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斜了他一眼:“別跟哥得寸進尺啊!”
?
☆、茫茫垚蒼
? 垚蒼山。
群山環抱,雲煙深處。
如果說當今的武林還存有一方淨土,與世無爭,真正隻潛心於習武修身,頤養心性,那便是這片隱匿於深山,依山勢而起的青灰院落。這,便是飛燕門所在地。
朱子琰正沿著山路緩緩而行,許多年前他初次走上這條山路的情景漸漸在腦中浮現,那時候他剛經歷完人生第一次的變動,便是他第一次體會到家破人亡的滋味。
十八年前,先帝在位,如今的皇帝當時還是太子。在諸多皇子中,除過太子周搏,就隻有兆王周炬才幹謀略皆較為出眾,因此兄弟間雖表麵一團和氣,但太子私下對兆王還是存有忌憚。
彼時恰逢禦史台查出一樁徇私貪汙大案,證據直指兆王,太子輔臣們遂藉機大肆渲染,懇請嚴判,藉機狠狠打擊兆王,以除去後患。然而兆王一向狠辣決絕,豈會輕易被打倒,因而為自保,犧牲了手下的一名吏部侍郎,來替自己擋罪。盡管太子輔臣們不肯善罷甘休,但無奈那位忠心的吏部侍郎抵死咬定自己犯事,並且還沒等到案件宣判就已經在牢房裏自裁謝罪。而皇上大有對兆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意思,所以後來案件草草了結,沒能動搖兆王的實力,也沒能襯了太子一黨的意。
隻是可嘆那位畏罪自裁的吏部侍郎的妻子,原本夫妻伉儷情深,聽得丈夫死訊後一時間萬念俱灰,也自殺追隨丈夫去了。唯獨可憐那個一時間沒了爹娘的孤兒,那時尚且隻有五歲,由於是罪犯後人,薄情的親眷們唯恐避之不及能躲就躲,隻由他流落街頭。
世態炎涼,可悲可嘆。
那個畏罪自殺的官員,姓朱名牧良,正是朱子琰的父親。
那個孤苦無依的可憐孩子正是朱子琰。
正在他流浪之時,一名敦厚的男子將他尋到,帶他到了一間醫館。在那裏,原本隻剩半條小命的他慢慢被調養了過來,那男子本想叫自己的嶽丈——那位慈祥的老大夫收他做個學徒,老大夫卻搖搖頭:“這麽好的一副身子骨,單單學個醫倒是浪費了。”於是男子左右思量,在醫館過完那個冬天後,就領著他長途跋涉上了這垚蒼山。
男子不是這裏的門人弟子,他的嶽丈與這裏的掌門卻是故交,於是掌門收下了朱子琰。從此他在這裏住了下來,一呆就是十年。
那個敦厚的男子曾是他父親的一位舊識,那時也是位闖蕩江湖頗有盛名的俠客,名叫謝良,正是現如今他最敬重的大哥。
十年的光陰裏,他尊聽師傅教誨,每日與師兄們辛勤練武,刻苦讀書。大約是因為他曾飽嚐人生變故,因而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穩時光,並不曾有所怠慢。
雖然與其他門派的聲勢浩蕩相比,飛燕門弟子不過寥寥數十人,又半隱於世外,有些冷清,但也正是因為少了那些虛妄的塵世煩擾,這裏的弟子們才能潛心靜氣,習得真本領。
這其中當然包括朱子琰及與他年齡相仿的江允墨。
朱子琰到這裏時,江允墨已經先他半年而來。
與朱子琰相比,江允墨的幼年算是平順多了,他的家就在垚蒼山腳下的小村裏,幼時他常跟隨父親上山為飛燕門運送些糧食菜蔬,也就常有機會看那些弟子們日常的習武,聽他們讀書。他那時常常躲在角落安靜的看,有時也會抬起小胳膊腿模仿著比劃幾下。一日,師父正在回前幾日所教的功課,一位師兄背到“人恆過然後能改”的時候,卻怎麽也想不起來後麵的句子,支支吾吾了半天。而這時隻聽見門外有個童聲傳來:“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聲音稚嫩,一篇《孟子》卻背的流暢。師父吃驚,出門一看,正是那小小的江允墨。師父見他身子骨結實,目光炯炯有神,很是喜歡,遂動了收他為徒的心思。隨意與他的父親一提,而他父親也很有幾分遠見,並不想兒子將來如自己一般辛苦務農,平庸一生,於是懷著對師父的百般感謝,把他送了進來。
從半山的浮慵澗至山尖的攬月峰,山路兜轉,共五千五百級石階。除過夏日的閃電暴雨天,一年四季師兄弟們每日均要往返一遍,算是早課,其後才是一天裏正式的文武課程,寒來暑往,年復一年。
凡求學者,吃得苦中苦卻不一定能成人上人,須知一切還得看個人天分造化。師傅以五年為一期,十年為上限,考察弟子們的學習情況,資質平乏或心有雜念者學滿五年會被師傅宣布結業,遣送下山。而即便天資過人心無旁騖的優秀弟子一旦習滿十年時光,也得要收拾行囊,拜出師門。
而飛燕門最重要的一條門規,便是出得師門後,在這裏的一切便已是前塵,日後諸弟子無論做得高官豪俠青史留名,還是潛隱於世了無蹤跡,一切再與飛燕門毫無幹係,均不得以師門自居,一旦違背,師門將與他永不再見。因而江湖上僅聞飛燕門其名,卻不常見飛燕門弟子。而江南萬氏掌門萬天成,曾在即將下山之際因不舍之故偷攜了一枚銀燕鏢返家,之後卻不小心被身邊人看到傳了出去,隨即他的身份在江湖便已人盡皆知,造成了他不能重返師門的遺憾。
?
