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親身接觸皇帝,汪直總會覺得,要單從後宮角度來看他,明憲宗朱見深真的很像個昏君。
其實皇帝這幾年的政績還不錯的。他爹英宗朱祁鎮給他留下了一個很爛的爛攤子,天順末年那時,南方的瑤民叛亂擴散到四個省,荊襄一帶的亂民也是個大泥潭,簡直半壁江山都亂了套,局勢說是風雨飄搖都不為過。
成化皇帝上了台,虛心納諫,任用賢能,該動兵的果斷動兵,該懷柔的主動懷柔,沒出兩年就把這些亂象都治理清明,看上去決計是個英明君主。
可從後宮看上去就全不是那麽回事了。周太後上竄下跳,外廷指責萬貴妃擅寵善妒,柏賢妃作個沒完,皇帝的處理一概都是:抹稀泥,抹稀泥,再抹稀泥……
而且年紀輕輕的他還特迷信,對以張元吉為首的一眾僧人道人都很寵信,勞民傷財地養著這些人還不算,像張元吉這樣無惡不作犯了殺人案的,他還要護著。
汪直若非知道他在外麵的那些好表現,一早就會在心裏給他定性為昏君了。
按理說,張元吉這樁案子放到整個明朝歷史當中,隻能算是個不起眼的小插曲,不過汪直前世閱讀歷史書籍,還真就對這事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是太.祖爺朱八八親自把道教劃分為二(朱老爺子真的是什麽都管),一個就是張元吉這個「正一」,另一個在現代的名氣要響亮得多——「全真」。
張元吉是正一教的頭頭,地位相當於與王重陽齊平。汪直那時剛看完了新拍的一版《射鵰英雄傳》,再看到史書上對張元吉一案的描述,才因王重陽的同行這個淵源,對其印象深刻。
他還清楚記得,案子被皇帝拖來拖去,張元吉最終也沒被判處死刑,隻判了個流放。這種道教領袖是父子世襲製,朝臣請求對張元吉的兒子也做相應處罰,並且剝奪其嗣教資格,皇帝也沒有應允。
於是張元吉的兒子繼承了正一教天師之位,才過了兩年,他就向皇帝請旨,說他奶奶身體不好了,想讓被流放服刑的父親提前回來盡孝。皇帝不顧朝臣們的強烈反對,真就答應了。〔依誮〕
壞事做盡的張元吉就那樣被流放了短短兩年,回家來繼續享清福。
不論前世還是今生,汪直其實對這個案子沒有多少直觀感受,畢竟兇手張元吉他沒見過,受害者他更沒見過,聽說了這件事,還不及見到錢太後遭受的不平待遇對他更有衝擊。雖說想到惡人終將逍遙法外是有點氣人,但反正他也插手不上,隻能當個故事聽,安心吃瓜。
他全沒想到過,有朝一日自己會有機會參與到這樁案子中去。
第53章 正義的嘴炮 秋後問斬一般安排在每年「……
秋後問斬一般安排在每年「白露」之後,今年的白露和中秋節隻相隔三天,中秋之前的某日,萬貴妃因去了幹清宮並要在那裏住上兩天,便叫留在昭德宮的下人們自行輪休放假,鬆快鬆快。於是汪直得了白天的清閑機會,捧了個點心匣子去給師父送節禮。
雖然同是送點心,與張敏直接拿賞賜轉手送禮不同,汪直這匣點心是他挑了幾樣他在昭德宮吃著好吃的點心,專門托小廚房的周大文定做的,他還拿了四個銀豆子給周大廚做謝禮,周大文自然不收,汪直堅持塞給了他,並根據師父懷恩的口味,請周大文在點心上做了些改動,比如降低甜味,多加了些青絲紅絲等等。
