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阿醜表演得滑稽,在場眾人一陣哄堂大笑,萬貴妃與李唐卻隱含憂色地對望了一眼,又一同去看皇帝,皇帝倒像是沒多想什麽,同樣隨著大家一笑而過。
事後李唐與萬貴妃私下碰了頭,萬貴妃便擇機去探皇帝的口風,皇帝坦言道:「放心,朕心裏有數。」
萬貴妃聽後便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放下心來。
皇帝與汪直曾經朝夕相處了多少年,互相之間的信任早已十分牢固,哪裏會是才分開幾個月便能被外人挑撥動搖的?早年看一些歷史故事,見到帝王輕易聽信讒言,對曾經的心腹臣子生疑,皇帝都會很鄙視,覺得那樣的帝王傻到家了,活該丟了江山丟了命,如今他自己又怎可能做那種傻事?
不過有件事也確實該提起重視了。
阿醜這次的事並不是個例,近兩年因為汪直屢次被派出監軍,對西廠的直接管理難免鬆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針對他的西廠下屬們挑刺參奏,其中有文官,也有東廠提督尚銘。汪直離京的時間越長,這樣的參奏就越多。而真要去查其實又查不出什麽大事,都是些官場常見的曠工早退之類雞毛蒜皮。
這些都充分反映出來一個現實——汪直拉的仇恨已經相當多了。是時候該處理一下了,不然說不定就要為他釀成大禍。
在宣府的時候,有天閑談,王越對汪直說起自己偶然聽來的一樁「奇聞」,說皇帝陛下平日與萬貴妃親密敦倫之時,總會拆一名小內宦在一旁拿著某些工具輔助助興。王越隻當是個聽來的荒誕笑話講給汪直聽,汪直聽後卻是大驚失色。
與那些街頭小黃書的瞎編不同,這條傳聞有著部分屬實,皇帝近兩年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了需求更多刺激,卻是在那種時候安排人拿些情趣用品助興,但參與的都是宮女,絕沒宦官,不然皇帝的女人被宦官看光了,不是皇帝自己吃虧嗎?
汪直知道這回事,但絕沒目睹過,更沒參與過。雖然王越麵上隻是說笑話,汪直卻感覺得出,這傳聞就是編排他的,不但傳聞當中那個為皇帝貴妃助興的人就是他汪太監,而且還要讓聽到的人都以為,對外傳出這個消息的人就是他汪直。
那樣問題可就嚴重了!
他立刻寫了一封信發往京師,向皇帝申明現在有關宮廷內帷的一些謠言是有心人蓄意為之,絕非自己所泄露。
信件走廠衛的絕密渠道,確保直接送達皇帝之手。皇帝看過之後,當天就與萬貴妃聊起這事,荒誕笑著說:「你看看這孩子急的,事兒要真是他傳出去的,還能說成是內宦嗎?朕哪有那麽傻?」
萬貴妃嘆氣道:「可見宮裏下人們,又該整頓一番了。」
在外人看來,宮闈秘事外傳,最可能做到的就是汪直這種了解宮中事又接觸外廷的人。事實上宮女日常接觸宦官,宦官日常接觸外廷,宮中事可以外泄的渠道實在太多了,查都無從去查。
想要管理,隻能是殺雞儆猴,一般就是找個犯了錯的宮人,多扣上一條泄露秘事的罪責打死。這樣一震懾,至少能消停一陣子。
汪直在宣府都聽說了的事,自然是在京城已經傳開了,而且正如汪直猜想那樣,傳言的主角就是他。東廠提督尚銘直接把這事當做個正經案子報給了皇帝,直說就是汪直蓄意泄露宮闈秘聞。
