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堂課仍然安排在中午十二時兩刻,跪坐在講台上的陳恪看看周圍,三千餘名師生將他圍了個水泄不通。


    他們是來聽他講學的,可他今天卻不想講學,而是提出一個更加新穎的講學方式,“今天這堂課由各位同學主導,你們提問我回答。請學生會的負責人主持。”


    他借鑒那個世界的記者招待會模式,在這裏卻十分新穎。


    曾毅、曹汲、李淳、顧敬裘四位正副會長,石立、王韶、章惇等十五個執委起身走出來,興奮地站在各個方位上。


    曾毅率先指向一個舉手的學生,青年起身問道:“請問先生,您的學問是如何學來的?”


    這個問題挺有代表性,大家豎起耳朵聽他回道:“我是一個黎民百姓。”


    這時的百家姓尚未成文,百姓一詞卻已代表了基層民眾,百是多的意思,寓意絕大多數人都是社會底層。


    但陳恪卻不是社會底層,他以前是舉人,現在是七品宣德郎、觀文殿侍讀。


    可他卻說自己“是一個黎民百姓”,與學生提出的問題好似風馬牛不相及。


    但沒人認為陳恪會說一句毫無意義的話,繼續聽他說道:“人類社會是以黎民百姓為基礎的,而所有的學問也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往上提升的。”


    “可有些人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卻忘了基礎是什麽,踩在雲彩上遠遠飄離了這個社會,說出的神仙話、做出的神仙文、想出的神仙事與這個社會毫無關係。”


    說到這他頓住,看看圍坐在四周的師生方才緩緩說道:“他們所謂的學問已經變成了他想,可他想的也隻是他想的,卻不是大家想的,更不是社會需要的。”


    說到這眼見許多人都在沉思,他就要活躍一下現場的氣氛,朗聲問道:“誰能告訴我,人若衰老先從身體的哪個部位開始?”


    這個提問頓時引起眾人的興趣,有人大聲喊道:“頭發。”


    也有人喊:“胡子。”


    他們不用解釋,白發白須就是老人的特點。


    但有人不同意,大聲喊道:“五髒六腑。”


    這人偷巧,五髒六腑將所有的內髒器官都包括了。


    於是大家不再提出自己的觀點,靜下來聽陳恪說道:“人之衰老先從雙腿雙腳開始,當你從有力轉為無力,從健步如飛轉為緩步而行,從一口氣走十裏地轉為隻能走五裏地還累得要死時人就老了。”


    陳恪提出自己的觀點,下麵鴉雀無聲,有人覺得在理,也有人心存異議,聽他繼續說道:“大家知道女媧造人的神話,可想沒想過,女媧造人為何用土來造?”


    他又提出一個問題,可這個問題大家沒想過,聽他解釋,“老祖宗用這個神話告訴我們,人、離不開土地,當我們的雙腳越來越少地接觸土地時,他就老了。”


    “神話中有人鬼神三類,在這三類中隻有人是踩在土地上的,當人不再踩在土地上時他是什麽?”


    這個疑問卻是肯定句,大家知道,當人不再踩在土地上時可能是神、可能是仙、可能是鬼、也可能是其他什麽,可就是不是人。


    所以人離不開土地,而接觸土地的是雙腳,雙腿則是支配雙腳的必要工具,陳恪說人若衰老先從雙腿雙腳開始的觀點成立。


    大家認同這個觀點,就為陳恪的回答問題確立了論據。


    他回到最先的問題,朗聲說道:“人、離不開土地,而對學問來說,它的土地在哪?”


    他提一個問題,反應快的學生就可以搶答了,曹汲率先喊出來,“黎民百姓。”


    隨著他的喊聲,曾毅等人也跟著喊了出來,於是大家形成了共識。


    陳恪最後做了總結,“想做好學問,還是心懷百姓腳踩大地走出去吧。”


    這個回答被大家接受,隨著曹汲的點名,又有一名同學站起問道:“請問先生、您對司馬遷的印象不好,是否也否定了《史記》的價值?”


    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全場頓時靜寂下來。


    而陳恪正色回道:“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基於這個概念,將人分為至人、神人、聖人、真人、賢人五個較高的層次,並貫穿到我們的思維中。”


    “所以我們將某些名人納入到這五個層次中,至人、神人是神仙,於是就分聖人、真人和賢人三類,並在思想深處將他們裝扮得神光燦燦沒有一絲瑕疵。”


    “我在這裏不敢談論聖人和真人,就說賢人,這是比較多的一群人,那麽我就想問了,賢人就不是人嗎?”


