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府衙,包拯站在院內仰望墨色的夜空。
他猶豫,不知是否立刻展開行動。
這時耳邊傳來一道鏗鏘有力的聲音,“為京城的安危、百姓的生死,縱然錯了又能如何?”
聽這道聲音包拯低頭看去,見陳恪大步走來,身後跟著林韻寧和書劍。
再聽陳恪朗聲說道:“大人受屬下蠱惑。”
他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而包拯大笑一聲、朗聲回道:“老夫豈是受人蠱惑之人?牛健力、發出警訊。”
包拯下定了決心,一聲令下牛健力跑出去,鐺...一陣鑼聲響起,府衙門前的申冤鼓隨即發出沉悶的鼓聲。
咚咚咚......鼓聲向四麵傳去,一道道身影衝出府衙敲起銅鑼,遠處的天地間接著響起一陣陣鑼聲,迅速向京城四周擴散開來。
鑼聲響起,京城裏頓時騷動起來,各保長帶著青壯跑向大保長集合點,然後大保長帶著眾人到正副都保集結處集結。
各條街路上火把如織人頭攢動,如從空中看下去,可以肯定整個京城徹底亂套了。
大家都沒經過事先的排演,聽到鑼聲慌慌張張地跑出家門,再見密密麻麻的人影頓時不知所措,有瞎跑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跟著一隊人就跑。
也有找不著集合地方的,轉眼四望卻沒發現一張熟悉的麵孔,急的大喊:“我去哪集合?”
可沒人理他,也沒人知道他去哪集合,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集合地,保長說了,“誰不參加救災活動,以後休想得到府衙的幫助。”
這個威脅對普通百姓來說很管用,大家急於趕去集合,好似沒頭蒼蠅一般亂撞。
而對國子監、太學院和鶴翔書院的學生來說卻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能在第一時間趕到集合地。
當鑼聲傳來,曹汲從床榻上跳起來,慌忙穿上劍服衝出去。
來到中院卻見曹儼正往高台上走去,知道兄長想要看個究竟,於是大喊一聲:“不用看了,這是緊急集合準備救災的鑼聲。”
曹儼轉臉看他,厲聲問道:“你去哪?”
“去集合地集結,準備救災。”曹汲驕傲地喊一聲衝出院去。
而曹儼卻微微一怔,這個隻知吃喝玩樂的弟弟竟敢去救災?
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悶頭走上高台,隻見周邊的街路上燈籠火把亮如白晝,一道道身影正在狂奔中,其中就有正在狂奔的曹汲。
街上的秩序非常亂,許多人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
可在混亂中,卻升騰著一股濃烈的特殊氣息。
曹儼無法明確這股氣息是什麽,李禎也不知怎麽形容,站在宣德樓上的他看著城下混亂的人影,卻欣然感受著這股濃烈的氣息。
他的感覺非常好,這就是民心所向吧。
而剛剛走上樓來的劉太後仔細看看,欣慰地下了定義,“包拯敢作敢為,京城民心可用。”
聽劉太後下了定義,李禎笑道:“娘、可能是陳恪的建議。”
劉太後點頭肯定這個說法,但仍然肯定包拯的作為,和藹地說道:“包拯能夠及時下令,十分難得。”
然後低聲說道:“這時你就要想到一件事,如不下雨那些人會怎麽做?”
李禎低聲回道:“涉及京城安危、百姓生死應預則立。”
他說得不錯,涉及如此重大的事不應該怕折騰。
而劉太後卻否定他,“在那些人心裏,哪會去管京城的安危、百姓的生死?”
劉太後說得也不錯,那些人確實如此。
李禎當然明白,堅定地說道:“不管他們怎麽說,像包拯這樣敢作敢為的臣子必須保住。”
聽到這話劉太後笑了、輕聲說道:“那我娘倆就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保住包拯了。”
劉太後也要保住包拯,有這樣一位敢作敢為的官員在朝堂上站著,她的心裏踏實。
包拯可能麵臨百官彈劾,不管下不下雨。
劉太後明白、李禎也明白,包拯更明白。
但站在府衙高台上的他,這時卻沒想這事,看著混亂的場麵他知道做對了。
就這種混亂狀態,如在緊急情況下發生這種混亂,堤壩潰堤了、人都淹死了,救災隊伍還沒整頓好呢!
