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師父,師兄他一早就被派去照看李姑姑,您都沒聽他說過?」
「他對我說是調了差事而已,我也沒細問啊。」懷恩一點也不關心張敏調動了什麽工作。
「那,師兄上回犯了事,被皇爺下令外調,起因不就是他照管著小皇子,孫智他們想巴結他,才去謀害太子的嗎?」
「他對我說是因為跟景仁宮的私怨,我同樣沒細問啊!」那時看張敏隻是外調,不像犯了什麽重罪,懷恩就沒太當回事,說到底是他對張敏的事太漠不關心了。張敏也知道他這樣,所以都懶得向他細細匯報。
汪直眨巴著眼睛發愣,這事兒好烏龍哦!
「師父,我不是故意瞞著您,我以為您早就知道了呢。」
「唉!」懷恩當然也沒什麽可責怪他的,他們司禮監平日接觸外廷多,與內廷溝通少,而且以他的性子,誰都不會拿些閑事來找他聊八卦,幾乎不是需要向他稟報的公事他就聽不到,這麽大的事都不知道,也怪不得旁人。
「成了成了,橫豎是件好事兒,我都知道了。」
這是個大事,還要牽扯到外廷,懷恩打發走了汪直就去知會覃昌,發現覃昌聽他說完隻是平靜點頭,一點訝色都沒。
「怎麽,你也早就知道皇上另有個皇子?」
覃昌一臉懵逼:「啊,你不知道?」
「……」
接下來的步驟,懷恩是生著一肚子悶氣去辦的。世上最生氣的事莫過於,生了氣還沒人可怪,隻能怪自己。
他還給汪直出了個主意,讓汪直去找萬貴妃,請萬貴妃大大方方出麵求皇上接回李唐母子,就說是懷恩認為不宜再叫皇子住在宮外,才主動差遣汪直去告知萬貴妃真相,請萬貴妃出麵的——估計連皇帝也沒想到懷恩是至今才得知。
如此一來,既不會讓皇帝遷怒汪直抗旨泄密,又能凸顯萬貴妃的賢德,對她的名聲轉好十分有利。
汪直很喜歡師父這個安排,從前他與懷恩極少談論到萬貴妃,隻覺得師父對萬貴妃的評價還算公允,不像外人那麽偏頗,除此之外也不見還有什麽特別的感情色彩。如今才發覺,懷恩對萬貴妃也是心懷善意的,或許以他那麽耿直的性情,也會同情萬貴妃的境遇吧。
懷恩去知會外廷的時候才發現,連彭時、商輅這些人都聽到過有個皇子居住安樂堂的傳聞,沒誰像他一樣大驚小怪。唉!
誰都知道,皇帝其實並不會真心不想接李唐母子回來,他顧慮的不過是被宮裏人嘮叨埋怨,外加被宮外人嘲笑議論,這些事懷恩都替他籌劃好了。
等到計劃施行,宮外的人上疏表示「我們早就聽說您有個兒子,趕緊接他回來吧」,宮裏的人也表示「您有個兒子是大好事啊,趕緊接回來吧」,雙管齊下,皇帝再沒顧慮,自然就虛心納諫了。
最後的難點就是周太後,似乎也隻有她是在消息公布之後才得知的,沒人敢去招惹那位刺兒頭老太後,連懷恩也不想沾她。好在周太後聽說有個活蹦亂跳的孫子就喜出望外,再有杜嬤嬤幫著引導,她也沒抱怨皇帝什麽,高高興興地接受了事實。
得知周太後也是至此才聽到消息,懷恩對她大有同病相憐之感。
至此,李唐母子回宮再無障礙。
汪直暗中感嘆:這時間比歷史上早了四年呢!以後的走向再也沒法兒參照歷史來看了。
皇帝就近選了個吉日,差人備好車輦,接了李唐母子過來。
這之前對於安置他們住哪兒的問題,皇帝跟周太後有著顯著分歧。
如今這位皇子就是皇帝的長子,將來是要被立為太子的,太子生母按例該封妃,也就該獨領一宮,不能依附在別的宮主之下。皇帝的嬪妃雖然還不算多,住得卻比較分散,東西六宮如今僅有兩處空著沒人住——永安宮和景仁宮。
景仁宮是柏賢妃的故居,不吉利,永安宮長久沒人住,需要修繕打掃。皇帝就順勢提議,讓李唐帶著孩子去到昭德宮暫住,以後再做安排。
如此司馬昭之心,連周太後的智商都瞞不過,周太後當即反駁:若說暫住,其他哪個宮都沒住滿呢,幹什麽非去昭德宮暫住?
