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子女是父母的私產。就算她逃出去打工,不管被誰發現了,都會熱心將她送回原生家庭。
就算流亡做黑戶,被官府察覺,就成罪犯。白天那個「擅離原籍」、示眾充軍的倒黴鬼就是前車之鑑。
大清的倫理價值觀當頭砸下。林玉嬋一顆心飛快下沉。
隻要林廣福不死,她就是跟這個大菸鬼綁定的財產。要賣要殺隨意,跟奴婢也差不多。
這次是商鋪掌櫃,下次可能就是青樓老鴇。起碼這掌櫃的看起來對她沒有噁心的意圖。
抱著這個想法,她安靜看戲,直到雙方把價格談到十五兩。林廣福拿到銀子,雙眼發光,明明大熱天,他卻好似寒冷,雙□□替在地上蹦。
「八……八妹,以後你就是齊府的妹仔了,你要保重身體,聽話……」
他心不在焉地囑咐著。
「知道了。」林玉嬋冷淡地打斷,「別忘了找你兒子。」
十五兩銀子十五年養恩,這具先天不足的皮囊從此換個主人,全程沒她反抗的機會。
林廣福美滋滋點頭,銀子往懷裏一揣,出門往煙館的方向跑去。
王全鄙夷地啐了一口,轉頭看到旁邊的衙役,一張臉立刻拉出笑紋,塞給他一個裝茶葉的小紙包,笑嘻嘻地說了些「辛苦」、「費心」之類的套話。
然後吩咐林玉嬋:「傻站著幹什麽?走啦!」
*
蘇敏官等在府衙外麵的十字路口邊。
他讓渣甸大班先走,自己很負責地「等一下」。等了半天不見林玉嬋出來,隻好百無聊賴地閱讀牆上的懸賞告示。
忽然看到一個瘦骨嶙峋的大菸鬼從小門裏出來,跑得飛快,留下一個手舞足蹈的背影。
隨後林玉嬋走了出來。不過她不是一個人,身邊跟了幾個大男人押送,其中一個油膩膩戴眼鏡的,不住催她快走。
最後出來的是那個衙役。他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簇新的茶葉包兒,撕掉外麵一層油紙,放在鼻子底下聞聞,滿意地笑了。
衙役走後,蘇敏官若無其事上前,彎腰拾起那張包茶葉的紙。
紙麵上印著商鋪的名號:德豐。
下麵還有一行小字gg:十三行公所外貿茗茶,量大質優,專供外洋……
「十三行?」蘇敏官忽然輕聲冷笑,將那油紙揉成一團,「不入流的小鋪子,也敢自稱十三行。」
*
十三行是廣州的傳奇。
從康熙到嘉慶的百餘年間,廣州城都是大清國唯一的外貿港口,素有「天子南庫」之稱。所有的外貿生意都被數家持有官方牌照的商行所壟斷。這些商行不多不少十三家,稱為十三行。
這是廣州最輝煌的時代。這些精明的粵商,盡管排在「士農工商」的傳統儒家社會等級之末,但卻把持著歐美財團在遠東的經濟命脈,積累下富可敵國的財力。他們通曉外語,對外國政局了如指掌,紫禁城裏的西洋珠寶珍玩多數為他們所採辦。甚至洋人行商見了他們都要恭敬三分,為著他們所代表的巨額的東方財富。
有詩雲: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繁華至極,便容易淪為虛妄。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以及洋商實力的節節攀升,十三行做生意愈發吃力。再加上官府變本加厲的壓榨,還有幾場莫名的天災人禍……看似光鮮的商行一個接一個的資不抵債,成了搖搖欲墜的空殼。
鴉片戰爭成了壓垮十三行的最後一棵稻草。《南京條約》簽訂以後,清政府被迫開放多口通商,廣州不再擁有外貿壟斷的地位,洋人可以隨意選擇生意夥伴,十三行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紛紛解散破產,倒在了珠江之畔。
覬覦著十三行留下的真空,無數野心勃勃的商人乘虛而入。齊崇禮齊老爺便是其中一員。
他靠著一百兩銀子的積蓄白手起家,靠給洋人賣茶,積攢下巨額家業,自立門戶,名為「德豐」。
規模當然比不上當年的十三行。但眼下的廣州商界浮名虛誇,家家自稱是十三行傳人。反正真正的十三行後人死的死,走的走,沒法跳出來打假。
*
林玉嬋跟著王全,來到了位於西關之外的齊府。
民諺雲:東村、西俏、南富、北貧。說的是小小一城之內,風土人情、富庶貧瘠,都大有不同。
西關之地為廣州新貴聚居,一排排整潔簇新的大屋林立,齊府是其中最大最寬敞的一棟。
花崗岩裝嵌的大門上明晃晃的掛著牌匾,上書「為國分憂」,落款是兩廣總督葉名琛。硬木門半開,後麵另有趟櫳門,由杯口粗的坤甸木製成,豎板上雕有講究的博古花紋。
牆上開了一道隱蔽的小門。門口守著個小廝,見了王全,笑著打招呼:「掌櫃的。」
王全問:「老爺在府裏嗎?」
小廝答:「老爺出去做客未歸。」
王全滿意地點點頭,回頭命令林玉嬋:「還不快進來!」
林玉嬋依言進門,心裏奇怪。怎麽王全把她帶來齊府,好像有意避著老爺似的?
