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娘孫氏拆開大信封,數著裏麵亮閃閃的銀元,感嘆道:「赫大人真是體恤下人的父母官。我以前在大戶人家做工,說解約就解約,不扣錢就謝天謝地,哪來咁多遣散金!唉,可惜我還有老公仔女要照顧,不然就留在上海多好!」


    林玉嬋透過窗戶望著江海關大樓上的鍾,感慨赫財神進步真快。


    還學會邀買人心了。


    現在大家都知道海關薪資優厚,招聘所外頭的隊都快排到黃浦江裏去了。


    況且這一屋子人的遣散金加起來,也比不上一個外籍高管的月薪。


    孫氏讚嘆一會兒,轉而為林玉嬋不平:「你又不回鄉,幹活也勤快,赫大人怎麽也不留你——你又是完約,連遣散金也沒有,好虧的!洋大人也不能欺負寡婦呀。」


    林玉嬋置之一笑:「規則嘛。」


    她從給自己的信封裏抽出一張薄薄的紙,讀了幾遍,貼身藏好。對她來說,這紙比多少錢都重要。


    海關開出的「離職證明」:蘇林氏,寡婦,1846年生,廣東南海人,身家清白,供職粵海關期間,勤勉負責,謹慎守法……


    中英雙語,蓋著總稅務司公章,十分正式。


    她毀了自己的賣身契,此後就相當於黑戶。


    要是留在廣州,有個德豐行的老冤家不說,官府隨便一查,她也沒法自證良民,躲不過封建社會的鐵拳。


    而上海近年難民激增,黑戶一大把,官府管不過來。


    隻要等到下次人口普查,用這張離職信作證,她就能擁有一個清白合法的新身份。


    赫德這分手禮物太給力了,堪稱無價之寶。


    唯有自己姓氏前頭那個「蘇」,總覺得有點礙眼。她忍不住找點白漿糊,看看能不能給塗掉了。


    旁邊孫氏看著嚇一跳:「蘇林氏,你幹嘛?」


    林玉嬋沒心沒肺地笑道:「以後我是林氏。」


    孫氏到抽口氣,輕聲說:「這可不能亂來,被婆家逮著了有你受的!」


    林玉嬋很水性楊花地解釋:「我得改嫁呀。」


    孫氏不說話了,饒有興趣地看她作死。


    然而林玉嬋也就是比劃兩下過癮。她也知道,文件上有半點塗改,就算作廢。


    不著急,一步步來。


    林玉嬋平日生活簡樸,沒攢下什麽零碎,一陣旋風就收拾好了。


    她坐在床沿思考,1862年,能不能活過去呢……


    赫德有句話說得很對。在這個社會裏,女人在家庭之外是沒有空間的。除非她做保姆做女傭,否則其他有前途的工作,沒有華人老闆會僱傭一個女子。


    當初在德豐行掙了個學徒名分,還是靠她死乞白賴用盡歪門邪道,才勉強成功的。


    當然話也不能說絕對。極少數的中國人——比如容閎那樣的——可能會給她機會。但這個概率太小,相當於大海撈針。


    所以思來想去,要想立足,似乎隻有自己做生意了。


    方才請容閎的「代購」,就是一個小小的投石問路。


    上海開埠以來,民風開放居全國前列。街頭有不少小商販,都是老闆娘拋頭露麵起早貪黑,是社會常態。


    她有一百銀元的本錢,起點不算太低;在德豐行被全方位使喚幾個月,對於「在大清做貿易」這件事也初窺門道。


    況且她還有穿越紅利——好歹是見慣了各種別出心裁的營銷法門,小心挑著些用,不求一夜暴富,但應該不會被土著商家一夜打垮。


    但很少有一個單身女性獨自開店的。沒男人,容易被欺負。


    林玉嬋忽然想到紅姑。她和幾個自梳女夥伴湊錢買了個院子,日日販魚,也會紡織補貼家用……苦是苦了點,但也是正正經經靠雙手打拚,日子能看到希望。


    不過自梳女文化隻流行於嶺南一代。包郵區百姓還沒這個概念。


    旁邊孫氏和其他幾個女工忙得腳朝天,她們在上海採買了無數年貨,打算帶回鄉去。


    林玉嬋聽她們熱忱憧憬回家後要做什麽,忽然心念一動。


    「孫嬸,」她拿起一個空信封,找出紙筆,飛快地寫字,「你若回廣州,能否麻煩你向我的一個朋友問好?過去她時常照顧我。」


    這個人情惠而不費,孫氏當然滿口答應,「好好好,住哪?」


    「上下九魚市碼頭……」


    林玉嬋給紅姑寫了一封簡短的信,說自己打算在上海安頓。這裏商業發達,似比廣州機會多。如果她有相識的自梳女夥伴願意北上淘金的,歡迎前來找她合夥。自己暫時沒有固定住所,不過可以去江海關詢問。


    這也是托赫德新規的福。海關檔案裏保存著所有曾經任職人員的去向,構成了一個豪華的人才資料庫。


    (不過林玉嬋很小人之心地推測,倘若中英再次交惡,這名單就是現成的帶路黨人選)


    她又疊了一對時興的蕾絲洋布帕子,用紅繩紮好,當禮物塞進信封,粘好口。


    孫氏接過,又苦笑著嘆息:「隻可惜年關時節不好搭船,我們這幾個縱然歸心似箭,也隻能等到年後再走。今年是吃不到家裏的年飯嘍。」


    林玉嬋忽地抬頭,眼裏亮閃閃,笑道:「不如一起?」


    *


    上海老城廂館驛街路口的人和酒店,是嘉慶年間開業的老字號。酒店布置得幹淨親民,廳堂裏有個女先生演唱蘇州彈詞,包廂裏燒著火盆,桌上擺了些酸甜醃漬小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商(大清藥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赤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赤火並收藏女商(大清藥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