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吃的菜是小廚房由他們自己人做的,喝的酒卻是來源五花八門,有他們自己人托人買的,也有去賀壽的外人帶去的,所有涉及到的外人也全都接受了宮正司的盤查。汪直看著記錄上那些人的身份,沒有一個能跟柏賢妃扯上關係的,有仇有恩都無可確定。
這麽一看,好像又沒那麽可疑了,好像就是下人們掉以輕心,飲酒誤事。可是汪直總覺得,他自己先前認為可疑也還罷了,皇帝總比他精明吧,既然皇上都認為有貓膩,應該就是真的有貓膩。他也很想趁機挖掘挖掘自己做西廠督主的潛能。
非要說疑點的話,其實還真有一個,就是柏賢妃在被抓時,嘴裏大喊著:「顧榮,顧榮快來救我,顧榮你不是說要護送我跟孩兒出宮的嗎?」而且在後來被審理過程中,她也曾說「是顧榮來救我的,助我點了火搶了孩兒之後,顧榮就不見人了」。
「顧榮」是呂嬤嬤的名字,就是曾經幫著柏賢妃在庫房對萬貴妃送的禮品動手腳的那人,她早就跑沒影了,絕沒再進宮來的可能。柏賢妃的話隻被當做沒頭沒腦的瘋話,這個疑點也不成為真正的疑點。
動用起前世看柯南練出來的思維,汪直想到:會不會是有個人在下人們的酒裏下了藥,然後又裝作呂嬤嬤的樣子(比如穿戴得差不多,黑燈瞎火裏想騙過一個瘋子或許不難),去破壞了窗戶(比如拿刀子鋸子劃開木料),放出了柏賢妃,再為她出主意、領著她去清寧宮放火搶孩子……
可惜一切的一切,還是得先確定誰有作案的動機。他最無法確定的就是動機。能做到上述那些的必定是下人,哪個下人有動機這麽幹啊?難道是昭德宮哪位姑姑嬤嬤想為萬貴妃報仇出氣?
他去找懷恩聊,問師父的意思,懷恩也想不出有誰可能有動機。他也去找萬貴妃聊過,問萬貴妃怎麽看。萬貴妃自嘲地笑道:「那必定是我呀,外人倘若猜想有誰謀害太子和柏妃,自然是我的嫌疑最大。」
這點沒誰比汪直更清楚了,好在經過了去年被栽贓那樁案子的正名,萬貴妃的妖妃形象大有改善,這次的事出了之後,外麵還真沒多點有關她謀害的傳聞。
再去看李唐時,他也把這事跟李唐聊;呃起來。
按照編故事的套路,嫌疑最重的不是萬貴妃,該是李唐才對。可是拋開她的人品不談,汪直也清楚知道,李唐如今根本沒那個本事,她的手完全伸不到景仁宮去。
汪直把柏賢妃摔死太子的案子當做閑聊談資說給李唐聽,最後道:「我也不知為什麽,總覺得這案子有著些疑點。柏娘娘怎會自己想到去清寧宮放火這種主意呢?倒像是有人幫她的。可是想來想去,根本想不出誰會有心謀害太子。」
原先他來找李唐說話,張敏總會迴避,讓他倆單獨聊天,後來李唐與張敏越來越熟了,有時會覺得不好意思,就也請張敏留下來跟他們一起坐聊。
這會兒張敏就在,聽完便拍著腿道:「這有什麽可疑的?人家是瘋,又不是傻,怎就不能想個主意呢?說到底還是那班子下人飲酒誤事,皇爺也不知在等什麽,把他們都宰了泄憤不就得了!」
李唐沒說什麽,小皇子果兒已經會爬了,這會兒正坐在炕上玩著一串銀手環,李唐往他屁股底下摸了摸,果兒發出不滿意的嗯嗯啊啊聲,像是要哭,李唐對張敏笑道:「果兒的尿布該換了,勞煩張師傅您去說一聲吧,讓他們別用舊的了,去拿東廂房紅木箱子裏那疊新的。」
