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鯤鵬級宇宙飛船
從地球到宇宙隻因有科技交易係統 作者:黑雲556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科並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尋找高級冶煉設備和製造台的資源。
他仔細地研究了這些資源的特性和用途,並將它們標注在科技樹上。
這樣,所有人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所需資源的重要性,優先尋找這些資源。
最後,林科結束了通訊。他再次把幾項科技也添加進科技樹,並讓小七聯係量子實驗室,讓他們盡快研究出超距通訊。
要知道,超距通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技,能夠讓他在宇宙中更自由地通訊和探索。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便來到了 2024 年 12 月 25 日。
這一天正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聖誕節,但對攀登科技而言,它同樣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曆經大半個月的辛勤耕耘與不懈奮鬥,航天中心成功地研發和製造出一艘嶄新的宇宙飛船——“鯤鵬級”。
作為航天中心的負責人,鄭教授難掩喜悅之情,表示未來將會湧現更多類似的宇宙飛船,並強調為它們取個合適的名字至關重要。
就如同汽車界的分類一般,如卡車、客車、轎車等,日後的宇宙飛船也將以“鯤鵬級”或其他名稱來區分。
“鯤鵬級”宇宙飛船相較於先前的“玄鳥號”空天飛機,其規模更為宏大且技術更為先進。
從外觀來看,“鯤鵬級”宇宙飛船猶如一隻伏地的等邊三角形,底部設有八個輔助推進器以及兩對起落架。
而在三角形後端,則配備著兩部大型加力推進器。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飛船的穩定性和操控性,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鯤鵬級”宇宙飛船長達207米,翼展長度為205米,高度為32米。是真正的龐然巨物。
如此巨大的體積帶來了驚人的運輸能力,它能夠將重達 500 噸的物資送往遙遠的太空。
不僅如此,\"鯤鵬級\"宇宙飛船內部設施齊全,擁有生活艙、科學實驗艙、物資儲備艙等多個功能區域,完全可以滿足宇航員長時間太空飛行的需求。
除此之外,\"鯤鵬級\"宇宙飛船還配備了強大的護盾發生器和先進的激光防禦塔。
並且,在某些特定位置預留了空位,以便未來根據需要隨時安裝其他裝備。
這艘飛船的核心部分是一台550c量子計算機,其中融入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這一傑作是流浪地球世界與紅後智慧的結晶,僅僅略遜於小七一籌。
它足以被稱為中級人工智能。同時,飛船內還配備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當抵達火星後,人工智能將能夠操控這些機器人展開自動化作業。
宇宙飛船首先將進行繞地飛行和登月測試,測試完成以後,將直接前往火星。
本來測試隻需要一天時間,登火計劃可以在12月27日就開始的。不過領導給出指示,要在2025年的1月1日這天開始計劃,和米國的時間定在同一天。別苗頭的心思不言而喻。
用領導的話說,就是要在他們最得意的時候,打敗他們。
林科能怎麽辦,隻能按命令行事。
第一艘“鯤鵬級”宇宙飛船因為還是屬於攀登科技,還是被取名為“鯤鵬1號”。以後對外出售了,或許會有他的新名字。
“鯤鵬一號”的船員核定是 10 人,這次帶隊的是郭有亮和張華,他們已經適應了強化後的身體。
加上國家航天局的航天員葉夢飛。其餘 7 名隊員是從各部門選拔出來的精英,分別是地質專家方曉如、天體物理專家梅言明、生物專家李承澤、醫學專家陳萍、氣象與環境專家莫少則、計算機和通訊專家馬兆、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劉天銘。
繞地飛行和登月計劃都非常順利,有著強大的人工智能協調,一切都是那麽的有條不紊。
米國航天局在鯤鵬一號起飛的那一刻,就發現了它。不過他們對此毫無辦法,隻能期待這次的登火計劃能夠為他們扭轉一些劣勢。
現在整個米國包括其盟友,都知道即將登火,希望不會出現任何變故。
時間很快就到了 2025 年元月 1 日,伏羲城,航天中心的廣場上,所有人都準備就緒。
郭有亮和張華穿著特製的宇航服,站在最前方,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和期待。身後是其他 8 名隊員,每個人都神情嚴肅,目光堅定。
隨著倒計時的結束,飛船點火起飛,巨大的推力讓整個地麵都微微顫抖起來。飛
船逐漸升空,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了天空之中。
這震撼人心的一幕在全網直播著,每一個角落的人們都目睹到了這驚心動魄的場景。
而此時,郭有亮和張華等人正靜靜地坐在駕駛艙內,思緒飄回到了出發前那個緊張而激動的時刻。
當時,唐周局長嚴肅地對他們說道:“我們這次登上火星的任務,盡管麵臨著與米國激烈的競爭,但我們的節奏絕不能被打亂。
畢竟,我們遠赴火星並非隻是給人看的表演,而是肩負著重要使命。
此次的主要目標,便是深入探索火星,詳細了解它的地質構造以及礦產分布情況。
此外,還要在火星上建立起一座穩固的基地,並配套建設自動化工廠。”
“鯤鵬一號”此次承載著一套完備的自動化設備,這些先進的科技裝備包括微型核聚變電站、行星護盾發生器、高效的自動化礦物采集設備、多功能製造台、智能的 550c 和強大的建設機器人及機甲等。
這座未來的基地將由名為“熒惑”的人工智能負責全麵管理和運作。
隻要火星上的礦產資源充足,“熒惑”就能自主開啟基地和工廠的建設進程。
待到下一次到來時,隻需攜帶可控核聚變燃料氦-3資源和人類的生存物資就好了。
如果火星上存在可控核聚變燃料,那無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這樣一來,基地將會成為一台永遠不會停歇的機器,不斷地開采資源、建設設施。隻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它甚至可以將整個火星完全覆蓋。
