邱三太太說道:“實話說我是看中那個叫汕橋的了,我隻有一個女兒,今年十三快十四了,你幫我給你堂嬸透個話,要是願意,先定親,等兩年後再成親。”
莫晨曦答應了,她覺得沒準能成。何家能娶邱家女是高攀,邱三爺不成器,可是邱家有個郡王妃姑太太,而且邱家也是大戶人家,隻不過破落了,到邱三爺這一代更不成樣子。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是因為邱三爺的不爭氣,邱三太太也不可能看上何家,還是外鄉的何家。
莫晨曦想著回京一趟問問堂嬸,沒等走,堂嬸和何汕橋來了。
聽說東林書院放假,她問道:“汕昆回來沒有?”
何汕橋說道:“堂弟被羅子真拉著去公主府了,他托我給伯娘說一聲。”
何老太太讓孫子去看望莫親家,神神秘秘說道:“我可聽說那個叫羅子真的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是庶出,別是看中汕昆了,想讓他當妹夫。”
莫晨曦嚇一跳,問道:“是汕橋說的?”
何老太太搖頭道:“汕橋沒說,是我自己猜的。”
莫晨曦一直覺得小兒子還挺小的,在現代也就是上小學,一直沒有想過他的親事,就算想,第一,她不想讓兒子娶個大戶人家的閨女,門當戶對很重要。
大戶人家長大的閨女,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家裏無數下人,嫁到小門小戶的何家,縮衣節食的,落差太大。
婆家人麵對這個大神一樣的兒媳婦也別扭。
再一個,她也不想娶一個庶女當兒媳,這庶女和嫡女心態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基因。
莫晨曦聽了何老太太說的話,說道:“不會吧,汕昆還小呢,再說門第也相差太大了。”
何老太太說道:“那可沒準,汕昆讀書好,周家也不算是什麽好門第,我是事先給你說一聲,你要是不願意也好有個對應。”
莫晨曦就把邱三太太看上何汕橋的事說了,也想說要是不願意呢,提前找個借口。
何老太太聽了也是吃一驚,他一直沒把薛家的事告訴侄媳,是覺得親事不一定能成,提前說了,萬一不成怪沒麵子,但這時候不得不說了。
莫晨曦聽了之後又是吃一驚,沒想到汕橋還挺搶手,連大將軍府都看上了
難怪堂嬸會覺得羅子真帶汕昆回公主府是為了他的庶妹,因為汕橋就是被他那個同窗薛家最小的兒子帶回誰家被看上的。
何老太太說道:“我是想著汕橋能夠在京城結門好親,薛家對於我們何家來說也是門第相差太大了。一開始我想著不可能,所以也就沒給你說,可後麵認識薛老太太之後,她話裏話外的同意這門親事,他那個孫子也悄悄給他說他二叔二嬸都同意,就等大將軍來信,我想著要是能成再告訴你。”
莫晨曦沒覺得堂嬸瞞著她而生氣,換成是她,她也得瞞著。
現代的母親告訴過她,沒成的事先不要說,說了不成了。
她問道:“那我怎麽給邱三太太回話?”
何老太太說道:“要是沒有薛家提前說,我肯定是願意的。但是薛家那頭沒完全回絕,我不能像挑菘菜一樣的挑哪邊好。你就給邱三太太說,汕橋正在議親,對不住人家了。”
莫晨曦雖然覺得有些可惜,那也沒辦法。
邱三太太這邊是嫡女,看她的為人做事,教養的女兒不會差。
莫晨曦跟著堂嬸一起回京,要給邱三太太回話。
剛進家,下人說二少爺帶同窗回來了。
她奇怪,不是說去公主府了嗎?
一會汕昆帶著羅子真過來,羅子真行完禮後說道:“夫人,今天原本讓汕昆去我母親那,我母親再請客,我們就去外麵逛了一會才回來。”
莫晨曦微笑道:“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你們多玩會,別惦記回來。”
羅子真說道:“我是想多玩一會,可是汕昆非得要回來,我隻好陪他回來了。”
何汕昆給母親解釋道:“我有篇文章沒寫完,想寫完了讓堂哥看看。羅同學盛情相約,我推脫不掉。”
羅子真一旁說道:“你天一亮就寫文章,睡在床上閉眼背書,休息一天還要寫文章,讀書要讀呆了,我也是為你好。”
何汕昆是忍著不說他,皺眉。
羅子真又對莫晨曦說道:“夫人,書院新來一個教武學的周先生,我說請周先生吃飯,汕昆不樂意,說要避嫌。又不是請聶先生吃飯,避什麽嫌?”
莫晨曦一聽周先生,那就是弟媳娘家的人,是要避嫌。
她溫和說道:“我家汕昆性子有點呆,你別計較。”
羅子真笑了,道:“他性子可不呆,會講笑話,笑得我被值夜的先生訓斥。”
何汕昆臉紅,“那是你半夜不睡,非要搗亂。”
莫晨曦笑著聽兩小兒鬥嘴,最美時光就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除了念書,沒有世俗雜念。
“吃飯沒有?”她問道,“沒吃的話,我做幾個菜。你們去找汕橋,剛好他也回來了。”
羅子真歡喜道:“我就愛吃夫人做的菜,我母親說幸虧孝節夫人沒住在京裏,不然我肯定放假不回家來這吃飯。”
莫晨曦說道:“喜歡吃就好,你們等著,做好了叫你們。”
她愛做飯,隻要身體能堅持,做了飯菜,看著別人吃得好,有種滿足感,心情愉悅。
家裏的廚娘見夫人進來,知道夫人要給小少爺做吃的,忙說需要什麽食材出去買。
家裏有曹月娥,現在一般不做辣菜,清淡為主。
莫晨曦先煲粥,一下想起來怎麽忘了皮蛋,皮蛋瘦肉粥可是她以前的最愛。
回頭在莊子裏做一些。
何老太太過來幫忙,見了多次侄媳做飯,她越氣妯娌,這麽好的兒媳她還不滿足,不知道咋想的。
想一想自己好久沒回去看她,總歸都是何家的媳婦,吃了飯回去看看她。
她也沒給侄媳說,自己悄悄回了何家,一進去聽到哭聲,皺眉。
這又是鬧咋樣?
幸虧曹氏沒住在這,不然哪有好心情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