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嬋蠱惑他:「想不想坐飛機去上海呀?」
蘇敏官繼續喝奶茶,一不小心,紙吸管咬壞了,心不在焉地丟掉。
也不知飛機的原理是什麽樣。肉身凡胎如何能吃得消。
他從來不怕嚐試新事物。西洋輪船第一個買,不怕那怪物把他吞了。
可是……要他飛上天,把命運交給一架騰空的鐵籠子——關鍵還不是自己駕駛,竄上跳下全都是別人說了算。這有點超出他的接受能力。
但他也不好意思說不敢,於是顧左右而言他,說廣州還沒熟悉呢,不急著出遠門。
林玉嬋笑出眼淚,抱著他親了又親。他肯定不會想到,那個舊時代的蘇敏官,頭一次看到飛機升空時的興奮勁兒。一把年紀了非要自己上天,駕著馮如的雙翼飛機圍著舊金山海灣繞了一圈,下來的時候腿都軟了,一頭栽進她懷裏……
輕微的花香氣襲來。柵欄圍牆後麵一座小花園,荷花開得正盛,白色花瓣尖上一抹紅,嬌媚而顯眼。漫天荷葉卷著水波,送來一陣陣清甜的風。
蘇敏官忽然一怔,扭頭看那一池荷花。
「這是嶺南戲劇博物館。」林玉嬋介紹,「裏麵有個大戲台,還有花園。不過肯定比不上你小時候看過的……」
她說著說著,看到他眼中一瞬間的恍惚神色,突然心頭巨震,跑到博物館售票處,找到介紹展牌。
嶺南戲劇博物館,原本是嶺南名園蘇家花園的一部分 。清朝嘉慶年間,蘇氏富商在此購地百畝,開祠建宅,建成嶺南第一名園。鹹豐年間,蘇氏後人破產獲罪,該園充公後被分拆出售,民國後遺蹟多不存。唯有清代嶺南風格三層大戲台一座,連同周邊花園,是不可多得的實體文物,如今闢為博物館,旨在弘揚粵劇文化……
林玉嬋屏住呼吸,好像有一根針戳破薄膜,打通了古今,心中充滿了奇異之感。
她猛地回頭。蘇敏官眼中克製著驚訝,冷淡地笑道:「是我家。怎麽還要收門票呢?」
--------------------
第296章
林玉嬋過去從未聽蘇敏官提起過這個地方。想來她遇到他的時候, 這園子早就被肢解殆盡,拆料變賣,不復往日風光。況且以他的性子, 也不會對此處念念不忘。
她輕輕搖他手臂, 小聲徵求意見:「買幾張票呀?」
這裏是私人博物館, 正價票四十塊一個人。她以前嫌貴,從沒去過。
不過這次肯定不能再錯過。他若不願, 就算了。
蘇敏官極輕微地冷笑一下, 攬過她肩膀。
「有什麽不好意思的。我去瞧瞧那戲台子保存得怎麽樣。」
她抿嘴一笑,告訴售票處:「一張學生, 一張成人。」
六十塊巨款, 可得玩夠本。
-----------------
按蘇敏官所說,這博物館的占地, 隻是當初蘇家花園很小的一部分。但林玉嬋放眼一望, 隻見碧水環流, 花木扶疏,竟然一眼看不到頭。
戲台臨水, 水中遍植荷花, 樓台橋亭含蓄蘊藉, 一磚一石無不精美。荔枝樹掩映著有江南風韻的假山山石, 淡粉色的白薇遮天蔽日,嫣紅的琴葉櫻點綴著青石牆壁。園裏迴廊曲徑的洞壁中, 依稀可見無數名家石刻。
正是炎熱季節, 荷花池裏霧氣蒸騰。池塘上方迷朦清麗,蜻蜓蝴蝶翻飛, 宛若海市蜃樓。
林玉嬋輕聲嘆。就算沒有博物館,僅僅是欣賞花園, 這票價也真是很值。
即便隻是一個小小的角落,也能看出當年蘇家那盛客如雲、富貴逼人的狀態——不僅富貴,更有銀錢買不來的雅致。相比之下,她去過的富麗堂皇的齊府花園,簡直被襯成了鄉村土豪別墅。
如今是鬧中取靜的鬧市景點,而在百餘年前,此處四周多是農田流水,在繡樓上一眼能望到沙麵島,一排村野風光,卻又大隱於市,當真是風水寶地。
