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女帝登基
汴京城皇宮,紫宸殿。
大殿的皇位虛置著,作為攝政王的薛知景端坐在皇位右側斜放著的一把椅子上。
重開午朝,臣子們都很興奮,他們穿著嶄新的褚紅色官服,挺直了脊背,在朝堂大殿上侃侃而談,所有人都展現著對這個朝堂的崇敬。
薛知景一邊聽著,一邊在放空。
行吧,人這種生物,就需要那麽一點儀式感,儀式本身就是意義了。
其實她也一直在利用「儀式感」在行事,比如給皇家綜合大學辦開學典禮,給學子們穿統一的校服,各種重要的地方都掛著她這個山長的大幅畫像,還有給神機營和海軍陸戰隊做軍訓時的各種方法。
「儀式感」可以賦予一件事情以意義,讓人們可以集合和團結在一起。
所以,午朝嘛,以後該舉行還是要舉行,而且要舉行好。
土地清查工作要接近尾聲了。
薛知景看到了各地的報告,對比歷年以來的土地記錄,發現,土地的麵積還是有所增長的,大概是一些荒地被開發了出來,但並沒有被朝廷記錄在冊。
同時,在多年以前被報上來的下等土地,這次清查出來,有相當比例其實是上等土地。
下等土地和上等土地出產的糧食產量不同,收稅的額度也不同,自然有人願意欺上瞞下了。
這樣算起來,現在朝廷能控製的土地已經基本跟大成王朝建立初年持平了。
要清查土地,相應的便開始清查了人口,根據現在粗略的統計,整個大成王朝的人口數額,男女兒童都算上,大概是八千萬左右。
薛知景的心裏總算有了底兒了。
下一步,便要開始為改朝換代進行造勢了。
麗春院本來就有很多關於大食國女王,或者什麽女人在某個行業叱吒風雲的劇目,這是早幾年為了讓女人們得到更多的精神力量而創作出來。這個時候自然要多加表演了,相應的書冊也要加大印刷。
同時,編劇們開始編寫上古堯舜禹三代時期,以皇位禪讓為核心的公天下製度的故事。
「三代之治」從來都是文人墨客最尊崇的一個時期,平日裏,他們自己都會說兩句三代如何如何,上古怎樣怎樣之類的。雖然那個時代並沒有文字記錄流傳下來,更多的隻是傳說,卻一點都不影響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推崇。
所以,寫起那個時代的故事,編劇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寫出了一部部充滿了仁善與道義的作品。
這些編劇都是經過多年鍛鍊出來的,對戲劇衝突極為拿手,所以寫出來的作品一點都不是古板與說教類型的。
傳統的主題加上趣味性的劇情演繹,讓新一波的劇集很受歡迎,場場爆滿,受眾開始向各城市的讀書人和官吏大臣蔓延。
自然,他們也隱隱地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終於,之前給薛知景兩次勸進的丁山無意中聽到他人說想要去給周王殿下勸進。丁山之前一直被阻止著,此時他聽見似乎有他人想要去這件事情,他如何能忍。自己都勸進兩回了,再勸幾回,估計就成了,現在有人來跟他搶功,那不行,自己得趕緊上線了。
他便又張羅了一大幫的讀書人還有一些市民,炮製了好些「祥瑞」,開始浩浩蕩蕩地去進行第三次「勸進」。
薛知景等的就是他的這一波勸進。
不得不說,這丁山是個人才,雖然在科舉上隻是個秀才,但腦子靈活,敢想敢幹,口條好,還有組織能力。他憑藉一己之力,便糾集了這麽大一幫人,幹出了別人都不敢幹的事兒,這種能力,值得誇讚。
勸進那天,丁山和一眾人等,身著嶄新的服飾,腳上也蹬著還沒下過水的新鞋,頭髮更是用油抹得鋥光瓦亮,浩浩蕩蕩地從汴京城的主幹道朱雀大街行過,直奔皇城的主門,幹元門而去。
這一趟,吸引了全城的目光,他們才走到一半,全城的大臣們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丁山幾個月之前的兩次勸進,還在他們的記憶裏保存著呢,雖然並未直接見過,但也在茶餘飯後談論過,此時,他進行了第三次勸進,又如此浩蕩,眾人如何能不多想。
丁山與眾人一路行著,還高呼著他們的口號「天命玄鳥,天下歸周」,眾人齊聲,真是有一種氣壯山河的感覺。
眾人最終集聚於幹元門外的廣場之上,將他們的「祥瑞」擺了一排。
丁山走上前來,對著幹元門,行了跪拜天地的大禮之後,站起身來,開始念他之前就寫好的一篇勸進文章。
大概意思就是,周王薛知景,才德高尚,現在各處都在顯現出「祥瑞」,希望周王可以順應上天的指示,接受大成皇帝禪讓,成為古往今來的第一位女皇帝。
守門的侍衛進來匯報,大概在丁山念得差不多的時候,薛知景才從軍機處走了出來。
她對著眾人感謝了一番,但謙虛地表達了,自己才德不夠,不能擔當大任,希望大家都散了吧。
但是,為了感謝各位讀書人對國家的關心,給予領頭的丁山一個子爵的爵位,其餘參與者,每人賞賜十貫銅錢。
讓他們散了,眾人或許還會再琢磨薛知景到底是什麽意思,到底是想還是不想登基。但這賞賜一出,大家瞬間就懂了。
行,我們先散,過兩天再來一回。
