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呢,竟然已經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了麽?
皇帝一直沒有出聲,隻深深嘆了口氣。
沒等皇帝有何行動,內閣輔臣萬安與劉吉帥同六科十三道聯名上疏,陳述近年來西廠的諸般劣行,請求罷黜西廠。
其實西廠在汪直嚴格管理之下,即使是他不在京城的時間,也沒人惹出過什麽明顯罪行,奏疏上可列舉的無非是西廠的人太過兇悍嚇得平民和官員如何無法正常工作生活之類。內容不重要,主要是大家都認為汪直已經失寵,到了給皇帝一個由頭處置他的時候了。
萬安與劉吉奏疏寫得很有水平,最後還隱晦點出另一個意思:反正汪直現今有了別的職差,西廠沒了首領已經形同虛設,幹脆革除得了。
皇帝很痛快地下旨應允,革罷西廠,群臣一片欣然。
萬安緊接著又上疏勸皇帝招汪直回京,所述理由簡而言之就是:汪直年幼無知,與王越那個老狐狸朝夕相處難保不被其忽悠的犯錯誤。
理由雖然荒誕,畢竟隻是給皇帝遞個□□,皇帝又順勢應允,並下旨調汪直到南京禦馬監任職。
在外人眼裏,怎麽看都是皇帝對汪直徹底生厭,要卸磨殺驢了。
汪直在宣府接到聖旨倒沒有任何意外,這些命運轉變他即使不知具體年份,也知道個大概。連王越接旨都有點慌神了,覺得自己仕途可能要完蛋,汪直卻一點都不慌,自己有那麽多的靠山,有那麽多真心好朋友,絕不會落得什麽悲涼境地,他此時隻是有點猜不透皇帝的想法。
近幾年相處下來,他已經真心把皇帝也看做了如萬貴妃、李唐、懷恩、李質一樣親近又值得交心的親友,如果皇帝真的信了那些小人的挑撥,對他起了懷疑,汪直不會怕,卻會難過。
雖然調職南京,他總還是要先回北京的。從宣府回京的一路上,汪直都在憂心,會不會等回去皇帝已經不想見他了,連個解釋的機會也不給他留,甚至連他去辭別萬貴妃和李唐的機會都不給了……
好在一切都是多慮,他進京的消息一送入幹清宮,皇帝立刻便傳旨召見。待得見了麵,皇帝就像見了闊別許久的親兒子一般,不等他行完禮便一把拉他到近前上下端詳著道:「瞧你既黑了也受了,可見是辛苦你了。」
汪直有些鼻子發酸,帶動的眉毛也跟著皺了皺。他如今剛好周歲二十,早已是一副大人樣子,臉卻仍有稚氣,這表情也像極了小時候的模樣。過去這些年,經歷了那麽多的事,竟都沒怎麽變。
他本來是為自己小人之心錯怪了皇上而內疚,皇帝見到卻錯會成了另一重意思,趕忙溫言解釋:「你不曉得,這陣子針對你的各樣言論越來越多,朕是擔憂,如此下去你愈發樹大招風,萬一將來一個不慎被他們揪住什麽把柄,到時群臣聯名逼朕處置你,也都是麻煩。縱是朕能護得住你,難保等到朕百年之後,還會有人對你清算。倒不如趁著你樹敵還不甚多,及早收手。
你看這些年來有你相助,京城官員大為收斂,邊防軍紀也大有改善,你已然幫了朕老大的忙,朕便想著,也該叫你歇歇了。你放心,什麽貶謫都是做給外人看的,等你去到南京,絕沒一個人敢為難你,朕是要你功臣身退,去享清福的。到時你什麽職差都不用管,成日隻想著怎麽玩就好……」
被皇帝這麽拉著手敘敘解釋安撫,普天之下還有誰能享受到這般待遇?汪直愈發鼻子發酸,堪堪忍住沒落下淚來,等皇帝交代完了,他說道:「皇爺放心,奴婢不是怕被您貶謫。您要奴婢做什麽,奴婢都該盡力為您做好,絕無二話。來前奴婢隻是擔心……擔心您聽信那些小人讒言,從而生氣難過。」
