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婦人紛紛笑著回應,體型富態的石頭奶奶親熱地問他:「花迷?你咋這時候回來了?」
黎下拍了下杉下的頭,示意它跟著自己走:「退伍了,自由了嘛。」
另一位老奶奶驚訝:「退伍了?哎呀,怎麽會退伍,你幹得那麽好,不該在軍隊幹一輩子嗎?」
幾個人都滿臉好奇地看著黎下,等他回答。
年輕人大多都進城了,留在村裏的老人雖然安逸,卻也無聊,難得有點新鮮事,好奇很正常。
黎下說:「現在沒有戰爭,服役幾年就可以了,不用當一輩子兵。」
被黎下喊做玉書姑的中年女子點頭:「也是,那,安置到哪兒上班了?」
黎下的軍銜,按華廈國的有關政策,退伍後可以進入不錯的政府單位。
黎下說:「還沒決定呢,好了告訴大夥。」
「行。」石頭奶奶說,「那你去店裏吧,今兒不知道咋了,村裏來了好些個外麵的人,你舅舅舅媽剛回來沒幾分鍾,就讓人叫回去了,估計這會兒正忙呢。」
「哦,好,我先進去把東西放一下。
舅舅家的大門沒有掛鎖,黎下進了院子,牲口房和井房上蹦跳的麻雀聽到動靜,「轟」的一聲飛走了。
二門沒關,黎下一進來就看到,三所房子的門都鎖著,烏桕樹下的石桌上放著茶具,走過去摸了摸,茶壺還熱著。
他看了一圈,招呼杉下:「屋進不去,咱去店裏。」
舅舅的小吃店在北街,他們倆現在得折回去半條街,有點遠。
在大祭嶺,大部分鄰居之間的院落都不是緊挨著的,兩戶之間會有一些空地,空地上通常都是些自然生長的樹木,很多人家也會種點漂亮又實用的花,不開車的話,人在三條街道之間穿行很方便。
黎下和杉下穿過南街33號和32號之間的小花園向北,再穿過中街四戶人家之間的小花園,來到北街。
北街其實是大祭嶺的cbd,因為北街沒有住家戶,街道的兩頭是寬闊的樹林和花園,隻有對著十字路口的那一塊有一大片建築,祠堂、學校、村公所、診所、超市、修車鋪,還有黎家舅舅的小吃店,都在這一塊。
小吃店在大祭嶺中學西邊,黎下一進北街就看到了,小店前老橿樹和黑槐樹下擺的幾張桌子坐得滿滿當當。
離小吃店還有幾十米,在一片盛開的野菊花旁,黎下拍拍杉下的頭:「那些顧客都是自駕遊的城裏人,城裏不能養大狗,你過去會嚇著他們,去花園裏玩會兒,我進去給你弄飯。」
杉下輕輕「嗚嗚」了兩聲,表示明白。
大祭嶺的村民院落沒有倒座房,全都是帶蓋簷的青磚牆中間積一個寬大的雙坡式門樓,但祠堂和當年的村塾這兩座公用建築都有非常考究的倒座房,後來村裏需要增加公用建築時,村裏的老人們要求,不管是材料還是建築風格,都必須沿襲祠堂和村塾的形式,不然太亂。
舅舅的小吃店和村裏的診所都不大,所以合用一個院子的倒座房,大門東邊兩間是診所,西邊兩間是小吃店。
超市和修車鋪也是同樣的情況。
不過,小吃店的廳堂利用率很低,因為大祭嶺的環境好,除了冬天特別冷的時候,客人們都喜歡在外麵進餐,說是敞亮。
今天這些遊客也一樣。
黎下進店後,沒看到一個顧客。
他推開操作間的門:「舅舅舅媽。」
正往砂鍋裏下鵪鶉蛋的男人和端著托盤的女人嚇了一跳,同時說:「花迷?你怎麽回來了?」
