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把婚書毀掉。
寶良不敢觸怒她,卻也不願聽命,唧唧歪歪抱怨著:「林姑娘,你先把槍放下……你哪兒對我不滿意,我改還不成嗎……我錯了,我不該任你在牢房裏住著,我該早點把你接出來,我該派人給你送吃的,但是我實在分不開身,我阿瑪……噯,算我該死,我以後補償你還不成嗎……」
四合院裏有三五僕役。林玉嬋聽到有人朝這邊走來,一邊叫道:「少爺?少爺您有吩咐?」
她用槍頂著寶良腦門,左手抄起預備著「洞房花燭」的幾盞花燈,嘩啦一聲,燈油潑得滿床都是。再找個火鐮一擦——
-----------------------------------
「姓名?籍貫?幹什麽的?有沒有案底?跟我們走一趟。」
蘇敏官舉著手,垂眼,偷偷打量麵前幾個氣勢洶洶的大漢。大多說京片子,腰間掛著兵馬司巡牌。有兩個卻是安徽口音,當是李鴻章的淮軍親信。
大漢腰間佩著大刀,別著火`槍。其中一桿火`槍出套,正頂在他胸口。
會黨逆匪悍然進京,本來就是鳥入捕網,就得有無法全身而退的覺悟。但他沒想到,這網收得挺快。
他不過在刑部衙門口望了一刻鍾的風,還沒想好怎麽開口打聽,就讓人圍在牆角。
他不知道,自從他挾持赫德麵見李鴻章的那天起,李鴻章就盯上了這個「捉刀人」,斷定他有什麽見不得光的意圖。於是通告南城兵馬司,查查此人到底是何來頭。
「我唔識講官話。」
蘇敏官不動聲色觀察四周地貌,來來回回就這麽一句粵語白話,假裝聽不懂也不會說。
幾個兵馬司捕盜倒拿他沒辦法,把他全身上下搜了個遍,隻搜出個荷包,有點意外。
大家把裏頭的錢分了,皺著眉頭互相商議:「李大人正忙。先找個地方押起來再說。」
於是按照慣常的手段,把他辮子上栓根繩,像牽狗一樣牽著。又覺得這人身形矯健,不是那等孱弱愚民。因著洋務之便,淮軍進口了一批英式手銬,今天正好開個張。
「快走!」
蘇敏官被幾個人推著後背,暗暗蓄力一掙。
撲街!比土鐐銬結實得多,鬼佬真是很會造東西。
街上被捕的倒黴鬼不止他一人。因著太後壽辰,四九城統統清場。有那違規擺攤的、手癢捉鴿子的、聚眾賭博的、家門口沒掛紅紙的……都被推推搡搡的拉出來,辮子栓在一起示眾,成為不敬天家的反麵典型。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蘇敏官也不是第一次被捕了,很淡定地依著吩咐往前走。
但還是忍不住回頭,瞥一眼火房衙門的方向。
他花了難以想像的代價,費盡千辛萬苦撈出的人,平地長翅膀,飛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他輕輕嘆口氣,抬頭看路。
走沒多久,路被堵上了。
驚慌的百姓四處亂跑,叫著:「走水啦!快救火呀——」
胡同裏一個小四合院,裏麵正冒著火光,熱氣竄出胡同口,把他激得全身一顫。
京城本就天幹,又趕上深秋幹燥時節,四合院裏的屋子都是磚木結構,那火苗吞吞吐吐,奮力爬牆,大有火燒連城之勢。
太後生日,這麽重要的日子哪能捅婁子。不等「水龍局」趕到,街坊鄰居已經自行出動,有的敲鑼,有的打水,有的遞送桶盆,有的在旁邊叫喊鼓勁兼看熱鬧……
「是裕盛裕大人別院!」內城旗人多少都沾親帶故,大膽八卦,「平時就是個留客的去處,這兩日忽然布置起來了,別是要置外室,哈哈,開門紅……」
蘇敏官的心弦被那笑聲微微撥動了一下。
他停住步子,轉著眼珠,朝那淮軍營官說:「兜路行得唔得呀?」
說著,自作聰明地轉身就走。
兵馬司捕盜聽不懂他講咩,但從神態動作也推測出,這狡猾的廣東佬大概是想繞路。也不知哪裏有他同夥。
「不許耍花招!往前走!」
把他重重一推,從人群中擠過去。
「借過,借過,執行公務……」
著火的宅子裏有人慌亂叫嚷。在嗶嗶啵啵的燒灼聲和哄哄鬧鬧的人聲中,突然,突兀地響起「砰」的一聲。
蘇敏官倏地停住腳步,撩起眼皮。
他認得這槍聲!
