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常見的香料叫香葉,是肉桂近親月桂的葉子,香葉也叫月桂葉,是常見的調味料。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戴望舒的雨巷中有一句:“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仇怨的姑娘。”
丁香花,花期開始的時候綻而不放,密密麻麻,如人的愁思鬱結,故以此來隱喻。
但這些詩詞中提到的丁香是紫丁香。
而香料中的丁香也叫洋丁香,古代叫雞舌香,曬幹後花朵如丁、帶有香氣,故稱丁香。
丁香的花蕾幹燥後就是公丁香。
結的橢圓形果實就是母丁香,母丁香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亭炅獨生。”
一般常見和常用的目前都是公丁香,由於丁香是外來香料,在古代相當珍貴。
《漢官儀》記載:“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隊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尚書郎跟皇帝奏報時要提前含著雞舌香,以免熏到皇帝的萬乘之軀。
雞舌香因此果實內部結構像雞舌,故而得名。
雞舌香作用相當於今天的口香糖,漢桓帝手下有個侍中叫刁存,估計年紀大了,口也臭,在皇帝麵前晃悠,給皇帝熏的受不了,就賞賜給他一塊雞舌香。
刁存放到嘴裏一嚐,辣辣的、味道怪怪的,以為皇帝給自己賜毒了,嚇得跑回家跟家人訣別去了。】
“啊,原來不是讓我自殺啊?”
刁存連忙吩咐人將置物台上的白綾、匕首、金塊收走。
“哈哈,大難不死,必有……”
刁存喜悅的聲音戛然而止,屁的後福,自己口臭連後人都知道了,簡直沒臉活。
“放下。”刁存撿起金塊,放到嘴唇邊,又連忙拿開。
吞金而死,怕是有點痛哦?
青史留名,名留千古,不管怎麽說,我也算是被後人記住了。
喜事一樁,大喜之日還是別死了。
況且,難道就我一人口臭嗎?
我隻是恰好離陛下太近了而已。
“上膳,取我珍藏的酒來漱漱口。”
刁存也是想通了,因誤把雞舌香當毒藥而傳到後世,總比因為口臭而悲憤自殺留名要好的多吧?
洛陽城內,諸位大臣讓奴仆靠近,輕輕呼出一口氣。
“臭嗎?”
“不臭,香的很。”
大臣頓感自己問了句廢話,即便是讓奴仆聞自己的排泄物,怕也是隻會得到一句真香的誇讚。
將手半臥堵住嘴、鼻,輕輕呼氣:“咳咳咳……”
“確實有點難聞。”
以後上朝還是常含雞舌香,免得因此惹的陛下不快。
陛下正愁找不到理由收拾人呢,沒必要去當活靶子。
口臭之事,說小則小,說大則大,真要論罪,可判大不敬。
大秦,鹹陽。
群臣討論半天,得出結論:這玩意兒大秦沒有。
即便已經流入大秦,也不知道在哪兒。
應該還是張騫通西域,帶回來的。
始皇:“……”
是朕記錯了嗎?
朕讓你們討論的不是科舉、鄉試嗎?
你們居然討論上口臭與雞舌香,是真傻還是假傻?
大臣們真不傻,也不是假傻,隻是裝傻,沒有任何既得利益者願意分享自己的權力與金錢。
陛下如果鐵了心要做,大家當然不會阻攔,也會“盡力”去做。
但誰要是做這個出頭鳥,提議科舉,那會被朝臣、貴族們針對到死。
除非你已經決定做孤臣,陛下在則榮華富貴、陛下死則身死,完全不管後代,否則還是跟大家一起裝傻吧。
【隻要弄清楚尚書郎懷香握蘭的比喻:即在皇帝麵前從事。
很多曆史故事就能有一個相對的判斷。
比如有記載說曹操曾經給諸葛亮寫信:“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很多人就說了雞舌香是用來防口臭的,曹操是笑話諸葛亮隻會逞口舌之力,罵他嘴賤、嘴臭。
其實不然,假如這信是真的,曹操可能是在拉攏諸葛亮。
為什麽含雞舌香?
因為要麵奏天子!
天子在哪兒?
在我孟德這兒!
其實跟送太史慈當歸一個意思。
把丁香像釘子一樣插滿在橙子上,就是丁香橙,可以放在室內當熏香,慈禧之最愛。】
諸葛亮笑道:“應該是假的。”
劉備也道:“確實。”
張飛搖搖頭說道:“太假了,一看就是編的。”
“說送軍師,還不如說曹賊送給二哥。”
“曹賊對二哥可是真愛啊。”
“呔!”
