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錦點了點頭,「是啊,我家在這邊有一片地,今年都免了佃租農民的地租了,因為顆粒無收。」
今晚她們要歇在一座小城的驛站裏,不過越往那小城走,路上便見著越多麵黃肌瘦的人。
薛知景甚至見著有人正在用草蓆裹一個路邊躺著的骨瘦如柴的「人」,秋日時節,那些慢吞吞動作的人竟然隻穿了一條半長的褲子,光著上身和腳,看起來像是乞丐一般。
他們的身上幾乎都沒有脂肪,上身的肋骨根根可見,皮膚也像是老樹皮一般,又黑又糙。
在前世時,薛知景隻在老照片裏麵見過這樣的形象,在她的那個時代,就算是底層的乞丐,也沒有營養不良到這個程度的。
這是飢餓了多久?
到了小城,更是見著城門外和城門洞裏麵坐著很多生無可戀的人,他們有的身上裹著漆黑的被子,有的則披著一條破蓆子,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幾乎一動不動,若不是那黑亮的眼珠子不時會眨兩下,看起來真跟泥塑木雕一模一樣。
這是旱災的難民嗎?
走過城門洞,見著一個抱小孩的婦人,她身邊還有兩個瘦到肚子高高挺起的孩子,一個躺著一個靠著。
因為是孩子,薛知景便多看了一眼,停住了馬。
那婦人一見她停住,本來毫無波瀾的眼睛瞬間有了光,她抱著懷裏的孩子緩緩地爬起來,仰著頭,用一種渴求的目光看向薛知景,「這位貴人,旱災,家裏一粒米都沒有了,每天隻有城外官府發放的一碗粥活命,三個孩子都快餓死了,您行行好,將他們帶走吧。」
薛知景頓時就怔了。
兩世為人,雖然聽宮裏的太監們提過遇到天災人禍就會出現賣兒賣女的現象,但是聽說和親自見到是兩種不同層級的衝擊。
心髒像是被鈍刀子劃過一般,生生地疼。
來到這個世界,除了一開始生活質量差一些之外,後來她的生活條件幾乎和現代差不多,三餐豐富,點心茶水隨便食用。可是她實在是想像不到,就在這個國家的一個普通的小城裏,竟然會有人因為旱災遭受著長時間的飢苦。
一種名為責任感的情緒湧上心頭。
不再是前世那種,希望為同胞構築一個金融城牆那樣的責任感,而是對這個國家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每一條本應該平安喜樂的生命產生的社會責任感。
而她,是可以做到的,對吧?
第18章 社會責任
三個孩子被她安置在了馬車當中,小翠照顧他們吃些東西。
元錦問她,想怎麽安置這三個孩子,她們這一趟出差,可沒法一路帶著。
「去看看這裏有沒有慈幼院。」
大成王朝有一些官辦的福利機構,在京城和各級大城當中設立慈幼院,官方聘請乳母,照顧那些孤兒和殘疾兒童等;也設立孤老院,照顧那些年老無所依的老年人;還有施藥局、安濟坊等官方的福利醫療機構。
作為一個現代思維下長大的人,薛知景並沒有收留孤兒自己養大的概念,畢竟現代社會福利組織豐富,法律完善,你想收養還得突破重重難關呢,孤兒還是送到福利院比較符合規範。
所以她第一時間便想到了慈幼院。
小城的知府接待了他們。
「慈幼院嗎?」知府蒼老的臉上露出一絲尷尬,「這個慈幼院最近有些人滿為患了。」
旱災嚴重,薛知景想著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倒是可以理解,她便說道,「我想去看看,不知道薛知府可方便差人帶我們過去?」
大成王朝是個相對平等的社會,人們沒有這麽諂媚,「大人」這個稱呼並沒有用來稱呼官員,隻用來稱呼家中的父母,比如人們寫信的時候會寫「母親大人在上」之類的。
所以薛知景才以姓氏和職位稱呼薛知府,這也是比較禮貌的方式。
薛知府提了個建議,「薛姑姑,咱們是本家,也是有緣,若是您不介意的話,這三個孩子我收留了,保證讓他們衣食無憂。隻是現在確實慈幼院難以為繼,沒有辦法照顧到更多的孩子了。」
薛知景蹙了蹙眉,反倒是更想去看看慈幼院的情況了,長期在皇城中,這種底層福利機構的實際情況她還真沒見過。
「多謝薛知府的好意,不過我也還是想去看看慈幼院的情況,如果有什麽我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我也可以幫忙。」
話到說到這份上了,再不讓那就有貓膩了,於是薛知府就差人帶她們走一趟。
慈幼院在城東角的一個小院子裏,剛到門口,薛知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一股年久失修的氣息撲麵而來。
慈幼院三個字的牌匾都有些粉了,上麵的三個燙金的大字破損嚴重,出現了絲絲裂紋。夯築的牆早已斑駁一片,上麵還殘留著一些曾經粉刷的痕跡,此時已露出裏麵的土層和雜草,門樓看上去有些歪斜,像是隨時要傾覆一下。
薛知景的眉頭頓時就蹙了起來。
然後,便是聽到裏麵傳來的些許孩子的哭聲和歡笑聲,她的臉色才緩緩地舒展開。
指路的小吏幹幹地笑了笑,「薛姑姑,我們這裏比不得汴京城,包括我們衙門在內的很多東西許久沒有錢休整,您慢點。」
踏進門檻的時候,薛知景差點兒摔了一跤,因為裏麵有一塊地麵是凹陷下去的。
今晚她們要歇在一座小城的驛站裏,不過越往那小城走,路上便見著越多麵黃肌瘦的人。
薛知景甚至見著有人正在用草蓆裹一個路邊躺著的骨瘦如柴的「人」,秋日時節,那些慢吞吞動作的人竟然隻穿了一條半長的褲子,光著上身和腳,看起來像是乞丐一般。
他們的身上幾乎都沒有脂肪,上身的肋骨根根可見,皮膚也像是老樹皮一般,又黑又糙。
在前世時,薛知景隻在老照片裏麵見過這樣的形象,在她的那個時代,就算是底層的乞丐,也沒有營養不良到這個程度的。
這是飢餓了多久?