黎下隨隨便便挽著袖子說:「想你們就回來了唄。」
舅舅把幾個灶都關了,過來把黎下拉到窗戶邊,仔細地觀察他的臉:「花迷,你,不是出啥事了吧?」
黎下當兵十一年,除了黎渠結婚和太姥姥太姥爺去世那兩年,其他九年都是趕在春節回來休假。
黎下無奈地說:「沒有舅舅,我好著呢,把客人都打發住了我慢慢跟你們說。」
他說著就去接舅媽手裏的托盤:「幾號桌的?」
舅媽轉身躲開他:「哎你剛回來,去歇著……,好吧好吧,你去送。」
看到黎下的表情,舅媽知道說了也沒用,幹脆改了嘴,「涼麵是六號桌上穿大紅衝鋒衣那對母女的,涼皮和擀麵皮是四號桌那三個廣場舞大媽的。」
黎下端著托盤出去。
一共就六張桌子,幾位顧客的特徵也比較明顯,廣場舞大媽等飯的時間還在比劃新學的動作,黎下順利地把飯送了出去。
拿著空托盤往回走時,他聽到後麵有人小聲說:「我都不敢信,這種地方居然有這麽齊整的小孩兒。」
另一個人說:「正常,深山出俊鳥嘛,你不信的其實是長成這樣的小孩兒會留在這個地方。」
又一個人接話:「哎,你不說我還沒注意,好像這個村子裏就沒有特別醜的人,以前出去玩總能遇到幾個歪瓜裂棗,這裏一個也沒碰到。」
「好像真是哎……」
……
黎下麵無表情地回來,把托盤放好問舅媽:「有肉嗎?骨頭也行,杉下跟我回來了,我怕顧客裏有怕狗的,讓他呆在那邊了。」
他指了指西邊,小吃店已經是北街最靠西的建築了,旁邊就是花園。
「杉下?」舅媽扔了手裏的海帶絲就去擦手,「哎呀,這麽遠回來,你怎麽能讓它一個人呆街上?狗都有靈性,你這樣它會傷心的。」
黎下拍了下杉下的頭,示意它跟著自己走:「退伍了,自由了嘛。」
另一位老奶奶驚訝:「退伍了?哎呀,怎麽會退伍,你幹得那麽好,不該在軍隊幹一輩子嗎?」
幾個人都滿臉好奇地看著黎下,等他回答。
年輕人大多都進城了,留在村裏的老人雖然安逸,卻也無聊,難得有點新鮮事,好奇很正常。
黎下說:「現在沒有戰爭,服役幾年就可以了,不用當一輩子兵。」
被黎下喊做玉書姑的中年女子點頭:「也是,那,安置到哪兒上班了?」
黎下的軍銜,按華廈國的有關政策,退伍後可以進入不錯的政府單位。
黎下說:「還沒決定呢,好了告訴大夥。」
「行。」石頭奶奶說,「那你去店裏吧,今兒不知道咋了,村裏來了好些個外麵的人,你舅舅舅媽剛回來沒幾分鍾,就讓人叫回去了,估計這會兒正忙呢。」
「哦,好,我先進去把東西放一下。
舅舅家的大門沒有掛鎖,黎下進了院子,牲口房和井房上蹦跳的麻雀聽到動靜,「轟」的一聲飛走了。
二門沒關,黎下一進來就看到,三所房子的門都鎖著,烏桕樹下的石桌上放著茶具,走過去摸了摸,茶壺還熱著。
他看了一圈,招呼杉下:「屋進不去,咱去店裏。」
舅舅的小吃店在北街,他們倆現在得折回去半條街,有點遠。
在大祭嶺,大部分鄰居之間的院落都不是緊挨著的,兩戶之間會有一些空地,空地上通常都是些自然生長的樹木,很多人家也會種點漂亮又實用的花,不開車的話,人在三條街道之間穿行很方便。
黎下和杉下穿過南街33號和32號之間的小花園向北,再穿過中街四戶人家之間的小花園,來到北街。
