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秋聽著耳根一紅,打了個冷戰阻止她,「殿下真不害臊,這些話還是留著同攝政王說吧。」
晏辭莞爾。
「奴婢聽聞大楚皇帝生性多疑易怒,帶兵打仗這一塊用的向來都不是什麽光彩的戰術,反而愛使些下三濫的手段。攝政王雖機智勇武,隻怕仍要吃虧……」
那大楚的皇帝畢竟征戰多年,無論光彩或不光彩,總是經驗豐富。同他比起來,君屹倒像是個初出茅廬的黃毛小子,隻精於謀劃,卻不一定適合實戰。
本以為晏辭會很擔心,誰成想她隻是平淡地道了一句,「無礙。」
「殿下就這般信任攝政王?」
「我是信我自己。」晏辭忍俊不禁,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又嘆道,「若是能吃點虧積攢經驗,倒也不負此行。」
「呸呸呸,是奴婢說了胡話!攝政王絕不會吃虧,定能如期凱旋。屆時萬事太平,殿下也能輕鬆些,那些不滿的大臣自然就找不出什麽理由彈劾,殿下可以放心了。」
提及此事,晏辭忽而覺得腦仁隱隱作痛,仿佛就是昨日的事兒一般。
君屹領兵出征之事一經提起朝堂內外皆掀起了軒然大波,眾臣各懷心思。
或覺此事蹊蹺,定是攝政王的陰謀,上奏勸晏辭三思;或是覺得是受了晏辭的逼迫,不得已而為之;又或是猜測二人把酒言歡,一拍即合,決心放下過往恩怨,一心為晏國著想。
一時間眾說紛紜。
不過此事晏辭既已開口,便少有轉圜餘地,但也攔不住大臣們有話說。
直到君屹出征那天,大臣們仍喋喋不休地數落許久,直到晏辭沉了臉色才堪堪住口。
即便如此,大臣心中總是揣著這件事,就算到了今日,也偶有人上奏提及,皆被晏辭一一駁回。
如今晏國與大楚的戰事連連告捷眾臣才算收斂些,隻有少數不死心的依舊彈劾,被支持君屹的大臣明裏暗裏罵了回去。
「也罷,若真是太平了,倒不像他們了。」晏辭無奈搖頭,也沒急著拆信,隻低頭打算將未看完的奏章看了,才翻開奏章瞥了兩眼就忍不住皺起眉。
南秋見狀忍不住瞟了一眼,待看清後臉色微微一變,好半晌才囁嚅道:「諸位大人還真是操心啊……」
晏辭曾聽晏璟身邊的公公提過,他掌權時,大臣們每日做的事,除了其職所需外,就是痛批花泠紅顏禍水,請求他將其打入冷宮,然後選妃擴充後宮。
但她沒想過,這件事還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若隻有一人便罷,這奏章竟是許多大臣聯合遞交上來的,其中不乏晏辭看重之人,這真是讓她哭笑不得。
在其位謀其職,大臣們將她視作君主,提出這樣的要求來倒也無可厚非。再加上晏國本就子嗣稀少,除了梁樂肚子裏那一個外,晏璟居然再無子嗣。
晏辭捏著奏章,突然有些牙疼得厲害,直到撂開奏章托著腮方覺好些。
「殿下打算怎麽辦?」南秋問。
「先駁回。」晏辭毫不猶豫地回答,過了半晌補充道,「若是再提就再駁回,能拖就拖。」
「若是攝政王知道了……」
南秋不說下去晏辭也想到了,若是君屹知道了隻怕得發瘋,到時回來了不好生哄估摸著不會太平。
這樣一想不止牙疼,就連頭都疼了。
「盡量別讓消息傳出去。」晏辭嘆了口氣,招手命南秋俯身過來,低聲道,「你去幫我辦件事……」
待南秋離開,晏辭一個人望著窗外發愣,好半晌未回神。
今日陽光好,風也好,一眼望去萬裏無雲。
院子裏的桃樹發了新芽,枝頭鳥兒鬧春卻不覺吵鬧,反倒是春意盎然。
她離開京城的這些年,曾走過不少地方,看過不少春意,自然也看過不少地方的天空,但總覺得沒有一個地方的天空比晏國漂亮,也沒有任何一處比晏國更叫她傷懷。
兜兜轉轉,她終究還是回到了這裏。
晏辭垂眸,目光落回到手邊的信上。
自出征起,君屹會定時定點捎兩封信回來,一封交代戰事,一封繪丹青。
他將邊關的山川河海繪給她,將百姓的喜樂哀愁傳遞給她,同時也將相思訴說與她。
他常常是隻在丹青旁題字,襯得似乎也隻是景,卻頻頻惹人相思。
就像今日這封,所繪的不過是一派春雨綿綿的景象,右上角題著短短的五個字——
風雨寄相思。
——近來雖多雨,可我貫是知道你不喜歡的,若是風雨有幸能拂過衣角發梢,一定都是我的相思。
指腹撚上小字,晏辭眉眼溫柔地瞧著,幾乎能想到君屹落字是怎樣的模樣。
他曾說,自己其實並不喜歡這種酸掉牙的話,可若是能博她一笑,便覺得值。可他偏生又不是個明白女兒家心事的,故而當初賠禮道歉也都是林慕跟在後頭出主意。
起初寫些酸話都要思量許久,憂心逾矩惹她惱,又擔心詞不達意,她不明白。後來竟越發順手,將這二十幾年都沒想過更沒說過的情話盡數使了出來,卻仍覺不夠不明確。
他這人,說認真時真的認真,說幼稚卻也真的幼稚。
又看了一陣兒,晏辭仔細折好信,將它放入木匣鎖好。
*