好在這種混亂局麵很快過去,興國府衙事先有預案,又進行了統一的部署,各保長在驚慌一陣後知道自己該怎麽辦,而允許大保長驚慌的時間更充裕一些。
等大保長帶著這路人馬衝到集合點位,都保、副都保已經研究好幾拍了,可以一臉鎮靜、從容不迫地部署下去。
看到混亂的局麵結束,各支救災隊伍有序奔向各個點位,包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大家都有活幹了,他也要去幹自己的活,向那個方向深深地看一眼,轉身走下台去。
包拯看向的就是太學院,那裏、三千餘名師生正嚴陣以待,排成的方陣四四方方,而站在陣前的就是太學院山長胡緩、國子監祭酒李仲文、鶴翔書院山長高適。
他們就這麽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幾匹駿馬衝進院來,未等駿馬停穩,陳恪翻身下馬,急忙向李仲文拱手說道:“李大人...”
沒等他說完,李仲文打斷他的話,“叫老師。”
陳恪以胡緩和高適為師,李仲文不甘落後。
陳恪不客氣的稱呼一聲“老師”,隨即轉向胡緩和高適。
沒等他行禮,胡緩沉聲說道:“救災如上戰場,沒時間講究這些虛禮,立刻下令。”
“是。”
陳恪答應一聲高聲喊道:“三位老師坐鎮太學院,劉直講所率支援組暫時不動,其他各組立刻奔向金水河沿岸,全力幫助沿岸居民撤出危險地帶。”
“執行標準如下,對權貴之家盡到通知的義務,搬不搬是他們的事。”
“對青壯之家使用強製手段,給他們半個時辰的時間帶著珍貴物品離開。”
“對老弱之家,要盡到全力幫助的義務,癱在床上的老人抬出來,身高在車輪以下的孩子背出來,將他們的財物帶出來。”
“對敢阻撓的人、趁火打劫者將他打趴下,嚴重者送進府衙大牢。”
陳恪下達命令,眾師生一齊喊“是”。
陳恪再喊:“我們是師生是同學,師者如父、同學如兄弟,不論是國子監、太學院、還是鶴翔書院,所有的同學都是兄弟。”
“兄長要照顧弟弟、弟弟要服從兄長,這是我們的鐵規,從現在開始執行。”
這道命令再次得到一聲衝天的“是”。
陳恪安排完了,轉對胡緩、李仲文和高適深施一禮,胡緩沉聲問道:“你去哪?”
陳恪從容回道:“學生去興河,那裏的河道尚未完全疏通,一旦出現破堤,現場恐無人敢做決定,學生就頂在那。”
說完這話陳恪轉身騎上駿馬,在林韻寧和書劍的保護下衝出太學院的大門,迎麵看見五匹戰馬駛來,王寅一馬當先加入他們的隊伍。
而在院內,眾師生眼見陳恪離開,隨著不斷響起“跟我來”的呼喝聲,一組組救援隊跑出學院大門。
見此情景李仲文撚著胡須讚道:“陳恪是個帥才。”
而胡緩卻擔憂地看向興河方向。
高適安慰他,“不用擔心,陳恪的辦法多。”
他對陳恪有信心,而陳恪卻對自己沒信心。
在那個世界他沒上過堤壩抗過洪,隻通過電腦、電視和手機見過抗洪的悲壯場景。
他隻知道往河道裏扔巨石、用沙土袋子壘堤壩,關鍵的時候讓裝滿石頭的卡車衝進河道裏,更關鍵的時候用人牆堵缺口。
想著這些辦法陳恪衝上了興河的河壩。
興河的下遊已經疏通,這是好消息。
可壞消息卻在上遊,這條河道尚未疏通,兩側還擠滿了平房、閣樓和庭院。
而陳恪來的正是時候,負責這片區域的官員焦頭爛額卻不敢做主。
見此情景陳恪立刻下令,“將河道兩側的居民疏散出去,不走的就將他們拖出去。”
命令一下,官員敢幹了,疏散居民的隊伍立刻出發。
而陳恪下達的第二道命令就是磊壩。
負責官員知道這道命令沒錯,但沒有那麽多的石頭。
但陳恪有辦法,指著那座院牆吼道:“拆牆,再不夠就拆樓。”
陳恪是真敢幹,不僅負責官員知道了,林韻寧等人也知道了,就連壩上的三萬餘名民工都知道了。
他猶豫,不知是否立刻展開行動。
這時耳邊傳來一道鏗鏘有力的聲音,“為京城的安危、百姓的生死,縱然錯了又能如何?”
