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內閣初定
十月戰敗,看我李景隆逆風翻盤 作者:醉魚臥錦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景隆笑道,“好,如此一來我大明將無需再為錢糧發愁,”
齊泰適時詢問,“曹國公,你剛才說宋朝有三架馬車拉動經濟,前兩架都已經有如此大的效益了,齊某很好奇,還有一架是什麽?”
李景隆搖搖頭,“最後一架恰恰是收益最低的一項,那便是賦稅,宋朝富足所以賦稅收取極低,”
夏元吉聞言攥緊了拳頭,賦稅極低恰恰反映出了大宋百姓的生活寬裕,他一直以來的追求大宋早在百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如今對著曆史照鏡子他都沒有做到,可想而知心中是有多麽憋屈。
“興商業還需出些輔助政策,優質商人可移出民戶,免去徭役,專心為大明貨物運轉,經濟流通,做貢獻。”
李景隆再次補充道,“鹽鐵茶專營已糜爛不堪,而失去鹽鐵茶販賣的商人卻失去了運輸的便利,還增加了運輸成本,導致尋常貨物的流通困難,我建議取消鹽鐵茶的專營,指派專人管製,將鹽鐵茶售賣分撥給商人。”
齊泰略一思索便皺起了眉頭,“曹國公,此舉是否有些不妥?”
李景隆自然知道齊泰所擔心的是什麽,自古以來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不難想象此舉若成,那些既得利益者將會怎樣仇視他,
但李景隆怕嗎?怕個卵蛋!他身後有皇帝,身前有大兵,些許貪官汙吏對付百姓還行,想對付他這種有政權有兵權的“大人物”,他們有幾個腦袋?
“有何不妥?專營的初衷本就是為朝廷增加進項,如今他們上下其手將屬於朝廷的收益攝入甕中,關起門來分錢,不殺他們便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還妄想繼續趴在朝廷身上吸血不成?”
當然,那些貪官不殺是不可能的,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隻待滅了朱棣天下大定,攜大勢歸來順手就殺了。
見李景隆說出這麽豪邁的話,徐輝祖都不由得側目而視,
朱允炆適時出聲,“曹國公所言即是朕之所想!”
“三件事已經說了兩件,最後一件便是朕欲組建內閣!”
“內閣?”齊泰,徐輝祖,夏元吉腦袋同時出現問號,這個詞聽都沒聽說過。
“曹國公,為他們講解一下內閣的責任與權力。”
李景隆點頭說道,“諸位,內閣的設想是李某與陛下昨晚商討出來的,如今朝廷六部九卿各自為政,朝中政事亦全由陛下一人決斷,極大的牽製了陛下的精力,諸位應該知曉如今東宮依舊空懸!”
一句東宮空懸便堵死了幾人所有的反駁的話,曆朝曆代東宮的太子都是重中之重,太子誕生更是國祚延綿的象征,沒有哪個奸臣敢在這件事上說一句反對的話。
見三人低頭不語,李景隆繼續說道,“內閣平替以前的中書省,朝臣奏疏先經內閣之手批閱,但內閣隻有參政議政之權,最終裁定皆要呈交禦前由陛下批紅才可實施,總結就是一句話,內閣有中書省的職業,卻無中書省的權力!”
“內閣成員分為首輔,次輔,閣員,但凡大事皆由閣中成員投票得出意見,再呈交禦前,意見不合時首輔具有一票否決權。”
一票否決權當然是李景隆自己加的,這也是因為他想做的一些事很可能無法說服其他人,於是便有了這條規定。
“內閣成員由陛下,首輔,次輔提名,內閣宗旨是:為大明昌盛而奮鬥。”
齊泰快速消化著李景隆的這些話,思緒在不斷閃爍,內閣雖無宰相獨斷之權,卻有宰相參政之權,可謂是淩駕於六部九卿之上的權力機構,相對應的是內閣的責任也非常大,不止要對皇帝負責,也要對天下官員,百姓負責。
在場的幾人都不是傻子,第一屆內閣名單他們肯定都在裏麵。
隻是讓齊泰和夏元吉不解的是,這些明明都是文官的職責,為什麽文官之首的黃子澄和方孝孺沒有叫來?李景隆和徐輝祖二人入閣又是什麽操作?
不待他們多想,朱允炆鄭重開口道,“內閣成員如下,首輔李景隆,次輔齊泰,閣員徐輝祖、夏元吉。”
“明日朝會朕便敲定此事,繼而傳檄天下,爾等四人皆為朕之肱骨,萬望爾等以興盛大明為己任。”
“陛下厚恩,臣定不負所托。”
走出禦書房,李景隆見三人似乎有所疑慮,便笑著說道,“諸位大人,李某府上備有上好的明前龍井,是今年的新茶極為清醇,李某厚顏邀請諸位前去品鑒。”
“可”徐輝祖淡淡回了一個字,
“曹國公有請,老夫卻之不恭了。”齊泰哈哈一笑答應了下來,
隻剩夏元吉一時間不好回答,他那日言行很多人都知曉,若是去了曹國公府,他有何顏麵麵對其家人,可若是不去,他心中的疑惑又該何解?
李景隆看出來夏元吉的為難,認真的說道,“老夏,那日之事不必放在心上,我自己都不能原諒我自己,更別說是你這種心有家國的能臣了,一起去吧,同為內閣成員,正好與你們討論下大明的未來。”
夏元吉老臉一紅,對著李景隆鄭重一禮後說道,
“昔日是夏某不知國公之才,多有得罪,往後請曹國公多多指點治國之策,”
李景隆汗顏,被夏元吉這麽吹捧他還真有點飄了~
“老夏,客氣了,你我有著同一個目標,理應相互扶持前行。”
說話間,四人便走到了皇宮門口,乘上各自的專屬座駕後便直奔曹國公府而去。
齊泰適時詢問,“曹國公,你剛才說宋朝有三架馬車拉動經濟,前兩架都已經有如此大的效益了,齊某很好奇,還有一架是什麽?”