院內深深不知幾進,日光從高高的天井灑入,被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將窗格上繁複的木雕花飾照得銳利而豐滿。水磨青磚光可鑑人,大屋兩側各有青雲巷,檻窗裝嵌著圖案精美的彩色玻璃。
就算流亡做黑戶,被官府察覺,就成罪犯。白天那個「擅離原籍」、示眾充軍的倒黴鬼就是前車之鑑。
大清的倫理價值觀當頭砸下。林玉嬋一顆心飛快下沉。
隻要林廣福不死,她就是跟這個大菸鬼綁定的財產。要賣要殺隨意,跟奴婢也差不多。
這次是商鋪掌櫃,下次可能就是青樓老鴇。起碼這掌櫃的看起來對她沒有噁心的意圖。
抱著這個想法,她安靜看戲,直到雙方把價格談到十五兩。林廣福拿到銀子,雙眼發光,明明大熱天,他卻好似寒冷,雙□□替在地上蹦。
「八……八妹,以後你就是齊府的妹仔了,你要保重身體,聽話……」
他心不在焉地囑咐著。
「知道了。」林玉嬋冷淡地打斷,「別忘了找你兒子。」
十五兩銀子十五年養恩,這具先天不足的皮囊從此換個主人,全程沒她反抗的機會。
林廣福美滋滋點頭,銀子往懷裏一揣,出門往煙館的方向跑去。
王全鄙夷地啐了一口,轉頭看到旁邊的衙役,一張臉立刻拉出笑紋,塞給他一個裝茶葉的小紙包,笑嘻嘻地說了些「辛苦」、「費心」之類的套話。
然後吩咐林玉嬋:「傻站著幹什麽?走啦!」
*
蘇敏官等在府衙外麵的十字路口邊。
他讓渣甸大班先走,自己很負責地「等一下」。等了半天不見林玉嬋出來,隻好百無聊賴地閱讀牆上的懸賞告示。
忽然看到一個瘦骨嶙峋的大菸鬼從小門裏出來,跑得飛快,留下一個手舞足蹈的背影。
隨後林玉嬋走了出來。不過她不是一個人,身邊跟了幾個大男人押送,其中一個油膩膩戴眼鏡的,不住催她快走。
最後出來的是那個衙役。他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簇新的茶葉包兒,撕掉外麵一層油紙,放在鼻子底下聞聞,滿意地笑了。
衙役走後,蘇敏官若無其事上前,彎腰拾起那張包茶葉的紙。
紙麵上印著商鋪的名號:德豐。
下麵還有一行小字gg:十三行公所外貿茗茶,量大質優,專供外洋……
「十三行?」蘇敏官忽然輕聲冷笑,將那油紙揉成一團,「不入流的小鋪子,也敢自稱十三行。」
*
十三行是廣州的傳奇。
從康熙到嘉慶的百餘年間,廣州城都是大清國唯一的外貿港口,素有「天子南庫」之稱。所有的外貿生意都被數家持有官方牌照的商行所壟斷。這些商行不多不少十三家,稱為十三行。
這是廣州最輝煌的時代。這些精明的粵商,盡管排在「士農工商」的傳統儒家社會等級之末,但卻把持著歐美財團在遠東的經濟命脈,積累下富可敵國的財力。他們通曉外語,對外國政局了如指掌,紫禁城裏的西洋珠寶珍玩多數為他們所採辦。甚至洋人行商見了他們都要恭敬三分,為著他們所代表的巨額的東方財富。
有詩雲: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繁華至極,便容易淪為虛妄。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以及洋商實力的節節攀升,十三行做生意愈發吃力。再加上官府變本加厲的壓榨,還有幾場莫名的天災人禍……看似光鮮的商行一個接一個的資不抵債,成了搖搖欲墜的空殼。
鴉片戰爭成了壓垮十三行的最後一棵稻草。《南京條約》簽訂以後,清政府被迫開放多口通商,廣州不再擁有外貿壟斷的地位,洋人可以隨意選擇生意夥伴,十三行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紛紛解散破產,倒在了珠江之畔。
覬覦著十三行留下的真空,無數野心勃勃的商人乘虛而入。齊崇禮齊老爺便是其中一員。
他靠著一百兩銀子的積蓄白手起家,靠給洋人賣茶,積攢下巨額家業,自立門戶,名為「德豐」。
規模當然比不上當年的十三行。但眼下的廣州商界浮名虛誇,家家自稱是十三行傳人。反正真正的十三行後人死的死,走的走,沒法跳出來打假。
*
林玉嬋跟著王全,來到了位於西關之外的齊府。
民諺雲:東村、西俏、南富、北貧。說的是小小一城之內,風土人情、富庶貧瘠,都大有不同。
西關之地為廣州新貴聚居,一排排整潔簇新的大屋林立,齊府是其中最大最寬敞的一棟。
花崗岩裝嵌的大門上明晃晃的掛著牌匾,上書「為國分憂」,落款是兩廣總督葉名琛。硬木門半開,後麵另有趟櫳門,由杯口粗的坤甸木製成,豎板上雕有講究的博古花紋。
牆上開了一道隱蔽的小門。門口守著個小廝,見了王全,笑著打招呼:「掌櫃的。」
王全問:「老爺在府裏嗎?」
小廝答:「老爺出去做客未歸。」
王全滿意地點點頭,回頭命令林玉嬋:「還不快進來!」
林玉嬋依言進門,心裏奇怪。怎麽王全把她帶來齊府,好像有意避著老爺似的?
院內深深不知幾進,日光從高高的天井灑入,被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將窗格上繁複的木雕花飾照得銳利而豐滿。水磨青磚光可鑑人,大屋兩側各有青雲巷,檻窗裝嵌著圖案精美的彩色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