聽這道聲音包拯低頭看去,見陳恪大步走來,身後跟著林韻寧和書劍。
再聽陳恪朗聲說道:“大人受屬下蠱惑。”
他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而包拯大笑一聲、朗聲回道:“老夫豈是受人蠱惑之人?牛健力、發出警訊。”
包拯下定了決心,一聲令下牛健力跑出去,鐺...一陣鑼聲響起,府衙門前的申冤鼓隨即發出沉悶的鼓聲。
咚咚咚......鼓聲向四麵傳去,一道道身影衝出府衙敲起銅鑼,遠處的天地間接著響起一陣陣鑼聲,迅速向京城四周擴散開來。
鑼聲響起,京城裏頓時騷動起來,各保長帶著青壯跑向大保長集合點,然後大保長帶著眾人到正副都保集結處集結。
各條街路上火把如織人頭攢動,如從空中看下去,可以肯定整個京城徹底亂套了。
大家都沒經過事先的排演,聽到鑼聲慌慌張張地跑出家門,再見密密麻麻的人影頓時不知所措,有瞎跑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跟著一隊人就跑。
也有找不著集合地方的,轉眼四望卻沒發現一張熟悉的麵孔,急的大喊:“我去哪集合?”
可沒人理他,也沒人知道他去哪集合,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集合地,保長說了,“誰不參加救災活動,以後休想得到府衙的幫助。”
這個威脅對普通百姓來說很管用,大家急於趕去集合,好似沒頭蒼蠅一般亂撞。
而對國子監、太學院和鶴翔書院的學生來說卻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能在第一時間趕到集合地。
當鑼聲傳來,曹汲從床榻上跳起來,慌忙穿上劍服衝出去。
來到中院卻見曹儼正往高台上走去,知道兄長想要看個究竟,於是大喊一聲:“不用看了,這是緊急集合準備救災的鑼聲。”
曹儼轉臉看他,厲聲問道:“你去哪?”
“去集合地集結,準備救災。”曹汲驕傲地喊一聲衝出院去。
而曹儼卻微微一怔,這個隻知吃喝玩樂的弟弟竟敢去救災?
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悶頭走上高台,隻見周邊的街路上燈籠火把亮如白晝,一道道身影正在狂奔中,其中就有正在狂奔的曹汲。
街上的秩序非常亂,許多人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
可在混亂中,卻升騰著一股濃烈的特殊氣息。
曹儼無法明確這股氣息是什麽,李禎也不知怎麽形容,站在宣德樓上的他看著城下混亂的人影,卻欣然感受著這股濃烈的氣息。
他的感覺非常好,這就是民心所向吧。
而剛剛走上樓來的劉太後仔細看看,欣慰地下了定義,“包拯敢作敢為,京城民心可用。”
聽劉太後下了定義,李禎笑道:“娘、可能是陳恪的建議。”
劉太後點頭肯定這個說法,但仍然肯定包拯的作為,和藹地說道:“包拯能夠及時下令,十分難得。”
然後低聲說道:“這時你就要想到一件事,如不下雨那些人會怎麽做?”
李禎低聲回道:“涉及京城安危、百姓生死應預則立。”
他說得不錯,涉及如此重大的事不應該怕折騰。
而劉太後卻否定他,“在那些人心裏,哪會去管京城的安危、百姓的生死?”
劉太後說得也不錯,那些人確實如此。
李禎當然明白,堅定地說道:“不管他們怎麽說,像包拯這樣敢作敢為的臣子必須保住。”
聽到這話劉太後笑了、輕聲說道:“那我娘倆就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保住包拯了。”
劉太後也要保住包拯,有這樣一位敢作敢為的官員在朝堂上站著,她的心裏踏實。
包拯可能麵臨百官彈劾,不管下不下雨。
劉太後明白、李禎也明白,包拯更明白。
但站在府衙高台上的他,這時卻沒想這事,看著混亂的場麵他知道做對了。
就這種混亂狀態,如在緊急情況下發生這種混亂,堤壩潰堤了、人都淹死了,救災隊伍還沒整頓好呢!