人起,棍飛,張三爺在跑,關二爺在追,玄德、孔明與子龍在笑,當真是其樂融融。
【茴香的名字一定是國內香料中最容易困惑的,南方、北方還有大西北對茴香是什麽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大家共同的記憶應該還是孔乙己裏的茴香豆,其實就是用大料煮的蠶豆。
那麽茴香到底是什麽?
用個統一的說法,綠色的傘形科茴香屬植物,就是北方人常吃的茴香。
莖葉都能吃,有的還有個大根莖,也能吃,比如茴香餃子、茴香打鹵麵,但這不能算香料,應該算蔬菜。
而這東西結的種子,也就是茴香籽,就是香料中常說的茴香,也叫小茴香。
估計最晚在魏晉時期已經傳入中原,嵇康寫過《懷香賦序》裏麵提到的懷香就是茴香。
既然有小茴香,那就一定有大茴香,這跟小蔥、大蔥、小蒜、大蒜的起名是一個路子。
大茴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角,也叫八角茴香,八個豆莢排成花,裏麵有個小豆子。
古代人還曾把八角當過喝酒時的零食。】
【花椒作為本土香料,在中國香料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屬於龍頭老大。
椒這個字最早指的就是花椒。
不僅位列五香,還是傳統辛料三香之首。
三香指的是花椒、食茱萸和薑,不過這一切偉業都在那個叫辣椒的怪物到來之前。
花椒、食茱萸、薑構成了中國人最早的辣味來源,包括蔥蒜這些都有刺激的辛辣味。
古代和尚吃完這些,一張嘴阿彌陀佛給周圍人能熏死,所以梁武帝蕭衍下令和尚不準吃這些,還把這些重口的稱之為葷,由此和尚不吃葷。】
大明,應天府,靈穀寺。
小沙彌向老和尚問道:“葷是指這個?”
老和尚父親本是前元官吏,奈何得罪勳貴,落得個抄斬,為保兒子性命,連夜送兒子去當了和尚。
老和尚自幼飽讀詩書,自然是知道和尚不食葷的由來,葷指刺激味的調料,腥指肉類,最開始和尚也是能吃肉的。
於是便對徒弟答道:“然。”
不是所有寺廟都富,也不是所有寺廟都窮,靈穀寺乃千年老寺,又地處江南,如今南京更是大明首都,香火之鼎盛堪比兩宋保國寺。
“那我們可以吃肉?”
“佛祖亦不會怪罪?”
小沙彌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怎麽能拒絕的了肉?
何況,隻要是人類,誰又能拒絕肉呢?
“可以,佛祖不會怪罪。”
小沙彌欣喜若狂,就要去大殿拿香油錢買肉,還未跨出門檻,卻聽師傅悠悠說道:“陛下會不會怪罪,我可就不知道了。”
說是不知道,其實是知道。
小沙彌雖小,卻也聰慧,聽出了師傅的話外音,陛下肯定會怪罪。
說不得還能借著由頭,搞一場師傅曾經說的大唐滅佛。
自己可不能當整個佛門的罪人,忍忍吧,千年來和尚不吃肉不也過了嗎?
