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返鄉
得到空間的我在饑荒年代吃飽穿暖 作者:風中折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肖衛國在路上的時候,考慮著是否讓爺爺奶奶也進城生活,因為接下來的鄉下堪稱是人間煉獄。
但是,不確定爺爺奶奶的意願。
實在不行,就明年再接二老進城好了。
騎到肖家大隊的時候,正是半下午,秋老虎的威力很大,一路上讓肖衛國的衣服都濕透了。
在河邊沒看到肖衛軍的身影,肖衛國很是欣慰,猜想應該是上學去了吧。
後續得把幾個弟弟妹妹的學校轉到城裏,當然,前提是把戶口先轉到城裏再說。
當下時代,子女的戶口是隨母親,他也不知道他家這種情況,肖紅梅她們的戶口,能不能隨著他父親的戶口轉移,明天得問一下才行。
肖衛國又想到了招娣她們姐妹四個,也就是自己二伯家的四個姑娘,暫時來說,沒什麽好辦法,隻能後續在困難時期多幫幫忙好了。
必然是不能看著幾個懂事的妹妹夭折的。
先來到爺爺奶奶家,爺爺去上工還沒回來,家裏隻有奶奶在。
肖衛國想起之前大食堂前夕幫奶奶保存的小閘子,連忙從空間拿了出來,放在一個袋子裏。
今天回來的匆忙,也沒帶什麽東西回家,想到幾個弟弟妹妹,又從空間拿出一些桃酥放在袋子裏,跨在自行車把上,推著進門。
正在掃地的奶奶聽到動靜,抬頭看到是自家大孫回來了。
整個臉瞬間變成了一個大笑臉,用小腳慢慢的走向肖衛國,嘴裏念叨道:“乖孫,你咋又回來了,不年不節的,別天天回家,要在城裏好好工作才是。”
肖衛國連忙架起車架,緊走兩步攙扶起奶奶,說道:“奶,我工作特性就是這樣,到處跑呢,上山下鄉的采購物資,離家近的話,我就會拐回來看看你們,所以不用擔心我的工作的。”
“那就好,你這城裏的工作難得的很,自然要珍惜,可千萬不能像城裏人學,他們得來的容易,就不會珍惜呢。
不管幹啥,會珍惜的人才有福。”奶奶一邊走,一邊回頭對著肖衛國說著。
肖衛國自然連聲應是,不能駁了長輩的好意。
肖衛國又問道:“奶,我爺他們啥時候下工呀,等他們回家,我有個好消息給你們說。”
“你爺他們要幹到6點才下工呢,乖孫,你餓不餓,我給你做點飯吃吧。”奶奶說道。
肖衛國連忙阻止奶奶,說道:“奶,我中午吃的席麵,吃的好多肉,咱等晚上再吃,晚上還是去大食堂吃飯是吧,現在大食堂的飯怎麽樣。”
奶奶聽到這話,低聲哼了一下,坐在椅子上,說道:“乖孫呀,哪還有什麽大食堂呀。早都解散了,前段時間,按照每戶人數,分了點糧食,就讓各回各家做飯去。
說是什麽等返銷糧到就好了,這左等右等都不見蹤影。
每次問你們功林叔,都說快了快了,我看玄乎。”
說到這,奶奶低聲的給肖衛國又說道:“聽說大隊的頭頭們,把咱大隊生產的糧食都上交上去了,才讓我們都吃不上飯呀。”
肖衛國連忙追問道:“奶,那每家每戶都分了多少糧食,夠吃到來年夏收嗎?”