好在這種混亂局麵很快過去,興國府衙事先有預案,又進行了統一的部署,各保長在驚慌一陣後知道自己該怎麽辦,而允許大保長驚慌的時間更充裕一些。
等大保長帶著這路人馬衝到集合點位,都保、副都保已經研究好幾拍了,可以一臉鎮靜、從容不迫地部署下去。
看到混亂的局麵結束,各支救災隊伍有序奔向各個點位,包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大家都有活幹了,他也要去幹自己的活,向那個方向深深地看一眼,轉身走下台去。
包拯看向的就是太學院,那裏、三千餘名師生正嚴陣以待,排成的方陣四四方方,而站在陣前的就是太學院山長胡緩、國子監祭酒李仲文、鶴翔書院山長高適。
他們就這麽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幾匹駿馬衝進院來,未等駿馬停穩,陳恪翻身下馬,急忙向李仲文拱手說道:“李大人...”
沒等他說完,李仲文打斷他的話,“叫老師。”
陳恪以胡緩和高適為師,李仲文不甘落後。
陳恪不客氣的稱呼一聲“老師”,隨即轉向胡緩和高適。
沒等他行禮,胡緩沉聲說道:“救災如上戰場,沒時間講究這些虛禮,立刻下令。”
“是。”
陳恪答應一聲高聲喊道:“三位老師坐鎮太學院,劉直講所率支援組暫時不動,其他各組立刻奔向金水河沿岸,全力幫助沿岸居民撤出危險地帶。”
“執行標準如下,對權貴之家盡到通知的義務,搬不搬是他們的事。”
“對青壯之家使用強製手段,給他們半個時辰的時間帶著珍貴物品離開。”
“對老弱之家,要盡到全力幫助的義務,癱在床上的老人抬出來,身高在車輪以下的孩子背出來,將他們的財物帶出來。”
“對敢阻撓的人、趁火打劫者將他打趴下,嚴重者送進府衙大牢。”
陳恪下達命令,眾師生一齊喊“是”。
陳恪再喊:“我們是師生是同學,師者如父、同學如兄弟,不論是國子監、太學院、還是鶴翔書院,所有的同學都是兄弟。”
“兄長要照顧弟弟、弟弟要服從兄長,這是我們的鐵規,從現在開始執行。”
這道命令再次得到一聲衝天的“是”。
陳恪安排完了,轉對胡緩、李仲文和高適深施一禮,胡緩沉聲問道:“你去哪?”
陳恪從容回道:“學生去興河,那裏的河道尚未完全疏通,一旦出現破堤,現場恐無人敢做決定,學生就頂在那。”
說完這話陳恪轉身騎上駿馬,在林韻寧和書劍的保護下衝出太學院的大門,迎麵看見五匹戰馬駛來,王寅一馬當先加入他們的隊伍。
而在院內,眾師生眼見陳恪離開,隨著不斷響起“跟我來”的呼喝聲,一組組救援隊跑出學院大門。
見此情景李仲文撚著胡須讚道:“陳恪是個帥才。”
而胡緩卻擔憂地看向興河方向。
高適安慰他,“不用擔心,陳恪的辦法多。”
他對陳恪有信心,而陳恪卻對自己沒信心。
在那個世界他沒上過堤壩抗過洪,隻通過電腦、電視和手機見過抗洪的悲壯場景。
他隻知道往河道裏扔巨石、用沙土袋子壘堤壩,關鍵的時候讓裝滿石頭的卡車衝進河道裏,更關鍵的時候用人牆堵缺口。
想著這些辦法陳恪衝上了興河的河壩。
興河的下遊已經疏通,這是好消息。
可壞消息卻在上遊,這條河道尚未疏通,兩側還擠滿了平房、閣樓和庭院。
而陳恪來的正是時候,負責這片區域的官員焦頭爛額卻不敢做主。
見此情景陳恪立刻下令,“將河道兩側的居民疏散出去,不走的就將他們拖出去。”
命令一下,官員敢幹了,疏散居民的隊伍立刻出發。
而陳恪下達的第二道命令就是磊壩。
負責官員知道這道命令沒錯,但沒有那麽多的石頭。
但陳恪有辦法,指著那座院牆吼道:“拆牆,再不夠就拆樓。”
陳恪是真敢幹,不僅負責官員知道了,林韻寧等人也知道了,就連壩上的三萬餘名民工都知道了。