她忍不住問:「你以前住在哪間屋?這裏還有嗎?」
蘇敏官微笑不言,和她扣著十指,慢慢帶她穿過四麵相連的迴廊。目光低垂流淌,仿佛在撿拾散落在青磚地上的舊歲時光。
「家裏養著個頂尖的戲班子,逢年過節會在這裏開台。有時候來了貴客,皇商、洋商等人,也會連著唱一整天。」他眼望那戲樓,低聲說,「那是我最喜歡的日子,因為可以放一天假,不用讀書。大人點的戲,咿咿呀呀很冗長,我不是很能聽懂,於是就趁亂溜去花園。那時候廣東人務實,院子裏不植奇花異草,都是荔枝、芭蕉、黃皮、柑橘、蜜柚、龍眼……不論什麽季節都結著各種果子。平時家裏不讓多吃生果,怕寒涼,我便在那裏吃到醉,睡在牆邊那個小花龕旁邊。第二天照例一頓打。但想起那一肚子生果,又很開心。」
林玉嬋拉他坐在石凳上,包裏翻出驅蚊花露水,仔細給他抹在手臂和小腿,又給自己塗。兩人頓時都帶上了同款冰蓮香味。
她笑道:「你偷果的時候,肯定忘記熏蚊子吧?」
「可不是,」蘇敏官嘆口氣,「第二天身上已經被蚊子叮腫了,又痛又癢,挨打的時候簡直要死人。」
她心疼,問:「經常挨打?」
「也沒有。」蘇敏官微笑,「我很機靈的,又不是每次都被抓。」
他指著另一個方向迴廊盡頭的圍牆,告訴她:「老爺一心想讓我讀書考功名,沒有特意培養我做買賣。我讀書無聊時便藏去那麵牆。牆外原是漱珠湧,常有人沿橋叫賣河鮮,紫蟹紅蝦白鱔都有。我靠在牆根,聽他們一文一文的還價,那是我最早接觸的生意人。冬至時候,漱珠橋旁有人賣魚生,即撈、即放血、即切片。我隔牆跟他們講價,講好佐料,用繩子拴著裝銅板的布袋丟過牆。不一刻,就有人將魚生包好,混著蒜片、薑絲、蔥白、香茅草,亂七八糟丟回來……嘖,比飯桌上擺好盤的『菊花膾』妙得多,也不知為什麽……唉,我連那切魚的人都沒見過。」
蘇敏官繼續喝奶茶,一不小心,紙吸管咬壞了,心不在焉地丟掉。
也不知飛機的原理是什麽樣。肉身凡胎如何能吃得消。
他從來不怕嚐試新事物。西洋輪船第一個買,不怕那怪物把他吞了。
可是……要他飛上天,把命運交給一架騰空的鐵籠子——關鍵還不是自己駕駛,竄上跳下全都是別人說了算。這有點超出他的接受能力。
但他也不好意思說不敢,於是顧左右而言他,說廣州還沒熟悉呢,不急著出遠門。
林玉嬋笑出眼淚,抱著他親了又親。他肯定不會想到,那個舊時代的蘇敏官,頭一次看到飛機升空時的興奮勁兒。一把年紀了非要自己上天,駕著馮如的雙翼飛機圍著舊金山海灣繞了一圈,下來的時候腿都軟了,一頭栽進她懷裏……
輕微的花香氣襲來。柵欄圍牆後麵一座小花園,荷花開得正盛,白色花瓣尖上一抹紅,嬌媚而顯眼。漫天荷葉卷著水波,送來一陣陣清甜的風。
蘇敏官忽然一怔,扭頭看那一池荷花。
「這是嶺南戲劇博物館。」林玉嬋介紹,「裏麵有個大戲台,還有花園。不過肯定比不上你小時候看過的……」
她說著說著,看到他眼中一瞬間的恍惚神色,突然心頭巨震,跑到博物館售票處,找到介紹展牌。
嶺南戲劇博物館,原本是嶺南名園蘇家花園的一部分 。清朝嘉慶年間,蘇氏富商在此購地百畝,開祠建宅,建成嶺南第一名園。鹹豐年間,蘇氏後人破產獲罪,該園充公後被分拆出售,民國後遺蹟多不存。唯有清代嶺南風格三層大戲台一座,連同周邊花園,是不可多得的實體文物,如今闢為博物館,旨在弘揚粵劇文化……
林玉嬋屏住呼吸,好像有一根針戳破薄膜,打通了古今,心中充滿了奇異之感。
她猛地回頭。蘇敏官眼中克製著驚訝,冷淡地笑道:「是我家。怎麽還要收門票呢?」
--------------------
