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誇了,自然是高興的,薛知景笑著說道,「謝娘娘誇讚,不過我想,娘娘若是身體感覺好些了,這些政務還是娘娘多辛苦一下吧,我其實有個事情想跟娘娘申請一下。」
薛知景覺得,再不跟元含章提自己想去遼國當大使的事情,估計元含章就要一直讓自己在軍機處幹活了。
跟遼國的邊境貿易此時已經走上了正軌,兩邊的生意做得還不錯,遼國那邊據說也安定了不少,此時蕭烈歌的火氣應該也下來了吧,正是時候啊。
卻沒想到,元含章壓了壓手,「先不急,我這個事情比較重要一點。我是想,我年紀也大了,總覺得老眼昏花,受不了處理那些政務。可現在小皇帝吧,才幾個月大,等他親政,怎麽也得十幾年甚至二十年,我哪裏等得了這麽久。所以我想啊,不若讓你給小皇帝當個養母,以太後的身份攝政如何?我也好去頤養天年。」
薛知景整個人都愣了。
什麽?老眼昏花?
還有什麽,養母?
頤養天年又是什麽鬼?
薛知景一臉古怪地看著元含章,不對啊,這麵色紅潤,頭髮濃密,一絲白頭髮都沒有,眼睛看起來也銳利得很,身形更是修長勻稱。
她很想問一句,您是不是被太皇太後這個名號給束縛住了,您這年紀這身體情況在後世,那都是集團公司的中堅力量,怎麽在這兒就有一種要提前退休的感覺了呢。
想了一圈,才想起最後一句,元含章想讓她當太後?
薛知景覺得自己真是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根本不需要多想,薛知景直接拒絕了這個提議,卻沒想到元含章還讓她回去慢慢想一想。
薛知景不是元含章,元含章是這個時代的人,雖然她很清楚在這個時代怎麽做事受到的束縛最小,但她還是被這個時代所困。比如她雖然攝政這麽多年,卻從未想過要當女帝,她能想到的處理方法沒有跳脫於這個時代的限製,所以她才會在之前提出讓薛知景當皇妃,現在又提出讓她當太後的建議來。
但薛知景不一樣,薛知景知道,路不是隻有這麽一條的。
隨著她的權勢越來越盛,手裏的力量更強大之後,薛知景發現,之前自己擔心的那些事情,很多時候是不用太管的。
比如說薛知景想要做一件事情,整個朝堂是不是會集體反對。現在發現半個朝堂都被她用強力清理了,剩下的要反對,那就再找理由清理了就行。若不是天怒人怨的事情,反對的力量真成不了氣候。
再比如說劉家的宗室是不是會起兵或者動亂。褫奪了這麽多劉家宗室的爵位,又拿走了他們大量的資產和土地,也沒見他們組織起什麽有效的反抗。再剩下的這些估計更不可能了。
人生一世,她不想自己被籠罩在一個男人的光環之下,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姓名,成為史書上的一小段符號。
元含章的提議不符合她的價值觀。
如此想著,她騎上馬,帶著幾個侍從,去到了城外的工地。
那是正在建設的綜合大學的校址,突然想起來還沒有給這所大學起名字呢。
這片地是她所有的,所以她劃了很大的一片區域給學院用,雖然暫時可能用不到這麽大片地,但未來,她估計這所學校將會容納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像是現代的那種綜合大學一樣,還怕不夠大呢。
校舍建設得很古樸,建築團隊集結了這個時代最高超的匠人們,用磚石木料結構建築而成了一棟一棟三層高的房屋,每棟樓大概都是端坐環抱的樣式。樓裏每一層都拆分成一個個寬大的教室,正麵是開放的走廊兼陽台,背麵是寬大的窗戶。
圍繞著中心一片巨大的空地,漸次分布著這樣的教學樓,按照規劃,每一棟教學樓便是一個學院,周圍還保留了一些空地,若是之後要再多建設一些教師的辦公室也是可以的。
更遠一片,是一片又一片的學生宿舍,薛知景準備規劃建設成現代的學生宿舍的模式,男女分開,每間房間不太大,可以居住兩人到四人。
這個時代在京城這樣的城市裏,每個人的單位居住麵積也是非常有限的。之前薛知景去招募神機營成員的時候去過汴京城的底層居住區域,她曾經見過有人居住在一間房屋當中自己搭建的閣樓裏麵,那個閣樓估計也就半人高,居住裏麵那個感覺應該跟後世人坐火車臥鋪上鋪的感覺一樣。更讓她有些震驚的是,有的人家甚至連閣樓都搭不起來,是搭了些繩子,睡在裏麵。
所以,這樣的宿舍麵積與多人共同居住的方式,相信除了一些大家少爺小姐,不會有人介意的。
薛知景的計劃是這樣,以後要擴大經史學院的招生數量,讓他們每個人畢業之後基本上都能考上舉人,最好還能培養出能占據一半進士名額的人才,以後的官員空缺優先向他們傾斜,這樣不出幾年,整個王朝的各地官員都是她的門生,很多事情就好辦多了。
至於其它的學院,工程學院、經濟學院、農學院、軍事學院,學成出來的學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崗位,以後還可以不斷增加學院。這些學院可以培養適合各行各業的人才,這些人才又可以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
隻要肯投入,給予整個社會更自由發展的空間,龐大的人口會帶來無窮的潛力,時間會見證,整個王朝的變化。
薛知景覺得,再不跟元含章提自己想去遼國當大使的事情,估計元含章就要一直讓自己在軍機處幹活了。
跟遼國的邊境貿易此時已經走上了正軌,兩邊的生意做得還不錯,遼國那邊據說也安定了不少,此時蕭烈歌的火氣應該也下來了吧,正是時候啊。
卻沒想到,元含章壓了壓手,「先不急,我這個事情比較重要一點。我是想,我年紀也大了,總覺得老眼昏花,受不了處理那些政務。可現在小皇帝吧,才幾個月大,等他親政,怎麽也得十幾年甚至二十年,我哪裏等得了這麽久。所以我想啊,不若讓你給小皇帝當個養母,以太後的身份攝政如何?我也好去頤養天年。」
薛知景整個人都愣了。
什麽?老眼昏花?