張敏對他們母子一向殷勤,聞聽立刻站起往外走:「好好,我親自去拿,這幫奴才哪個有我精心?」
待他出門去了,李唐欠身小聲問汪直:「小豆兒,依你看,你師兄有沒有動機?」
汪直愕然一怔,張了張嘴道:「李姑姑你為何這麽問?」
李唐警惕地看著門口,低聲道:「前日太子剛出事那時,就是他最先來告訴我的。我一聽便感嘆,怎會出了這種事,好好的一對母子全完了。他竟然笑著說,何必可憐他們?他們一死,果兒可就是太子了,將來我們全都要享福了,這可是大大的喜訊呢。
我聽得好生詫異,人怎麽能這麽想?聽說人家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子摔死了,反倒高興?」
她難得對誰表露出不滿情緒,這時便露出了罕見的憤怒和嫌棄的神色,「不瞞你說,我原先便時不時覺得,張師傅這人心地不大好,隻不過他一直待我很用心,我心懷感激,也便不計較什麽。這一回我才發覺,他果真是心地不善,再與他打交道,我都心裏發冷,簡直不願他再碰果兒。
你說說,他如今跟我在一條船上,聽說人家孩子死了他拍手叫好,將來萬一他又攀上其它的高枝,焉知會不會對我也這般幸災樂禍呢!
聽了你剛才的話,我更是疑心起來,你說他會不會去動那種手腳?以他在宮裏的人脈,也做得出來吧?」
汪直愣了一陣,鄭重囑咐道:「李姑姑你先別這麽想,師兄或許人不算多厚道,但應該做不出這種事,他那人不過是嘴沒把門的,喜好亂說話。你千萬……至少千萬別露出疑心他的意思。」
安撫完了李唐,汪直回去宮裏,立刻又向皇上討了卷宗來看,一細查出事那晚與景仁宮下人的宴席有過聯繫的外人名單,他視線集中在了其中兩個名字上:一個叫孫智的宦官,和一個叫卓玲的宮女。
這麽一看,好像又沒那麽可疑了,好像就是下人們掉以輕心,飲酒誤事。可是汪直總覺得,他自己先前認為可疑也還罷了,皇帝總比他精明吧,既然皇上都認為有貓膩,應該就是真的有貓膩。他也很想趁機挖掘挖掘自己做西廠督主的潛能。
非要說疑點的話,其實還真有一個,就是柏賢妃在被抓時,嘴裏大喊著:「顧榮,顧榮快來救我,顧榮你不是說要護送我跟孩兒出宮的嗎?」而且在後來被審理過程中,她也曾說「是顧榮來救我的,助我點了火搶了孩兒之後,顧榮就不見人了」。
「顧榮」是呂嬤嬤的名字,就是曾經幫著柏賢妃在庫房對萬貴妃送的禮品動手腳的那人,她早就跑沒影了,絕沒再進宮來的可能。柏賢妃的話隻被當做沒頭沒腦的瘋話,這個疑點也不成為真正的疑點。
動用起前世看柯南練出來的思維,汪直想到:會不會是有個人在下人們的酒裏下了藥,然後又裝作呂嬤嬤的樣子(比如穿戴得差不多,黑燈瞎火裏想騙過一個瘋子或許不難),去破壞了窗戶(比如拿刀子鋸子劃開木料),放出了柏賢妃,再為她出主意、領著她去清寧宮放火搶孩子……
可惜一切的一切,還是得先確定誰有作案的動機。他最無法確定的就是動機。能做到上述那些的必定是下人,哪個下人有動機這麽幹啊?難道是昭德宮哪位姑姑嬤嬤想為萬貴妃報仇出氣?