皇帝對此未予置評。當晚與懷恩一同參詳政務的時候,懷恩狀似無意地說起一樁舊事——十五年前,昭德宮副總管梁芳因與張敏結怨,有意報復在汪直身上,便安排人散布謠言,做出汪直失口泄露宮闈秘事的樣子,挑撥皇帝與萬貴妃對其生厭,再設法除去,隻是尚未達成,梁芳便外放走了。
原來早在那時,便有人打過這種主意了。皇帝其實要說對汪直沒有一絲絲的懷疑也不盡然,畢竟汪直看上去心直口快,又結交了那麽多的朋友,誰知會不會一時不慎真拿宮闈秘事當談資了呢。他是不可能像傳言那樣說自己在皇帝貴妃敦倫的時候打下手,但如果真說起過一星半點相關內容,就難保聽的人會去大肆生發渲染,真要那樣的話,追根究底還是有汪直很大的責任。
聽了懷恩的話,皇帝才將疑慮摒棄殆盡。身邊他信任的人裏,像汪直和萬貴妃他們說不定還會為他們重視的人說點謊話,隻有懷恩絕不會說謊,懷恩向來有一說一,要麽不說,說出來的必定是實話。
既然那麽早就有人打過相同的主意對付汪直了,現在他樹敵無數,又有人如法炮製還有什麽稀奇?畢竟這一手是挑撥皇帝對近臣生厭非常有效的招數。
懷恩陳述起這件事也不說用意,隻是幹巴巴地陳述事實,說完了就掖著手靜立。
皇帝沉默良久,方道:「懷恩你說,是不是該到了放他走的時候了?」
懷恩垂眼平靜道:「回皇爺,宦官乃家臣,一切聽憑皇爺安排。皇爺認為當用則用,皇爺認為當走便走,奴婢與汪直師徒二人皆無怨言。」
皇帝回想前事,心中很有些感慨。十五年前不就是汪直剛到昭德宮當差的時候嗎?那時的他還隻是個小豆丁,一跪下磕頭就像是團成一團,可愛的不得了。
十五年說起來似乎很長,可算起來,當年的小豆丁如今也才不到二十歲而已,尋常人家的孩子,即使是官宦人家,像他這年紀也多是還在讀書,別說仕途尚未起步,很可能連功名都還沒有半點。
事後李唐與萬貴妃私下碰了頭,萬貴妃便擇機去探皇帝的口風,皇帝坦言道:「放心,朕心裏有數。」
萬貴妃聽後便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放下心來。
皇帝與汪直曾經朝夕相處了多少年,互相之間的信任早已十分牢固,哪裏會是才分開幾個月便能被外人挑撥動搖的?早年看一些歷史故事,見到帝王輕易聽信讒言,對曾經的心腹臣子生疑,皇帝都會很鄙視,覺得那樣的帝王傻到家了,活該丟了江山丟了命,如今他自己又怎可能做那種傻事?
不過有件事也確實該提起重視了。
阿醜這次的事並不是個例,近兩年因為汪直屢次被派出監軍,對西廠的直接管理難免鬆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針對他的西廠下屬們挑刺參奏,其中有文官,也有東廠提督尚銘。汪直離京的時間越長,這樣的參奏就越多。而真要去查其實又查不出什麽大事,都是些官場常見的曠工早退之類雞毛蒜皮。
這些都充分反映出來一個現實——汪直拉的仇恨已經相當多了。是時候該處理一下了,不然說不定就要為他釀成大禍。
在宣府的時候,有天閑談,王越對汪直說起自己偶然聽來的一樁「奇聞」,說皇帝陛下平日與萬貴妃親密敦倫之時,總會拆一名小內宦在一旁拿著某些工具輔助助興。王越隻當是個聽來的荒誕笑話講給汪直聽,汪直聽後卻是大驚失色。
與那些街頭小黃書的瞎編不同,這條傳聞有著部分屬實,皇帝近兩年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了需求更多刺激,卻是在那種時候安排人拿些情趣用品助興,但參與的都是宮女,絕沒宦官,不然皇帝的女人被宦官看光了,不是皇帝自己吃虧嗎?