熱心的街坊們也都認得槍聲,好似被施了定身法,集體遲疑了一刻。
「……鳥槍?」
不知何人腦洞大開,慌亂驚呼:「撚匪打進京啦!」
自古謠言傳得最快。豪宅平地起火本來就可疑。裏頭又傳出槍聲……
北京城並非固若金湯。嘉慶年間就有天理教起事,幾十個農民拿著鋤頭一路打進紫禁城,宮女太監大臣侍衛爭相逃跑。當時還是皇子的道光爺挺身而出,一把鳥槍轟死幾個反賊,這才扭轉局勢,以一己之力,將大清朝「皇宮淪陷」的恥辱推遲了八十多年。
上了年紀的北京人無不記得這驚心動魄的一日。京師承平日久,大家膽子都小。
「快跑啊……撚匪作亂啦……」
幾個押送的兵馬司捕盜也被嚇了一跳,不滿地嘟囔:「哪裏有匪,老子們一路巡邏……啊!」
被銬住的可疑分子突然暴起,一個當胸肘擊,把離他最近的捕盜打倒在三尺之外。緊接著踹倒另外一個,靈巧一躥,擠進不知所措的街坊群眾當中。
寶良不敢觸怒她,卻也不願聽命,唧唧歪歪抱怨著:「林姑娘,你先把槍放下……你哪兒對我不滿意,我改還不成嗎……我錯了,我不該任你在牢房裏住著,我該早點把你接出來,我該派人給你送吃的,但是我實在分不開身,我阿瑪……噯,算我該死,我以後補償你還不成嗎……」
四合院裏有三五僕役。林玉嬋聽到有人朝這邊走來,一邊叫道:「少爺?少爺您有吩咐?」
她用槍頂著寶良腦門,左手抄起預備著「洞房花燭」的幾盞花燈,嘩啦一聲,燈油潑得滿床都是。再找個火鐮一擦——
-----------------------------------
「姓名?籍貫?幹什麽的?有沒有案底?跟我們走一趟。」
蘇敏官舉著手,垂眼,偷偷打量麵前幾個氣勢洶洶的大漢。大多說京片子,腰間掛著兵馬司巡牌。有兩個卻是安徽口音,當是李鴻章的淮軍親信。
大漢腰間佩著大刀,別著火`槍。其中一桿火`槍出套,正頂在他胸口。
會黨逆匪悍然進京,本來就是鳥入捕網,就得有無法全身而退的覺悟。但他沒想到,這網收得挺快。
他不過在刑部衙門口望了一刻鍾的風,還沒想好怎麽開口打聽,就讓人圍在牆角。
他不知道,自從他挾持赫德麵見李鴻章的那天起,李鴻章就盯上了這個「捉刀人」,斷定他有什麽見不得光的意圖。於是通告南城兵馬司,查查此人到底是何來頭。
「我唔識講官話。」
蘇敏官不動聲色觀察四周地貌,來來回回就這麽一句粵語白話,假裝聽不懂也不會說。
幾個兵馬司捕盜倒拿他沒辦法,把他全身上下搜了個遍,隻搜出個荷包,有點意外。
大家把裏頭的錢分了,皺著眉頭互相商議:「李大人正忙。先找個地方押起來再說。」
於是按照慣常的手段,把他辮子上栓根繩,像牽狗一樣牽著。又覺得這人身形矯健,不是那等孱弱愚民。因著洋務之便,淮軍進口了一批英式手銬,今天正好開個張。
「快走!」
蘇敏官被幾個人推著後背,暗暗蓄力一掙。
撲街!比土鐐銬結實得多,鬼佬真是很會造東西。