邊關雖不似京城那般熱鬧,但該有的卻不少,明月清風烈酒。
晏辭莞爾。
「奴婢聽聞大楚皇帝生性多疑易怒,帶兵打仗這一塊用的向來都不是什麽光彩的戰術,反而愛使些下三濫的手段。攝政王雖機智勇武,隻怕仍要吃虧……」
那大楚的皇帝畢竟征戰多年,無論光彩或不光彩,總是經驗豐富。同他比起來,君屹倒像是個初出茅廬的黃毛小子,隻精於謀劃,卻不一定適合實戰。
本以為晏辭會很擔心,誰成想她隻是平淡地道了一句,「無礙。」
「殿下就這般信任攝政王?」
「我是信我自己。」晏辭忍俊不禁,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又嘆道,「若是能吃點虧積攢經驗,倒也不負此行。」
「呸呸呸,是奴婢說了胡話!攝政王絕不會吃虧,定能如期凱旋。屆時萬事太平,殿下也能輕鬆些,那些不滿的大臣自然就找不出什麽理由彈劾,殿下可以放心了。」
提及此事,晏辭忽而覺得腦仁隱隱作痛,仿佛就是昨日的事兒一般。
君屹領兵出征之事一經提起朝堂內外皆掀起了軒然大波,眾臣各懷心思。
或覺此事蹊蹺,定是攝政王的陰謀,上奏勸晏辭三思;或是覺得是受了晏辭的逼迫,不得已而為之;又或是猜測二人把酒言歡,一拍即合,決心放下過往恩怨,一心為晏國著想。
一時間眾說紛紜。
不過此事晏辭既已開口,便少有轉圜餘地,但也攔不住大臣們有話說。
直到君屹出征那天,大臣們仍喋喋不休地數落許久,直到晏辭沉了臉色才堪堪住口。
即便如此,大臣心中總是揣著這件事,就算到了今日,也偶有人上奏提及,皆被晏辭一一駁回。
如今晏國與大楚的戰事連連告捷眾臣才算收斂些,隻有少數不死心的依舊彈劾,被支持君屹的大臣明裏暗裏罵了回去。
「也罷,若真是太平了,倒不像他們了。」晏辭無奈搖頭,也沒急著拆信,隻低頭打算將未看完的奏章看了,才翻開奏章瞥了兩眼就忍不住皺起眉。
南秋見狀忍不住瞟了一眼,待看清後臉色微微一變,好半晌才囁嚅道:「諸位大人還真是操心啊……」
晏辭曾聽晏璟身邊的公公提過,他掌權時,大臣們每日做的事,除了其職所需外,就是痛批花泠紅顏禍水,請求他將其打入冷宮,然後選妃擴充後宮。
但她沒想過,這件事還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若隻有一人便罷,這奏章竟是許多大臣聯合遞交上來的,其中不乏晏辭看重之人,這真是讓她哭笑不得。
在其位謀其職,大臣們將她視作君主,提出這樣的要求來倒也無可厚非。再加上晏國本就子嗣稀少,除了梁樂肚子裏那一個外,晏璟居然再無子嗣。
晏辭捏著奏章,突然有些牙疼得厲害,直到撂開奏章托著腮方覺好些。
「殿下打算怎麽辦?」南秋問。
「先駁回。」晏辭毫不猶豫地回答,過了半晌補充道,「若是再提就再駁回,能拖就拖。」
「若是攝政王知道了……」
南秋不說下去晏辭也想到了,若是君屹知道了隻怕得發瘋,到時回來了不好生哄估摸著不會太平。
這樣一想不止牙疼,就連頭都疼了。
「盡量別讓消息傳出去。」晏辭嘆了口氣,招手命南秋俯身過來,低聲道,「你去幫我辦件事……」
待南秋離開,晏辭一個人望著窗外發愣,好半晌未回神。
今日陽光好,風也好,一眼望去萬裏無雲。
院子裏的桃樹發了新芽,枝頭鳥兒鬧春卻不覺吵鬧,反倒是春意盎然。
她離開京城的這些年,曾走過不少地方,看過不少春意,自然也看過不少地方的天空,但總覺得沒有一個地方的天空比晏國漂亮,也沒有任何一處比晏國更叫她傷懷。
兜兜轉轉,她終究還是回到了這裏。
晏辭垂眸,目光落回到手邊的信上。
自出征起,君屹會定時定點捎兩封信回來,一封交代戰事,一封繪丹青。
他將邊關的山川河海繪給她,將百姓的喜樂哀愁傳遞給她,同時也將相思訴說與她。
他常常是隻在丹青旁題字,襯得似乎也隻是景,卻頻頻惹人相思。
就像今日這封,所繪的不過是一派春雨綿綿的景象,右上角題著短短的五個字——
風雨寄相思。
——近來雖多雨,可我貫是知道你不喜歡的,若是風雨有幸能拂過衣角發梢,一定都是我的相思。
指腹撚上小字,晏辭眉眼溫柔地瞧著,幾乎能想到君屹落字是怎樣的模樣。
他曾說,自己其實並不喜歡這種酸掉牙的話,可若是能博她一笑,便覺得值。可他偏生又不是個明白女兒家心事的,故而當初賠禮道歉也都是林慕跟在後頭出主意。
起初寫些酸話都要思量許久,憂心逾矩惹她惱,又擔心詞不達意,她不明白。後來竟越發順手,將這二十幾年都沒想過更沒說過的情話盡數使了出來,卻仍覺不夠不明確。
他這人,說認真時真的認真,說幼稚卻也真的幼稚。
又看了一陣兒,晏辭仔細折好信,將它放入木匣鎖好。
*
邊關雖不似京城那般熱鬧,但該有的卻不少,明月清風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