汪直知道這回事,但絕沒目睹過,更沒參與過。雖然王越麵上隻是說笑話,汪直卻感覺得出,這傳聞就是編排他的,不但傳聞當中那個為皇帝貴妃助興的人就是他汪太監,而且還要讓聽到的人都以為,對外傳出這個消息的人就是他汪直。
那樣問題可就嚴重了!
他立刻寫了一封信發往京師,向皇帝申明現在有關宮廷內帷的一些謠言是有心人蓄意為之,絕非自己所泄露。
信件走廠衛的絕密渠道,確保直接送達皇帝之手。皇帝看過之後,當天就與萬貴妃聊起這事,荒誕笑著說:「你看看這孩子急的,事兒要真是他傳出去的,還能說成是內宦嗎?朕哪有那麽傻?」
萬貴妃嘆氣道:「可見宮裏下人們,又該整頓一番了。」
在外人看來,宮闈秘事外傳,最可能做到的就是汪直這種了解宮中事又接觸外廷的人。事實上宮女日常接觸宦官,宦官日常接觸外廷,宮中事可以外泄的渠道實在太多了,查都無從去查。
想要管理,隻能是殺雞儆猴,一般就是找個犯了錯的宮人,多扣上一條泄露秘事的罪責打死。這樣一震懾,至少能消停一陣子。
汪直在宣府都聽說了的事,自然是在京城已經傳開了,而且正如汪直猜想那樣,傳言的主角就是他。東廠提督尚銘直接把這事當做個正經案子報給了皇帝,直說就是汪直蓄意泄露宮闈秘聞。
皇帝對此未予置評。當晚與懷恩一同參詳政務的時候,懷恩狀似無意地說起一樁舊事——十五年前,昭德宮副總管梁芳因與張敏結怨,有意報復在汪直身上,便安排人散布謠言,做出汪直失口泄露宮闈秘事的樣子,挑撥皇帝與萬貴妃對其生厭,再設法除去,隻是尚未達成,梁芳便外放走了。
原來早在那時,便有人打過這種主意了。皇帝其實要說對汪直沒有一絲絲的懷疑也不盡然,畢竟汪直看上去心直口快,又結交了那麽多的朋友,誰知會不會一時不慎真拿宮闈秘事當談資了呢。他是不可能像傳言那樣說自己在皇帝貴妃敦倫的時候打下手,但如果真說起過一星半點相關內容,就難保聽的人會去大肆生發渲染,真要那樣的話,追根究底還是有汪直很大的責任。
聽了懷恩的話,皇帝才將疑慮摒棄殆盡。身邊他信任的人裏,像汪直和萬貴妃他們說不定還會為他們重視的人說點謊話,隻有懷恩絕不會說謊,懷恩向來有一說一,要麽不說,說出來的必定是實話。
既然那麽早就有人打過相同的主意對付汪直了,現在他樹敵無數,又有人如法炮製還有什麽稀奇?畢竟這一手是挑撥皇帝對近臣生厭非常有效的招數。
懷恩陳述起這件事也不說用意,隻是幹巴巴地陳述事實,說完了就掖著手靜立。
皇帝沉默良久,方道:「懷恩你說,是不是該到了放他走的時候了?」
懷恩垂眼平靜道:「回皇爺,宦官乃家臣,一切聽憑皇爺安排。皇爺認為當用則用,皇爺認為當走便走,奴婢與汪直師徒二人皆無怨言。」
皇帝回想前事,心中很有些感慨。十五年前不就是汪直剛到昭德宮當差的時候嗎?那時的他還隻是個小豆丁,一跪下磕頭就像是團成一團,可愛的不得了。
十五年說起來似乎很長,可算起來,當年的小豆丁如今也才不到二十歲而已,尋常人家的孩子,即使是官宦人家,像他這年紀也多是還在讀書,別說仕途尚未起步,很可能連功名都還沒有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