    這個疑問大家還是無法回答,心裏紛紛升起一個疑問,“是不是人呢?”


    一分鍾後陳恪說道:“賢人都是那些在某些領域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但他們也有缺點,如孔夫子的七十二賢弟子,子路就是一個莽撞的人,宰予非常懶,被孔夫子稱為,‘朽木不可雕也’。”


    他以孔夫子的弟子舉例,坐在下麵的師生們靜靜地聽他說道:“就以孔夫子最欣賞的弟子顏回來說,他好學、勤奮、品德高尚。”


    “但他對儒家學術的發展卻未做出什麽貢獻,在政治和經濟上也未取得任何成就,究其原因是不懂變通,缺乏創新的能力。”


    顏回是孔夫子七十二賢弟子中很著名的一個,陳恪以他為例。


    下一個舉例的則更有名,“就以曾子為例,他對儒家學術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被父親用鋤頭打暈時卻不知躲避,忘了‘小杖受、大杖走’的道理,從其表現看,性格非常固執,這不是缺點嗎?”


    他說出曾子的缺點,覺得舉例夠多了,於是將話題轉到司馬遷身上,“在我心裏,司馬遷也是一位賢人,身為士族雖然鄙視衛霍,但忠實的記述了他倆的戰績,不能因為吹捧李廣而全麵否定司馬遷的成就和《史記》這部書。”


    說完這席話他就回答了剛才的問題。


    可他還有話說:“我們總是把賢人想得太完美了,把他們的作品也奉為至理,卻忽略了他們也有缺點,也有一些認識上的不足。”


    “所以當有人從一個點來發現這些不足,有的人要不歇斯底裏的反對,要不全麵去推翻這個人或其作品...”


    說到這他的臉色突然變了,緊緊閉上雙唇望向遠處,他坐的這個位置麵北背南,看去的方向正是秦關城。


    見他突然不再說話,圍坐在下麵的師生不知何故?


    而麵向他的胡緩、李仲文、高適、張出塵等人卻看到他的臉色鐵青,這雙長眸好似噴出一團火焰,隨即轉為冰峰。


    這是一雙冷冰冰的長眸,好似蘊含著一股濃烈的殺氣。


    好一會的功夫他才收回遠眺的目光,閉上雙眼臉露悲色,緩緩說道:“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當他說從一個點推翻一個麵時突然想到一種可能,仔細回想一番那早的情景,他從那棵大樹下跳起來狂奔,當時就有一種很寂靜的感覺。


    直到跑上那條大街時,耳邊方才傳來一道道慘叫聲,好像寂靜的水麵突然扔進一塊巨石,發出一聲巨響。


    品味一番那早的感覺,突然間他就明白了,律軍鐵騎為何能悄無聲息地進入秦關城?


    那一戰,秦關城的守將死了,許多將領都死了,於是這個罪名就落在他們的頭上。


    可事實卻是內奸禍亂的結果。


    但他不能說,說一句“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已經失言了,於是以身體不適為由結束了這堂講學。


    但這個理由不能讓師生們信服,他在身中劇毒後仍然堅持講學,這時怎會因為身體不適而結束?


    而他剛才的臉色和雙眸也暴露了一個可能,陳恪突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這件事肯定很糟糕,否則一向儒雅的他怎會突然間臉色鐵青、雙眸如冰?


    但他一言不發地走下講台,對此不予解釋,對圍過來的曾毅等人也不解釋,隻是向三位老書生躬身一禮,轉身就往門外走去。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下陳恪走到門前,一輛豪華馬車駛過來停在他身邊,窗簾掀開露出嬋兒的圓臉,清脆的聲音傳來,“你去哪?夫人說送你過去。”


    他要去見李禎,必須立刻下達兩道密旨,一道給楊牧,即刻秘密調查內奸。


    一道給曹穆和曾樂行,謹防內奸作亂。


    想到內奸他就咬牙切齒,眼前再次浮現那場大屠殺的景象,那個嬰兒扭曲的小臉不斷在他眼前閃來閃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晴陽照行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落雖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落雖頻並收藏晴陽照行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