他仔細地研究了這些資源的特性和用途,並將它們標注在科技樹上。
這樣,所有人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所需資源的重要性,優先尋找這些資源。
最後,林科結束了通訊。他再次把幾項科技也添加進科技樹,並讓小七聯係量子實驗室,讓他們盡快研究出超距通訊。
要知道,超距通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技,能夠讓他在宇宙中更自由地通訊和探索。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便來到了 2024 年 12 月 25 日。
這一天正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聖誕節,但對攀登科技而言,它同樣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曆經大半個月的辛勤耕耘與不懈奮鬥,航天中心成功地研發和製造出一艘嶄新的宇宙飛船——“鯤鵬級”。
作為航天中心的負責人,鄭教授難掩喜悅之情,表示未來將會湧現更多類似的宇宙飛船,並強調為它們取個合適的名字至關重要。
就如同汽車界的分類一般,如卡車、客車、轎車等,日後的宇宙飛船也將以“鯤鵬級”或其他名稱來區分。
“鯤鵬級”宇宙飛船相較於先前的“玄鳥號”空天飛機,其規模更為宏大且技術更為先進。
從外觀來看,“鯤鵬級”宇宙飛船猶如一隻伏地的等邊三角形,底部設有八個輔助推進器以及兩對起落架。
而在三角形後端,則配備著兩部大型加力推進器。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飛船的穩定性和操控性,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鯤鵬級”宇宙飛船長達207米,翼展長度為205米,高度為32米。是真正的龐然巨物。
如此巨大的體積帶來了驚人的運輸能力,它能夠將重達 500 噸的物資送往遙遠的太空。
不僅如此,\"鯤鵬級\"宇宙飛船內部設施齊全,擁有生活艙、科學實驗艙、物資儲備艙等多個功能區域,完全可以滿足宇航員長時間太空飛行的需求。
除此之外,\"鯤鵬級\"宇宙飛船還配備了強大的護盾發生器和先進的激光防禦塔。
並且,在某些特定位置預留了空位,以便未來根據需要隨時安裝其他裝備。
這艘飛船的核心部分是一台550c量子計算機,其中融入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這一傑作是流浪地球世界與紅後智慧的結晶,僅僅略遜於小七一籌。
它足以被稱為中級人工智能。同時,飛船內還配備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當抵達火星後,人工智能將能夠操控這些機器人展開自動化作業。
宇宙飛船首先將進行繞地飛行和登月測試,測試完成以後,將直接前往火星。
本來測試隻需要一天時間,登火計劃可以在12月27日就開始的。不過領導給出指示,要在2025年的1月1日這天開始計劃,和米國的時間定在同一天。別苗頭的心思不言而喻。
用領導的話說,就是要在他們最得意的時候,打敗他們。
林科能怎麽辦,隻能按命令行事。
第一艘“鯤鵬級”宇宙飛船因為還是屬於攀登科技,還是被取名為“鯤鵬1號”。以後對外出售了,或許會有他的新名字。
“鯤鵬一號”的船員核定是 10 人,這次帶隊的是郭有亮和張華,他們已經適應了強化後的身體。
加上國家航天局的航天員葉夢飛。其餘 7 名隊員是從各部門選拔出來的精英,分別是地質專家方曉如、天體物理專家梅言明、生物專家李承澤、醫學專家陳萍、氣象與環境專家莫少則、計算機和通訊專家馬兆、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劉天銘。
繞地飛行和登月計劃都非常順利,有著強大的人工智能協調,一切都是那麽的有條不紊。
米國航天局在鯤鵬一號起飛的那一刻,就發現了它。不過他們對此毫無辦法,隻能期待這次的登火計劃能夠為他們扭轉一些劣勢。
現在整個米國包括其盟友,都知道即將登火,希望不會出現任何變故。
時間很快就到了 2025 年元月 1 日,伏羲城,航天中心的廣場上,所有人都準備就緒。
郭有亮和張華穿著特製的宇航服,站在最前方,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和期待。身後是其他 8 名隊員,每個人都神情嚴肅,目光堅定。
隨著倒計時的結束,飛船點火起飛,巨大的推力讓整個地麵都微微顫抖起來。飛
船逐漸升空,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了天空之中。
這震撼人心的一幕在全網直播著,每一個角落的人們都目睹到了這驚心動魄的場景。
而此時,郭有亮和張華等人正靜靜地坐在駕駛艙內,思緒飄回到了出發前那個緊張而激動的時刻。
當時,唐周局長嚴肅地對他們說道:“我們這次登上火星的任務,盡管麵臨著與米國激烈的競爭,但我們的節奏絕不能被打亂。
畢竟,我們遠赴火星並非隻是給人看的表演,而是肩負著重要使命。
此次的主要目標,便是深入探索火星,詳細了解它的地質構造以及礦產分布情況。
此外,還要在火星上建立起一座穩固的基地,並配套建設自動化工廠。”
“鯤鵬一號”此次承載著一套完備的自動化設備,這些先進的科技裝備包括微型核聚變電站、行星護盾發生器、高效的自動化礦物采集設備、多功能製造台、智能的 550c 和強大的建設機器人及機甲等。
這座未來的基地將由名為“熒惑”的人工智能負責全麵管理和運作。
隻要火星上的礦產資源充足,“熒惑”就能自主開啟基地和工廠的建設進程。
待到下一次到來時,隻需攜帶可控核聚變燃料氦-3資源和人類的生存物資就好了。
如果火星上存在可控核聚變燃料,那無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這樣一來,基地將會成為一台永遠不會停歇的機器,不斷地開采資源、建設設施。隻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它甚至可以將整個火星完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