☆、茫茫垚蒼
? 垚蒼山。
群山環抱,雲煙深處。
如果說當今的武林還存有一方淨土,與世無爭,真正隻潛心於習武修身,頤養心性,那便是這片隱匿於深山,依山勢而起的青灰院落。這,便是飛燕門所在地。
朱子琰正沿著山路緩緩而行,許多年前他初次走上這條山路的情景漸漸在腦中浮現,那時候他剛經歷完人生第一次的變動,便是他第一次體會到家破人亡的滋味。
十八年前,先帝在位,如今的皇帝當時還是太子。在諸多皇子中,除過太子周搏,就隻有兆王周炬才幹謀略皆較為出眾,因此兄弟間雖表麵一團和氣,但太子私下對兆王還是存有忌憚。
彼時恰逢禦史台查出一樁徇私貪汙大案,證據直指兆王,太子輔臣們遂藉機大肆渲染,懇請嚴判,藉機狠狠打擊兆王,以除去後患。然而兆王一向狠辣決絕,豈會輕易被打倒,因而為自保,犧牲了手下的一名吏部侍郎,來替自己擋罪。盡管太子輔臣們不肯善罷甘休,但無奈那位忠心的吏部侍郎抵死咬定自己犯事,並且還沒等到案件宣判就已經在牢房裏自裁謝罪。而皇上大有對兆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意思,所以後來案件草草了結,沒能動搖兆王的實力,也沒能襯了太子一黨的意。
隻是可嘆那位畏罪自裁的吏部侍郎的妻子,原本夫妻伉儷情深,聽得丈夫死訊後一時間萬念俱灰,也自殺追隨丈夫去了。唯獨可憐那個一時間沒了爹娘的孤兒,那時尚且隻有五歲,由於是罪犯後人,薄情的親眷們唯恐避之不及能躲就躲,隻由他流落街頭。
世態炎涼,可悲可嘆。
那個畏罪自殺的官員,姓朱名牧良,正是朱子琰的父親。
那個孤苦無依的可憐孩子正是朱子琰。
正在他流浪之時,一名敦厚的男子將他尋到,帶他到了一間醫館。在那裏,原本隻剩半條小命的他慢慢被調養了過來,那男子本想叫自己的嶽丈——那位慈祥的老大夫收他做個學徒,老大夫卻搖搖頭:“這麽好的一副身子骨,單單學個醫倒是浪費了。”於是男子左右思量,在醫館過完那個冬天後,就領著他長途跋涉上了這垚蒼山。
男子不是這裏的門人弟子,他的嶽丈與這裏的掌門卻是故交,於是掌門收下了朱子琰。從此他在這裏住了下來,一呆就是十年。
那個敦厚的男子曾是他父親的一位舊識,那時也是位闖蕩江湖頗有盛名的俠客,名叫謝良,正是現如今他最敬重的大哥。
十年的光陰裏,他尊聽師傅教誨,每日與師兄們辛勤練武,刻苦讀書。大約是因為他曾飽嚐人生變故,因而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穩時光,並不曾有所怠慢。
雖然與其他門派的聲勢浩蕩相比,飛燕門弟子不過寥寥數十人,又半隱於世外,有些冷清,但也正是因為少了那些虛妄的塵世煩擾,這裏的弟子們才能潛心靜氣,習得真本領。
這其中當然包括朱子琰及與他年齡相仿的江允墨。
朱子琰到這裏時,江允墨已經先他半年而來。
與朱子琰相比,江允墨的幼年算是平順多了,他的家就在垚蒼山腳下的小村裏,幼時他常跟隨父親上山為飛燕門運送些糧食菜蔬,也就常有機會看那些弟子們日常的習武,聽他們讀書。他那時常常躲在角落安靜的看,有時也會抬起小胳膊腿模仿著比劃幾下。一日,師父正在回前幾日所教的功課,一位師兄背到“人恆過然後能改”的時候,卻怎麽也想不起來後麵的句子,支支吾吾了半天。而這時隻聽見門外有個童聲傳來:“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聲音稚嫩,一篇《孟子》卻背的流暢。師父吃驚,出門一看,正是那小小的江允墨。師父見他身子骨結實,目光炯炯有神,很是喜歡,遂動了收他為徒的心思。隨意與他的父親一提,而他父親也很有幾分遠見,並不想兒子將來如自己一般辛苦務農,平庸一生,於是懷著對師父的百般感謝,把他送了進來。
從半山的浮慵澗至山尖的攬月峰,山路兜轉,共五千五百級石階。除過夏日的閃電暴雨天,一年四季師兄弟們每日均要往返一遍,算是早課,其後才是一天裏正式的文武課程,寒來暑往,年復一年。
凡求學者,吃得苦中苦卻不一定能成人上人,須知一切還得看個人天分造化。師傅以五年為一期,十年為上限,考察弟子們的學習情況,資質平乏或心有雜念者學滿五年會被師傅宣布結業,遣送下山。而即便天資過人心無旁騖的優秀弟子一旦習滿十年時光,也得要收拾行囊,拜出師門。
而飛燕門最重要的一條門規,便是出得師門後,在這裏的一切便已是前塵,日後諸弟子無論做得高官豪俠青史留名,還是潛隱於世了無蹤跡,一切再與飛燕門毫無幹係,均不得以師門自居,一旦違背,師門將與他永不再見。因而江湖上僅聞飛燕門其名,卻不常見飛燕門弟子。而江南萬氏掌門萬天成,曾在即將下山之際因不舍之故偷攜了一枚銀燕鏢返家,之後卻不小心被身邊人看到傳了出去,隨即他的身份在江湖便已人盡皆知,造成了他不能重返師門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