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會謀害太子,汪直自己不就是個嫌疑人?為李唐的兒子掃清障礙,不是很符合他的利益?汪直不是沒想到這點,但聽皇帝的語氣,看皇帝的神色,他一點也不認為皇帝對他有所疑心,是在試探他,他自己心裏也很坦蕩,就沒露半點異色,平靜想了想,答道:「奴婢還真想不出來誰會有那份禍心」
全後宮數下來,太後沒動機,嬪妃們也沒動機——誰都沒孩子,也沒誰跟柏賢妃結過仇,若說最有嫌疑的還是當屬萬貴妃,排除了她,餘人再沒誰談得上有動機。還能有誰會想害太子呢?
皇帝默然走了幾步,又問:「你是不是覺得,宮裏查案的本事太差,一點簡簡單單的小案子都查不清,那些人太過無用?」
這話又是從何說起?汪直含糊地回答:「是有一點,不過奴婢也知道,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罷了,真叫奴婢去查,也不見得查的清什麽。」
皇帝略略笑了一下,一邊緩步前行,一邊道:「漫說宮裏,就是刑部都察院,接的案子裏也要有一多半是無頭公案,最後含糊了之。尤其是那些牽涉了權貴人家的。
京中的權貴們,這家娶過那家的小姐,那家主人是這家主人的恩師,還有那些同門同鄉同年……彼此利益勾連,查起案來,這邊不敢問,那邊不敢碰,還能查的清什麽?
宮裏就更別說了,那邊是對食,這邊是師父徒弟,這個收過那個的禮,那個承過這個的情,整個兒皇宮都是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還想查的清什麽?」
汪直也聽得感慨,是啊,葫蘆僧判葫蘆案還不就是這樣的?人情高於法律,自古如此。
皇帝觀察著他的神色變化,不禁暗嘆:果然正如萬氏所言,這孩子心思正,性子直,除他之外,全宮還有幾個人聽了我這些話會就事論事地考慮,不動一點私心雜念?
換了其餘宦官,必定早都在忐忑懷疑皇上是在敲打自己了,也就隻有汪直,會真的坦然跟皇上聊天。
皇帝感嘆道:「身在這群人當中,朕縱是再不想做聾子瞎子,還難清明得起來。他們報到朕麵前的消息,都不知是過了幾手的,不知還有幾分可信。」
汪直道:「別人奴婢不敢說,但我師父對您必定是有一說一,秉公辦事的。」
皇帝笑道:「是啊,可惜隻有懷恩一人,還不夠。」
汪直有點明白他要說什麽了,但又有點覺得不可置信。他自認並沒對皇帝做過什麽很博好感的事,不明白皇帝對他的格外信重都從哪兒來。就像上回拉著他說起奪門之變和曹吉祥叛亂時的恐懼也是一樣,那絕非一個皇帝會輕易對個宦官吐露的。
皇帝望著他道:「你去打探打探,看能否探聽到什麽與太子遇害相關的隱情,算是替朕查查案。橫豎已經是樁糊塗案了,能查的清最好,查不清也沒事,朕隻想不聾不瞎,好歹聽見點動靜,看見點東西。」
汪直眨巴著大眼睛愣了片刻,道:「爺,您為何單單差我去呢?幹清宮裏奴婢年紀最小,也沒什麽手下,打探消息不見得比前輩們得力。您是看中了我什麽呢?」
皇帝笑道:「你打探消息不得力?去年你家娘娘蒙冤的案子,不就是你查清的?」
汪直凜然一驚:他知道了些什麽?知道了我通過廊下家鄰居們打探消息,還是知道了我托韋興去送信?
皇帝伸手在他肩頭輕輕拍了拍,鄭重道:「不必多想。朕交給你,正是看中你年紀小,你去打聽消息,別人隻會以為是你小孩心性好奇心盛,不會想到有朕委派。再說你沒有派係,不像其餘宦官利益勾連,朕信你會對朕說實話。」
汪直放下了心,猛然覺得看到了一點未來西廠的雛形,他跪下叩首道:「奴婢必不辜負皇爺厚望。」
接了這麽個任務,說受寵若驚或許誇張,但類似的情緒還是有著一些的,畢竟是得到了全國最高領導人的重用啊!
但同時他也覺得,根本無從入手。
他真心認為宮裏沒人有謀害太子的動機,後來去找孫紹、劉合他們聊起此事,也沒聽到什麽有用的訊息。他還反過來推想過:會不會是有人本意並非謀害太子,而是為了幫柏娘娘呢?
這也說不通,弄開窗戶放柏賢妃出來去放火偷孩子是幫她?那做事的人為何沒有一幫到底,幹脆把她和孩子送出宮呢?誰會覺得放個瘋子在後宮裏放火搶孩子是對她好?除非犯案的人也像柏賢妃一樣,是個瘋子。
皇帝既然放他來管這事,便將相關的審案卷宗都給他看了,汪直對案情細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柏賢妃逃出來的窗戶已經破損嚴重,看不出是直接砸壞的,還是有人事先就破壞過,比如用刀割過裂口什麽的。那晚景仁宮的下人確實無一例外地參與了聚眾飲酒,直至子時才散,各自回去睡下都睡得很死,完全沒聽見柏賢妃破窗逃走的動靜,甚至也沒聽見驚動了全宮的失火消息,還是柏賢妃被抓,有人來景仁宮問責時,他們才醒過來,據說當時他們每個人的直房裏也滿是酒氣。
而且當時連景仁宮的外大門都是開著的,下人們也說不清是他們忘記了關,還是柏娘娘跑出去時才開的。
汪直知道後宮裏是不會有毒.藥,也不會有蒙汗藥,但太醫院藥房有著些安神助眠類的中藥,若給正常人吃了,足以讓人睡得比平常死。這類藥品各宮的侍長幾乎都開過,都是各宮下人去拿的,有剩餘也是下人們收著,剩藥的分量不會精確地記錄在案,無從去查會有誰用它搞事。
全後宮數下來,太後沒動機,嬪妃們也沒動機——誰都沒孩子,也沒誰跟柏賢妃結過仇,若說最有嫌疑的還是當屬萬貴妃,排除了她,餘人再沒誰談得上有動機。還能有誰會想害太子呢?
