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裏的bug#】


    “波、屋、哥。”


    得益於天幕昨日給的評論機會,各朝能夠評論的人,尤其是朝臣抽中評論的朝代。


    一人計短,眾人計長,東拚西湊,大概也搞懂了拚音字母的音。


    尤其是唐朝,眾人還在評論時間結束之前,練習了許久。


    天幕標題一出,程咬金試著念叨出來,又對魏征問道:“這拚出來是個啥啊?”


    “哥?”


    魏征嘴角微揚,看著抓耳撓腮的程咬金:“別瞎叫,我可沒那麽老。”


    “你特麽……”


    魏征往天幕下方一指:


    【bug,英文,含義為:程序錯誤。】


    順著魏征指的地方望去,程咬金更懵了。


    “錯誤,我懂。”


    “說文解字記載:程,最早是一種長度。”


    “而荀子也曾言:程者,物之準也。”


    “序則更簡單了,說文解字裏說:序,東西牆也。”


    “程序連在一起可能是指一種既定順序吧。”


    “但程序錯誤,俺老程就不知道啥意思了……”


    “嘿,裴老兒,你這是什麽眼神?”


    裴寂揉了揉眼睛,確信站在自己麵前的是程咬金,驚呼道:“你還讀過說文解字和荀子?”


    程咬金臉瞬間黑了:“俺是武將,又不是莽夫,經典俺也讀過。”


    “不是,我又沒說你不識字,我隻是以為你隻讀兵書……”


    “君子六藝,俺都會,說不準還比你強!”


    不怪裴寂驚訝,實在是程咬金平時作風實在太過迷惑人,很難讓人想到他也是正經世家出身。


    “史書裏的程序錯誤,是說史書順序記錯了,還是說史書出錯了?”


    魏征在沉思,因為自己負責校定古籍,還負責編撰《隋書》。


    雖然編寫史書,會用春秋筆法,可以有主觀臆斷,甚至可以對某些事刪減,又對某些事大書特書。


    但這不代表能留下明顯錯誤,這可是身後名。


    “別想了,再想下去天都黑了。”


    程咬金伸出五指在魏征眼前晃了晃:


    “再不找個縣城落腳,今夜隻有以天為被了。”


    長安。


    被尉遲恭‘押送’著的程處默用商量的語氣問道:“叔,我去買點吃食,給父親帶過去?”


    “你是去買吃食,還是從後門跑?”


    程處默訕笑兩聲,試圖蒙混過關。


    “別想了,陪你父親去吃吃苦,挺好的。”


    “免得在這長安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叔,過分了哈,這些事我可沒做過,俺打的都是權貴,說出去可是替天行道。”


    “睡的女人,都是給了錢的,你情我願的事情。”


    “哦~”尉遲恭挑眉問道:“那是誰吃酒打欠條,被人家拿著欠條堵在門口?”


    “欠條嘛,又不是不給錢,我隻是暫時囊中羞澀,誰知道他們幾天都等不了……”


    “幾天?”


    尉遲恭笑道:“我沒記錯的話,是兩個月零幾天吧?”


    “打欠條就打吧,你好歹把上次的付了。”


    “不僅不付,還次次都打欠條。”


    “你若不是這身份,早被人打死了。”


    程處默雖不服氣,卻也沒反駁。


    見狀,尉遲恭道:“服氣了?”


    “服。”


    “服就接旨吧。”


    “???”


    “聖人口諭:讓你去探查各地佛寺情況。”


    程處默:聖人???


    哦,想起來了,天幕說我朝後來用聖人代指天子,沒想到陛下提前用上了。


    回過神來,程處默結結巴巴的問道:


    “我……我……我行嗎?”


    “陛下怎麽想的啊?”


    尉遲恭不知想起什麽,突然笑了起來,肯定的答複道:“除了你沒人行!”


    “聖人親口說的。”


    程處默昂首挺胸,麵向長安,恭恭敬敬的行禮:“謝陛……聖人信任,臣上刀山下火海,必不負聖人所托。”


    程處默直起身來,得意洋洋的望著尉遲寶琳。


    尉遲寶琳想起李世民的原話,嘴角抽動。


    李世民的原話是:全大唐都知道程處默是什麽德行,哪怕他毆打僧人,刮佛像的金粉,都沒人覺得奇怪,所以他最適合這事。


    而尉遲寶琳也有任務,用李世民的原話說:你雖然和他一樣,但比他好點,這件事就交給你們兩個人辦,你還要看著程處默,別真讓他把僧人打死了,即便僧人有違國法,也該用大唐律處置。


    這下,不用尉遲恭催促,程處默走的虎虎生風,還反過來催促尉遲恭。


    “叔,走快點,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見到父親了。”


    哈哈,感謝聖人。


    父親有皇命在身,我也有!


    兒子不比老子差,父親還敢打我嗎?