“夏收?我看過年都夠嗆,每人都隻分了20斤的玉米麵,和50斤的紅薯,作孽呀。”奶奶說著,又不停地哭了起來。
肖衛國盤算著,就這麽點東西,讓一個成年人省吃儉用的吃兩個月都夠嗆,但是,卻要堅持到來年的夏收。
而來年的夏收才是天氣影響的第一個收獲季,人禍接著天災。
怪不得會造成那麽嚴重的後果。
希望功林叔能爭取要到點返銷糧吧,這樣,最起碼這個季節能度過去,明年就再說明年的事。
和奶奶聊著天,沒過一會,大隊小學就放學了,肖衛軍本來是過來找小石頭玩,但是,他卻看到了他大哥的車停在爺爺家的院子門口。
頓時意識到大哥回家了,急忙衝進院子,嘴裏大聲喊著:“大哥。”
肖衛國把目光放在猛跑進來的肖衛軍身上,感覺這小孩子好像長高了不少,確實,這段時間又是大食堂,又是他給開小灶的,吃的確實不差,怪不得長高了些。
肖衛國整個人都撲進了肖衛國的懷裏,帶的坐著的椅子都往後斜了一下。
肖衛國摸著肖衛軍的小腦袋,問道:“你姐姐他們了。”
說話的時候,把袋子裏的桃酥給拿了出來,遞給肖衛軍,繼續說道:“給,你們姐弟幾個分了吧,記得給爺奶留點。”
肖衛軍看到桃酥,口水差點沒流出來,隨著大食堂的沒落,他已經好幾天沒好好吃飯了,每天要麽就是蒸紅薯,要麽就是玉米糊糊,沒其他的東西。
現在的大食堂也不能說關閉,隻是說暫時關幾天,大隊社員暫時在家裏做幾天飯,等待大食堂的重新開業。
肖衛軍拿出幾個碗,先給爺爺奶奶分了一份,剩下的,他平均分到各個碗裏,對著大哥說道:“大哥,你給我看著,我叫姐他們過來。”
說著急匆匆的跑走了。
奶奶這時起身對著肖衛國說道:“乖孫,你歇著,奶奶這就做晚飯。”
說著,奶奶就拿著瓢,來到裏屋的位置,小心翼翼的翻出糧食袋,從裏麵挖了一碗,想了想,又挖了一碗出來。
肖衛國在想,要不要明天送回家一些糧食,可以讓爺爺奶奶不那麽拮據。
二老的身子不像年輕人那麽壯實,不好好吃飯可不行。
後續看情況吧,暫時家裏糧食是有的,還沒到山窮水盡的那個時候,先忙完父親肖平樂的工作事情以後再說。
沒一會,肖衛軍就領著肖紅梅、肖蓮心過來了,肖紅梅還拉著老五肖啟功的小手。
後媽離開以後,老五肖啟功倒是肖紅梅帶的多,隻有紅梅上學以後,才會把老五給到奶奶帶,不得不說長姐如母是有原因的。
這個年代都是大帶小,一個帶一個的過來,往往家裏最大的姑娘,就是帶娃的主力軍,幫自己父母帶了一個又一個。
才支撐起這個年代每家每戶都生五個以上的盛況。
但是,不確定爺爺奶奶的意願。
實在不行,就明年再接二老進城好了。
騎到肖家大隊的時候,正是半下午,秋老虎的威力很大,一路上讓肖衛國的衣服都濕透了。
在河邊沒看到肖衛軍的身影,肖衛國很是欣慰,猜想應該是上學去了吧。
後續得把幾個弟弟妹妹的學校轉到城裏,當然,前提是把戶口先轉到城裏再說。
當下時代,子女的戶口是隨母親,他也不知道他家這種情況,肖紅梅她們的戶口,能不能隨著他父親的戶口轉移,明天得問一下才行。
肖衛國又想到了招娣她們姐妹四個,也就是自己二伯家的四個姑娘,暫時來說,沒什麽好辦法,隻能後續在困難時期多幫幫忙好了。
必然是不能看著幾個懂事的妹妹夭折的。
先來到爺爺奶奶家,爺爺去上工還沒回來,家裏隻有奶奶在。
肖衛國想起之前大食堂前夕幫奶奶保存的小閘子,連忙從空間拿了出來,放在一個袋子裏。
今天回來的匆忙,也沒帶什麽東西回家,想到幾個弟弟妹妹,又從空間拿出一些桃酥放在袋子裏,跨在自行車把上,推著進門。
正在掃地的奶奶聽到動靜,抬頭看到是自家大孫回來了。
整個臉瞬間變成了一個大笑臉,用小腳慢慢的走向肖衛國,嘴裏念叨道:“乖孫,你咋又回來了,不年不節的,別天天回家,要在城裏好好工作才是。”
肖衛國連忙架起車架,緊走兩步攙扶起奶奶,說道:“奶,我工作特性就是這樣,到處跑呢,上山下鄉的采購物資,離家近的話,我就會拐回來看看你們,所以不用擔心我的工作的。”
“那就好,你這城裏的工作難得的很,自然要珍惜,可千萬不能像城裏人學,他們得來的容易,就不會珍惜呢。
不管幹啥,會珍惜的人才有福。”奶奶一邊走,一邊回頭對著肖衛國說著。
肖衛國自然連聲應是,不能駁了長輩的好意。
肖衛國又問道:“奶,我爺他們啥時候下工呀,等他們回家,我有個好消息給你們說。”
“你爺他們要幹到6點才下工呢,乖孫,你餓不餓,我給你做點飯吃吧。”奶奶說道。
肖衛國連忙阻止奶奶,說道:“奶,我中午吃的席麵,吃的好多肉,咱等晚上再吃,晚上還是去大食堂吃飯是吧,現在大食堂的飯怎麽樣。”
奶奶聽到這話,低聲哼了一下,坐在椅子上,說道:“乖孫呀,哪還有什麽大食堂呀。早都解散了,前段時間,按照每戶人數,分了點糧食,就讓各回各家做飯去。
說是什麽等返銷糧到就好了,這左等右等都不見蹤影。
每次問你們功林叔,都說快了快了,我看玄乎。”
說到這,奶奶低聲的給肖衛國又說道:“聽說大隊的頭頭們,把咱大隊生產的糧食都上交上去了,才讓我們都吃不上飯呀。”
肖衛國連忙追問道:“奶,那每家每戶都分了多少糧食,夠吃到來年夏收嗎?”