皇帝嘆了口氣,含笑道:「你看,你怕我生氣難過,我也怕你生氣難過,咱倆既有這份心,又如何還會受了外人挑撥,變得生分?你說是不是?」
汪直忍不住抬起視線,與皇帝直直對視,一時視線還是忍也忍不住地模糊了。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隻是……皇爺,奴婢覺得,自己盡力還不夠,為您做的事還不夠多呢。」說到底他才剛滿二十,這年紀就退休,實在有點對不住國家對不住領導。
皇帝笑嘆:「已經夠多的了,家國天下,總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你做了你的事,剩下的,就交給朕與你師父這些人去操心吧。」
成化十八年三月,陳鉞因被揭發受賄被迫致仕,之後不久鹹寧伯王越亦獲罪除名,發往湖北安陸州。其餘汪直「黨羽」接連獲罪貶謫,但這僅限於汪直那些官場上的酒肉朋友,都是為前程攀附他的,沒一個他真心關切的人。
李質仍好好在司禮監做著長隨,已經是覃昌手下最得力的下屬,汪直的忠心手下韋瑛因仇恨拉得有點多,隻能被貶官回鄉,但也私下得了豐厚賞賜。
自李唐生下次子朱佑杬之後,就像解開了一個封印,宮裏接連傳出喜訊,皇子和公主如雨後春筍般接連生出,周太後對皇帝子息的憂慮一去不復返。皇帝不再專注隻耕李唐這一塊地,李唐就沒再懷孕生孩子,每日與萬貴妃一齊照料兩個兒子,日子過得清閑又快活。
果兒朱佑樘一直延續著正德附體的作風,上學讀書期間一邊被稱讚聰明過人一邊被訓斥頑劣難管,汪直斷言這孩子以後一定比歷史上的孝宗更有出息,隻是到時還能不能得個「孝宗」這樣的美稱就難說了。
皇帝一直沒有出聲,隻深深嘆了口氣。
沒等皇帝有何行動,內閣輔臣萬安與劉吉帥同六科十三道聯名上疏,陳述近年來西廠的諸般劣行,請求罷黜西廠。
其實西廠在汪直嚴格管理之下,即使是他不在京城的時間,也沒人惹出過什麽明顯罪行,奏疏上可列舉的無非是西廠的人太過兇悍嚇得平民和官員如何無法正常工作生活之類。內容不重要,主要是大家都認為汪直已經失寵,到了給皇帝一個由頭處置他的時候了。
萬安與劉吉奏疏寫得很有水平,最後還隱晦點出另一個意思:反正汪直現今有了別的職差,西廠沒了首領已經形同虛設,幹脆革除得了。
皇帝很痛快地下旨應允,革罷西廠,群臣一片欣然。
萬安緊接著又上疏勸皇帝招汪直回京,所述理由簡而言之就是:汪直年幼無知,與王越那個老狐狸朝夕相處難保不被其忽悠的犯錯誤。
理由雖然荒誕,畢竟隻是給皇帝遞個□□,皇帝又順勢應允,並下旨調汪直到南京禦馬監任職。
在外人眼裏,怎麽看都是皇帝對汪直徹底生厭,要卸磨殺驢了。
汪直在宣府接到聖旨倒沒有任何意外,這些命運轉變他即使不知具體年份,也知道個大概。連王越接旨都有點慌神了,覺得自己仕途可能要完蛋,汪直卻一點都不慌,自己有那麽多的靠山,有那麽多真心好朋友,絕不會落得什麽悲涼境地,他此時隻是有點猜不透皇帝的想法。
近幾年相處下來,他已經真心把皇帝也看做了如萬貴妃、李唐、懷恩、李質一樣親近又值得交心的親友,如果皇帝真的信了那些小人的挑撥,對他起了懷疑,汪直不會怕,卻會難過。
雖然調職南京,他總還是要先回北京的。從宣府回京的一路上,汪直都在憂心,會不會等回去皇帝已經不想見他了,連個解釋的機會也不給他留,甚至連他去辭別萬貴妃和李唐的機會都不給了……