到了小城,更是見著城門外和城門洞裏麵坐著很多生無可戀的人,他們有的身上裹著漆黑的被子,有的則披著一條破蓆子,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幾乎一動不動,若不是那黑亮的眼珠子不時會眨兩下,看起來真跟泥塑木雕一模一樣。
這是旱災的難民嗎?
走過城門洞,見著一個抱小孩的婦人,她身邊還有兩個瘦到肚子高高挺起的孩子,一個躺著一個靠著。
因為是孩子,薛知景便多看了一眼,停住了馬。
那婦人一見她停住,本來毫無波瀾的眼睛瞬間有了光,她抱著懷裏的孩子緩緩地爬起來,仰著頭,用一種渴求的目光看向薛知景,「這位貴人,旱災,家裏一粒米都沒有了,每天隻有城外官府發放的一碗粥活命,三個孩子都快餓死了,您行行好,將他們帶走吧。」
薛知景頓時就怔了。
兩世為人,雖然聽宮裏的太監們提過遇到天災人禍就會出現賣兒賣女的現象,但是聽說和親自見到是兩種不同層級的衝擊。
心髒像是被鈍刀子劃過一般,生生地疼。
來到這個世界,除了一開始生活質量差一些之外,後來她的生活條件幾乎和現代差不多,三餐豐富,點心茶水隨便食用。可是她實在是想像不到,就在這個國家的一個普通的小城裏,竟然會有人因為旱災遭受著長時間的飢苦。
一種名為責任感的情緒湧上心頭。
不再是前世那種,希望為同胞構築一個金融城牆那樣的責任感,而是對這個國家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每一條本應該平安喜樂的生命產生的社會責任感。
而她,是可以做到的,對吧?
第18章 社會責任
三個孩子被她安置在了馬車當中,小翠照顧他們吃些東西。
元錦問她,想怎麽安置這三個孩子,她們這一趟出差,可沒法一路帶著。
「去看看這裏有沒有慈幼院。」
大成王朝有一些官辦的福利機構,在京城和各級大城當中設立慈幼院,官方聘請乳母,照顧那些孤兒和殘疾兒童等;也設立孤老院,照顧那些年老無所依的老年人;還有施藥局、安濟坊等官方的福利醫療機構。
作為一個現代思維下長大的人,薛知景並沒有收留孤兒自己養大的概念,畢竟現代社會福利組織豐富,法律完善,你想收養還得突破重重難關呢,孤兒還是送到福利院比較符合規範。
所以她第一時間便想到了慈幼院。
小城的知府接待了他們。
「慈幼院嗎?」知府蒼老的臉上露出一絲尷尬,「這個慈幼院最近有些人滿為患了。」
旱災嚴重,薛知景想著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倒是可以理解,她便說道,「我想去看看,不知道薛知府可方便差人帶我們過去?」
大成王朝是個相對平等的社會,人們沒有這麽諂媚,「大人」這個稱呼並沒有用來稱呼官員,隻用來稱呼家中的父母,比如人們寫信的時候會寫「母親大人在上」之類的。
所以薛知景才以姓氏和職位稱呼薛知府,這也是比較禮貌的方式。
薛知府提了個建議,「薛姑姑,咱們是本家,也是有緣,若是您不介意的話,這三個孩子我收留了,保證讓他們衣食無憂。隻是現在確實慈幼院難以為繼,沒有辦法照顧到更多的孩子了。」
薛知景蹙了蹙眉,反倒是更想去看看慈幼院的情況了,長期在皇城中,這種底層福利機構的實際情況她還真沒見過。
「多謝薛知府的好意,不過我也還是想去看看慈幼院的情況,如果有什麽我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我也可以幫忙。」
話到說到這份上了,再不讓那就有貓膩了,於是薛知府就差人帶她們走一趟。
慈幼院在城東角的一個小院子裏,剛到門口,薛知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一股年久失修的氣息撲麵而來。
慈幼院三個字的牌匾都有些粉了,上麵的三個燙金的大字破損嚴重,出現了絲絲裂紋。夯築的牆早已斑駁一片,上麵還殘留著一些曾經粉刷的痕跡,此時已露出裏麵的土層和雜草,門樓看上去有些歪斜,像是隨時要傾覆一下。
薛知景的眉頭頓時就蹙了起來。
然後,便是聽到裏麵傳來的些許孩子的哭聲和歡笑聲,她的臉色才緩緩地舒展開。
指路的小吏幹幹地笑了笑,「薛姑姑,我們這裏比不得汴京城,包括我們衙門在內的很多東西許久沒有錢休整,您慢點。」
踏進門檻的時候,薛知景差點兒摔了一跤,因為裏麵有一塊地麵是凹陷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