    眾人的吵吵鬧鬧,並沒有影響天幕的播放。


    兩張圖片,上下分列。


    【《晉書·王國寶傳》:詢、胤既至,而不敢害,反問計於珣。珣勸國寶放兵權以迎恭,國寶信之。語在《珣傳》。】


    【《晉書·王詢傳》:恭尋起兵,國寶將殺珣等,僅而得免,語在《國寶傳》。】


    天幕標題下方,還有一行小字:請問,王詢到底說了什麽?


    眾人都讀過史書,某人說的話,在其他人的傳裏,不是很正常的嗎?


    程咬金:“這算什麽錯誤,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寫的啊?”


    評論區的第一條高讚評論和程咬金說的一樣。


    〖史書中的“語在xx”和“說了什麽”沒關係,意思是某件事在其他的傳記裏有記錄而已,


    比如三國誌張繡傳裏“董卓敗,濟與李傕等擊呂布,為卓報仇。語在卓傳。”


    對照董卓傳,這段的記載是“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圍長安城。十日城陷,與布戰城中,布敗走。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誅殺卓者,屍王允於市。”〗


    魏征嘴角不自然抽動,程咬金見狀問道:“你要死了啊?”


    聞言,魏征嘴角抽動的更厲害了。


    不就坑你幾頭牛,至於咒我死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兩個列傳都沒有記載這句話?”


    “怎麽可能,史官怎麽可能出現這麽簡單的錯誤?”


    “我現在更好奇的是天幕中的晉書是之前修的,還是我朝修的?”


    裴寂嘲諷道:“哇,魏征,你完了,連後人都知道你修史修出錯誤了。”


    “我在修隋書,晉應該另有他人……我猜,應該是房玄齡主修的。”


    〖請認真審題,如果不理解,我給你翻譯一下。


    張三傳記載:張三殺了李四,李四死之前張三講了一句話,這句話記載在李四傳裏。


    李四傳記載:李四被張三所殺,李四死之前張三講了一句話,這句話記載在張三傳裏。


    問題來了:張三到底說了什麽?〗


    〖你說的那家肯德基在什麽地方?


    海底撈對麵。


    那這家海底撈在什麽地方呢?


    肯德基對麵。〗


    〖很形象。〗


    〖想起了《說文解字》,老:考也。考:老也。〗


    〖小學老師:這個知識點等你們上初中了就會講,這裏就不再說了。


    初中老師:這個知識點小學就已經學過了,就不再贅述了。〗


    〖你們大學會講的vs你們高中講過了。〗


    〖想起新三國裏的一段:關平看見張飛過來就放火,張飛看見火起就衝出來。〗


    〖有沒有可能修史的時候,兩傳原稿都有一模一樣的話,但是編輯成書的時候抄錄審閱這兩部分的人分別聰明的發現了這一點,然後各自想到了引用的辦法讓自己有時間摸魚,結果原稿散失,這兩位同時摸魚就導致最終成文誰也沒把對話認真記下來。〗


    〖你的猜測很大概率是真的,貞觀二十年,李世民下令重修《晉書》,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三人為監修,另有十八人輔助,更不用說剩下負責翻閱、抄錄的人。〗


    〖一群人裏總有一兩個摸魚的。〗


    〖《晉書》x,《魔法目錄》?。〗


    長安城外。


    程咬金:“還真是……”


    魏征:“果然不是我。”


    裴寂:“我想看看他們臉色是什麽樣的。”


    “你居然想看陛下的笑話?”


    “裴老兒,這是你第二次侮辱陛下了。”


    裴寂:……


    我特麽是說房玄齡,什麽時候提陛下了?


    “程咬金!你怎麽也顛倒黑白,玩上陰謀詭計了?”


    程咬金雙手攤開,聳聳肩:“沒辦法,昨日被人坑了,無師自通。”


    長安,兩儀殿。


    李淵遵守承諾,沒有嘲笑李世民。


    但李世民的臉也黑了,雖然是未來之事,但被後人就這樣說出來……丟人從三皇五帝丟到後世了。


    “臣等……”


    眾人剛要起身行禮,就被李世民出言攔住:


    “坐下吧。”


    “些許錯誤是難免的。”


    李世民餘光瞥見壓抑著嘴角弧度的李淵,又對眾人說道:


    “接著議事吧,孫神醫已經按照天幕的方法研製出火藥,想來火器製造亦在不久之間。”


    “現在先解決誰?”


    如今唐朝的火器,與秦時墨家巨子研製的一般。


    雖然還沒有火銃、火炮,但想來也要不了多久。


    不出意外,速度應該會比秦朝快,畢竟唐朝的冶煉技術比秦朝好。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李世民現在讓眾人議的便是:先打哪裏?


    有多少錢,夠打哪裏?


    是先去倭國,還是先解決突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