北街其實是大祭嶺的cbd,因為北街沒有住家戶,街道的兩頭是寬闊的樹林和花園,隻有對著十字路口的那一塊有一大片建築,祠堂、學校、村公所、診所、超市、修車鋪,還有黎家舅舅的小吃店,都在這一塊。
小吃店在大祭嶺中學西邊,黎下一進北街就看到了,小店前老橿樹和黑槐樹下擺的幾張桌子坐得滿滿當當。
離小吃店還有幾十米,在一片盛開的野菊花旁,黎下拍拍杉下的頭:「那些顧客都是自駕遊的城裏人,城裏不能養大狗,你過去會嚇著他們,去花園裏玩會兒,我進去給你弄飯。」
杉下輕輕「嗚嗚」了兩聲,表示明白。
大祭嶺的村民院落沒有倒座房,全都是帶蓋簷的青磚牆中間積一個寬大的雙坡式門樓,但祠堂和當年的村塾這兩座公用建築都有非常考究的倒座房,後來村裏需要增加公用建築時,村裏的老人們要求,不管是材料還是建築風格,都必須沿襲祠堂和村塾的形式,不然太亂。
舅舅的小吃店和村裏的診所都不大,所以合用一個院子的倒座房,大門東邊兩間是診所,西邊兩間是小吃店。
超市和修車鋪也是同樣的情況。
不過,小吃店的廳堂利用率很低,因為大祭嶺的環境好,除了冬天特別冷的時候,客人們都喜歡在外麵進餐,說是敞亮。
今天這些遊客也一樣。
黎下進店後,沒看到一個顧客。
他推開操作間的門:「舅舅舅媽。」
正往砂鍋裏下鵪鶉蛋的男人和端著托盤的女人嚇了一跳,同時說:「花迷?你怎麽回來了?」
黎下隨隨便便挽著袖子說:「想你們就回來了唄。」
舅舅把幾個灶都關了,過來把黎下拉到窗戶邊,仔細地觀察他的臉:「花迷,你,不是出啥事了吧?」
黎下當兵十一年,除了黎渠結婚和太姥姥太姥爺去世那兩年,其他九年都是趕在春節回來休假。
黎下無奈地說:「沒有舅舅,我好著呢,把客人都打發住了我慢慢跟你們說。」
他說著就去接舅媽手裏的托盤:「幾號桌的?」
舅媽轉身躲開他:「哎你剛回來,去歇著……,好吧好吧,你去送。」
看到黎下的表情,舅媽知道說了也沒用,幹脆改了嘴,「涼麵是六號桌上穿大紅衝鋒衣那對母女的,涼皮和擀麵皮是四號桌那三個廣場舞大媽的。」
黎下端著托盤出去。
一共就六張桌子,幾位顧客的特徵也比較明顯,廣場舞大媽等飯的時間還在比劃新學的動作,黎下順利地把飯送了出去。
拿著空托盤往回走時,他聽到後麵有人小聲說:「我都不敢信,這種地方居然有這麽齊整的小孩兒。」
另一個人說:「正常,深山出俊鳥嘛,你不信的其實是長成這樣的小孩兒會留在這個地方。」
又一個人接話:「哎,你不說我還沒注意,好像這個村子裏就沒有特別醜的人,以前出去玩總能遇到幾個歪瓜裂棗,這裏一個也沒碰到。」
「好像真是哎……」
……
黎下麵無表情地回來,把托盤放好問舅媽:「有肉嗎?骨頭也行,杉下跟我回來了,我怕顧客裏有怕狗的,讓他呆在那邊了。」
他指了指西邊,小吃店已經是北街最靠西的建築了,旁邊就是花園。
「杉下?」舅媽扔了手裏的海帶絲就去擦手,「哎呀,這麽遠回來,你怎麽能讓它一個人呆街上?狗都有靈性,你這樣它會傷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