李景隆搖搖頭,“最後一架恰恰是收益最低的一項,那便是賦稅,宋朝富足所以賦稅收取極低,”
夏元吉聞言攥緊了拳頭,賦稅極低恰恰反映出了大宋百姓的生活寬裕,他一直以來的追求大宋早在百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如今對著曆史照鏡子他都沒有做到,可想而知心中是有多麽憋屈。
“興商業還需出些輔助政策,優質商人可移出民戶,免去徭役,專心為大明貨物運轉,經濟流通,做貢獻。”
李景隆再次補充道,“鹽鐵茶專營已糜爛不堪,而失去鹽鐵茶販賣的商人卻失去了運輸的便利,還增加了運輸成本,導致尋常貨物的流通困難,我建議取消鹽鐵茶的專營,指派專人管製,將鹽鐵茶售賣分撥給商人。”
齊泰略一思索便皺起了眉頭,“曹國公,此舉是否有些不妥?”
李景隆自然知道齊泰所擔心的是什麽,自古以來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不難想象此舉若成,那些既得利益者將會怎樣仇視他,
但李景隆怕嗎?怕個卵蛋!他身後有皇帝,身前有大兵,些許貪官汙吏對付百姓還行,想對付他這種有政權有兵權的“大人物”,他們有幾個腦袋?
“有何不妥?專營的初衷本就是為朝廷增加進項,如今他們上下其手將屬於朝廷的收益攝入甕中,關起門來分錢,不殺他們便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還妄想繼續趴在朝廷身上吸血不成?”
當然,那些貪官不殺是不可能的,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隻待滅了朱棣天下大定,攜大勢歸來順手就殺了。
見李景隆說出這麽豪邁的話,徐輝祖都不由得側目而視,
朱允炆適時出聲,“曹國公所言即是朕之所想!”
“三件事已經說了兩件,最後一件便是朕欲組建內閣!”
“內閣?”齊泰,徐輝祖,夏元吉腦袋同時出現問號,這個詞聽都沒聽說過。
“曹國公,為他們講解一下內閣的責任與權力。”
李景隆點頭說道,“諸位,內閣的設想是李某與陛下昨晚商討出來的,如今朝廷六部九卿各自為政,朝中政事亦全由陛下一人決斷,極大的牽製了陛下的精力,諸位應該知曉如今東宮依舊空懸!”
一句東宮空懸便堵死了幾人所有的反駁的話,曆朝曆代東宮的太子都是重中之重,太子誕生更是國祚延綿的象征,沒有哪個奸臣敢在這件事上說一句反對的話。
見三人低頭不語,李景隆繼續說道,“內閣平替以前的中書省,朝臣奏疏先經內閣之手批閱,但內閣隻有參政議政之權,最終裁定皆要呈交禦前由陛下批紅才可實施,總結就是一句話,內閣有中書省的職業,卻無中書省的權力!”
“內閣成員分為首輔,次輔,閣員,但凡大事皆由閣中成員投票得出意見,再呈交禦前,意見不合時首輔具有一票否決權。”
一票否決權當然是李景隆自己加的,這也是因為他想做的一些事很可能無法說服其他人,於是便有了這條規定。
“內閣成員由陛下,首輔,次輔提名,內閣宗旨是:為大明昌盛而奮鬥。”
齊泰快速消化著李景隆的這些話,思緒在不斷閃爍,內閣雖無宰相獨斷之權,卻有宰相參政之權,可謂是淩駕於六部九卿之上的權力機構,相對應的是內閣的責任也非常大,不止要對皇帝負責,也要對天下官員,百姓負責。
在場的幾人都不是傻子,第一屆內閣名單他們肯定都在裏麵。
隻是讓齊泰和夏元吉不解的是,這些明明都是文官的職責,為什麽文官之首的黃子澄和方孝孺沒有叫來?李景隆和徐輝祖二人入閣又是什麽操作?
不待他們多想,朱允炆鄭重開口道,“內閣成員如下,首輔李景隆,次輔齊泰,閣員徐輝祖、夏元吉。”
“明日朝會朕便敲定此事,繼而傳檄天下,爾等四人皆為朕之肱骨,萬望爾等以興盛大明為己任。”
“陛下厚恩,臣定不負所托。”
走出禦書房,李景隆見三人似乎有所疑慮,便笑著說道,“諸位大人,李某府上備有上好的明前龍井,是今年的新茶極為清醇,李某厚顏邀請諸位前去品鑒。”
“可”徐輝祖淡淡回了一個字,
“曹國公有請,老夫卻之不恭了。”齊泰哈哈一笑答應了下來,
隻剩夏元吉一時間不好回答,他那日言行很多人都知曉,若是去了曹國公府,他有何顏麵麵對其家人,可若是不去,他心中的疑惑又該何解?
李景隆看出來夏元吉的為難,認真的說道,“老夏,那日之事不必放在心上,我自己都不能原諒我自己,更別說是你這種心有家國的能臣了,一起去吧,同為內閣成員,正好與你們討論下大明的未來。”
夏元吉老臉一紅,對著李景隆鄭重一禮後說道,
“昔日是夏某不知國公之才,多有得罪,往後請曹國公多多指點治國之策,”
李景隆汗顏,被夏元吉這麽吹捧他還真有點飄了~
“老夏,客氣了,你我有著同一個目標,理應相互扶持前行。”
說話間,四人便走到了皇宮門口,乘上各自的專屬座駕後便直奔曹國公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