第296章
林玉嬋過去從未聽蘇敏官提起過這個地方。想來她遇到他的時候, 這園子早就被肢解殆盡,拆料變賣,不復往日風光。況且以他的性子, 也不會對此處念念不忘。
她輕輕搖他手臂, 小聲徵求意見:「買幾張票呀?」
這裏是私人博物館, 正價票四十塊一個人。她以前嫌貴,從沒去過。
不過這次肯定不能再錯過。他若不願, 就算了。
蘇敏官極輕微地冷笑一下, 攬過她肩膀。
「有什麽不好意思的。我去瞧瞧那戲台子保存得怎麽樣。」
她抿嘴一笑,告訴售票處:「一張學生, 一張成人。」
六十塊巨款, 可得玩夠本。
-----------------
按蘇敏官所說,這博物館的占地, 隻是當初蘇家花園很小的一部分。但林玉嬋放眼一望, 隻見碧水環流, 花木扶疏,竟然一眼看不到頭。
戲台臨水, 水中遍植荷花, 樓台橋亭含蓄蘊藉, 一磚一石無不精美。荔枝樹掩映著有江南風韻的假山山石, 淡粉色的白薇遮天蔽日,嫣紅的琴葉櫻點綴著青石牆壁。園裏迴廊曲徑的洞壁中, 依稀可見無數名家石刻。
正是炎熱季節, 荷花池裏霧氣蒸騰。池塘上方迷朦清麗,蜻蜓蝴蝶翻飛, 宛若海市蜃樓。
林玉嬋輕聲嘆。就算沒有博物館,僅僅是欣賞花園, 這票價也真是很值。
即便隻是一個小小的角落,也能看出當年蘇家那盛客如雲、富貴逼人的狀態——不僅富貴,更有銀錢買不來的雅致。相比之下,她去過的富麗堂皇的齊府花園,簡直被襯成了鄉村土豪別墅。
如今是鬧中取靜的鬧市景點,而在百餘年前,此處四周多是農田流水,在繡樓上一眼能望到沙麵島,一排村野風光,卻又大隱於市,當真是風水寶地。
她忍不住問:「你以前住在哪間屋?這裏還有嗎?」
蘇敏官微笑不言,和她扣著十指,慢慢帶她穿過四麵相連的迴廊。目光低垂流淌,仿佛在撿拾散落在青磚地上的舊歲時光。
「家裏養著個頂尖的戲班子,逢年過節會在這裏開台。有時候來了貴客,皇商、洋商等人,也會連著唱一整天。」他眼望那戲樓,低聲說,「那是我最喜歡的日子,因為可以放一天假,不用讀書。大人點的戲,咿咿呀呀很冗長,我不是很能聽懂,於是就趁亂溜去花園。那時候廣東人務實,院子裏不植奇花異草,都是荔枝、芭蕉、黃皮、柑橘、蜜柚、龍眼……不論什麽季節都結著各種果子。平時家裏不讓多吃生果,怕寒涼,我便在那裏吃到醉,睡在牆邊那個小花龕旁邊。第二天照例一頓打。但想起那一肚子生果,又很開心。」
林玉嬋拉他坐在石凳上,包裏翻出驅蚊花露水,仔細給他抹在手臂和小腿,又給自己塗。兩人頓時都帶上了同款冰蓮香味。
她笑道:「你偷果的時候,肯定忘記熏蚊子吧?」
「可不是,」蘇敏官嘆口氣,「第二天身上已經被蚊子叮腫了,又痛又癢,挨打的時候簡直要死人。」
她心疼,問:「經常挨打?」
「也沒有。」蘇敏官微笑,「我很機靈的,又不是每次都被抓。」
他指著另一個方向迴廊盡頭的圍牆,告訴她:「老爺一心想讓我讀書考功名,沒有特意培養我做買賣。我讀書無聊時便藏去那麵牆。牆外原是漱珠湧,常有人沿橋叫賣河鮮,紫蟹紅蝦白鱔都有。我靠在牆根,聽他們一文一文的還價,那是我最早接觸的生意人。冬至時候,漱珠橋旁有人賣魚生,即撈、即放血、即切片。我隔牆跟他們講價,講好佐料,用繩子拴著裝銅板的布袋丟過牆。不一刻,就有人將魚生包好,混著蒜片、薑絲、蔥白、香茅草,亂七八糟丟回來……嘖,比飯桌上擺好盤的『菊花膾』妙得多,也不知為什麽……唉,我連那切魚的人都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