【花椒最開始是用作祭祀,後來才慢慢變成飲食調料,取其麻。
現在常說的麻辣,其實麻和辣都不是味覺,麻是來自神經對震動的感知。
古人從前吃辣的主要來源其實是食茱萸,在古代也叫藙、樾椒、欓子、艾子。
現在也叫椿葉花椒,在辣椒傳入之後,受到巨大衝擊,直接淡出國人視野。
花椒雖然錯失榜一,但在川渝地區與辣椒勾肩搭背延伸出的麻辣口味,橫掃大江南北,徹底征服了國人的味蕾。
花椒目前常見的有紅花椒和青花椒。
紅花椒香味大、麻勁小,青花椒則更偏向於麻。
除此之外還有藤椒,顆粒比青花椒要小,不太容易保存。
漢代喜歡拿大料來塗牆,比如拿肉桂熏神仙的漢武帝。
但最有名的還是拿花椒和泥塗牆稱之為椒房,延伸成了宮女和女子居室的代稱,後來成為專指皇後所居。】
彈幕區:
〖所以整天聞香料?〗
〖這味得多衝啊!〗
〖甄嬛傳裏搶的椒房是不是這個?〗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戴望舒的雨巷中有一句:“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仇怨的姑娘。”
丁香花,花期開始的時候綻而不放,密密麻麻,如人的愁思鬱結,故以此來隱喻。
但這些詩詞中提到的丁香是紫丁香。
而香料中的丁香也叫洋丁香,古代叫雞舌香,曬幹後花朵如丁、帶有香氣,故稱丁香。
丁香的花蕾幹燥後就是公丁香。
結的橢圓形果實就是母丁香,母丁香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亭炅獨生。”
一般常見和常用的目前都是公丁香,由於丁香是外來香料,在古代相當珍貴。
《漢官儀》記載:“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隊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尚書郎跟皇帝奏報時要提前含著雞舌香,以免熏到皇帝的萬乘之軀。
雞舌香因此果實內部結構像雞舌,故而得名。
雞舌香作用相當於今天的口香糖,漢桓帝手下有個侍中叫刁存,估計年紀大了,口也臭,在皇帝麵前晃悠,給皇帝熏的受不了,就賞賜給他一塊雞舌香。
刁存放到嘴裏一嚐,辣辣的、味道怪怪的,以為皇帝給自己賜毒了,嚇得跑回家跟家人訣別去了。】
“啊,原來不是讓我自殺啊?”
刁存連忙吩咐人將置物台上的白綾、匕首、金塊收走。
“哈哈,大難不死,必有……”
刁存喜悅的聲音戛然而止,屁的後福,自己口臭連後人都知道了,簡直沒臉活。
“放下。”刁存撿起金塊,放到嘴唇邊,又連忙拿開。
吞金而死,怕是有點痛哦?
青史留名,名留千古,不管怎麽說,我也算是被後人記住了。
喜事一樁,大喜之日還是別死了。
況且,難道就我一人口臭嗎?
我隻是恰好離陛下太近了而已。
“上膳,取我珍藏的酒來漱漱口。”
刁存也是想通了,因誤把雞舌香當毒藥而傳到後世,總比因為口臭而悲憤自殺留名要好的多吧?
洛陽城內,諸位大臣讓奴仆靠近,輕輕呼出一口氣。
“臭嗎?”
“不臭,香的很。”
大臣頓感自己問了句廢話,即便是讓奴仆聞自己的排泄物,怕也是隻會得到一句真香的誇讚。
將手半臥堵住嘴、鼻,輕輕呼氣:“咳咳咳……”
“確實有點難聞。”
以後上朝還是常含雞舌香,免得因此惹的陛下不快。
陛下正愁找不到理由收拾人呢,沒必要去當活靶子。
口臭之事,說小則小,說大則大,真要論罪,可判大不敬。
大秦,鹹陽。
群臣討論半天,得出結論:這玩意兒大秦沒有。
即便已經流入大秦,也不知道在哪兒。
應該還是張騫通西域,帶回來的。
始皇:“……”
是朕記錯了嗎?
朕讓你們討論的不是科舉、鄉試嗎?
你們居然討論上口臭與雞舌香,是真傻還是假傻?
大臣們真不傻,也不是假傻,隻是裝傻,沒有任何既得利益者願意分享自己的權力與金錢。
陛下如果鐵了心要做,大家當然不會阻攔,也會“盡力”去做。
但誰要是做這個出頭鳥,提議科舉,那會被朝臣、貴族們針對到死。
除非你已經決定做孤臣,陛下在則榮華富貴、陛下死則身死,完全不管後代,否則還是跟大家一起裝傻吧。
【隻要弄清楚尚書郎懷香握蘭的比喻:即在皇帝麵前從事。
很多曆史故事就能有一個相對的判斷。
比如有記載說曹操曾經給諸葛亮寫信:“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很多人就說了雞舌香是用來防口臭的,曹操是笑話諸葛亮隻會逞口舌之力,罵他嘴賤、嘴臭。
其實不然,假如這信是真的,曹操可能是在拉攏諸葛亮。
為什麽含雞舌香?
因為要麵奏天子!
天子在哪兒?
在我孟德這兒!
其實跟送太史慈當歸一個意思。
把丁香像釘子一樣插滿在橙子上,就是丁香橙,可以放在室內當熏香,慈禧之最愛。】
諸葛亮笑道:“應該是假的。”
劉備也道:“確實。”
張飛搖搖頭說道:“太假了,一看就是編的。”
“說送軍師,還不如說曹賊送給二哥。”
“曹賊對二哥可是真愛啊。”
“呔!”