皇帝解釋說,因為萬氏畢竟年長有經驗,有她關照紀氏母子,令人放心。
周太後表示:那我更年長(並不)更有經驗,更令人放心,就叫他們母子到清寧宮來暫住吧!
皇帝拗不過老娘,隻好暫時答應。所以李唐乘著車輦進宮,直接被送到了清寧宮。
李唐原就得過不少賞賜,又有多年來萬貴妃的關照,好衣裳本是不少的,隻是她慣於低調,這兩年又專心育兒不出門,那些衣裳都是拿來時上身試穿一下便收起來,從沒穿出去過。
這一次消息放出來,王皇後又主持為她趕製了好幾身新衣,被接進宮時要穿戴華服,還要頭戴全套頭麵,當日李唐全身打扮得金碧輝煌,像隻孔雀似的,搞得她渾身不自在,尤其感到戴了全套黃金鑲寶石頭麵的腦袋異常沉重,壓得脖子發酸。
她愈發覺得,回宮就是受罪。
此時已是成化八年初春,一歲半的果兒已經會走路了。李唐進來清寧宮,參拜過了周太後與皇帝之後,便從乳母手中抱過果兒放到地上,讓小傢夥自己走著去投奔父親和祖母。
果兒還不知道怕生,被周太後招手一叫,就展開一臉天真笑容,搖搖擺擺地撲上前去,周太後伸手抱過他到懷裏,竟然喜極而泣。
「他對我說是調了差事而已,我也沒細問啊。」懷恩一點也不關心張敏調動了什麽工作。
「那,師兄上回犯了事,被皇爺下令外調,起因不就是他照管著小皇子,孫智他們想巴結他,才去謀害太子的嗎?」
「他對我說是因為跟景仁宮的私怨,我同樣沒細問啊!」那時看張敏隻是外調,不像犯了什麽重罪,懷恩就沒太當回事,說到底是他對張敏的事太漠不關心了。張敏也知道他這樣,所以都懶得向他細細匯報。
汪直眨巴著眼睛發愣,這事兒好烏龍哦!
「師父,我不是故意瞞著您,我以為您早就知道了呢。」
「唉!」懷恩當然也沒什麽可責怪他的,他們司禮監平日接觸外廷多,與內廷溝通少,而且以他的性子,誰都不會拿些閑事來找他聊八卦,幾乎不是需要向他稟報的公事他就聽不到,這麽大的事都不知道,也怪不得旁人。
「成了成了,橫豎是件好事兒,我都知道了。」
這是個大事,還要牽扯到外廷,懷恩打發走了汪直就去知會覃昌,發現覃昌聽他說完隻是平靜點頭,一點訝色都沒。
「怎麽,你也早就知道皇上另有個皇子?」
覃昌一臉懵逼:「啊,你不知道?」
「……」
接下來的步驟,懷恩是生著一肚子悶氣去辦的。世上最生氣的事莫過於,生了氣還沒人可怪,隻能怪自己。
他還給汪直出了個主意,讓汪直去找萬貴妃,請萬貴妃大大方方出麵求皇上接回李唐母子,就說是懷恩認為不宜再叫皇子住在宮外,才主動差遣汪直去告知萬貴妃真相,請萬貴妃出麵的——估計連皇帝也沒想到懷恩是至今才得知。
如此一來,既不會讓皇帝遷怒汪直抗旨泄密,又能凸顯萬貴妃的賢德,對她的名聲轉好十分有利。
汪直很喜歡師父這個安排,從前他與懷恩極少談論到萬貴妃,隻覺得師父對萬貴妃的評價還算公允,不像外人那麽偏頗,除此之外也不見還有什麽特別的感情色彩。如今才發覺,懷恩對萬貴妃也是心懷善意的,或許以他那麽耿直的性情,也會同情萬貴妃的境遇吧。
懷恩去知會外廷的時候才發現,連彭時、商輅這些人都聽到過有個皇子居住安樂堂的傳聞,沒誰像他一樣大驚小怪。唉!
