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閎想得挺美,挑學生的標準定得挺高,誰知實行起來才發現:根本沒人願意送自家孩子出洋……


    就算是在洋風盛行、人口稠密的上海,也很少有家庭願意送出一個聰慧健康的男孩,聽憑他遠赴那吃生肉、拜淫神的蠻夷之國,不知被人如何擺弄,生死未卜十五年,不能侍奉父母,不能參加科舉,不能按時完婚……


    對傳統中國家庭來說,這還不如賣兒子呢。


    相比之下,剛剛開始明治維新的日本,三年前就開始選送學童出洋,報名者皆是貴族武士階層,一次就送出去一百多個。


    容閎焦頭爛額。區區三十個人,上海招不滿去廣州,廣州招不滿,幹脆來香港。這裏有眾多教會學校和商人子弟,總有人願意試一試。


    容閎忙他的外派留學生計劃,林玉嬋也幫著簽了幾個線。當得知留學事務獲批之時,她第一反應是——


    「可不可以也送女生呀!」


    容閎一怔。他確實沒想過。


    隨後笑著告訴她,上麵不會批的。男孩子學成歸國,可以做官,做實業,做國家棟樑。女孩能學什麽,頂多是文學藝術,就算學成震古爍今大才女,回來後還不是要嫁人生子。就算才女能青史留名,也無利於提升國力、改善民生。


    大清國銀子有限,不會做這等毫無效益的事。


    林玉嬋不氣餒,笑道:「女孩子可以學醫、學護理呀。孤兒院的黃鵠很有天分,當初鬧霍亂,她才多大一點,張羅照顧幾十個弟弟妹妹,你也見過。翡倫也十歲了,雖然脾氣暴點,功課都出挑。她的命是西洋大夫救回來的,我私心也想讓她深造,學點醫科技術。還有其他幾個女孩子,都善良心細,比得上你新招的男童……等她們學了西醫,回來開辦學校,訓練更多的西醫護士,救治萬千婦女兒童,提升國民體質,再也不讓外國人說我們孱弱……誒,或者像我這樣做買賣,賺外國人的錢……」


    道理一套一套的,其實也是曲線救國。所謂「學醫救不了中國人」,但當選擇有限的時候,學醫是最順理成章的留學理由。


    總不能說,讓這些女孩子出去學政治法律工程軍事,學怎麽造軍火、鬧革命吧?容閎要嚇死。


    先把人弄出去再說。之後耳濡目染,自會習得自由之精神與活潑之思想。


    「……對了!」林玉嬋又想起來,振振有詞,「日本國正維新,前年送學童留美,也送了五個女孩呢!女子強則國家強,這道理他們都懂!」


    容閎被說服,於是又呈上申請,說既然是實驗探索,不如也送一些女童出洋,接受西醫護理培訓,學習西洋人的持家掌家技巧,歸國之後可以服務於官宦人家的女眷。等她們嫁人生子,也能培養出更優秀、更強健的國民。


    這已經算是很照顧官老爺們的接受能力。即便如此,容閎也覺得太激進了。今日得到電報批覆,他有些出乎意外。


    林玉嬋眉開眼笑:「多半赫德給我說了話。」


    電報裏,她也被授予一個名銜「留洋女師總教習」,有象徵性的每月幾十塊薪水,約束一大堆,總體來說必須事事聽容閎、以及容閎上麵的官員調度。


    「不過,」容閎接過電報看看,忽然指出,「批是批準了,看到這句沒有?『費用自籌』。」


    清政府終究不肯花錢培養女學生。總理衙門的批覆是,如果真有家庭願意送女孩出去學東西,可以讓她們借這個東風,但是要自己掏錢,限額十五人。


    並且要嚴格保證風化,不能讓她們嫁外夷,不能做有損名譽之事,隻能進風氣嚴格的女校……限製又是一大堆。


    林玉嬋:「……」


    其他的都好說,錢財方麵就沒有商討餘地了。


    她深吸口氣,指著遠處那矗立的滙豐銀行香港辦事處大樓。


    「我出。我現在就出。」


    然後一口喝幹茶水,離開地產事務所。


    「哎,太太,您不是要買地……」


    林玉嬋回頭,打量著那些待售的地皮列表,依依不捨:「以後再說吧!」


    當然不能全出。她很機靈地想,回去之後先辦個籌款會。


    -------------------------------


    下午,林玉嬋跑了一趟上環普仁街的保良局 ——這是華人紳士們呼籲創辦的慈善機構,因為香港自內地拐賣人口猖獗,因此華商領袖合作,建立收容婦孺之所,倡辦捐簽,賣旗籌款,打擊拐賣。


    創辦第一年,就解救了幾十名從廣東拐來的少女。半數遣回原籍,其餘的堅決不願回,隻能滯留香港,先檢疫,養好身體,然後由保良局負責找一些僕婦、工廠之類的活計,或是牽線婚配。


    得知有人要出資送她們出洋留學,保良局幾個董事又是驚喜,又是不解,驗過名片後,立刻帶林玉嬋去參觀視察。


    林玉嬋看了一圈,從那些神態各異的赤貧姑娘們臉上,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


    所有女孩都是文盲,都乖得近乎怯懦。盡管有聰明伶俐的,但實在看不出讀書資質如何。


    不過想想容閎也麵臨同樣的困境,要招聰明男孩去「亡命天涯」,難度加倍。


    起碼這些女孩子都十分隨遇而安,也沒有家裏人反對。聽說要去美國學藝,大多數人都順從地表示可以,隻要不是去賣身就行。


    這年頭女孩早熟,十五六歲已經是嫁人生子的年紀,女孩本人也覺得自己步入「中年」,求學興趣不高。於是林玉嬋定下標準,八到十二歲,不纏足,反應敏捷,有上進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商(大清藥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赤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赤火並收藏女商(大清藥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