好在一切都是多慮,他進京的消息一送入幹清宮,皇帝立刻便傳旨召見。待得見了麵,皇帝就像見了闊別許久的親兒子一般,不等他行完禮便一把拉他到近前上下端詳著道:「瞧你既黑了也受了,可見是辛苦你了。」
汪直有些鼻子發酸,帶動的眉毛也跟著皺了皺。他如今剛好周歲二十,早已是一副大人樣子,臉卻仍有稚氣,這表情也像極了小時候的模樣。過去這些年,經歷了那麽多的事,竟都沒怎麽變。
他本來是為自己小人之心錯怪了皇上而內疚,皇帝見到卻錯會成了另一重意思,趕忙溫言解釋:「你不曉得,這陣子針對你的各樣言論越來越多,朕是擔憂,如此下去你愈發樹大招風,萬一將來一個不慎被他們揪住什麽把柄,到時群臣聯名逼朕處置你,也都是麻煩。縱是朕能護得住你,難保等到朕百年之後,還會有人對你清算。倒不如趁著你樹敵還不甚多,及早收手。
你看這些年來有你相助,京城官員大為收斂,邊防軍紀也大有改善,你已然幫了朕老大的忙,朕便想著,也該叫你歇歇了。你放心,什麽貶謫都是做給外人看的,等你去到南京,絕沒一個人敢為難你,朕是要你功臣身退,去享清福的。到時你什麽職差都不用管,成日隻想著怎麽玩就好……」
被皇帝這麽拉著手敘敘解釋安撫,普天之下還有誰能享受到這般待遇?汪直愈發鼻子發酸,堪堪忍住沒落下淚來,等皇帝交代完了,他說道:「皇爺放心,奴婢不是怕被您貶謫。您要奴婢做什麽,奴婢都該盡力為您做好,絕無二話。來前奴婢隻是擔心……擔心您聽信那些小人讒言,從而生氣難過。」
皇帝嘆了口氣,含笑道:「你看,你怕我生氣難過,我也怕你生氣難過,咱倆既有這份心,又如何還會受了外人挑撥,變得生分?你說是不是?」
汪直忍不住抬起視線,與皇帝直直對視,一時視線還是忍也忍不住地模糊了。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隻是……皇爺,奴婢覺得,自己盡力還不夠,為您做的事還不夠多呢。」說到底他才剛滿二十,這年紀就退休,實在有點對不住國家對不住領導。
皇帝笑嘆:「已經夠多的了,家國天下,總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你做了你的事,剩下的,就交給朕與你師父這些人去操心吧。」
成化十八年三月,陳鉞因被揭發受賄被迫致仕,之後不久鹹寧伯王越亦獲罪除名,發往湖北安陸州。其餘汪直「黨羽」接連獲罪貶謫,但這僅限於汪直那些官場上的酒肉朋友,都是為前程攀附他的,沒一個他真心關切的人。
李質仍好好在司禮監做著長隨,已經是覃昌手下最得力的下屬,汪直的忠心手下韋瑛因仇恨拉得有點多,隻能被貶官回鄉,但也私下得了豐厚賞賜。
自李唐生下次子朱佑杬之後,就像解開了一個封印,宮裏接連傳出喜訊,皇子和公主如雨後春筍般接連生出,周太後對皇帝子息的憂慮一去不復返。皇帝不再專注隻耕李唐這一塊地,李唐就沒再懷孕生孩子,每日與萬貴妃一齊照料兩個兒子,日子過得清閑又快活。
果兒朱佑樘一直延續著正德附體的作風,上學讀書期間一邊被稱讚聰明過人一邊被訓斥頑劣難管,汪直斷言這孩子以後一定比歷史上的孝宗更有出息,隻是到時還能不能得個「孝宗」這樣的美稱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