誰都知道,皇帝其實並不會真心不想接李唐母子回來,他顧慮的不過是被宮裏人嘮叨埋怨,外加被宮外人嘲笑議論,這些事懷恩都替他籌劃好了。
等到計劃施行,宮外的人上疏表示「我們早就聽說您有個兒子,趕緊接他回來吧」,宮裏的人也表示「您有個兒子是大好事啊,趕緊接回來吧」,雙管齊下,皇帝再沒顧慮,自然就虛心納諫了。
最後的難點就是周太後,似乎也隻有她是在消息公布之後才得知的,沒人敢去招惹那位刺兒頭老太後,連懷恩也不想沾她。好在周太後聽說有個活蹦亂跳的孫子就喜出望外,再有杜嬤嬤幫著引導,她也沒抱怨皇帝什麽,高高興興地接受了事實。
得知周太後也是至此才聽到消息,懷恩對她大有同病相憐之感。
至此,李唐母子回宮再無障礙。
汪直暗中感嘆:這時間比歷史上早了四年呢!以後的走向再也沒法兒參照歷史來看了。
皇帝就近選了個吉日,差人備好車輦,接了李唐母子過來。
這之前對於安置他們住哪兒的問題,皇帝跟周太後有著顯著分歧。
如今這位皇子就是皇帝的長子,將來是要被立為太子的,太子生母按例該封妃,也就該獨領一宮,不能依附在別的宮主之下。皇帝的嬪妃雖然還不算多,住得卻比較分散,東西六宮如今僅有兩處空著沒人住——永安宮和景仁宮。
景仁宮是柏賢妃的故居,不吉利,永安宮長久沒人住,需要修繕打掃。皇帝就順勢提議,讓李唐帶著孩子去到昭德宮暫住,以後再做安排。
如此司馬昭之心,連周太後的智商都瞞不過,周太後當即反駁:若說暫住,其他哪個宮都沒住滿呢,幹什麽非去昭德宮暫住?
皇帝解釋說,因為萬氏畢竟年長有經驗,有她關照紀氏母子,令人放心。
周太後表示:那我更年長(並不)更有經驗,更令人放心,就叫他們母子到清寧宮來暫住吧!
皇帝拗不過老娘,隻好暫時答應。所以李唐乘著車輦進宮,直接被送到了清寧宮。
李唐原就得過不少賞賜,又有多年來萬貴妃的關照,好衣裳本是不少的,隻是她慣於低調,這兩年又專心育兒不出門,那些衣裳都是拿來時上身試穿一下便收起來,從沒穿出去過。
這一次消息放出來,王皇後又主持為她趕製了好幾身新衣,被接進宮時要穿戴華服,還要頭戴全套頭麵,當日李唐全身打扮得金碧輝煌,像隻孔雀似的,搞得她渾身不自在,尤其感到戴了全套黃金鑲寶石頭麵的腦袋異常沉重,壓得脖子發酸。
她愈發覺得,回宮就是受罪。
此時已是成化八年初春,一歲半的果兒已經會走路了。李唐進來清寧宮,參拜過了周太後與皇帝之後,便從乳母手中抱過果兒放到地上,讓小傢夥自己走著去投奔父親和祖母。
果兒還不知道怕生,被周太後招手一叫,就展開一臉天真笑容,搖搖擺擺地撲上前去,周太後伸手抱過他到懷裏,竟然喜極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