街上被捕的倒黴鬼不止他一人。因著太後壽辰,四九城統統清場。有那違規擺攤的、手癢捉鴿子的、聚眾賭博的、家門口沒掛紅紙的……都被推推搡搡的拉出來,辮子栓在一起示眾,成為不敬天家的反麵典型。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蘇敏官也不是第一次被捕了,很淡定地依著吩咐往前走。
但還是忍不住回頭,瞥一眼火房衙門的方向。
他花了難以想像的代價,費盡千辛萬苦撈出的人,平地長翅膀,飛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他輕輕嘆口氣,抬頭看路。
走沒多久,路被堵上了。
驚慌的百姓四處亂跑,叫著:「走水啦!快救火呀——」
胡同裏一個小四合院,裏麵正冒著火光,熱氣竄出胡同口,把他激得全身一顫。
京城本就天幹,又趕上深秋幹燥時節,四合院裏的屋子都是磚木結構,那火苗吞吞吐吐,奮力爬牆,大有火燒連城之勢。
太後生日,這麽重要的日子哪能捅婁子。不等「水龍局」趕到,街坊鄰居已經自行出動,有的敲鑼,有的打水,有的遞送桶盆,有的在旁邊叫喊鼓勁兼看熱鬧……
「是裕盛裕大人別院!」內城旗人多少都沾親帶故,大膽八卦,「平時就是個留客的去處,這兩日忽然布置起來了,別是要置外室,哈哈,開門紅……」
蘇敏官的心弦被那笑聲微微撥動了一下。
他停住步子,轉著眼珠,朝那淮軍營官說:「兜路行得唔得呀?」
說著,自作聰明地轉身就走。
兵馬司捕盜聽不懂他講咩,但從神態動作也推測出,這狡猾的廣東佬大概是想繞路。也不知哪裏有他同夥。
「不許耍花招!往前走!」
把他重重一推,從人群中擠過去。
「借過,借過,執行公務……」
著火的宅子裏有人慌亂叫嚷。在嗶嗶啵啵的燒灼聲和哄哄鬧鬧的人聲中,突然,突兀地響起「砰」的一聲。
蘇敏官倏地停住腳步,撩起眼皮。
他認得這槍聲!
熱心的街坊們也都認得槍聲,好似被施了定身法,集體遲疑了一刻。
「……鳥槍?」
不知何人腦洞大開,慌亂驚呼:「撚匪打進京啦!」
自古謠言傳得最快。豪宅平地起火本來就可疑。裏頭又傳出槍聲……
北京城並非固若金湯。嘉慶年間就有天理教起事,幾十個農民拿著鋤頭一路打進紫禁城,宮女太監大臣侍衛爭相逃跑。當時還是皇子的道光爺挺身而出,一把鳥槍轟死幾個反賊,這才扭轉局勢,以一己之力,將大清朝「皇宮淪陷」的恥辱推遲了八十多年。
上了年紀的北京人無不記得這驚心動魄的一日。京師承平日久,大家膽子都小。
「快跑啊……撚匪作亂啦……」
幾個押送的兵馬司捕盜也被嚇了一跳,不滿地嘟囔:「哪裏有匪,老子們一路巡邏……啊!」
被銬住的可疑分子突然暴起,一個當胸肘擊,把離他最近的捕盜打倒在三尺之外。緊接著踹倒另外一個,靈巧一躥,擠進不知所措的街坊群眾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