“夏收?我看過年都夠嗆,每人都隻分了20斤的玉米麵,和50斤的紅薯,作孽呀。”奶奶說著,又不停地哭了起來。
肖衛國盤算著,就這麽點東西,讓一個成年人省吃儉用的吃兩個月都夠嗆,但是,卻要堅持到來年的夏收。
而來年的夏收才是天氣影響的第一個收獲季,人禍接著天災。
怪不得會造成那麽嚴重的後果。
希望功林叔能爭取要到點返銷糧吧,這樣,最起碼這個季節能度過去,明年就再說明年的事。
和奶奶聊著天,沒過一會,大隊小學就放學了,肖衛軍本來是過來找小石頭玩,但是,他卻看到了他大哥的車停在爺爺家的院子門口。
頓時意識到大哥回家了,急忙衝進院子,嘴裏大聲喊著:“大哥。”
肖衛國把目光放在猛跑進來的肖衛軍身上,感覺這小孩子好像長高了不少,確實,這段時間又是大食堂,又是他給開小灶的,吃的確實不差,怪不得長高了些。
肖衛國整個人都撲進了肖衛國的懷裏,帶的坐著的椅子都往後斜了一下。
肖衛國摸著肖衛軍的小腦袋,問道:“你姐姐他們了。”
說話的時候,把袋子裏的桃酥給拿了出來,遞給肖衛軍,繼續說道:“給,你們姐弟幾個分了吧,記得給爺奶留點。”
肖衛軍看到桃酥,口水差點沒流出來,隨著大食堂的沒落,他已經好幾天沒好好吃飯了,每天要麽就是蒸紅薯,要麽就是玉米糊糊,沒其他的東西。
現在的大食堂也不能說關閉,隻是說暫時關幾天,大隊社員暫時在家裏做幾天飯,等待大食堂的重新開業。
肖衛軍拿出幾個碗,先給爺爺奶奶分了一份,剩下的,他平均分到各個碗裏,對著大哥說道:“大哥,你給我看著,我叫姐他們過來。”
說著急匆匆的跑走了。
奶奶這時起身對著肖衛國說道:“乖孫,你歇著,奶奶這就做晚飯。”
說著,奶奶就拿著瓢,來到裏屋的位置,小心翼翼的翻出糧食袋,從裏麵挖了一碗,想了想,又挖了一碗出來。
肖衛國在想,要不要明天送回家一些糧食,可以讓爺爺奶奶不那麽拮據。
二老的身子不像年輕人那麽壯實,不好好吃飯可不行。
後續看情況吧,暫時家裏糧食是有的,還沒到山窮水盡的那個時候,先忙完父親肖平樂的工作事情以後再說。
沒一會,肖衛軍就領著肖紅梅、肖蓮心過來了,肖紅梅還拉著老五肖啟功的小手。
後媽離開以後,老五肖啟功倒是肖紅梅帶的多,隻有紅梅上學以後,才會把老五給到奶奶帶,不得不說長姐如母是有原因的。
這個年代都是大帶小,一個帶一個的過來,往往家裏最大的姑娘,就是帶娃的主力軍,幫自己父母帶了一個又一個。
才支撐起這個年代每家每戶都生五個以上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