這樣一份愛心點心送到麵前,懷恩自然十分高興。當時司禮監正在忙著處置張元吉的案子,近來懷恩已開始有意培養汪直的政治素養,便為他解釋說:「這不是到了白露了麽?皇爺先前判了張元吉監候,如今到了秋後處決的時候也不見批覆行刑,外廷的大人們都在上疏催著呢。」
催也是白催,汪直暗暗自我開解:橫豎與我無幹,我又插不上手,不必為這事鬧心。
正這麽想著,有個隨堂過來雙手呈給懷恩一份奏摺:「爺,都批好了,您再過目一遍便可送去內閣。」
「沒什麽可過目的,又不是我過目了便可判下張元吉的刑。」懷恩語帶揶揄地說著,接過奏摺來隨便翻看了兩眼,忽然含笑轉向汪直,「是了,這差事便交予你吧,你將這摺子遞去內閣。」
汪直怔住,不敢接他遞過來的摺子:「這合適嗎師父?要是那邊的大人們問什麽話,我都不知如何應答。」
懷恩笑道:「誰會朝個送摺子的小宦官問話?你權當去前廷玩一圈,也見見世麵,反正遲早要跟那幫老大人打交道。」
汪直隻好接了,懷恩對他十分放心,一句話都沒多囑咐,就叫他走了。
要說他差汪直去內閣送份奏摺,確實不算什麽離譜的事。
汪直做上太監之後,宮裏為他也定做了一身大紅蟒袍,他雖然早就很垂涎這身華麗衣服,卻不太習慣穿在身上,覺得那樣太招搖,尤其宮裏人都知道有個小不點宦官被皇上封了太監,再看見他穿那身衣裳,老遠便對他指指點點,令他很不自在。
平日在昭德宮上值時他不得不穿,初時萬貴妃和皇帝還都誇他穿著好看,下值之後,尤其像今天這樣離開昭德宮的時候,他都會換回原來的青貼裏,把蟒袍好好收起來。
再加上這幾年他吃得好,運動多,個子長得很快,如今已然和比他大兩歲的李質差不多高了,雖然在內廷來說還是最小的,但已經不像四歲時那麽小得紮眼。
其實皇帝這幾年的政績還不錯的。他爹英宗朱祁鎮給他留下了一個很爛的爛攤子,天順末年那時,南方的瑤民叛亂擴散到四個省,荊襄一帶的亂民也是個大泥潭,簡直半壁江山都亂了套,局勢說是風雨飄搖都不為過。
成化皇帝上了台,虛心納諫,任用賢能,該動兵的果斷動兵,該懷柔的主動懷柔,沒出兩年就把這些亂象都治理清明,看上去決計是個英明君主。
可從後宮看上去就全不是那麽回事了。周太後上竄下跳,外廷指責萬貴妃擅寵善妒,柏賢妃作個沒完,皇帝的處理一概都是:抹稀泥,抹稀泥,再抹稀泥……
而且年紀輕輕的他還特迷信,對以張元吉為首的一眾僧人道人都很寵信,勞民傷財地養著這些人還不算,像張元吉這樣無惡不作犯了殺人案的,他還要護著。
汪直若非知道他在外麵的那些好表現,一早就會在心裏給他定性為昏君了。
按理說,張元吉這樁案子放到整個明朝歷史當中,隻能算是個不起眼的小插曲,不過汪直前世閱讀歷史書籍,還真就對這事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是太.祖爺朱八八親自把道教劃分為二(朱老爺子真的是什麽都管),一個就是張元吉這個「正一」,另一個在現代的名氣要響亮得多——「全真」。
張元吉是正一教的頭頭,地位相當於與王重陽齊平。汪直那時剛看完了新拍的一版《射鵰英雄傳》,再看到史書上對張元吉一案的描述,才因王重陽的同行這個淵源,對其印象深刻。
他還清楚記得,案子被皇帝拖來拖去,張元吉最終也沒被判處死刑,隻判了個流放。這種道教領袖是父子世襲製,朝臣請求對張元吉的兒子也做相應處罰,並且剝奪其嗣教資格,皇帝也沒有應允。