還有什麽,養母?
頤養天年又是什麽鬼?
薛知景一臉古怪地看著元含章,不對啊,這麵色紅潤,頭髮濃密,一絲白頭髮都沒有,眼睛看起來也銳利得很,身形更是修長勻稱。
她很想問一句,您是不是被太皇太後這個名號給束縛住了,您這年紀這身體情況在後世,那都是集團公司的中堅力量,怎麽在這兒就有一種要提前退休的感覺了呢。
想了一圈,才想起最後一句,元含章想讓她當太後?
薛知景覺得自己真是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根本不需要多想,薛知景直接拒絕了這個提議,卻沒想到元含章還讓她回去慢慢想一想。
薛知景不是元含章,元含章是這個時代的人,雖然她很清楚在這個時代怎麽做事受到的束縛最小,但她還是被這個時代所困。比如她雖然攝政這麽多年,卻從未想過要當女帝,她能想到的處理方法沒有跳脫於這個時代的限製,所以她才會在之前提出讓薛知景當皇妃,現在又提出讓她當太後的建議來。
但薛知景不一樣,薛知景知道,路不是隻有這麽一條的。
隨著她的權勢越來越盛,手裏的力量更強大之後,薛知景發現,之前自己擔心的那些事情,很多時候是不用太管的。
比如說薛知景想要做一件事情,整個朝堂是不是會集體反對。現在發現半個朝堂都被她用強力清理了,剩下的要反對,那就再找理由清理了就行。若不是天怒人怨的事情,反對的力量真成不了氣候。
再比如說劉家的宗室是不是會起兵或者動亂。褫奪了這麽多劉家宗室的爵位,又拿走了他們大量的資產和土地,也沒見他們組織起什麽有效的反抗。再剩下的這些估計更不可能了。
人生一世,她不想自己被籠罩在一個男人的光環之下,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姓名,成為史書上的一小段符號。
元含章的提議不符合她的價值觀。
如此想著,她騎上馬,帶著幾個侍從,去到了城外的工地。
那是正在建設的綜合大學的校址,突然想起來還沒有給這所大學起名字呢。
這片地是她所有的,所以她劃了很大的一片區域給學院用,雖然暫時可能用不到這麽大片地,但未來,她估計這所學校將會容納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像是現代的那種綜合大學一樣,還怕不夠大呢。
校舍建設得很古樸,建築團隊集結了這個時代最高超的匠人們,用磚石木料結構建築而成了一棟一棟三層高的房屋,每棟樓大概都是端坐環抱的樣式。樓裏每一層都拆分成一個個寬大的教室,正麵是開放的走廊兼陽台,背麵是寬大的窗戶。
圍繞著中心一片巨大的空地,漸次分布著這樣的教學樓,按照規劃,每一棟教學樓便是一個學院,周圍還保留了一些空地,若是之後要再多建設一些教師的辦公室也是可以的。
更遠一片,是一片又一片的學生宿舍,薛知景準備規劃建設成現代的學生宿舍的模式,男女分開,每間房間不太大,可以居住兩人到四人。
這個時代在京城這樣的城市裏,每個人的單位居住麵積也是非常有限的。之前薛知景去招募神機營成員的時候去過汴京城的底層居住區域,她曾經見過有人居住在一間房屋當中自己搭建的閣樓裏麵,那個閣樓估計也就半人高,居住裏麵那個感覺應該跟後世人坐火車臥鋪上鋪的感覺一樣。更讓她有些震驚的是,有的人家甚至連閣樓都搭不起來,是搭了些繩子,睡在裏麵。
所以,這樣的宿舍麵積與多人共同居住的方式,相信除了一些大家少爺小姐,不會有人介意的。
薛知景的計劃是這樣,以後要擴大經史學院的招生數量,讓他們每個人畢業之後基本上都能考上舉人,最好還能培養出能占據一半進士名額的人才,以後的官員空缺優先向他們傾斜,這樣不出幾年,整個王朝的各地官員都是她的門生,很多事情就好辦多了。
至於其它的學院,工程學院、經濟學院、農學院、軍事學院,學成出來的學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崗位,以後還可以不斷增加學院。這些學院可以培養適合各行各業的人才,這些人才又可以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
隻要肯投入,給予整個社會更自由發展的空間,龐大的人口會帶來無窮的潛力,時間會見證,整個王朝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