汴京城皇宮,紫宸殿。
大殿的皇位虛置著,作為攝政王的薛知景端坐在皇位右側斜放著的一把椅子上。
重開午朝,臣子們都很興奮,他們穿著嶄新的褚紅色官服,挺直了脊背,在朝堂大殿上侃侃而談,所有人都展現著對這個朝堂的崇敬。
薛知景一邊聽著,一邊在放空。
行吧,人這種生物,就需要那麽一點儀式感,儀式本身就是意義了。
其實她也一直在利用「儀式感」在行事,比如給皇家綜合大學辦開學典禮,給學子們穿統一的校服,各種重要的地方都掛著她這個山長的大幅畫像,還有給神機營和海軍陸戰隊做軍訓時的各種方法。
「儀式感」可以賦予一件事情以意義,讓人們可以集合和團結在一起。
所以,午朝嘛,以後該舉行還是要舉行,而且要舉行好。
土地清查工作要接近尾聲了。
薛知景看到了各地的報告,對比歷年以來的土地記錄,發現,土地的麵積還是有所增長的,大概是一些荒地被開發了出來,但並沒有被朝廷記錄在冊。
同時,在多年以前被報上來的下等土地,這次清查出來,有相當比例其實是上等土地。
下等土地和上等土地出產的糧食產量不同,收稅的額度也不同,自然有人願意欺上瞞下了。
這樣算起來,現在朝廷能控製的土地已經基本跟大成王朝建立初年持平了。
要清查土地,相應的便開始清查了人口,根據現在粗略的統計,整個大成王朝的人口數額,男女兒童都算上,大概是八千萬左右。
薛知景的心裏總算有了底兒了。
下一步,便要開始為改朝換代進行造勢了。
麗春院本來就有很多關於大食國女王,或者什麽女人在某個行業叱吒風雲的劇目,這是早幾年為了讓女人們得到更多的精神力量而創作出來。這個時候自然要多加表演了,相應的書冊也要加大印刷。
同時,編劇們開始編寫上古堯舜禹三代時期,以皇位禪讓為核心的公天下製度的故事。
「三代之治」從來都是文人墨客最尊崇的一個時期,平日裏,他們自己都會說兩句三代如何如何,上古怎樣怎樣之類的。雖然那個時代並沒有文字記錄流傳下來,更多的隻是傳說,卻一點都不影響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推崇。
所以,寫起那個時代的故事,編劇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寫出了一部部充滿了仁善與道義的作品。
這些編劇都是經過多年鍛鍊出來的,對戲劇衝突極為拿手,所以寫出來的作品一點都不是古板與說教類型的。
傳統的主題加上趣味性的劇情演繹,讓新一波的劇集很受歡迎,場場爆滿,受眾開始向各城市的讀書人和官吏大臣蔓延。
自然,他們也隱隱地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終於,之前給薛知景兩次勸進的丁山無意中聽到他人說想要去給周王殿下勸進。丁山之前一直被阻止著,此時他聽見似乎有他人想要去這件事情,他如何能忍。自己都勸進兩回了,再勸幾回,估計就成了,現在有人來跟他搶功,那不行,自己得趕緊上線了。
他便又張羅了一大幫的讀書人還有一些市民,炮製了好些「祥瑞」,開始浩浩蕩蕩地去進行第三次「勸進」。
薛知景等的就是他的這一波勸進。
不得不說,這丁山是個人才,雖然在科舉上隻是個秀才,但腦子靈活,敢想敢幹,口條好,還有組織能力。他憑藉一己之力,便糾集了這麽大一幫人,幹出了別人都不敢幹的事兒,這種能力,值得誇讚。
勸進那天,丁山和一眾人等,身著嶄新的服飾,腳上也蹬著還沒下過水的新鞋,頭髮更是用油抹得鋥光瓦亮,浩浩蕩蕩地從汴京城的主幹道朱雀大街行過,直奔皇城的主門,幹元門而去。
這一趟,吸引了全城的目光,他們才走到一半,全城的大臣們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丁山幾個月之前的兩次勸進,還在他們的記憶裏保存著呢,雖然並未直接見過,但也在茶餘飯後談論過,此時,他進行了第三次勸進,又如此浩蕩,眾人如何能不多想。
丁山與眾人一路行著,還高呼著他們的口號「天命玄鳥,天下歸周」,眾人齊聲,真是有一種氣壯山河的感覺。
眾人最終集聚於幹元門外的廣場之上,將他們的「祥瑞」擺了一排。
丁山走上前來,對著幹元門,行了跪拜天地的大禮之後,站起身來,開始念他之前就寫好的一篇勸進文章。
大概意思就是,周王薛知景,才德高尚,現在各處都在顯現出「祥瑞」,希望周王可以順應上天的指示,接受大成皇帝禪讓,成為古往今來的第一位女皇帝。
守門的侍衛進來匯報,大概在丁山念得差不多的時候,薛知景才從軍機處走了出來。
她對著眾人感謝了一番,但謙虛地表達了,自己才德不夠,不能擔當大任,希望大家都散了吧。
但是,為了感謝各位讀書人對國家的關心,給予領頭的丁山一個子爵的爵位,其餘參與者,每人賞賜十貫銅錢。
讓他們散了,眾人或許還會再琢磨薛知景到底是什麽意思,到底是想還是不想登基。但這賞賜一出,大家瞬間就懂了。
行,我們先散,過兩天再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