於是張元吉的兒子繼承了正一教天師之位,才過了兩年,他就向皇帝請旨,說他奶奶身體不好了,想讓被流放服刑的父親提前回來盡孝。皇帝不顧朝臣們的強烈反對,真就答應了。〔依誮〕
壞事做盡的張元吉就那樣被流放了短短兩年,回家來繼續享清福。
不論前世還是今生,汪直其實對這個案子沒有多少直觀感受,畢竟兇手張元吉他沒見過,受害者他更沒見過,聽說了這件事,還不及見到錢太後遭受的不平待遇對他更有衝擊。雖說想到惡人終將逍遙法外是有點氣人,但反正他也插手不上,隻能當個故事聽,安心吃瓜。
他全沒想到過,有朝一日自己會有機會參與到這樁案子中去。
第53章 正義的嘴炮 秋後問斬一般安排在每年「……
秋後問斬一般安排在每年「白露」之後,今年的白露和中秋節隻相隔三天,中秋之前的某日,萬貴妃因去了幹清宮並要在那裏住上兩天,便叫留在昭德宮的下人們自行輪休放假,鬆快鬆快。於是汪直得了白天的清閑機會,捧了個點心匣子去給師父送節禮。
雖然同是送點心,與張敏直接拿賞賜轉手送禮不同,汪直這匣點心是他挑了幾樣他在昭德宮吃著好吃的點心,專門托小廚房的周大文定做的,他還拿了四個銀豆子給周大廚做謝禮,周大文自然不收,汪直堅持塞給了他,並根據師父懷恩的口味,請周大文在點心上做了些改動,比如降低甜味,多加了些青絲紅絲等等。
這樣一份愛心點心送到麵前,懷恩自然十分高興。當時司禮監正在忙著處置張元吉的案子,近來懷恩已開始有意培養汪直的政治素養,便為他解釋說:「這不是到了白露了麽?皇爺先前判了張元吉監候,如今到了秋後處決的時候也不見批覆行刑,外廷的大人們都在上疏催著呢。」
催也是白催,汪直暗暗自我開解:橫豎與我無幹,我又插不上手,不必為這事鬧心。
正這麽想著,有個隨堂過來雙手呈給懷恩一份奏摺:「爺,都批好了,您再過目一遍便可送去內閣。」
「沒什麽可過目的,又不是我過目了便可判下張元吉的刑。」懷恩語帶揶揄地說著,接過奏摺來隨便翻看了兩眼,忽然含笑轉向汪直,「是了,這差事便交予你吧,你將這摺子遞去內閣。」
汪直怔住,不敢接他遞過來的摺子:「這合適嗎師父?要是那邊的大人們問什麽話,我都不知如何應答。」
懷恩笑道:「誰會朝個送摺子的小宦官問話?你權當去前廷玩一圈,也見見世麵,反正遲早要跟那幫老大人打交道。」
汪直隻好接了,懷恩對他十分放心,一句話都沒多囑咐,就叫他走了。
要說他差汪直去內閣送份奏摺,確實不算什麽離譜的事。
汪直做上太監之後,宮裏為他也定做了一身大紅蟒袍,他雖然早就很垂涎這身華麗衣服,卻不太習慣穿在身上,覺得那樣太招搖,尤其宮裏人都知道有個小不點宦官被皇上封了太監,再看見他穿那身衣裳,老遠便對他指指點點,令他很不自在。
平日在昭德宮上值時他不得不穿,初時萬貴妃和皇帝還都誇他穿著好看,下值之後,尤其像今天這樣離開昭德宮的時候,他都會換回原來的青貼裏,把蟒袍好好收起來。
再加上這幾年他吃得好,運動多,個子長得很快,如今已然和比他大兩歲的李質差不多高了,雖然在內廷來說還是最小的,但已經不像四歲時那麽小得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