他去找懷恩聊,問師父的意思,懷恩也想不出有誰可能有動機。他也去找萬貴妃聊過,問萬貴妃怎麽看。萬貴妃自嘲地笑道:「那必定是我呀,外人倘若猜想有誰謀害太子和柏妃,自然是我的嫌疑最大。」
這點沒誰比汪直更清楚了,好在經過了去年被栽贓那樁案子的正名,萬貴妃的妖妃形象大有改善,這次的事出了之後,外麵還真沒多點有關她謀害的傳聞。
再去看李唐時,他也把這事跟李唐聊;呃起來。
按照編故事的套路,嫌疑最重的不是萬貴妃,該是李唐才對。可是拋開她的人品不談,汪直也清楚知道,李唐如今根本沒那個本事,她的手完全伸不到景仁宮去。
汪直把柏賢妃摔死太子的案子當做閑聊談資說給李唐聽,最後道:「我也不知為什麽,總覺得這案子有著些疑點。柏娘娘怎會自己想到去清寧宮放火這種主意呢?倒像是有人幫她的。可是想來想去,根本想不出誰會有心謀害太子。」
原先他來找李唐說話,張敏總會迴避,讓他倆單獨聊天,後來李唐與張敏越來越熟了,有時會覺得不好意思,就也請張敏留下來跟他們一起坐聊。
這會兒張敏就在,聽完便拍著腿道:「這有什麽可疑的?人家是瘋,又不是傻,怎就不能想個主意呢?說到底還是那班子下人飲酒誤事,皇爺也不知在等什麽,把他們都宰了泄憤不就得了!」
李唐沒說什麽,小皇子果兒已經會爬了,這會兒正坐在炕上玩著一串銀手環,李唐往他屁股底下摸了摸,果兒發出不滿意的嗯嗯啊啊聲,像是要哭,李唐對張敏笑道:「果兒的尿布該換了,勞煩張師傅您去說一聲吧,讓他們別用舊的了,去拿東廂房紅木箱子裏那疊新的。」
張敏對他們母子一向殷勤,聞聽立刻站起往外走:「好好,我親自去拿,這幫奴才哪個有我精心?」
待他出門去了,李唐欠身小聲問汪直:「小豆兒,依你看,你師兄有沒有動機?」
汪直愕然一怔,張了張嘴道:「李姑姑你為何這麽問?」
李唐警惕地看著門口,低聲道:「前日太子剛出事那時,就是他最先來告訴我的。我一聽便感嘆,怎會出了這種事,好好的一對母子全完了。他竟然笑著說,何必可憐他們?他們一死,果兒可就是太子了,將來我們全都要享福了,這可是大大的喜訊呢。
我聽得好生詫異,人怎麽能這麽想?聽說人家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子摔死了,反倒高興?」
她難得對誰表露出不滿情緒,這時便露出了罕見的憤怒和嫌棄的神色,「不瞞你說,我原先便時不時覺得,張師傅這人心地不大好,隻不過他一直待我很用心,我心懷感激,也便不計較什麽。這一回我才發覺,他果真是心地不善,再與他打交道,我都心裏發冷,簡直不願他再碰果兒。
你說說,他如今跟我在一條船上,聽說人家孩子死了他拍手叫好,將來萬一他又攀上其它的高枝,焉知會不會對我也這般幸災樂禍呢!
聽了你剛才的話,我更是疑心起來,你說他會不會去動那種手腳?以他在宮裏的人脈,也做得出來吧?」
汪直愣了一陣,鄭重囑咐道:「李姑姑你先別這麽想,師兄或許人不算多厚道,但應該做不出這種事,他那人不過是嘴沒把門的,喜好亂說話。你千萬……至少千萬別露出疑心他的意思。」
安撫完了李唐,汪直回去宮裏,立刻又向皇上討了卷宗來看,一細查出事那晚與景仁宮下人的宴席有過聯繫的外人名單,他視線集中在了其中兩個名字上:一個叫孫智的宦官,和一個叫卓玲的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