皇帝默然走了幾步,又問:「你是不是覺得,宮裏查案的本事太差,一點簡簡單單的小案子都查不清,那些人太過無用?」
這話又是從何說起?汪直含糊地回答:「是有一點,不過奴婢也知道,我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罷了,真叫奴婢去查,也不見得查的清什麽。」
皇帝略略笑了一下,一邊緩步前行,一邊道:「漫說宮裏,就是刑部都察院,接的案子裏也要有一多半是無頭公案,最後含糊了之。尤其是那些牽涉了權貴人家的。
京中的權貴們,這家娶過那家的小姐,那家主人是這家主人的恩師,還有那些同門同鄉同年……彼此利益勾連,查起案來,這邊不敢問,那邊不敢碰,還能查的清什麽?
宮裏就更別說了,那邊是對食,這邊是師父徒弟,這個收過那個的禮,那個承過這個的情,整個兒皇宮都是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還想查的清什麽?」
汪直也聽得感慨,是啊,葫蘆僧判葫蘆案還不就是這樣的?人情高於法律,自古如此。
皇帝觀察著他的神色變化,不禁暗嘆:果然正如萬氏所言,這孩子心思正,性子直,除他之外,全宮還有幾個人聽了我這些話會就事論事地考慮,不動一點私心雜念?
換了其餘宦官,必定早都在忐忑懷疑皇上是在敲打自己了,也就隻有汪直,會真的坦然跟皇上聊天。
皇帝感嘆道:「身在這群人當中,朕縱是再不想做聾子瞎子,還難清明得起來。他們報到朕麵前的消息,都不知是過了幾手的,不知還有幾分可信。」
汪直道:「別人奴婢不敢說,但我師父對您必定是有一說一,秉公辦事的。」
皇帝笑道:「是啊,可惜隻有懷恩一人,還不夠。」
汪直有點明白他要說什麽了,但又有點覺得不可置信。他自認並沒對皇帝做過什麽很博好感的事,不明白皇帝對他的格外信重都從哪兒來。就像上回拉著他說起奪門之變和曹吉祥叛亂時的恐懼也是一樣,那絕非一個皇帝會輕易對個宦官吐露的。
皇帝望著他道:「你去打探打探,看能否探聽到什麽與太子遇害相關的隱情,算是替朕查查案。橫豎已經是樁糊塗案了,能查的清最好,查不清也沒事,朕隻想不聾不瞎,好歹聽見點動靜,看見點東西。」
汪直眨巴著大眼睛愣了片刻,道:「爺,您為何單單差我去呢?幹清宮裏奴婢年紀最小,也沒什麽手下,打探消息不見得比前輩們得力。您是看中了我什麽呢?」
皇帝笑道:「你打探消息不得力?去年你家娘娘蒙冤的案子,不就是你查清的?」
汪直凜然一驚:他知道了些什麽?知道了我通過廊下家鄰居們打探消息,還是知道了我托韋興去送信?
皇帝伸手在他肩頭輕輕拍了拍,鄭重道:「不必多想。朕交給你,正是看中你年紀小,你去打聽消息,別人隻會以為是你小孩心性好奇心盛,不會想到有朕委派。再說你沒有派係,不像其餘宦官利益勾連,朕信你會對朕說實話。」
汪直放下了心,猛然覺得看到了一點未來西廠的雛形,他跪下叩首道:「奴婢必不辜負皇爺厚望。」
接了這麽個任務,說受寵若驚或許誇張,但類似的情緒還是有著一些的,畢竟是得到了全國最高領導人的重用啊!
但同時他也覺得,根本無從入手。
他真心認為宮裏沒人有謀害太子的動機,後來去找孫紹、劉合他們聊起此事,也沒聽到什麽有用的訊息。他還反過來推想過:會不會是有人本意並非謀害太子,而是為了幫柏娘娘呢?
這也說不通,弄開窗戶放柏賢妃出來去放火偷孩子是幫她?那做事的人為何沒有一幫到底,幹脆把她和孩子送出宮呢?誰會覺得放個瘋子在後宮裏放火搶孩子是對她好?除非犯案的人也像柏賢妃一樣,是個瘋子。
皇帝既然放他來管這事,便將相關的審案卷宗都給他看了,汪直對案情細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柏賢妃逃出來的窗戶已經破損嚴重,看不出是直接砸壞的,還是有人事先就破壞過,比如用刀割過裂口什麽的。那晚景仁宮的下人確實無一例外地參與了聚眾飲酒,直至子時才散,各自回去睡下都睡得很死,完全沒聽見柏賢妃破窗逃走的動靜,甚至也沒聽見驚動了全宮的失火消息,還是柏賢妃被抓,有人來景仁宮問責時,他們才醒過來,據說當時他們每個人的直房裏也滿是酒氣。
而且當時連景仁宮的外大門都是開著的,下人們也說不清是他們忘記了關,還是柏娘娘跑出去時才開的。
汪直知道後宮裏是不會有毒.藥,也不會有蒙汗藥,但太醫院藥房有著些安神助眠類的中藥,若給正常人吃了,足以讓人睡得比平常死。這類藥品各宮的侍長幾乎都開過,都是各宮下人去拿的,有剩餘也是下人們收著,剩藥的分量不會精確地記錄在案,無從去查會有誰用它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