人起,棍飛,張三爺在跑,關二爺在追,玄德、孔明與子龍在笑,當真是其樂融融。
【茴香的名字一定是國內香料中最容易困惑的,南方、北方還有大西北對茴香是什麽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大家共同的記憶應該還是孔乙己裏的茴香豆,其實就是用大料煮的蠶豆。
那麽茴香到底是什麽?
用個統一的說法,綠色的傘形科茴香屬植物,就是北方人常吃的茴香。
莖葉都能吃,有的還有個大根莖,也能吃,比如茴香餃子、茴香打鹵麵,但這不能算香料,應該算蔬菜。
而這東西結的種子,也就是茴香籽,就是香料中常說的茴香,也叫小茴香。
估計最晚在魏晉時期已經傳入中原,嵇康寫過《懷香賦序》裏麵提到的懷香就是茴香。
既然有小茴香,那就一定有大茴香,這跟小蔥、大蔥、小蒜、大蒜的起名是一個路子。
大茴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角,也叫八角茴香,八個豆莢排成花,裏麵有個小豆子。
古代人還曾把八角當過喝酒時的零食。】
【花椒作為本土香料,在中國香料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屬於龍頭老大。
椒這個字最早指的就是花椒。
不僅位列五香,還是傳統辛料三香之首。
三香指的是花椒、食茱萸和薑,不過這一切偉業都在那個叫辣椒的怪物到來之前。
花椒、食茱萸、薑構成了中國人最早的辣味來源,包括蔥蒜這些都有刺激的辛辣味。
古代和尚吃完這些,一張嘴阿彌陀佛給周圍人能熏死,所以梁武帝蕭衍下令和尚不準吃這些,還把這些重口的稱之為葷,由此和尚不吃葷。】
大明,應天府,靈穀寺。
小沙彌向老和尚問道:“葷是指這個?”
老和尚父親本是前元官吏,奈何得罪勳貴,落得個抄斬,為保兒子性命,連夜送兒子去當了和尚。
老和尚自幼飽讀詩書,自然是知道和尚不食葷的由來,葷指刺激味的調料,腥指肉類,最開始和尚也是能吃肉的。
於是便對徒弟答道:“然。”
不是所有寺廟都富,也不是所有寺廟都窮,靈穀寺乃千年老寺,又地處江南,如今南京更是大明首都,香火之鼎盛堪比兩宋保國寺。
“那我們可以吃肉?”
“佛祖亦不會怪罪?”
小沙彌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怎麽能拒絕的了肉?
何況,隻要是人類,誰又能拒絕肉呢?
“可以,佛祖不會怪罪。”
小沙彌欣喜若狂,就要去大殿拿香油錢買肉,還未跨出門檻,卻聽師傅悠悠說道:“陛下會不會怪罪,我可就不知道了。”
說是不知道,其實是知道。
小沙彌雖小,卻也聰慧,聽出了師傅的話外音,陛下肯定會怪罪。
說不得還能借著由頭,搞一場師傅曾經說的大唐滅佛。
自己可不能當整個佛門的罪人,忍忍吧,千年來和尚不吃肉不也過了嗎?
【花椒最開始是用作祭祀,後來才慢慢變成飲食調料,取其麻。
現在常說的麻辣,其實麻和辣都不是味覺,麻是來自神經對震動的感知。
古人從前吃辣的主要來源其實是食茱萸,在古代也叫藙、樾椒、欓子、艾子。
現在也叫椿葉花椒,在辣椒傳入之後,受到巨大衝擊,直接淡出國人視野。
花椒雖然錯失榜一,但在川渝地區與辣椒勾肩搭背延伸出的麻辣口味,橫掃大江南北,徹底征服了國人的味蕾。
花椒目前常見的有紅花椒和青花椒。
紅花椒香味大、麻勁小,青花椒則更偏向於麻。
除此之外還有藤椒,顆粒比青花椒要小,不太容易保存。
漢代喜歡拿大料來塗牆,比如拿肉桂熏神仙的漢武帝。
但最有名的還是拿花椒和泥塗牆稱之為椒房,延伸成了宮女和女子居室的代稱,後來成為專指皇後所居。】
彈幕區:
〖所以整天聞香料?〗
〖這味得多衝啊!〗
〖甄嬛傳裏搶的椒房是不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